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海丝”主题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实践

2023-08-02陆娱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研学课程内容广州

陆娱

一、“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的构想

教育部等11部门2016年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指出,各个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要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段特点,建立有关乡土文化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学校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时立足于乡土文化资源,选择学生身边的博物馆、古迹进行研学。

广州素有“四地”之说: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絲绸之路始发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的试验地(杨宏烈,2013)。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丰富,2016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光孝寺、怀圣寺与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海神庙及明清古码头遗址等6处史迹点先行列入申遗的预备名单。2018年广州市相关部门拓展了海丝遗产申报名录,将珠江航道出海口三塔(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黄埔古港遗迹等史迹点列入海丝申遗遗产点。除了以上这些历史古迹,还有诸多展馆、博物馆或历史建筑也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相关,如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和粤海关等。“作为整体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线路特征,今天入选申遗的广州海丝遗迹的有港口、码头遗址、中西交融的建筑、宗教海陆传播的古遗迹等;在遗址出土的遗物中,既有直接来自海外的舶来品,也有海外文化在广州交流和融合的产物。这些都是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的直接物证和历史见证。”(胡玲娟,2015)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是开发课程的依据,以上文博场馆和历史古迹为“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简称“广州海丝”)主题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研学资源,也可以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育人的社会功能,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审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沈梦之提出博物馆研学分为原生研学课程、本地联动主题研学、跨区域联动主题研学(沈梦之,2019),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历史遗迹和研学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别侧重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本市和广州海丝文化主题相关的文博场馆和研学单位可以联动,由一家博物馆牵头,联袂打造广州海丝文化特色的研学品牌,设计一系列“广州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的研学课程;还可以跨区域和省内外联动进行主题研学,比如和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联动,共同开发海上丝绸之路主题的精品研学路线。结合历史学科可以设计以“千年商都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州”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第二单元 广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见证——南海神庙;第三单元 穿越千年商都,走进唐宋时期的广州——广州海事博物馆;第四单元 穿越千年商都,走进明清时期的广州——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第五单元 回望千年商都,传承千年商都的精神—— 广州博物馆,增强学生的沉浸感与体验感,让学生对乡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体验与感知。

二、基于广州海事博物馆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践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为了增强学生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现实意义的了解,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本期以“穿越千年商都,走进唐宋时期的广州——广州海事博物馆”为主题,走进广州海事博物馆“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厅,了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历史见证,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爱乡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广州海事博物馆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境内唯一一座“海事”专题博物馆,位于南海神庙东侧,是集收藏、陈列展示和研究海事(海丝)主题藏品于一体的专业机构;系统地收藏和陈列广州两千年来海上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文物历史资料,以展示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中的辉煌成就、重现“千年商都”的历史风貌为总目标。广州海事博物馆“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厅分为“舟行天下”“千年商都”“瓷路飘香”“制度创设”“融通世界”“丝路概念的提出”六个部分,依托该展厅的研学资源,可以开发“穿越千年商都,走进唐宋时期的广州——广州海事博物馆”全学段课程:小学学段的研学课程内容是“领略千年商都——广州的风采”,初中学段的研学课程内容是“感受千年商都——广州的荣光”,高中学段的研学课程内容是“传承千年商都——广州的精神”。根据不同学段量身定制有区分度的研学旅行课程,同一个专题根据不同学段设计进阶式课程,如唐宋时期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中国外销瓷、香药和千年商都四个专题课程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全学段,但不同学段的课程内容是有区分度的进阶性课程。此外,初中和高中学段还增加了唐宋时期的市舶使(司)、水下考古两个专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表1是依托广州海事博物馆设计的初中学段研学旅行课程内容。

三、对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针对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建议以三维目标为基础,融入核心素养目标、综合素质目标、劳动教育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表述上不一定分成三个维度,也可以融为一体进行表述。

目前研学目标有多角度、多维度的表述,如三维目标、综合素质目标、核心素养目标、研学旅行的总目标等,在研学目标的表述上,各位学者都基于自己的理解和实践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操作方法,也有学者提出“研学旅行课程的标准必须将青少年核心素养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李艳、陈虹宇,等,2020),对研学旅行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设计提供了指引和参考。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研学课程大多具有以下特点:大多以知识拓展型为主;伴随参观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因此,历史文化类研学课程应依据资源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确定合理的研学目标,以知识和能力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综合性;表述上不必一定分成三个维度表述,给人以割裂之感,可以融为一体。以广州海事博物馆的初中学段研学旅行课程为例,针对优秀传统文化板块的研学内容,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素养表述,如“了解中国外销瓷、香药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感受和传承中华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针对国防科工板块的研学内容,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科学精神素养表述,如“了解唐宋时期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意识”;针对职业体验类的研学活动,可以结合综合素质目标和劳动教育目标表述,如“通过体验瓷器的拉坯操作,瓷器的修复、药香的制作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劳动观念,树立工匠精神,强化守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担当,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

第二,历史文化类博物馆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课程资源的文化属性和历史属性,可选择一两个最具代表性的资源或最能体现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的资源设计专题研学旅行课程,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进阶式课程。广州海事博物馆“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展厅内容反映了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商品极为丰富,其中尤以瓷器出口和香药进口为最大宗,因此可以选择瓷器和香药等专题设计不同学段的进阶式、序列式研学旅行课程。此外,广州作为中国唯一一座自建城至今两千余年始终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在唐宋时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外贸易中心枢纽城市,彰显了千年商都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设计“千年商都”专题研学旅行课程,加深学生对广州区域历史文化特色的理解和认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比如专题一“外销瓷”研学旅行课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小学阶段可以设计“把玩、欣赏和体验长沙窑的6类瓷塑玩具标本(吹吹叫、猜猜乐、转转飞、排排坐吃果果、摆摆看、蹦蹦跳和叮当响),说出它的功能”“两人一组体验瓷器图案的设计”等课程内容;中学阶段可以设计“体验瓷器的拉坯操作和修复技艺”“我是宋代小船员,看谁身手快”外销瓷的运输和包装竞技游戏等研学活动。鉴于高中生已经初步具有辩证思维,高中阶段可以设计“探究外销瓷成为全球化商品的原因,外销瓷的历史沿革、中国外销瓷的市场及风格的演变、来样定做的外销瓷种类”等课程内容。

再比如专题二“千年商都”研学旅行课程:鉴于小学生偏向于感性认识,尽可能采用生活事、身边物、讲故事的形式设计课程,小学阶段可以设计“说出粤方言中吸收阿拉伯语产生的词汇、说出广州城区用阿拉伯语命名的街道”等课程内容。由于初中生逐渐从形象思维转化为理性思维,发展出推理思维意识,并且有了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学科知识结构,初中阶段可以设计“辨认和欣赏唐代外销铜镜的几种纹饰,分析它的化学成分及原因”“在广州地图上找到广州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西来初地等地名并标注,说说它的历史沿革和由来”“小组合作探究广州成为唐代海外贸易的第一大港口城市的原因、唐代海外贸易对广州社会的重要影响等问题”等课程内容。鉴于高中生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高中阶段可以设计“新时代如何发扬和践行千年商都的精神”主题演讲等活动。

第三,关于历史文化类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学师资方面,鉴于专题类研学活动的专业特殊性,博物馆讲解员、研学导师和历史教师不一定能胜任某些专业領域知识讲解,因此可适当调配社会专业人士充实研学导师队伍。比如瓷器修复、水下考古、瓷器的烧制、药香的制作等,都属于专业门类的工种和技艺,为了让学生有更丰富的职业体验,了解更专业的知识,可以聘请文物修复专家、水下考古专家、海事活动专家等专业人员充实研学导师队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担当,增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第四,历史文化类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不仅要突出地方特色,还应遵循由近及远的开发原则。《意见》要求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学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以外销瓷专题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为例,小学阶段可以设计“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了解广州西村窑的种类、主要器型和特点”等研学内容;初中阶段可以设计“在空白的广东行政区划图上填充各地级市的名称,标注出广东的三大窑口” 等研学内容;高中阶段可以设计“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划图上填充省市自治区的名称,然后用红色和蓝色分别标注唐朝和宋朝时期的代表窑口”等课程内容,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段分别嵌入广州市瓷器、广东省的瓷器、全国代表性瓷器的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由近及远的开发原则。

第五,立足于博物馆馆藏资源,融合各学科知识,开发切合博物馆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 既然是依托博物馆资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一定要切合博物馆的主题,并结合本馆馆藏,设计常设展览、临时展览、专题展览等内容。比如依托广州海事博物馆1号展厅“七海扬帆——唐宋时期的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之“瓷路飘香”展区内容,可以设计让学生在研学导师和药香传承人指导下分组体验制作香囊的活动, 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配置避瘟防疫“小金丹”药方的活动,既贴合博物馆主题,充分结合博物馆的研学资源,又紧跟当下防疫的时代背景,和千篇一律的制作香囊的研学课程相比,在内容的设计上会有一些新意。此外,在研学内容的设计上,不应局限于历史学科,还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所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研学课程。上述研学活动的设计中,分别结合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不再赘述。

第六,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要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参观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研学方式。在研学旅行教学方式的设计上,除了博物馆参观以外,还可以灵活使用考察探究、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等教学形式。在研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应尽可能把核心素养、各学科知识、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艺术审美、职业体验、生涯教育等内容融入研学旅行课程。

历史文化类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研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人文底蕴,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坚定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因此,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以上述目标为指导,依托和立足于博物馆馆藏资源,融合各学科知识,开发切合博物馆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

[课题“研学旅行背景下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历史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GDZZJG2020108。]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研学课程内容广州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