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Z世代青年的群体解读
2023-08-04张家玮闫晗
张家玮 闫晗
摘要:从“社会代”的视角来看,Z世代青年有着明显的“代际符号”和明显的“代际特征”。Z世代青年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生活环境,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点等方面表现出与其他“世代”完全不同的特点。作为在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类人,他们呈现与之前“世代”不同的行为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群体带来的压力。对于Z世代青年群体要给予积极引导与帮助。本文重点解读Z世代青年群体形成的时代背景、具体特征以及社会影响力,为引导Z世代青年群体良性发展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Z世代;青年;群体解读
近年来,Z世代这一青年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美国和欧洲的称谓习惯中,有X、Y、Z这三个世代的划分,是用来区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人群,并用来比较不同的文化所造成的差别。中国的Z世代指的是于“1995-2009年” 之间出生的人群,他们对这个时代的社会制度、價值观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Z世代是“浅薄的电子原住民”,他们往往不适应在真实生活中与他人建立友谊、建立朋友等社交关系的能力;但Z世代青年自身却不会这样认为,他们对高科技的了解,让他们拥有了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索和尝试新鲜事物。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解读Z世代青年群体,寻找其形成的时代背景、具体特征以及社会影响力,为引导Z世代青年群体良性发展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一、Z世代青年群体为何重要
“代” 这一词本指历史的分期,人们也通常用来区分世系的辈分。作为世系辈分的“代”,既包含时间又包含血缘。“从宏观角度而言,‘代是一个关乎时间分类的概念,从中分衍出‘时代与‘世代的概念”[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上都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各种社会团体的多元化实践又使得整个社会得到了发展。随着Z世代青年的重要性逐渐显现,中国学者对国外研究资料进行了大量的翻译与解读,各种类型的Z世代青年也逐渐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
就社会能量而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交流与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Z世代青年群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上的信息交流,加速了Z世代年轻人对信息的获得,可以说,正是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导致了网络文化的诞生与崛起。正如卡斯特所说的那样,它将“力量的流动” 转化为一个崭新的网络社会。目前,网络已成为Z世代青年进行社会实践的主战场。
《第50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10-29岁网民占比30.7%,Z世代青年群体在网络上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因此,Z世代青年群体作为“数字原住民”,通常是各类社会化媒体的主导者,也是社会化媒体的用户。由Z世代青年群体消费而形成的消费社会,以及由于互联网而形成的技术社会,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造就了一个特别的时代,也造就了一个特别的世代,即 Z世代。
总体而言,无论在哪个时代,无论“××后”,其都受到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时代存在着继承性和创新性。Z世代也是一样,他们对家国的观念很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很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是可信任的,也是能“扛住” 的。在危急关头,他们可以站出来,成为中流砥柱中的一员。这就是Z世代的传统,也是年轻一辈的共同特点。Z世代相对于其他一代来说,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们更多的是重视自我价值,更多的是一种对工作、对社会权力的不依赖,“说辞就辞”“不高兴就辞职”,很少有妥协、忍气吞声的事情发生。有些Z世代青年是互联网的原生代,他们在社交方面并没有将虚拟空间与真实空间进行区分,相对于同龄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具有即时性和分散性的特征。
二、Z世代群体形成的社会背景
Z世代的形成,有其独特的社会架构和历史背景。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并非相互孤立,也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堆叠。这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种特殊的“世代效应”。对于Z世代而言,他们形成的结构环境与社会环境,主要有家庭结构的缩小、孩子的减少、物质环境的富足、社会的长久安定,人际交往的个人化等。
(一)家庭结构:小型化与少子化
家庭是传统社会中最早也是最基础的团体组织形式。为了使家庭更好地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大家庭常常是一种理想的家庭形式。在“现代化” 的冲击下,特别是在“工业化”“城市化” 的冲击下,“家庭” 的社会组织职能正在逐步丧失。在家庭功能衰微的同时,家庭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等形式日益增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孩子,这不仅造成了独生子女和少子化的问题,也造成了许多城镇家庭出现了“421” 的家庭结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57423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0人减少0.48人。[2]在此类家庭构成中,由于Z世代青年的父母们经济条件比较充裕,所以他们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将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因而Z世代青年们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过度关注” 也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和“焦虑”,诸如“虎妈猫爸” 的父母称号、“学区房” 等区域划分等一系列问题,都反映了他们的焦虑情绪。
(二)物质基础:丰富稳定
Z世代青年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他们享有了更高的生活水平。Z世代青年是在邓小平同志于1992年发表“南方讲话” 之后诞生并长大的。Z世代相对于其他一代人,出生于富足的社会,富足的社会创造了“经济增长” 与“社会安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成熟、自信、自强起到了关键作用。Z世代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长大,他们的成长几乎不受物质资源的限制。因此Z世代青年的思想与价值观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他们有思想,也有能力去实践,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其他世代不同。从教育来看,Z世代青年已不像一般的年轻人那样“只顾学习”,他们的成长方式开始多元化,尊重自己的个性。
(三)人际交往结构:个体化与自主性
“个体” 和“社会” 的关系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深思的问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已经不能再集中到一个统一的群体中,而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被分割开来。为此,著名社会学家鲍曼提出了“个体化社会” 的概念,个体化社会是鲍曼对流动的现代性及世界的一种判断,指的是“由不可抗拒的‘分化置于一个人双肩上的令人畏惧的重任”[3]。鲍曼所说的个体化,是一种从外部来的、不可抗拒的系统或架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一大批脱离了传统农业生产和组织模式的农民以“农民工” 身份走进了企业,以“新市民” 身份走进了城市社区。但是,在我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位制” 逐渐消失,集体性的组织与生产模式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伴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现代科技的兴起,就业自由、居住自由、交往自由等都为每个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个人的独立性也随之增强,个性化日益成为人们思维与行为的一个重要变数。Z世代是“改革之子”,他们不仅对个性化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参与者和建构者。他们的个人生活方式形成了Z世代青年特有的属性。
三、互联网时代Z世代的群体特征
全球通性和中国特质同时存在,使得中国的Z世代青年在价值观、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既有与国外Z世代相同的地方,又有各自的特点。从共同的观点来看,“摩天大楼式” 的年龄构成,将会带给Z世代青年带来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而对Z世代青年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外,老一辈的人已经占有了很多既得利益,并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也就意味着Z世代青年失去了很多的机会。
(一)信息化:Z世代的生活方式
从消极方面看,Z世代青年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获取设备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迷失自我,他们接触到的网络信息使其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有一部分人把自己关在“信息茧房” 里,固执地接收自己所想接收的信息,只想在自己的“安乐窝” 里打转。这就会在 Z世代青年群体中产生一种“外向的人越外向,内向的人越内向” 的差异。
大量的新型网络活动行为,将对Z世代的社交、日常生活乃至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其获得影响力、存在感的一个重要来源。那些成功“上位” 的Z世代青年,要么是“最优秀的人”,要么就是他们的孩子。大部分Z世代青年,都需要通过网络来获得自己的身份认可。
(二)两面性:Z世代的社会心理状态
积极的社会心态不仅对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对个人的身心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而消极的社会心态,会对社会整体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近几年,“躺平”“内卷” 等与青少年的社会心理有关的词语越来越多,并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内卷” 与“躺平” 的矛盾心理,既是当今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也是当今社会整体心理状态与价值观的折射。Z世代作为年轻人的主要群体,在独生子女的背景下,由于对教育的担忧,形成了一种“内卷”。“想找到一份好工作,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 与此同时,因为工作机会有限,上升空间有限,很多Z世代都选择了“躺平”,“吃老人” 和“用老人” 成为Z世代的主流。Z世代青年中,“内卷” 与“躺平” 是一种很常见的矛盾心理。
Z世代青年,虽然从小过着物质富裕的生活,但他们其中也有“佛系”“丧文化” 的思想。有些Z世代青年知道如何利用父母的资源、网络的优势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他们还会通过网络以及身边朋友的关系来完成自己的目标。一些Z世代青年“在丰富的物质面前被征服,在容易获得的网络上被俘虏,整天沉溺于网络,丧失了斗志,斗志不高”。Z世代的年轻人中普遍存在着“两面性” 的社会心态,这也是“两面性” 代际差别的一种表现。这就要求我们站在一个更加包容的立场上,去对Z世代群体进行分析与了解,多去展现细节,多一些同情。
(三)扁平化:社会组织中的Z世代
传统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主导的社会,在中国,家族和社会的关系都是按照阶层来划分的。在由农业到工业的转变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些因素中,网络的作用最具代表性。互联网对人类关系的最大冲击是人际关系的“扁平”。Z世代都是互联网时代的人。在都市里,因为大部分Z世代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很难受到传统的威权式家庭教育的熏陶,而在现代教育观念下,他们的父母更倾向于平等地和他们沟通。在农村,因为父母大部分都在外面打工,或者是留守或者是进城的Z世代,他们的父母要么是忙碌于工作,要么是不善于与人交流,所以他们往往会利用互联网来建立自己的生活圈和关系圈。“所有人都在线”“交友在线”“生活在线”“生存在线” 已成常态。在网络交流中,Z世代可以畅所欲言,可以说是“人才来了,没人能阻止”。人际关系的扁平化,让Z世代可以更好地表达自身想法,也让Z世代更快速地走向“社会中心” 和“权力中心”。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大爆炸、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的思想、行为、心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Z世代青年群体的解读,可以发现Z世代的重要性以及群体特征。社会应以更加宽泛和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们,深入了解其内心,为这一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提供良好的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
[1] 刘俊峰.世代研究与80后文学的文学史建构[J].小说评论,
2015(06):123-129.
[2]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全国人口情况[J].中国统计,2021(05):7-8.
[3] 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M].上海:上海三聯书店,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