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困难与对策

2019-04-03魏冰娥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

魏冰娥

摘 要: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是提升大学生自我价值、满足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建设的内在需要。随着我国新时代经济的发展,高校必须要以思政教育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的精神追求。本文以新时代环境下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作为切入点,探讨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劳动精神

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國教育大会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精神是劳动实践的重要精神指引,是当代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重要性

劳动精神是人们表现出来的对于劳动的一种积极接受的态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完成,新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新的使命。劳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因此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是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体现。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指出了劳动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途径归结为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劳动。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例如新时代大学生自我理想的实现必须要通过劳动实践获得,而大学生劳动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途径。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核心就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面对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必须要加强劳动精神:一方面培育劳动精神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必须要通过不断的社会劳动实现,只有在劳动中才能逐渐形成三观。树立劳动精神能够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辨别事物是非的能力,端正自己的生活、学习态度,以此设定科学的奋斗目的,并且驱使自己再艰苦奋斗中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能够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树立高尚的思想政治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动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尊重劳动、树立劳动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弘扬劳动精神,才能在以后的本质工作中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三)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是弘扬社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的具体要求。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诱惑越来越多,当代大学生如何抵御诱惑、树立高尚的思想品格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所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助于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榜样作用。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劳动本身所激发出的人性光辉、品德光辉和精神光辉,体验到劳动者在劳动中所体现的精益求精、专注执着、无私奉献、创新创造的宝贵精神,体验到高标准高品质的追求和敬业之美、创造之美的价值升华。

二、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所面临的困难

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劳动重大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深入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培育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基于新时代发展趋势,采取了有效举措增强高校劳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但是基于社会环境、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方面还面临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高校劳动精神教育意识淡薄。受限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劳动精神培育教育方面存在观念淡薄的问题: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者往往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而对于劳动精神培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例如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劳动精神是学生在实践劳动中自觉形成的,不需要教师专门设置课程开展教学;另一方面高校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氛围相对比较淡薄,缺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例如高校教育工作者认为大学生是从事高端技术岗位的,因此相对而言学生只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劳动精神完全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获得。

(二)高校劳动精神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培育大学生树立劳动精神离不开教育,虽然高校近些年也增加了劳动教育课时安排,但是由于劳动教育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导致高校在开展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教育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现象:一是高校劳动教育往往以课堂理论课程为主,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但是由于受限于思政课时等因素导致高校难以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二是教学内容枯燥。根据调查高校在劳动教育内容设置上往往是以传统的“高大上”的理论知识为主,而缺乏与实践事例的结合,尤其是忽视了发生在学生周边的各种先进事例。

(三)劳动教育考核体制不健全。相比其它学科教育而言,劳动教育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人文性。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高校在劳动教育考核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教育考核的形式单一滞后。目前高校对于劳动教育的考核仍然采取的是期末考试+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的方式,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为了考试合格而学习劳动的现象;二是高校劳动考核赋予形式。例如高校将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对学生劳动考核的重要依据,结果导致学生往往为了应付学校检查,而弄虚作假或者通过个人关系获得劳动实践报告。

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具体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是否具有高尚的劳动精神不仅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的的实现,而且还关系自我价值和美好人生的实现。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需要多因素的共同参与,因此基于我国新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要依托思政教育,构建系统的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教育体系:

(一)树立高校劳动教育理念,营造培育劳动精神的校园氛围。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必须要依托高校教育资源,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首先高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劳动精神培育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树立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到劳动中的意识,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合理引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其次高校要积极营造有助于劳动精神培育的环境。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劳模进校园活动,通过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劳动精神。另一方面加强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宣传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以此在全校园内形成人人热爱劳动,人人树立高尚劳动精神的氛围。

(二)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优化教育课程内容。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劳动精神的培育不能停留在理论层次,因此高校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托互联网等平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劳动教育新形式,优化教学内容:一是高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根据调查目前高校劳动课程往往以思政课的方式进行,而且劳动教育的内容往往是一带而过,这样必然难以达到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要求。针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劳动课程,并且将劳动教学纳入到教学考核体系中。同时高校还必须要改变传统课程设置的方法,将劳动课程设置为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劳动教育体系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劳动精神,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二是高校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培育劳动精神的形式多样,例如参与植树造林、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参加校园环境打扫等等,因此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时要不拘一格,围绕学生的实际特点而开展差异化的教学。例如高校可以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通过文章、视频、漫画等多种形式,讲好工匠精神特别是“大国工匠”的故事,提升大学生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理解度和亲切感。

(三)健全劳动教育考核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健全的劳动教育考核体系对于推动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高校必须要强化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认知考核,从外力上约束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存在不积极、不认真的现象,高校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试,以此增强学生学习劳动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创新考核形式。在遵循理论考核的基础上,高校要增强对劳动实践的考核,并且劳动实践考核的比例要不断提高。例如为了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高校可以将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学生综合考核中,侧重对学生劳动实践表现的考核。当然基于高校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必须要深化校企合作,通过设置工作岗位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职业岗位锻炼的机会,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劳动精神,培养他们树立工匠精神意识。

(四)弘扬劳动精神,把劳动精神教育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劳动精神培育不能脱离实践活动,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需要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以此真正让学生具备社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一是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劳动教育引入进来,以此让学生明白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实践,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就是劳动。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要树立高尚的劳动精神,不怕吃苦;二是要结合不同专业进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例如对于实践性强的专业可以开展岗位技能劳动教育,而对于理论性强的专业则可以从宏观上开展劳动教育。当然高校还必须要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自主创业,从创业中获得满足和快乐。

总之,在新时代环境下,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不仅是中国梦实现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奋斗的动力支撑,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精神,以此更好的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

参考文献:

[1]王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04).

[2]冯亮亮.当代大学生劳动意识及其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2017年.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时代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