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3-08-19袁玉香张莹莹郭亚飞
袁玉香 张莹莹 郭亚飞
(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鹤壁 458030)
子宫腺肌症(AM)是育龄妇女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子宫肌层受子宫内膜组织侵袭渗入,致使肌纤维大量增生,以增大子宫体积而产生。痛经、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若不及时予以治疗,严重者可导致不孕,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目前,临床对于AM 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作为孕酮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进入体内后可以与孕酮受体充分结合,降低孕酮作用,从而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抑制雌激素分泌来控制子宫内膜发育,避免子宫体积增大和子宫内膜增生,快速减轻临床症状。但研究报道,米非司酮具有明显个体差异性,口服后1~2 h 血液中代谢物水平超过母体化合物,其经肝脏代谢后,可导致入体药物含量降低,增加子宫内膜增生控制难度,治疗效果不甚理想[2]。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曼月乐)可在宫内靶向释放系统作用下,促使左炔诺孕酮定量释放,以抑制孕激素生成,减少子宫内膜增生。由于曼月乐在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卵巢功能方面效果较好,近年来其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多[3]。但目前关于曼月乐对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鉴于此,本研究将对此展开探讨,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家属进行知情同意书签署,于2021年2 月至2022 年4 月选取我院101 例AM 患者,以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1)。
纳入标准:符合AM 的诊断标准[4];有痛经史;子宫体积<孕12 w 孕妇大小;既往无盆腔炎、输卵管手术史;近6 m 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既往无剖腹产、子宫手术史。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更年期;伴有血液性疾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严重盆腔炎;依从性差。
对照组年龄31~52 岁,平均年龄40.52±4.43岁;病程1~7 y,平均病程5.12±0.59 y;病灶直径4~7 cm,平均直径5.86±1.02 cm;病灶位于前壁15 例,后壁31 例,宫底4 例;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37±1.98 kg·m-2。观察组年龄32~53 岁,平均年龄39.79±3.86 岁;病程1~7 y,平均病程4.82±1.01 y;病灶直径4~7 cm,平均直径6.03±0.67 cm;病灶位于前壁14 例,后壁30 例,宫底7 例;体质量指数19~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1.71±2.21 kg·m-2。上述资料两组患者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妇科检查,以明确子宫位置、体积。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国药准字H10950347,25 mg)治疗,月经结束后第5 d 口服,1 次·d-1,25 mg·次-1。
观察组增加曼月乐(拜耳医药保健,国药准字J20140088,52 mg)治疗,月经第3 至第5 d引导患者排空膀胱,对外阴进行消毒,然后利用B 超技术使用环夹将52 mg 曼月乐放入子宫底,缓释率为20 μg·d-1,每月1 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3 m。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3.1 子宫内膜容受性检测
治疗前、治疗3 m 后,采用多普勒超声系统(深圳迈瑞生物医疗,型号DC-N3S)检查测定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体积。
1.3.2 血流动力学检测
治疗前、治疗3 m 后,采用多普勒超声系统测定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阻力指数(RI)及舒张末期流速(EDV)。
1.3.3 不良反应统计
治疗期间统计两组头晕、痤疮、恶心呕吐、阴道不规则流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2.0 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容受性
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体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m 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比 ()
表1 子宫内膜容受性对比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2 血流动力学对比
治疗前,两组PSV、EDV、RI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3 m 后,两组PSV、EDV 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RI 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血流动力学对比 ()
表2 血流动力学对比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7.84%)与对照组(10.00)对比无差异,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AM 是由子宫肌纤维肌瘤异常增生所导致的,以月经量增多、痛经、子宫增大为主要表现的生殖系统疾病,是导致不孕症的一个相关风险因素[5]。在治疗方面,口服米非司酮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子宫内膜发育,但该药首过效应明显,导致药物有效浓度降低,治疗效果不甚理想[6]。曼月乐放入宫腔后,可通过与孕酮相结合来对子宫内膜增生进行抑制,促使腺体萎缩,以维持子宫内膜正常形态,将其用于AM 患者值得研究。
雌、孕激素受体比例失衡可对靶基因反应元件进行刺激,以促进细胞增殖分化,诱发子宫内膜增生。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更低,子宫体积更小,与许荣海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7],提示曼月乐有利于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其原因可能是该药所含有的左炔诺孕酮作为孕激素,具有较强的抗雌激素活性,可作用于子宫内膜,防止雌激素受体合成,以减轻其对雌二醇敏感反应,从而起到拮抗子宫内膜增生的作用,促使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体积缩小。
AM 因基底层内膜基层侵入裂开的子宫肌层,破坏内膜周围间质,导致子宫间质、血管异常发育,造成子宫血流动力学异常[8]。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V、EDV 更低,RI 更高,提示曼月乐有利于调节患者子宫血流动力学。其原因可能是曼月乐在置入宫腔后所产生的左炔诺酮可直接对子宫内壁充血现象进行抑制,改善患者局部异常凝血状态,增加血液流动,改善子宫血液循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9]。此外,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提示曼月乐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用药安全性。这与王宝俊等人的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表明曼月乐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10]。
综上所述,曼月乐能够改变AM 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异位内膜侵袭转移能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