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和加强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2023-08-12樊欣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

樊欣

摘要: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坚持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要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的这一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和“怎样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为主旨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政治论断,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思想升华到新的境界。我们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断,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关键词: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新时代党建根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3)04-0028-11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十五部分在部署“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52时,再一次提出和强调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并且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对全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政治论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2]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断。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课题,需要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加以把握,从而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提供根本途径,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提供政治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高度重视共产党的政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度重视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对此,我们可以史论结合加以认识和把握。

(一)重视和加强政治建设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重视和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开始积极参加工人运动,领导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过程中清楚地看出。同盟前身是正义者同盟,最初是在德国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治组织,是以工人、手工业者为主的半秘密性质的团体。正义者同盟主张平均共产主义,主张依靠少数人的密谋活动来实现目标,他们为了团结和争取一般群众提出了“人人皆兄弟”的口号。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自身不足,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改组正义者同盟的意见。在马克思、恩格斯领导下,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作为新口号。

马克思、恩格斯还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了纲领,即184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共产党组织“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宣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除了和其他政党一样具有政治性以外,还有其特有的质的规定即先进性,先进性体现在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上。《宣言》指出共产党先进性源自理论上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而理论上的先进性则是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在实践上源于“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3]41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的先进性还可以从它所领导的无产阶级运动性质中体现出来。“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411。

共产党宗旨亦称纲领有最近纲领和最高纲领之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党的 最近纲领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413。最高纲领也就是恩格斯曾经说过的最能体现未来新社会根本规定的这句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3]422,这就是最终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必须重视和加强政治建设。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共产主义革命是真正意义上的彻底的政治革命,这就决定了共产主义革命的真谛“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3]421。这“两个决裂”是对共产党政治革命彻底性的深刻诠释。

(二)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发表前后体现出的鲜明政治立场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1875年写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部很重要的著作,是继《宣言》发表之后的又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作,可以从《哥达纲领批判》发表的前因后果中看出马克思、恩格斯是极其重视共产党的政治建设的。

1869年,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帮助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德国爱森纳赫城成立(史称爱森纳赫派)。與此同时,德国工人运动中还存在以拉萨尔领导的另一派力量(史称拉萨尔派)。为了增强德国工人运动力量,两派领导人都有联合起来的愿望。两派于1875年5月,在德国哥达城召开联合大会。会上决定把党的名称改为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德国工人党)并通过了党的纲领(史称《哥达纲领》)。

马克思、恩格斯是支持19世纪7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这两派联合的。但是,由于爱森纳赫派领导人在两派联合过程中丧失原则,妥协退让,使拉萨尔很多错误观点即拉萨尔主义充斥这部党纲。马克思看到这部党纲后非常气愤,逐段逐句地批驳《哥达纲领》的错误,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马克思留给后人的经典文献《哥达纲领批判》。这个经典文献由两份材料组成,一份是马克思对《哥达纲领》中的错误所作的批判——《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即《哥达纲领批判》,另一份是1875年5月5日马克思致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人威廉·白拉克的信。

首先,马克思从政治高度严厉批判《哥达纲领》的错误。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这个纲领中的错误观点,比如《哥达纲领》开头的第一句话“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是写在“儿童识字课本”中,他是不会在意的,但是写进共产党党纲,这是绝不能容忍的。这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政治高度看待党纲的,马克思指出党的纲领“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4]355,恩格斯认为“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4]350。

马克思认为当时《资本论》已经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广为传播并深入人心。《资本论》已经回答了财富怎么来的问题,也就是说劳动只有和自然界有机结合,才是财富创造的源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赞成并引用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5]。马克思认为把拉萨尔关于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写进党纲,说明当时德国工人党领导人的错误是多么严重。

其次,马克思深刻批判了拉萨尔主张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方式,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实行按需分配。而按劳分配则是“有折有扣的”,马克思具体论述了在按劳分配之前必须作6项必要扣除。

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批判拉萨尔的错误观点是两人在经济学观点上的分歧,这是完全不对的。马克思对《哥达纲领》表示出极大愤慨的原因在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这两大理论基石奠定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已经成熟,而且日益深入工人运动,可是拉萨尔竟然在工人阶级政党的党纲中兜售这些反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这是绝不能容忍的。此外,还可以从拉萨尔鼓吹要在普鲁士国家争取建立“自由国家”的主张中清楚地看出他兜售这些错误主张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等著作中已经深刻揭示了国家特别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压迫工人阶级的工具。尤其是马克思认为,普鲁士国家在当时欧洲国家中是最为典型的专制国家(马克思称它为普鲁士德意志帝国),而拉萨尔却要求德国工人党在普鲁士“用一切合法手段去争取建立自由国家”,这实际上是在美化普鲁士政权,欺骗德国工人阶级。

最后,马克思批判了拉萨尔把在社会变动中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激烈斗争中出现的中间等级视为“反动一帮”。马克思认为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论述了中间等级即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小工业家等,他们既有保守的一面,又有革命的一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中间等级有其革命的一面,是指“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的利益,而是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3]411。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中间等级在还没有转入无产阶级队伍之前,并不是与资产阶级组成“反动一帮”。但是,德国工人党纲领却接受了拉萨尔上述这些极其错误的观点,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感到“真正令人气愤”的原因之一。

那么恩格斯为什么是在15年后即1891年才公开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呢?这是因为恩格斯是从政治角度考虑问题的。因为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虽然他们犯了对拉萨尔主义作了无原则妥协的错误,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同他们的分歧仍然属于党内矛盾,而且当时德国工人运动所处的外部环境还是很严峻的。德国俾斯麦政府采取“鞭子加甜面包”的反革命两手对付德国工人党,并以此取缔了不少德国工人党的组织。如果这时候把党内矛盾公开化,那么这对德国工人运动是不利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没有公布这份文献,仅在几位党的领导人之间传阅。

1890年,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又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从1891年开始,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内开始滋长机会主义思潮,党内甚至有人提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口号。恩格斯审时度势后认为,必须公布马克思15年前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以回击党内右倾机会主义思潮。1891年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序言中讲到了当年这份文献只在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几位领导人中传阅和15年后他才公布这份文献的背景和原因等。

(三)列宁与马尔托夫关于制定党纲的斗争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捍卫者。列宁领导创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国共产党的前身),提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斗争。列宁与马尔托夫关于制定党纲的斗争是俄共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

1903年7月17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先在布鲁塞尔举行,后又转移到伦敦召开。这次代表大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完成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一大没有完成的制定党纲的任务。大会在讨论党纲时,马尔托夫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条文写入党纲,此举遭到列宁严厉驳斥,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必须写入党纲。列宁的主张得到与会大多数代表的支持,经过表决确定把无产阶级专政条文写入党纲,这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重要成果。

在讨论党纲时,围绕党员的条件,大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列宁提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马尔托夫则提出:“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在党的一个组织领导下亲自协助党的人,可以作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党员。”[6]也就是说,马尔托夫认为只要协助党做一些事情的人,不一定要加入党的一个组织就可以成为共产党员。列宁坚决反对马尔托夫这个主张。在列宁看来,共产党的党章要明确规定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個组织,因此党员也必须服从党的纪律,从而使党成为有组织的整体和战斗的司令部。

列宁与马尔托夫关于党章的争论,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对入党条件认识的分歧,实际上这是事关重大政治原则的交锋,因为这涉及对共产党根本性质问题的认识。但是,列宁的主张在表决时没有通过,这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一个缺陷。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当年俄共这段历史时指出:“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和马尔托夫针对党的组织问题产生了意见分歧。马尔托夫主张实行‘自治制,认为党员可以不参加党的组织,这实际上是想建立一个‘党员俱乐部。列宁则主张党员必须参加党的组织,并按照地方服从中央、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建党。对此,孟什维克攻击列宁是实行‘专制主义作风。”[7]而列宁认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8]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个结论: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列宁一贯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設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高度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关于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毛泽东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9]对于共产党人而言,主义就是政治旗帜。红军初创时期即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古田会议决议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纲领性文件,会议分析了党内存在非无产阶级思想的8种表现形式,并指出这对于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妨碍极大。古田会议通过加强红四军党的政治建设,保证了党对军队绝对的领导权。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不提高党内政治水平,不肃清党内各种偏向,便决然不能健全并扩大红军,更不能负担重大的斗争任务”[10]。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总结。如果背离党的政治路线,党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伟大工程”来形容“党的建设”,并且指出“党的建设”是“重要法宝”。毛泽东指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1],这就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根本任务。在延安整风中,毛泽东要求全党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党风、学风和文风问题。他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12]812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2]109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两次审阅党中央给高中级干部开列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书目,其中都有《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1955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中,毛泽东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13]他还说过,“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4]。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都非常重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从政治高度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和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因为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前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重视思想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更不能丢。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15]“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16]166。邓小平反复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他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6]375 邓小平关于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的思想,就是从政治高度论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就是强调要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此外,在邓小平看来,大局就是政治,讲政治就要讲大局。1993年,他在审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后说:“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的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17]他还讲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经济问题上,我是个外行,也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16]7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在政治风波平息后,摆在党面前的最大政治是如何看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18]57历史一再告诉人们:一个政党如果不讲政治建设,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政治目标,那就不成为一个政党了。而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政治上提出和处理问题,从而保证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这是由党的“两个先锋队”的性质所决定的,因而重视和加强政治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十五大决定,在全党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江泽民指出:“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18]516。胡锦涛指出:“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要求,彼此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学习是基础,政治是大局,正气是保证。”[19]253“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19]255

总之,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的重要思想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和政治传统。在这方面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到习近平都是一以贯之的。“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20]

三、新时代要把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抓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在系统总结100多年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以“为什么要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什么是党的政治建设”和“怎样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为主旨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政治论断,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创始人关于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党的政治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1]11,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政治保证。

(一)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最新成果为指引

“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21]要把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引。“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1]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21]。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2]13,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其最新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包含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这个理论全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23]48的重大时代课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最新成果的核心内容可以用“九个坚持”和“六个必须”加以概括。“九个坚持”是规律性认识,这就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六个必须”是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必须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必须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24]。因此,必须进一步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最新成果为指引,把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进一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百余年奋斗的一条宝贵经验,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百余年奋斗锤炼出来的鲜明品格,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引领和动力。自我革命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这也正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回望党的奋斗历程,在100多年的四个历史时期,虽然自我革命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要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100多年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做到了这一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自我革命的目标也就是党的政治建设要达到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把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基本要求概括为“六个必须”。其中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 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对党的其他建设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

党的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因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党的政治建设承担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打了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刮骨疗毒、壮士断腕,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党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严的主基调,突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各方面,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25],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实践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偉大自我革命,我们就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2]19-20。

党的二十大部署党和国家大局工作时,把自我革命贯穿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对党的政治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以此来“确保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26]64只有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才能把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这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根本途径。

(三)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纪律严明是推进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形成了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并且锲而不舍抓执行、抓落实,全体党员制度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不断增强,发挥“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等,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良好政治生态[23]51。可以说,这是党在纪律建设上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要把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首先必须严明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27]只有党的政治纪律严明,才能进一步推进自我革命。政治建设与自我革命在目标方向、任务内容上相同,所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是进一步推进自我革命的动力和保证。与此同时,只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才能把自我革命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自我革命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有的任务是极其重要、极为艰巨的。比如,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要做到不负人民,就要有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要有惩治腐败的铁腕手段,要有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持久韧性,而只有严明政治纪律,才能把这些落到实处。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并把它们内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才能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重视和加强政治建设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根本原因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讲过的名言:“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28],这是很有深意的。

党的二十大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又有新的论述和部署: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26]64-65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1]54

新时代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做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的。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9]。因此,我们要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时要把“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转化为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安排,把它落实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各方面,而这也需要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来保证。

重视和加强共产党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重要思想。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100多年来党的奋斗实践尤其是新时代十年政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最新成果为指引,把党的政治建设向纵深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探索根本途径,为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提供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3.

[6]列宁全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8.

[7]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

[8]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8.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一八九三——一九四九):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70.

[10]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79-94.

[1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1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14]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1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5.

[16]鄧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62

[18]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9]胡锦涛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0]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21]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J].求是,2022(13).

[2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50.

[25]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2022-01-20.

[2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7]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89.

[28]习近平.总结党的历史经验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J].求是,2021(16).

[2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N].人民日报,2022-10-23.

Focusing on and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of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FAN Xin

Abstract: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gain emphasized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Focusing 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s an important thought of the founders of Marxism.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adhered to and enriched this important thought of the founders of Marxism on focusing 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during th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periods. 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s a new era,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its core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expositions and political judgments on "why we should focus on and strengthe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what i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and how to advance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thus sublimating the thought of the founders of Marxism on focusing on and strengthening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to a new level. We must profoundly grasp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political judgment on deepening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so tha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ecomes a strong leading core for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rough Chinese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political construction; Marxist founders;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Par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

責任编辑:邓   喆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宁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9BKS052;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共产党巡视理论研究中心2024年度课题“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SZX2024008;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学者资助项目“列宁的党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XJ2023010;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党建研究中心和中国共产党巡视理论研究中心2023年度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与党的自我革命研究”,项目编号:DJZX2023008。

作者简介: 樊  欣(1979—) ,女,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国际化城市政治建设: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国际化城市政治建设: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关于扎实推进唐山市档案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对策建议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新时期林业企业政工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民主政治建设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