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在拉丁美洲:美国智库的多重认知与政策主张

2023-08-10冯存万甄飞扬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拉丁美洲倡议一带一路

冯存万 甄飞扬

摘要:[目的/意义]研究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多重认知与政策主张,对我国研判美国就“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关注重点以及未来政策走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8家美国主流智库的涉华文本中,选取14份相关文本,运用内容分析法,分析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多重认知与政策主张。[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美国智库认为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不仅蕴藏着经济、政治、安全、软实力等多重动机,还将借此扩展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并威胁美国的地区经济、政治与安全利益,加剧中美在多领域的竞争。对此,美国智库提出了以“有限合作+竞争”为特征的政策主张,希望以此限制中国在拉美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维护美国的地区利益。美国智库的认知主要是负面的,相关政策主张体现了其明显的“冷战思维”及对政界的依附属性,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的持续推进。为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我国应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能力,加强中拉间的人文交流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国智库的媒介化运营水平,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美国智库 “一带一路”倡议 拉丁美洲 大国竞争

分类号:D820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2.0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退欧影响下的欧盟发展新态势与中欧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BGJ054)、武汉大学自主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碳中和视阈下的气候安全研究:海外前沿追踪及展望”(项目编号:4130001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截至2022年1月,中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1]。作为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创新发展地区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试验性举措,又是各沿线国参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新平台,也是中国与各沿線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2]。

拉丁美洲(以下简称为“拉美”)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的大陆,包括墨西哥以及中美洲、西印度群岛与南美洲。“一带一路”倡议的早期规划并未将拉美国家包括在内,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以及拉美国家寻求加入的呼声日渐高涨,两者对接的可行性逐渐凸显。2017年5月,超过2/3的拉美国家参与了第一届“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在此次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拉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3]。同时,本次论坛发布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中提出,“一带一路”向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世界开放[4],这是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向拉美国家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邀请。2018年1月,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5]指出,拉美国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参与方。截至2022年7月,在25个与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中,已有21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合作文件。

自1823年“门罗主义”被提出后,“美洲人的美洲”逐渐演化为“美国人的美洲”,即美国长期将拉美地区视为本国的传统势力范围,不容地区外大国染指[6]。虽然“门罗主义”的提出距今已有两百年之久,但美国的地区霸权思维仍然存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拉美地区4年多来,美国政府、智库与媒体均对此十分关注。作为美国政府的“外脑”,美国智库长期跟踪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并通过“旋转门”等渠道影响政府决策。研究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认知与政策主张,有助于研判美国的政策关注与未来走向,亦能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的顺利推进提供对策建议。

2 研究文本概览

本文的研究文本来自于8家美国主流智库,包括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简称“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马歇尔基金会(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简称“贝尔弗中心”,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全美亚洲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与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上述智库均是美国的主流智库。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项目发布的《2020年全球智库报告》中,布鲁金斯学会获评2016—2019年周期内世界最佳智库称号,卡内基基金会位居世界第1,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位列世界第4,对外关系委员会排名世界第19[7]。

本文从上述8家智库官网共获得26份研究文本,通过筛选,最终确定14份有效研究文本。其中,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5份,布鲁金斯学会和对外关系委员会各2份,贝尔弗中心、卡内基基金会、马歇尔基金会、全美亚洲研究所、新美国安全中心各1份(见表1)。就研究文本所涉内容而言,8家智库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经济、政治、安全与软实力动机,“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对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地区安全、社会稳定与大国关系造成的影响及美国的应对之策。就研究文本的作者来看,绝大多数作者接受过区域与国别研究以及国际关系、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学术训练,并已取得了多项关于拉美地区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头衔,在美国拉美研究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在21位作者中,有10位曾任职于美国政府部门,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可以借此影响政府决策。就研究文本的呈现形式而言,报告、评论与论文的形式居多。部分文本配有插图、音频或视频,并被推送至社交媒体平台。这说明美国智库已不满足于仅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知识与观点,而是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形成从思想和知识的生产到传播再到转化利用的循环体系,走上了媒介化转型发展之路[8]。

3 “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动机

“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动机是美国智库关注的一项重点内容。从总体来看,美国智库对该问题的认知主要是负面的,其认为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丁美洲地区具有强烈的经济、政治、安全及软实力等5个方面的动机。

第一,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21世纪以来,以交通、能源和通讯为三大重点领域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拉美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愈发重要[9]。据拉美开发银行(Corporación Andina de Fomento)的报告显示,未来三十年,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总额不会低于13.2万亿美元[10]。但拉美国家高涨的发展意愿、巨大的物质需求与匮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存在张力,这使得拉美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落后;而中国“一带一路”的优势就在于充足的基建投资与稳定、可信的基建技术。研究发现,中国对外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投资对沿线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尤为明显[10]。美国智库学者据此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以巨额投资与慷慨的技术转让开拓拉美市场,获取经济收益。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快速上升,中国已成为该地区最可靠的投资者与最重要的商业客户[12]。乔雷吉[13]认为,中国不仅成为阿根廷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也成为核电站、电网、水电站等基建设施建设的投资者,这些项目将使中国获得巨大收益。

第二,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保障能源供应。能源问题向来是美国外交政策研究中的重点议题。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14]认为,权力不过是国家所能获得的特殊资产或物质资源,而能源消费应是衡量一国潜在权力的重要指标。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15]也明确指出,大国的兴衰与包含自然资源在内的国家财富存在因果联系,后者与国家的物质创造能力关系密切,具备更强物质创造能力的国家总能取得优势。拉美地区矿产资源与能源储量丰富,金、银、铜、铝矾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与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天然气與石油探明与待探明储量十分可观。在美国智库学者看来,中国的发展势必要求稳定的能源供应,而“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帮助中国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张佩佩[16]认为,中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而拉美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故中国与拉美国家发展双边关系的目的就十分清晰明了。乔雷吉[13]也认为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核心目标始终是获得稳定的矿产、能源与食品等大宗商品供应,以支持本国的高速发展。艾利斯[17]则指出,中国试图通过大量借贷款塑造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从而为中国稳定地获得拉美地区石油、铁矿、铜矿等战略资源打造非制度性保障。

第三,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优化国家形象。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与拉美国家距离远,彼此间商业、人文联系相对较少,拉美国家对华了解相对不足。同时,欧美等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进行负面宣传,拉美国家对华不多的认知也主要是负面的,这不利于中拉关系的健康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以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合作,以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为拉美国家改善对华负面印象提供了契机。对此,美国智库学者认为,中国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增加与拉美国家的接触机会,从而改变拉美国家对华的负面印象,优化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对拉美地区的软实力影响。譬如,特雷维桑[17]认为,中拉经济联系使得中国对拉美国家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提升,中国的高铁、新能源汽车、5G与数字支付正在成为这个现代化大国的新名片。虽然有人担心中国的技术可能会危害国家安全,但大多数人相信,中国的面部识别、数字支付等创新技术是提高社会安全程度的有效工具,而不是对隐私的威胁[18]。伯格等[19]指出,欧美等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的人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与政治体制进行负面宣传,导致拉美国家对华认知负面化。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十分希望能够减少这些负面宣传带来的影响,改变拉美国家对华的负面认知。“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将增加中国与拉美国家政府官员、社会精英与公民接触的机会,这将是打击负面言论以及塑造拉美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对华看法的绝佳契机。

第四,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地区影响力。影响力竞争是各大国相互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种关系性权力,影响力来自于国家间的交往关系,而不依赖于物质实力存在[20]。美国智库学者认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双边与多边关系,进而获得拉美国家的支持,扩展中国在该地区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乔雷吉[13]认为,中国通过与拉美国家签署双边合作协议,发展双边经济关系,以此促进两国关系的全方位发展。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加强地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张佩佩[16]指出,随着中拉经贸关系日益紧密,中国参与拉美地区经济治理的程度不断深化,随之而来的是愈发明显的地缘政治影响力,这将直接威胁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利益。艾利斯[21]则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当代重商主义思维的直接体现,即中国试图通过建设与重组全球交通、电力、通信与金融基础设施,加强对全球交通枢纽、重点航线与其他战略资产的控制,进而使全球财富逐渐流向本国。未来,中国有可能在拉美地区运用“挖墙脚(rollback)”策略支持左翼反美政权,削弱美国的地区影响力,并推动建立一个支持中国快速崛起的多极世界[21]。

第五,中国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国家统一进程。截至2022年7月,台湾地区的14个“邦交国”有8个位于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在过去的15年间(截至2021年9月24日),已有4个台湾地区的原“邦交国”与中国大陆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获得了新建的会议中心、图书馆、医院、足球场等基础设施[12]。美国智库学者据此认为,中国希望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强化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报偿,诱导其与台湾地区“断交”,以此压缩台湾当局的国际空间,推进国家统一进程。譬如,格拉泽等[22]指出,目前有25个拉美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021年12月9日,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湾地区“断交”,这是中国外交在该地区获得的阶段性胜利。张佩佩[16]认为,大多拉美与加勒比地区的国家是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考量外交关系的,即经济报偿数量是影响其选择结果的核心变量。另外,拉美国家的外交转向也是两岸关系变化的一个缩影。在马英九“执政”期间,两岸关系相对稳定,但随着蔡英文“上台”后,“台独”倾向愈发明显,两岸的“外交争夺”也随之愈演愈烈。

4 “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影响

目前,美国多家智库密切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影响,并形成了如下5点共识。

一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破坏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有研究表明,拉美国家自然资源禀赋丰富导致初级产品专业化,这使得拉美国家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23]。这些国家长期处于全球生产链与价值链的低端,若要调整本国产业结构,则十分困难。美国智库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不能帮助拉美国家完善产业结构,反而会进一步破坏其产业结构,使本就明显的“去工业化”趋势更难以扭转。例如,艾利斯[21]指出,中国试图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建立稳定且多样化的经济体系,该体系包括稳固的全球商业联系。在该体系中,由于中国居于主导地位,中国公司不仅拥有战略资产,而且可以掌握资源与利益分配,从而将利益都输送给本国公司,使其在全球供应链中获得巨大的附加值。奥尼尔[12]认为,中国在拉美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抵消了拉美地区的比较优势。拉美地区本土的类似产品在中国产品面前毫无竞争力可言,这正是哈佛经济学家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提出的“过早的去工業化”的现实例证。在奥尼尔看来,随着中拉经济联系的逐渐深化,拉美国家“去工业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12]。

二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引发拉美国家的生态恶化、社会腐败等多重风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欧美等西方国家大力炒作“中国威胁论”,宣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包括中国希望称霸世界的野心。不可否认,在“一带一路”项目运行早期,的确存在环境标准不明确、项目交付不及时以及小部分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然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优化,上述问题逐渐减少。美国智库学者却有选择性地忽略中国项目的改进,始终以刻板思维看待“一带一路”倡议,反复强调该倡议将给拉美国家带来环境、社会与政治风险。英格拉姆等[24]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忽略了对当地经济、政治、环境、人权与民主价值观的影响,同时,中国企业偏爱雇佣本国员工,使用本国原料,因此这些项目并未给当地创造出更多就业机会。克里曼等[25]认为,“一带一路”项目通常在未进行充分环境评估的情况下就开始运行,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此外,该倡议下的大量项目合同与投标过程并不透明,公众无法对此进行监督,相对而言,缺乏透明度的流程容易滋生腐败。奥尼尔则指出,在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的多个项目均证明中国在该地区注重的是短期的经济利益,而非拉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12]。

三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国控制拉美国家的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帮助沿线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双方互联互通,为进一步推动双边互利共赢奠定物质基础。在美国智库学者看来,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将成为中国胁迫沿线国改变政策的经济工具。伯格等[19]认为,中国不仅“重视”拉美国家的自然资源,还试图影响拉美国家地方与国家层面的政策,使其与自身立场保持一致。朱莉娅·沃[26]则指出,随着中国的“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中国公司对拉美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将极大地增加中国在该地区网络空间的战略优势。中国对拉美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供应不仅意味着高额的经济利益,还意味着显著的地缘政治优势,即控制这些关键的基础设施,以此为要挟,改变他国的政策[26]。此外,中国公司承建的网络基础设施有利于其监视他国,获得更多的数据与情报。而获取数据对未来的经济与战略优势至关重要,中国正在通过“数字丝绸之路”获得相对优势[26]。

四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中国向拉美渗透军事力量,以此威胁美国本土安全。随着中美关系迈入战略竞争时代,越来越多的美国学者认为,不对称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可以衍生出权力,这就使得中国有可能强制性地向包括拉美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渗透军事力量,从而为赢得未来可能发生的中美冲突创造必要条件。麦金利[27]认为,延伸至拉美地区的“一带一路”倡议会对美国形成地缘政治、经济等多重挑战。艾利斯指出,中国试图与拉美国家建立包含军事联系的全方位关系,其中,军售有助于中国军队利用数据共享获取拉美国家的军事部署情况,而售后维护使中拉长期保持军事联系得以合理化。艾利斯[21]还提出,中国军队通过访问交流、培训项目等方式不仅“隐蔽地”熟悉了拉美地区的“作战环境”,甚至还有可能秘密部署特工或打击武器,以备未来之需。

五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侵蚀美国的地区与国际领导力。随着中拉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联系日益紧密,美国政府的威胁感知逐渐强烈,并采取多元手段公开干扰中拉合作。例如,美国频繁在拉美事务上发表反华言论、支持拉美国家右翼政权反华、警告决定外交转向的拉美国家[28]。从客观角度来看,目前中美在拉美地区乃至全球已然形成了地缘经济、政治等多领域竞争态势。对此,在美国智库学者看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持续推进,美国的地区与国际领导力将进一步式微。譬如,英格拉姆等[24]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直接破坏了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所注重的透明度、问责制及其他重要的价值理念。查布拉等[29]指出,中国积极参与拉美地区事务将加剧中美间日益激烈的竞争。

5 美国智库提出的对华政策主张

作为美国政府的“外脑”及其外交政策的重要来源,美国智库在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多重动机与影响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总的来说,其提出的政策特征可以概括为“有限合作+竞争”,这正是美国设计的中美共生模式的一个缩影,即将冲突风险保持在最低位的情况下,与中国保持强硬、紧张、全方位的竞争,同时维持某些具备共同利益的双边与全球合作[30]。

首先,美国智库认为美国应与中国展开有限合作,利用彼此间的共同利益塑造政治互信。美国智库学者认为,中美战略竞争与中美合作并不冲突,即美国在维护自身霸权地位时,应将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相结合,在非核心利益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而不是尝试与中国“全领域脱钩”。朱莉娅·沃[26]建议,美国应在拉美地区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由于中美两国的安全与繁荣发展关系紧密,在全领域与中国“脱钩”既不现实,也没有可观的经济收益。目前,美国需要在非核心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尝试以共同利益培育双边政治互信,推动中美战略竞争转化为复合相互依赖背景下的非对抗性竞争。英格拉姆等[24]提出,“一带一路”项目所遵循的标准并不明确,对此,美国应鼓励中国采用国际标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真正促进沿线国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美国智库认为美国应理性看待中国参与拉美地区事务,适时提醒拉美国家注意各类风险。美国智库学者认为,盲目反对中国参与拉美地区事务,不仅难以抑制中国日渐增长的地区影响力,还将进一步破坏美拉关系,损害美国自身形象。对此,美国应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多领域交往,适时且有根据地提醒拉美国家注意各类风险,以此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艾利斯[21]建议,美国不应阻止拉美国家与中国进行安全接触,而应在理性接受的基础上,令人信服地列出所涉风险,同时,美国还应以平等的方式解释中拉军事合作可能带来的风险。英格拉姆等[24]提出,美国应在拉美地区多边合作平台上反复强调不透明、高污染等做法将造成的消极影响,帮助拉美国家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风险,以此塑造美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再次,美国智库认为美国应加快打造“一带一路”的竞争方案,积极与中国竞争地区影响力。结合前文所述,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动机之一就是获得经济收益,而拉美地区积极加入该倡议的动因亦包括经济考量,即获得外部投资与先进技术。对此,美国智库学者认为,美国需要加快打造“一带一路”的竞争方案,加强对拉美国家的经济报偿,并通过更具透明度的合同、更高的环境标准争取拉美国家的加入,从而与中国竞争地区影响力。伦德[31]指出,根据中拉合作现状,拉美国家别无它选,只能选择与中国继续合作,因此,美国应采取强有力经济措施,降低拉美国家因调整经济合作政策所带来的成本(脆弱性)。具体而言,美国应向拉美国家提供既务实又有竞争力的经济方案,该方案还应符合美国的短期与长期利益[31]。类似地,英格拉姆等[24]建议,拜登政府需要提出一个资金更雄厚的经济发展计划,并保证该计划整体、连贯地推行下去。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美国国际开发署等金融机构可以为该计划注入更多资金,使“一带一路”的替代方案更具竞争力[24]。

最后,美国智库认为美国应在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统筹盟友资源,加大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攻势。冷战后,身份、认同等观念因素在联盟生成与维系的过程中愈发重要,部分中小国家倾向于与相似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国家结盟,对相异的国家则缺乏好感[32]。基于此,美国智库学者提出,美国应在统筹盟友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价值观外交,向拉美国家展示西式民主模式的“魅力”。朱莉娅·沃[26]认为,美国的技术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单独与中国在通信基建领域竞争,获胜的可能性较小。美国应与志同道合的盟友合作,统筹盟友资源,强化西方国家集团对华竞争力。奥尼尔[12]提出,拜登政府应更加注重价值观外交,在处理美拉关系时,美国应将维护劳工权利、反腐败与培育民主意识置于首位。奥尼尔认为,相较于中国的“威权制度”,美式民主更具吸引力。

6 讨论与结论

在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两国已迈入战略竞争时代的背景下,中美在拉美地区的互动不仅是彼此实力对比变化的动态体现,亦是两种地区与全球治理模式相互调适的缩影。长期以来,美国视拉美地区为其“后院”,将拉美国家当作其势力范围,强制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地区秩序,推行美国设计并主导的地区治理模式,多次干涉拉美国家内政。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美国智库学者认为,中国此举具有政治、经济、安全、软实力等多重动机,这将动摇美国的地区霸主地位,甚至改变美国主導的地区秩序与治理模式。对此,美国智库学者结合美国的对华政策思路,从有限合作与竞争两个维度提出了应对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政策主张,以维护美国的短期与长期利益。综合来看,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多重认知与政策主张,主要呈现以下4个特点。

第一,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认知主要是负面的。这些智库对该倡议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即动机与影响。就动机而言,美国智库认为,中国将“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不仅是出于获得经济收益的考虑,背后还蕴藏着政治、安全、软实力等多重动机;就影响而言,美国智库认为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参与拉美地区事务扩展地区影响力,这将削弱美国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并威胁美国的地区经济、政治与安全利益,加剧中美在多领域中的竞争。在本文选取的14篇研究文本中,仅有3篇[13,17,21]做出了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地区的正面评价。相对而言,这些正面评价语句短、篇幅少,所涉内容有限,难以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的真实影响。

第二,上述美国智库的多重认知与政策主张体现了其明显的“冷战思维”。“冷战思维”是20世纪美苏冷战的产物,其常与“结盟”和“零和”相联系。其中,“零和”是大国竞争的共性,而“结盟”是大国竞争的常用战略[33]。英格拉姆、张佩佩等学者认为,中国参与拉美地区事务就意味着美国地区影响力的下降、美国地区与全球领导权的式微,这充分展现了“零和博弈”的政治心态。奥尼尔、朱莉娅·沃等学者提出的统筹盟友资源、强化价值观外交,则直接体现了强调结盟与意识形态竞争的对抗性理念。在以复合相互依赖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大国竞争的模式逐渐从以传统安全为中心的军事竞争转向以非传统安全为中心的产业经济竞争,强调二元对立、“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已难以顺应时代发展,构建完整产业链才是目前大国竞争的核心[34]。

第三,“问题分析—对策建议”的行文思路体现了美国智库对美国政界的依附属性。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体现了美国智库对美国政界的依附属性,即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来源之一,美国智库需要为美国维护自身利益出谋划策。美国智库运营的部分资金来自于美国政府或国会,这些智库需要完成政府或国会委托的研究项目。同时,数量众多的美国智库必须通过获得政府的认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这就要求其尽量结合热点问题,在维护美国利益的前提下,向美国政府提供准确的分析与明确的建议。另外,美国的“旋转门”机制也值得关注。该机制不仅是美国智库影响政府决策的一个渠道,也为美国的智库学者开辟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职业发展路径。如果智库学者通过高水平的研究体现了自身的学术能力,那么日后极有可能进入政府相关部门担任要员。由此可见,美国智库对美国政界的依附属性使得其研究动向紧跟甚至助推了美国政府愈演愈烈的遏华态势。

第四,美国智库的负面认知与政策主张影响着美国外交政策的决策与落实。美国智库的负面认知与政策主张影响了美国对华政策,并集中体现在“打造‘一带一路倡议的竞争法案”与“推行价值观外交”两个方面。2018年,特朗普政府推出“美洲增长倡议”(Growth in the Americas),希望扩展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领域,并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35]。拜登政府执政后,联合七国集团发起了一项名为“重返更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全球倡议,宣称建立以民主价值观为驱动、突出高标准和透明度的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帮助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填补40万亿美元的基建资金缺口[36],以对抗“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延伸态势。同时,美国在拉美地区大力推行价值观外交,以所谓的民主为标准将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3个“左翼”国家排除在“美洲增长倡议”之外,拒绝邀请这3国的领导人参加第九届美洲峰会,从地缘经济和政治方面孤立“反美铁三角”。另外,在拉美部分国家“向右转”后,美国加大对其拉拢力度,试图组建该地区的“反华阵营”,不仅希望其公开抵制“一带一路”倡议,还希望其在国际与地区多边事务中排挤中国[28]。

美国智库的负面认知与政策主张不仅能够影响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美国公众对华认知,还可能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与美国盟友的对华认知与外交政策[37]。对此,我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并积极应对。首先,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能力,为拉美国家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大多数拉美国家长期处于世界市场的边缘,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广大拉美国家的真实诉求。我国通过高质量的“一带一路”倡议满足拉美国家的发展需求,既有助于塑造大国正面形象,又有利于培养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其次,注重公共外交的作用,推动中美两国智库的对话与交流。早在2015年,我国就发文要求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中的重要作用[38]。我国智库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双边智库交流,阐明中国政策的真实宗旨,为双方增信释疑创造机会。最后,提升本国智库的媒介化运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发声能力。美国智库通过媒介化转型而大幅拓展其影响力,我国智库也应积极看待这一转型发展思路,借力多元的传播媒介向世界展现我国的发展成就,针对美国智库某些涉华不实言论做出相对低成本、及时的批驳,同时向世界阐释我国政策的真正用意与真实影响,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交流网络。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 我国已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EB/ OL]. (2022-01-19)[2022-07-02]. http://www.gov.cn/ xinwen/2022-01/19/content_5669215.htm. Xinhua News Agency. China has signed more than 200 cooperation documents with 147 countries and 32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jointly build the“The Belt and Road”[EB/OL]. (2022-01-19)[2022-07-02]. http://www.gov.cn/xinwen/2022-01/19/ content_5669215.htm.

[2] 邓云成, 甄飞扬. 太平洋岛国研究之中国视角(1978—2020)[J]. 中华海洋法学评论, 2022, 18(2): 95-129. DENG Y C, ZHEN F Y. Chinas research on Pacific island countries (1978–2020)[J]. China Oceans Law Review, 2022, 18(2): 95-129.

[3] 新華社. 习近平同阿根廷总统马克里举行会谈[EB/ OL]. (2017-05-17)[2022-07-02]. http://www.gov.cn/ xinwen/2017-05/17/content_5194790.htm. Xinhua News Agency. The president Xi Jinping held talks with Argentine President Mauricio Macri[EB/ OL]. (2017-05-17)[2022-07-02]. http://www.gov.cn/ xinwen/2017-05/17/content_5194790.htm.

[4] 中国一带一路网.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全文)[EB/OL]. (2017-05-16)[2022-07-02].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roll/13689.htm. Belt And Road Portal. Joint communiqué of the round table summit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ummit Forum (full text)[EB/OL]. (2017-05-16)[2022-07-02]. https://www.yidaiyilu.gov.cn/xwzx/ roll/13689.htm.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特别声明[EB/OL]. (2018-01-22) [2022-08-01]. https://www.mfa.gov. cn/gjhdq_676201/gjhdqzz_681964/zglgtlt_685877/ zywj_685889/201802/t20180202_9399859.shtml.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pecial statement o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of the second minister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a-CELAC forum [EB/OL] (2018-01-22)[2022-08-01]. https://www.mfa.gov.cn/gjhdq_676201/ gjhdqzz_681964/zglgtlt_685877/zywj_685889/201802/ t20180202_9399859.shtml.

[6] 章永樂. “新门罗主义”的历史渊源与政治实质[J]. 国外理论动态, 2019(10): 61-67. ZHANG Y L.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political essence of “Neo Monroe Doctrine”[J].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2019(10): 61-67.

[7] MCGANN J G.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21-01-28)[2022-07-06]. https:// 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8/.

[8] 彭伟步. 从思想和知识生产到媒介化: 美国智库的转型之路[J]. 国际传播, 2021(2): 22-29. PENG W B. From the production of thoughts and knowledge to mediatizati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n think tanks[J]. Global Communication, 2021(2): 22-29.

[9] 谢文泽. 中国-拉共体共建“一带一路”探析[J]. 太平洋学报, 2018, 26(2): 80-90. XIE W Z. An analysis of China-CELAC joint construc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Pacific Journal, 2018, 26(2): 80-90.

[10] Corporación Andina de Fomento. Financiamiento de la infraestructura en sectores prioritarios: Proyectos, programas de inversión y promoción de esquemas APP[EB/ OL]. (2018-07-16)[2022-07-06]. https://www.caf.com/ media/8339/financiacion-de-infraestructura-en-sectoresprioritarios_madrid_sesion2_rafael_farromeque.pdf.

[11] 曹翔, 李慎婷.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中国作用[J]. 世界经济研究, 2021(10): 13-24, 134. CAO X, LI S T. The impact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on the Belt-Road Countries economic growth and Chinas contribution[J]. World Economy Studies, 2021(10): 13-24, 134.

[12] ONEIL K S. Latin America shouldnt be a pawn in U.S.-China rivalry[EB/OL]. (2021-09-24)[2022-07-04]. https:// www.cfr.org/article/latin-america-shouldnt-be-pawn-uschina-rivalry.

[13] JáUREGUI H G. How argentina pushed Chinese investors to help revitalize its energy grid[EB/OL].(2021-12-22)[2022-07-04]. https://carnegieendowment. org/2021/12/22/how-argentina-pushed-chinese-investorsto-help-revitalize-its-energy-grid-pub-86062.

[14] 约翰·米尔斯海默. 大国政治的悲剧[M]. 王义桅, 唐小松,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63-72. MEARSHEIMER J J.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M]. WANG Y W, TANG X S, translated.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14: 63-72.

[15]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3: 18. KENNEDY P.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2000[M]. Beijing: CITIC Press, 2013: 18.

[16] ZHANG P. Chinese engagement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impact on U.S.-China competition[EB/OL]. (2020-05-06)[2022-07-04]. https://www.nbr.org/publication/chineseengagement-in-latin-america-and-the-impact-on-u-schina-competition/.

[17] ELLIS E. Chinas role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EB/OL]. (2022-03-31)[2022-07-04]. https:// csis-website-prod.s3.amazonaws.com/s3fs-public/ congressional_testimony/ts220331_Ellis_Testimony.pdf? Yjf9iiy14ntLWuOfUn8LcxsYE0ldI32y.

[18] TRECISAN C. Chinas growing trade and investment in Latin America outpaces its influence in the regions media and civil society[EB/OL]. (2021-01-19)[2022-07-04]. https://www.cfr.org/blog/chinas-growing-trade-andinvestment-latin-america-outpaces-its-influence-regionsmedia-and.

[19] BERG R C, de ARAG?O T. Is Latin America important to Chinas foreign policy?[EB/OL]. (2021-09-09)[2022-07-04]. https://www.csis.org/analysis/latin-americaimportant-chinas-foreign-policy.

[20] 董柞壮. 影响力制衡: 主导国应对崛起国的关系性逻辑[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1(8): 106-133, 158-159. DONG Z Z. Balance of influence: A relational logic of the hegemonic power responding to the rising power[J].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 2021(8): 106-133, 158-159.

[21] ELLIS E. Chinese security engagement in Latin America[EB/OL]. (2020-11-19)[2022-07-04]. https:// www.csis.org/analysis/chinese-security-engagement-latinamerica.

[22] GLASER B S, ELLIS E. China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EB/OL]. (2022-01-11)[2022-07-08]. https:// www.gmfus.org/news/china-latin-america-and-caribbean.

[23] 张勇, 史沛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拉经贸合作机遇:全球价值链视角[J]. 太平洋学报, 2018, 26(12): 35-46.ZHANG Y, SHI P R.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value chain[J]. Pacific Journal, 2018, 26(12): 35-46.

[24] INGRAM G, MUNSION L. Biden must make China more accountable for it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EB/OL].(2021-01-07)[2022-07-09]. https://www.brookings.edu/ opinions/biden-must-make-china-more-accountable-forits-belt-and-road-initiative/.

[25] KLIMAN D, DOSHI R, LEE K, et al. Grading Chinas Belt and Road[EB/OL]. (2019-04-08)[2022-07-09]. https://www.cnas.org/publications/reports/beltandroad.

[26] VOO J. A case for fortifying the BUILD Act: The U.S., China, and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in the Global South[EB/ OL]. (2019-07)[2022-07-09]. https://www.belfercenter. org/publication/case-fortifying-build-act-us-china-andinternet-infrastructure-global-south.

[27] MCKINLEY P M. The case for a positive U.S. agenda with Latin America[EB/OL]. (2021-04-22)[2022-07-09]. https://www.csis.org/analysis/case-positive-us-agendalatin-america.

[28] 曹廷. 中國与拉美国家关系中的美国因素[J]. 和平与发展, 2020(1): 80-96, 132-133. CAO T. The American factor in China-Latin America relationship[J]. Peace and Development, 2020(1): 80-96, 132-133.

[29] CHHABRA T, DOSHI R, HASS R, et al. Global China: Regional influence and strategy[EB/OL]. (2020-07)[2022-07-10]. https://www.brookings.edu/research/global-chinaregional-influence-and-strategy/.

[30] 師小芹. 如何经营与“危险盟友”的关系?: 澳美同盟机制探析[J]. 国际政治研究, 2022, 43(2): 58-79, 6. SHI X Q. How to manage relations with a “dangerous ally”? A case analysis of the Australia-U.S. alliance[J]. Th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22, 43(2): 58-79, 6.

[31] RUNDE D F. New senate China bill needs a credible Latin American dimension[EB/OL]. (2021-05-25)[2022-07-13]. https://www.csis.org/analysis/new-senate-chinabill-needs-credible-latin-american-dimension.

[32] 钟准. 安全竞争强度、政党政治与中小国家的大国合作战略[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22, 39(3): 48-69, 5-6. ZHONG Z. Security competition intensity, Party Politics and small and middle powers cooperative strategies toward great powers[J]. Foreign Affairs Review, 2022, 39(3): 48-69, 5-6.

[33] 阎学通. 防范意识形态之争的冷战思维[J]. 国际政治科学, 2020, 5(1): 4-8. YAN X T. Cold war thinking to prevent ideological disputes[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JIP), 2020, 5(1): 4-8.

[34] 耿协峰. “一带一路”遭受的地缘冷战思维挑战及其思想根源[J]. 国际观察, 2019(6): 69-84. GENG X F. Ideological roots of Geo-Cold War mentality and their challenges to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J].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9(6): 69-84.

[35] U.S. Department of States. Growth in the Americas[EB/ OL]. [2022-08-01]. https://www.state.gov/growth-in-theamericas/.

[36] The White House. FACT SHEET: President Biden and G7 leaders launch build back better world (B3W) partnership[EB/OL]. (2021-06-12)[2022-08-01].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12/fact-sheet-president-biden-and-g7-leaders-launch-build-back-better-world-b3w-partnership/.

[37] 王向阳. 美国智库对“一带一路”实施八年来的认知评析[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6): 102-109. WANG X Y.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think tankscogni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the past eight year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1, 6(6): 102-109.

[3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N]. 人民日报, 2015-01-21(001). General Office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 Peoples Daily, 2015-01-21(001).

作者贡献说明:

冯存万:提出研究思路,修正框架并定稿;

甄飞扬:收集写作资料,撰写初稿。

“The Belt and Road” in Latin America: U.S. Think Tanks Multiple Perceptions and Policy Propositions

Feng Cunwan Zhen Feiya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Studying the multiple perceptions and policy propositions of U.S. think tanks on the extens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study and judge the focus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extension of the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and its future policy direction. [Method/process] Among the Chinese related texts of eight mainstream U.S. think tanks, 14 relevant text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multiple perceptions and policy propositions of U.S. think tanks on the extens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using content analysis. [Result/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 think tanks believe that Chinas extens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o Latin America not only contains multiple motivations such as economy, politics, security and soft power, but also will expand Chinas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weaken the traditional advantag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region, threaten the region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ecurity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tensif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various fields. In response, U.S. think tanks have proposed a policy proposition characterized by “limited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hoping to limit Chinas growing influence in Latin America and safeguard U.S. regional interests. The perception of the U.S. think tanks is mainly negative. The relevant policy propositions reflect their obvious “cold war thinking” and their attachment to the political world,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Latin America. In order to safeguard its own strategic interests, China should maintain its strategic focu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supply capacity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trengthen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media operation level of Chinas think tanks to hel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Latin America.

Keywords: U.S. think tank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Latin America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猜你喜欢

拉丁美洲倡议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拉丁美洲正进入低速增长周期
拉丁美洲油气探明储量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