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初业界翘楚:有正书局出版特色、贡献及启示

2023-08-10余玉

新闻爱好者 2023年7期
关键词:清末民初

余玉

【摘要】清末民初,上海有正书局以时报馆为依托,以独具个性的出版特色在上海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赢得较高地位。有正书局出版业务范围不但涵盖出版《时报》及其附刊系列等常规性业务,而且其出版专长在于刊印善本古籍与历史名著、精印名家书画藏品与碑帖珍本等特色化业务,从而成为业界翘楚。有正书局的特色出版事业对抢救古籍珍本、传承名家典藏、助力文学研究、助推艺术发展,以及促进中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卓著贡献,其秉持的特色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才意识对当下出版业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末民初;有正书局;特色出版

上海《时报》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风云报纸,自1904年创刊至1939年终刊,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延亘了35年。在《时报》创刊的同年,时报馆创办了有正书局,《时报》和有正书局同为狄楚青的产业,1941年狄楚青辞世,有正书局维持两年后,直至1943年歇业。“有正书局与时报馆是狄楚青兼营书报的共同体”。[1]在时报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其内部形成了“双中心”架构,即“《时报》和有正书局两个中心”[2]。时报馆以出版大型日报《时报》为己任,报馆旗下的有正书局主要从事印务出版事业,尤以刊印善本古籍和精印名家书画碑帖而独树一帜,从而成为业界翘楚。因此,报馆以有正书局为载体造就了时报馆辉煌而富有特色的出版事业,为我国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

一、有正书局的特色出版业务范畴

有正书局作为时报馆的印务机构,不仅承担了一般报馆的印刷出版工作,其中包括出版《时报》系列和连载小说单行本等印务工作,而且把印务重心置于善本刊印和美术出版领域。正因为有正书局的印务专长在出版古籍珍本、碑帖、书画等方面,从而形成了其独具个性的出版特色,在上海竞争激烈的书业市场赢得较高地位。

(一)刊印善本古籍与历史名著

有正书局不但出版了几百册关于历史、文学、佛学等善本古籍、专著,而且还出版了600多种包括历代名画、书法等字画名迹。由于所存资料年久佚散,其所出古籍名称难以全考,但通过后人发现及相关回忆录能略知一二,“有正书局除印行名人书画法帖外,同时也印行不少古典文学书籍,其中有一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系根据狄楚老珍藏的孤本翻印,卷首有德清戚蓼生的序”[3]。包天笑对此曾有回忆,“有正书局也搜印了许多古本书籍,有的已经是孤本,有的亦早已绝版了,即如八十回《红楼梦》,亦于此时出版,引起后四十回是否高鹗所续的争论。曾孟朴的小说林出版所结束,他做官去了,因此《孽海花》的再版亦是有正所印行”[4]。可见,许多古籍印本是从小说林得来的,当小说林亏本时,有正书局乘机转来小说林社的库存图书,出版营业,“光绪三十四年(1908),小说林社倒闭后,该书局原有书籍被以3000元的价格抵押给了有正书局”[5]。

有正书局搜集刊印的许多古本书籍对当时和后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最典型的是出版《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一九一一和一九一二年,是我国社会清末民初新旧交替的分界点,恰在此时,上海有正书局用当时先进的照相技术,石印出版了戚蓼生(1730—1792)作序的《石头记》抄本,一九一一年出版了前部四十回,一函十册,次年出版了后部四十回,也是一函十册。这是《石头记》传播史上第一次影印出版抄本”[6]。有正书局在《小说时报》的第十四号上曾刊广告:“《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出版:此秘本《红楼梦》与流行本截然不同,现用重金租行版权,并请著名小说家加以批评。”有正书局八十回本《红楼梦》的出版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看法,因为此前由程高作序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出版已有120余年,在人们心中已根深蒂固,但八十回本更趋近曹雪芹的原意,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刷新了人们对《红楼梦》的认知。有正书局刊印的古籍除了后人所见有正本《红楼梦》《孽海花》外,《聊斋志异》也是一例。狄楚青之父狄曼农也是一位收藏家,他惜书如命,曾旧藏《王批聊斋志异》(即王东序批本《聊斋志异》)一书,在颠沛流离间挟以自随,“庚申(一八六○年,即咸丰十年),太平天国起义攻下江南,时狄曼农曾携此印未果,约至一九二○年左右,其子狄平子始将此书另抄铅字排印,书名改为《原本聊斋志异》”[7]。此外,狄楚青信奉佛教,是著名的佛教徒,三层大厦的时报馆建成宝塔形,为一幢引人注目的七级浮屠式建筑。为了传播佛法,他创办以传播佛经为主的《佛学时报》,同时还出版佛学书籍,据谢菊曾回忆:“狄楚老早年即好佛法,清末东游日本,……回国后与九江桂伯华居士等游,益复勤治内典,所作诗词,每含禅理,并在有正书局出版佛学书籍多种,以宏佛法。”[8]

(二)精印历代绘画名迹藏品

有正书局印务范围甚广,除了刊印《时报》及系列刊物、小说单行本和古籍名著外,还“专门代制珂罗版、照相铜版、照相锌版、五彩石印、活字版,代印碑帖、书画、证书、钞票、章程、商标、地图、名胜、书报、杂志、股票、息单、传单、招贴各种,簿册、月份牌、明信片、入场券、访单杂件”[9],其中尤以精印包括碑帖、书法、画册在内的名家藏品而名闻遐迩。狄楚青收藏宏富,精印了大量的历代名画,石印了大量的珍贵画册,如《宋拓颜平原东方朔画赞》《黄山谷发愿文墨迹》《滋蕙堂灵飞经》《秘殿珠林》《芥子园画谱》《八大山人画册》,以及周文矩的《琉璃堂人物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绘画名迹。

有正书局在出版《中国名画集》第一集时便在《申报》刊载广告,广告中提及《王叔明青青卞隐居图》《元陆天游丹台春晓图》《恽南田山水画册》《董香光山水画册》《王石谷山水幅》《又文徵明山水幅》《戴醇士山水幅》《墨仲圭竹幅》,都是中国绘画史上的赫赫名迹。单《中国名画集》就曾印行了几十辑之多。书局创办人狄楚青也曾说:“三十年来,影出碑帖书画,不下千余种,大都一时巨迹。”[10]有正书局对于画迹甄选和出版质量颇为挑剔,在广告中直陈书局的出版特色:“书画以精品为佳,至如應酬聊草之作,画虽真亦不付印。”且“决不以伪画以误人”[11]。

(三)印行名家书法与碑帖珍本

有正书局非常重视精印历代名人书法和碑帖珍品,有资料统计,有正书局出版对联、字轴、画轴、画屏不下600种,珍本碑帖约200种。在精印书法、碑帖方面,有正书局有影印、石印、铅印和珂罗版精印等版本。有正书局成立初期,影印的一些书法印品极有影响,“早期印本中,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金冬心先生自书诗稿墨迹》《王梦楼行书》等,出版前往往请一些名人对作品墨笔品题一番,也有狄葆贤自己所题”[12]。1905年石印过《郁华阁遗集》等,1909年刊印的《宋稗类钞》等便是铅印本,至1941年有正书局歇业前,影印的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也极受欢迎。“从有正书局民国二十五年(1936)印行的广告册来看,当时在售的法书碑帖数目就有四百八十一种,六百一十六册”[13]。所以,谢菊曾在《回忆〈时报〉》一文中指出,《时报》创刊后,“接著又创设有正书局,出其先人所藏名人书画法帖,并向海内收藏家借得不少稀世珍品,用珂罗版精印,与真本不差毫厘,……”[14]。有正书局正是精印珍贵碑帖、名家书画藏品形成了独具个性的印务特色,使其在上海众多书局中别具一格。

二、有正书局特色出版事业的历史贡献

有正书局颇富个性和特色的出版事业对抢救古籍珍本、传承名家典藏、推动文学研究、助推艺术发展,以及促进中外交流等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抢救出版古籍善本和字画珍品

有正书局特色出版数量相当可观,不但包括几百册关于历史、文学、佛学等善本古籍和专著,还包括600多种历代书画名迹,其中有些善本书籍和书画珍品濒临绝版,至今仍显弥足珍贵。有正本古籍如《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孽海花》《原本聊斋志异》等文学名著以及历史、佛学等方面专著,这些都是珍藏善本,历史价值自不待言。书画、碑帖出版更显功绩,有正书局印行大量名画巨迹,保留存世,利于典藏和传播。包天笑对此回忆:“后来我看见他(指狄楚青)对于《时报》,渐有厌倦之意,幸而他对于有正书局兴趣还高。用珂罗版印名画集,由他创始发起,是精心结构之作,不惜向收藏书画名家,征集印行,这个颇足嘉惠于一般艺术之林的。”[15]有正书局精印的书法、碑帖数量较多,如唐薛稷《信行禅师碑》原拓孤本、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的《韭花贴》摹本等,这些珍贵碑帖目前都以有正书局的影印本存世,确属抢救性出版。“有正书局在狄平子死后歇业,其后人曾将原来店中的书籍、碑帖、画册陆续出售”[16]。

(二)助推文学研究的发展

有正书局影印文学古籍珍本,不仅为清末民初以来的文学研究提供了蓝本,而且古籍善本的出版更是保存了珍贵的研究史料,助推文学研究的发展。1911年有正书局新影印出版八十回戚序本《红楼梦》,因其迥异于此前一百二十回的程高本,有学者评价其“促发了红学界对程高本的反思和批判,直接刺激了新红学的诞生,开创了红学史的新阶段,推动了‘红学在近代的发展”[17]。同时,“有正书局石印《石头记》抄本的举措,站在一百年后的今天来看,无疑开创了《石头记》阅读与研究的新纪元”[18]。因此,《红楼梦》影印本的出版不但掀起了对《红楼梦》的阅读热潮,而且促进了红学研究的发展。此外,有正书局对《聊斋志异》的刊行,促使学术研究者理性认知和批评此著,所以有研究者论及《聊斋志异》的传播价值时指出,“就《聊斋志异》的赏析与接受而言,有正本指出的某些‘俗本不当之处,其实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回归文本,认识到蒲松龄创作中的一些现象或可能存在的问题”。[19]

(三)引领中国艺术出版事业的发展

我国石印肇端于上海申报馆的点石斋,初期仅仅印刷画报,后印刷清高宗南巡盛典、万寿盛典、康熙字典等书,一些书店仿行这些做法。“入民国后此风稍衰,惟溧阳狄楚卿(葆贤)之有正书局,……故宫博物院等,用以影印故人书画碑帖,盛行一时,斯为中国石印之最上乘”[20]。有正书局为了保证书画出版的安全和质量,特在静安寺路口开设民影照相馆,“原来狄楚青在南京路西,跑马场对面,开了一家唤做‘民影的照相馆。这家照相馆,他的原意是为了有正书局要影印许多古书画,名碑帖,又请了两位日本技师研习珂罗版,不能不自己有个摄影所。这许多印件,又都是借来的珍贵之品,要委托别家照相馆,倘被遗失或损毁了,这都是不世之珍,无价之宝呢”[21]。

上海作为近现代中国出版印刷的摇篮,也是最早采用铅字和蒸汽机印刷的地方。清末民初,由于珂罗版技术的引入与成熟,带来印刷工艺不断改进,提升了彩印品的印刷质量和表现力。“玻璃版亦称珂罗版,多施之于印刷画帧碑帖及宋元版书,以无锡秦氏、武进陶氏、上虞罗氏,用此法印书最多。其后神州国光社、有正书局、艺苑真赏社、延光室,悉皆采用此法,出版书籍碑帖字画”[22]。有正书局运用珂罗版技术精印出版的碑帖书画质量上乘,该书局在《申报》刊载的《中国名画第一集广告》中自诩自己所印刷画作的高度逼真性,也是其追求的特色之一:“珂罗版印刷系用人力手印,每日仅能印一二百张,非若机械印者,每日可数千纸也,是以墨色精工,可与真迹无丝毫之异,较之铜钢版亦有天渊之判。”[23]有正书局不断采用先进印刷技术提高印品质量,引起当时的书局纷起仿效,对我国早期艺术出版事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有正书局的特色印品成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蔡元培考察德国某中学时,便赠予该校《中国名画集》,“适携有有正书局所印之《历代名画集》(即《中国名画集》)数十纸,因出示教员,并即持赠予其学校之书库。而此教员乃尚欲自购一份,并欲兼购其他各集”。又如著名作家冰心也曾写到在日本书店可买到《中国名画集》,她在1946年写作的《丢不掉的珍宝》中提及:“文藻从外面笑嘻嘻地回来,胁下夹着一大厚册的《中国名画集》。是他刚从旧书铺里买的,花了六百日圆!”[24]有正书局出版的书画作品在国外的影响可见一斑。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有正书局精印的藏品享誉上海出版界,以致得到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泰戈尔的高度赞赏,1924年他访华期间特意选择有正书局观览,并欣然购买多种中国名画珍本,当时的《时报》和《申报》对此都有报道。

三、有正书局特色出版事业的当代启示

有正书局在清末民初上海出版界独树一帜,以其特色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才意识赢得了市场,如果我们撇开时空观念,有正书局特色出版的成就对促进当今出版事业发展也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一)以特色意识实现错位竞争

清末民初上海的报馆和出版机构林立,狄楚青经营有正书局之时,上海出版业市场繁荣,竞争异常激烈,“据光绪三十二年(1905)六月上海书业商会出版的图书月报第一期,仅就入会的出版业来说,已有二十二家:商务印书馆、启文社、彪蒙书屋、开明书店、新智社、时中书局、点石斋书局、会文学社、有正书局、文明书局……”[25]。有正书局屹立于这些书局之间,虽然规模比不上部分书局,但影响却与之齐名。进入民国初年,书局发展迅猛,“民国以后,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大东书局、世界书局等几十家新书店纷纷开业,大小书店发展到200家左右,出版的图书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书刊发行业日趋发达”[26]。

在上海竞争激烈的出版生态中,狄楚青经营有正书局定位清晰,独辟蹊径,实行错位竞争,通过精印古籍珍本、名人画册、碑帖法书等在印务方面打造出版特色,与当时有名的书局形成区隔,使得有正书局以鲜明的印务特色而成为上海富有影响力的书局,以致在众多书局间站稳了脚跟。

(二)以责任意识加强服务社会

有正书局不但抢救性出版了大量古迹名籍,而且在普及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贡献力量,这与书局的社会责任感不无关联。一方面,从当时有正书局的特色出版业务可知,有正书局在出版古籍、名著及专著等方面做了许多抢救性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普及和传承,以及为后人的学术研究做了不少基础性工作。据统计,该书局从创设到歇业,书局刊印的出版物不下千种,其中出版了善本古籍、历史名著、文学研究、佛学专著多种,以及出版各类名人书册约300种。这些典藏珍本和名籍为我国保存了珍贵的资料,泽被后世。另一方面,有正书局以大众化刊印路线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与有正书局同时期的文明书局、神州国光社等走的是精英路线,影印的书法和画册价格昂贵,普通清贫学子只能望而却步。与此相反的是,有正书局施行“去精英化”的大众刊印路线,其精印的碑帖、书画等名人藏品,为广大师生及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范本,可见,有正书局以上乘的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嘉惠于学子,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用石印精印颜、柳、苏、黄、欧阳询、王羲之、赵孟頫等法帖,以供全国大、中、小学学生日常学习书法之用。这种普及本碑帖,价廉物美,大受全国教育界的欢迎。当时的莘莘学子,几乎人人各有一本有正书局的石印法帖,销路之广,十分惊人”。[27]有正书局施行的大众化印行策略有利于推动清末民初我国书法和艺术事业的发展,提高学子的书法和美术鉴赏能力,同时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当今出版业市场非常繁荣,但出版质量良莠不齐也是不争的事实,倘若出版机构欲立足长远,就必须在纷繁的市场中不忘自身责任,多出大众化的精品,并提高服务意识,这样的出版机构才会扎深根基,走得更远。

(三)以人才意识促进人才培养

有正书局精印大量书画作品对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画册出版不但引领了中国艺术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大批美术出版印刷人才。有正书局经过近四十年的经营和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培育艺术出版人才的大熔炉。“有正书局培养出来的印刷技师,比较有名的有鹿文波,他后来成为著名的三色版印刷专家。龙田、小林荣居和鹿文波,应该都参与了《中国名画集》的印刷工作”。[28]再如常州籍殷志怡曾供职有正书局几十年,得到狄楚青的信赖,为有正书局出版画集颇有建树,受其影响,其子殷幼芳继承父业,从事印刷业长达70年,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版《人民画报》,后来参与《苏加诺总统藏画集》《中国》画册的制版,为我国美术出版事业发展贡献巨大。

四、结语

狄楚青经营《时报》独辟蹊径,在上海报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传媒生态中实行错位竞争,他宣称“吾之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新代表舆论之报界耳”[29]。《时报》并不是以引导舆论为使命,而是把新闻业务革新作为追求的目标,因此,《时报》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革新,打破了清末暮气已深的报界死水般的沉寂,引起清末报界踵行,引领了近代报刊业务革新风潮。狄楚青经营有正书局施行的经营策略与《时报》的策略别无二致,在打造出版特色中实现错位竞争,其辉煌的出版事业在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有正书局的出版策略和经验对当下出版业也有借鉴意义。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特殊载体与当代启示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W22101)

参考文献:

[1]蘇亮.近代书局与小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2]张振亭,赵庆.《时报》系及其集团效应初探[J].中国出版,2014(11).

[3]谢菊曾.再忆《时报》[M]//随笔.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5).

[4]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425.

[5]苏亮.近代书局与小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5.

[6]任晓辉.仅存半部有正底本 失而复得尚存本真——写在戚沪本影印之前[J].红楼梦学刊,2014(4).

[7]孔大海.有正书局《原本加批聊斋志异》批语的价值重估[J].北京社会科学,2019(8).

[8]谢菊曾.再忆《时报》[M]//随笔.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5):34.

[9]叶康宁.玄宴斋十三行有正代印本研究[J].美术大观,2019(8).

[10]叶康宁.有正书局与《中国名画集》[J].中国书画,2018(3).

[11]中国名画第一集广告[N].申报,1908-09-09.

[12]苏晓君.清末上海民办书局及其部分石版书与近现代全国书局概览[C]//国家图书馆第十次科学讨论会会议论文,2009.

[13]叶康宁.有正书局与晚清民国书法碑帖的出版考察[J].中国书法,2015(7).

[14]谢菊曾.回忆《时报》[M]//随笔.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3):58.

[15]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425.

[16]孔大海.有正书局《原本加批聊斋志异》批语的价值重估[J].北京社会科学,2019(8).

[17]罗书华.有正本的发现与新红学的诞生[J].中华文化论坛,2008(2).

[18]任晓辉.仅存半部有正底本 失而复得尚存本真:写在戚沪本影印之前[J].红楼梦学刊,2014(4).

[19]孔大海.有正书局《原本加批聊斋志异》批语的价值重估[J].北京社会科学,2019(8).

[20]净雨.清代印刷史小记[M]//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368.

[21]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358.

[22]净雨.清代印刷史小记[M]//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二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369.

[23]中国名画第一集广告[N].申报,1908-09-09.

[24]叶康宁.有正书局与《中国名画集》[J].中国书画,2018(3).

[25]李泽彰.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出版业[M]//张静庐.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下卷).上海:中华书局,1959:384.

[26]宋原放,袁是德,徐福生,孙颙.上海出版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学院出版社,2000.

[27]谢菊曾.回忆《时报》[M]//随笔.广州:花城出版社,1981(3):58.

[28]叶康宁.有正书局与《中国名画集》[J].中国书画,2018(3).

[29]戈公振.中国报学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134.

(作者为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编校:王志昭

猜你喜欢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清末民初文学变革与东北小说的文体构建
社会意识、诗学、赞助人视角下侦探小说的翻译
上海开埠与郊县手工业的转型
试论清末民初鸭绿江流域的近代教育
清末民初黑龙江地区满文档案中的“新词”
清末民初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发展
试论清末民初外语教育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