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

2023-08-04呼丽娜孙雪琦陈少平

国际公关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来华留学生中国故事

呼丽娜 孙雪琦 陈少平

摘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是新时代全面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的重要任务。针对来华留学生这一群体,本文建构了一套集讲述者、中国故事内涵、讲述中国故事路径以及评价反馈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实践理路,并以《三晋文化》课程的实施为主渠道,进行了讲好地域故事的有益实践。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故事;中国形象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来华留学生具有学生和国际人士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故事的直接体验者,也是中国声音的有效传播者,其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中国力量等的认同是加强中外沟通、促进海外民众了解和认同中国的重要渠道和纽带。在“一带一路” 的倡议与助推下,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生源国别日趋多样,留学生层次也逐步提高。如何采取精准有效的传播方式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已有探索

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学界先后从讲好中国故事的含义、缘由、内容、策略与现实困境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讲好中国故事” 是国际传播或对外传播、国家叙事、公共外交、思政教育等活动的要求和目标,[1]旨在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中国故事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国情与民情、真情实意的国际交往故事、[3]社会美德故事、[4]抗疫故事、[5]脱贫扶贫故事[6]等,但相关研究大多未能深入探索这些中国故事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可讲授性有待提高。除探索中国故事的具体内容之外,学界还多着墨于探索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或针对于特定对象,如高校、海外留学生,或基于某一特定媒介,如纪录片、媒体报道等,展开具有一定借鉴和推广意义的路径与策略研究,且路径和策略多为发挥多方主体作用、拓宽传播渠道等。面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相关研究大都论及了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向来华留学生讲好哪些故事、怎样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等三方面内容。本文拟在借鉴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建构一套集讲述者、中国故事内涵、讲述中国故事路径以及评价反馈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实践理路,以期推动中国故事的分众化表达。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路剖析

结合传播学“5W” 理论,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本部分尝试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方式、认同效果等五方面探析如何精准化、分众化地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

建立多元的中国故事叙事主体。高校作为主战场,应充分发挥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教育管理与服务者在内的高校教师这一主体力量的作用,将中国故事融入日常教学与“第二课堂”。同时,引导兼具历史的“剧中人” 和“剧作者” 身份的人民群众参与到讲述中国故事的队伍中,以切实增强留学生的融入感与亲切感。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演讲、作文竞赛、短视频比赛等活动鼓励来华留学生亲身讲授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所见所感,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

明晰同中有异的多层次的中国故事内涵。在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中国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和平发展这些主题[7]的基础上,还应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8]根据来华留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在讲述中国故事时,可以尝试从科技、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展开,并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歌曲、图书、影视、美食、人物等进行具体展示。通过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普通人物”“典型小事” 等微观镜头,以小见大式地引导留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等,感受“舌尖上的中国”“古老的中国”“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在明确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应根据留学生国籍、中国文化知晓程度、个人关注点等适当调整讲述内容,以求更为精准地讲好中国故事。

創新叙事路径,探索叙事方法。具体体现在:第一,应坚守课堂阵地,重视课程教育。课堂教育是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应努力打造汉语与文化融合、知识与思想融合的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中国故事元素,力争在向来华留学生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重视《中国概况》《中国文化》以及汉语课程、音乐、书法等文化体验课程的建设,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故事融入其中。第二,要注重引导留学生全方位、亲历式地走进中国、感知中国,扩大其与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接触面。重视校园文化活动,如通过组织中国特色文化节日活动,讲述中国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导向,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认同。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带领留学生走进工厂、走进社区、走进纪念馆,让其亲身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认识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民众。在设计这些课程与活动时,应注重发挥媒体视觉叙事直观性优势,增强故事的生动性。

关注听众体验,精准有效传播。由于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故事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在向来华留学生讲述中国故事时,应根据其民族特点、历史人文、教育背景、宗教信仰、认知结构等差别讲述不同难度、不同层次的同中有异的中国故事,以让其在自己所能接受与喜欢的频道上找到感知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故事的节目。

注重效果反馈,形成“回音壁”。现有文献多着力于探讨中国故事的具体内容与讲述方式,较少涉及中国故事的认同效果评价标准。而认同效果评价标准能够用以衡量所讲述故事的效果和效益,不仅可以判断出讲述的有效性,也能发现讲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建立包含故事内容、叙事方式等多维度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回音壁”,以及时收集反馈意见、评估已存问题,进而修正讲述内容与路径,更好地提高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与认同质量。

三、讲好地域故事的有益实践

如上文所述,发挥地缘优势,借助学校所在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挖掘丰富多彩的地域故事,将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本部分在结合如何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分析与反思下,依托三晋大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尝试從山西故事的具体内容、讲述方式以及效果评价等角度探索如何向来晋留学生讲好山西故事。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山西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鲜活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文化价值观等使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一环。结合中国故事的叙事内容与山西本地文化优势,山西故事的叙事内容上可以从技术、制度、文化三个方面立意,从脱贫、抗疫、历史、品牌、地域特色五个维度展示,从具象感知着手。具体表现为:将技术与品牌融合,展示山西钢铁、煤炭、汾酒、醋行业的历史与技艺,通过走进太钢企业、山西煤炭博物馆、东湖醋园、汾酒文化景区等,感受山西科技发展与创新成果;将制度与脱贫、抗疫相融,通过参观纪念遗址、走进山西乡村生活,体悟山西脱贫攻坚历程及其所取得的建设成就;将文化与历史、品牌、地域相糅,通过亲历晋祠、云冈石窟、悬空寺、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李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知名景点,品尝特色美食等感知山西著名的地理建筑、历史人物以及山西传统技艺、地方风味与民俗风物。

以《三晋文化》课程作为讲好山西故事的主渠道,将《三晋文化》定为来晋留学本科生的人文素养必修课,建立涵括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三方面内容的教学体系,从经典工艺、历史、人物、民俗等方面向来晋留学生展现在三晋大地上所孕育、产生和发展的中国故事,使来晋留学生能够系统了解山西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习俗以及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达到让世界了解山西文化的推广效果,并借此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

在课程结构上,设立山西概况、山西省科技发展与创新之路、山西省制度探索与实践之路、山西省文化变迁与传承之路四个板块,将晋煤产业、晋醋技艺、晋酒工艺、山西省建设成就、山西地理建筑以及民俗风情融入其中。同时,将这些内容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等级,每个等级中选取不同难度的歌曲、书籍、影视等用以具体呈现这些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融合、经验知识与实践知识的交接、课堂与课外的衔接,关注学生的亲历感;注重根据学生的专业、汉语水平、来晋时长、对山西省的了解程度以及生源国国情等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授课内容,以更精准有效地提高山西故事的传播效果。在讲授方式上,以体验学习、情境学习、跨文化交际等理论为指导,以“起于微观,感于宏观” 为策略,尊重学生好动、喜动的天性,注重教师与学生、课堂与实践的协同,强调学生的参与感,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讲授者;积极采用情景表演、故事展示、音乐和影视剧编排与配音、实景参观等吸引力大、学生参与度高、融入性强的形式,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引导留学生听好山西故事、认可山西声音。在教学评价方面,注重考核方式的多元性与互动性,倡导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强调实时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课后作业(10%)、阶段测试(10%),探究式活动(20%)、主题报告(20%)四部分,总占比为60%。期末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对于三晋知识与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占比40%。

在做好课程建设的同时,建立山西故事讲述效果评估反馈机制,以帮助我们了解来晋留学生对于所讲述的山西故事的认识与看法,这对于及时纠正错误认知、适时调整内容与方式,进而更加精准地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山西声音,扩大山西“朋友圈”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借鉴现有的中国文化认同研究以及已有的相关问卷和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来华留学生这一特性对部分问卷及量表进行改编和选用,制定出了面向来华留学生的山西故事认同程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试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国籍、学历、来华(晋)时长、汉语学习时长等。第二部分为山西故事认同对比研究。受试留学生在学年前后分别被邀请参与完成问卷调查,前测统计基于受试者尚未系统了解山西;后测统计则是受试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语言习得与亲身感受山西地域故事的再次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科技、制度、文化三方面,包含对山西故事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共50个认同变量,均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山西地域故事元素。采用李克特五度调查法设计,将数值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配对样本检验,对比学生对山西故事认同的前后变化。第三部分为深度访谈。访谈主题集中在来晋留学原因、在山西的生活情况、如何看待山西三个方面。

四、结束语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我国对外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是培养知华友华国际人才的需要,更是我们对外展示良好国家形象的时代需要。应加强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研究并付诸实践,以切实推动构建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发挥地域优势与特色,讲好地域故事,传播好地方声音,树立地域新形象,将助力塑造地域留学品牌,加强地域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更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地展示中国。

参考文献:

[1] 胡晓菲,胡翼青.破界、融合、创新:“讲好中国故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传媒观察,2021(09):5-16.

[2] 陈理.今天的中国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自己的故事[J].党的文献,2016(04):50-54.

[3] 吴建章,曹云霞,吴强,等.新时代高校向“一带一路”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策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87-91.

[4] 廖萍,李媛媛,顾凡,等.高校向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J].公关世界,2021(24):20-21.

[5] 杨思帆,刘丹.学校教育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价值与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34(05):7-17.

[6] 袁舒婕.在沉浸式场景中讲好脱贫攻坚故事[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11-23(003).

[7] 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重要论述摘编[J].党的文献,2020(01):

3-11.

[8]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07):1-2.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来华留学生中国故事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全英文授课临床本科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全英文授课医学本科留学生防御方式调查分析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