APP下载

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重逻辑

2023-08-21李晓夏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李晓夏

摘 要:劳动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劳动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一致、内容贯通、优势互补,这是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理论基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应深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立足多维实践、促进劳动精神全方位、高质量融入思政课教学。

关键词:劳动精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3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劳动、劳动精神等内容进行深刻阐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劳动精神概括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首次阐明了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此背景下,推动劳动精神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逻辑

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基础和先导,只有正确认识劳动和劳动精神,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才能在此基础上成为精益求精的劳模工匠。高职院校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主要阵地,思政课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既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升教学适应性的应然要求。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当前,在多元文化思潮的侵袭下,青年正遭受劳动价值观被消解的困境,“躺平”成为不少青年的人生哲学,出现了不想劳动、不想努力、不想奋斗的现象,劳动正逐渐被淡化、弱化。因此,“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职业追求和职业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劳动精神蕴含奋斗意识和精神品格,将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帮助学生增强心理韧性和抗挫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锻造他们的劳动品格和品质追求,使之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长期保持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

1.2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激发思政课新活力

将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契机。一方面,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政课的理论深度。劳动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源泉,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无数劳动者丰富而生动的实践,体现了高度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因此,将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必然能够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另一方面,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劳动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实践元素,挖掘和运用好劳动精神所蕴含的实践内容,能够有效满足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载体。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必然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挖掘劳动精神的实践元素,创新实践形式,设计实践环节,这一过程有助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迸发新的活力。

2 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逻辑

厘清劳动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前提和基础。劳动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资源,二者目标一致、内容贯通、优势互补,这是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理论基础。

2.1 劳动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目标一致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弘扬劳动精神是“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現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劳动精神所展现出的教育价值与思政课这一目标一致。

高职院校思政课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同时,与本科院校相比还兼具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烈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劳动精神所内涵的“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此基础上不断钻研打磨,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由此可见,弘扬劳动精神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目标高度一致。

2.2 劳动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内容贯通

劳动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门思政课都具有很强的内容耦合。

劳动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来源,体现了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精神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基因,彰显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崇尚劳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传统文化”“中国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融合着诚信意识、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劳动精神以职业劳动为实践归宿,凝聚着对新时代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要求,强调劳动者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道德观”,尤其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而,劳动精神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贯通。

劳动精神形成发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两门课程内容耦合。革命战争时期是劳动精神的孕育时期,劳动者把革命斗争和劳动实践相结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辟了中国发展的新纪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劳动精神的形成时期,劳动者弘扬革命传统,奋勇拼搏、艰苦创业,改变新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改革开放时期是劳动精神的发展时期,劳动者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大踏步赶上时代。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劳动精神继续光大,劳动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谱写了新的劳动篇章。

2.3 劳动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优势互补

劳动精神是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素材,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要渠道,二者优势互补。

实践教学是落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点内容,劳动精神内含理论和实践双重意蕴,其融入能够有效促进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一方面,融入劳动精神能够丰富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劳动精神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凝结着中华民族长期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同时也彰显在新时代亿万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另一方面,融入劳动精神能够满足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求。劳动精神在理念认知上表现为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在行为实践上表现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挖掘和运用好新时代劳动精神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实践内容和鲜活的实践素材,能够有效满足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要求,强化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共融共促。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要平台和路径。一方面,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的现实要求。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侧重于技能的培育,这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对更短的教育年限、更有限的人文通识课程,加之学生中存在的“躺平”“不劳动”等消极思想,都加剧了高职院校弘扬劳动精神的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因此,只有更充分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才能提升高职院校弘扬劳动精神的具体成效。另一方面,思政课具有弘扬劳动精神独特的优势。劳动精神的弘扬离不开思政课的灌输和启发,通过多门课程、多个专题由浅到深、由理论到实践,借助深刻的说理和鲜活的案例,讲清楚劳动精神的理论来源、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激励学生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理解与认可,在吸收、理解、接纳与认同的过程中,生成优良的劳动品格,并外化为劳动实践。

3 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逻辑

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具体成效关键在思政教师。思政教师应提升融入意识,从劳动精神的内容入手,领悟劳动精神的核心要义,在充分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政课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丰富教学方法、立足多维实践,推动劳动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

3.1 深耕教学内容,保障劳动精神融入的教学质量

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前提是深耕教学内容、找准融入契合点,只有以坚实的学理依据为支撑才能增强融入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思政教师要深入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理论研究,从“立德树人”、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把握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劳动精神的思想内涵,找准融入的契合点。

一方面,加强对劳动精神的理论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要把握劳动精神生成的主线,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劳动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中、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精准阐释劳动精神的内容,深刻领悟劳动精神的要义,促进劳动精神的教学转化,为融入思政課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要关注劳动精神生成的细节,深入挖掘劳动精神生成过程中的生动事例,以感人至深、生动鲜活的案例,搭建起与学生情感的共鸣点,给学生精神上带来极大的触动和感染,增强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渗透力,实现理论与情感的交融互通。另一方面,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研究。思政课教师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在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寻找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契合点,使二者实现有效衔接,增强融入的科学性。要注重厘清融入劳动精神的重难点,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专业需求,增强融入的针对性,不能“大水漫灌”和“一刀切”,机械地在每个教学章节加入劳动精神的内容。

3.2 丰富教学方法,满足劳动精神融入的教学需要

课堂教学是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要以思政课堂为主渠道,在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遵循“八个统一”的要求,不断探索多元教学方法,这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劳动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举措。

第一,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增强学习内容的说服力。思政课教师要在案例选择上下功夫,注重甄选与教学内容相关且体现劳动精神、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将其融入教学内容中去。思政教师既要结合学生的相关专业,挖掘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以及在平凡岗位上热爱劳动、辛勤劳动的劳动者身上的生动案例,引导学生用劳动创造幸福。也要善于挖掘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典型案例,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采用沉浸式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展示蕴含劳动精神的图片、视频、音频等,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同时,结合相应的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即兴演讲、畅谈感受,深化他们对劳动、劳动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職院校思政课教师课可充分借助“互联网+”打造线上课堂,为高职院校思政课赋能加力。既可充分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需要,了解劳动精神的相关案例素材,形成自己的感悟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加深对劳动精神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打造劳动系列微视频,由学生进行角色演绎,以角色视角体会劳动的艰辛与伟大,使学生在参与拍摄过程中将劳动、劳动精神讲述好、呈现好、诠释好。

3.3 立足多维实践,增强劳动精神融入的教学实效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内容。劳动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践行劳动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两者互为补充,提升教学实效。

一方面,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升职业认知。思政课教师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合作,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挖掘劳动精神的实践元素,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职业认知引领,促进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鼓励、帮助学生广泛开展创新创业、专业服务、劳动体验、顶岗实习、勤工俭学、技能培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创造劳动价值的同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真正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促进专业实践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融通。

4 结语

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靠劳动、劳动者创造。高职院校应注重劳动精神的弘扬,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阵地作用,促进劳动精神与思政课的深入有效融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002).

[2]张晶,秦在东.当代青年的劳动价值观危机及破解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98103.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01).

[4]刘燕.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11):109112.

[5]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002).

[6]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N].人民日报,20201211(00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院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