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技双高,劳动育人

2023-08-02卢绍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劳动实训育人

卢绍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立足“德技双高”的办学理念,秉承“敬业乐群、手脑并用、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的校训,结合职业学校专业特点,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

一、实施背景

学校位于外来人口聚集的东莞市长安镇,50%左右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部分学生劳动教育较为欠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两淡”“两少”“两差”“两强”“两低”等问题。“两淡”即劳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淡薄。“两少”即劳动实践少、动手机会少。“两差”即生活自理能力差、身心健康状况差。“两强”即生活惰性强、对家长依赖性强。“两低”即劳动技能低、学习能力低。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把握劳动教育的规律性,整合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建构协同育人的整体格局,营造劳动教育的良好环境,让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涂抹底色。

二、劳动教育内容

劳动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1)日常生活劳动。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2)公益服务劳动。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怀。

(3)实习生产劳动。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三、主要做法

学校以劳动价值观为核心,坚持育人导向、体现时代特征和突出工学结合原则,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2345”劳动教育体系。

(一)“2”是指通过两大载体,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注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法规、劳动安全等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作用

(1)公益服务劳动教育必修课。创新开展“校内公益服务劳动教育周”,每班停课开展一周、每周轮流开展一班、周周有开展、人人有参与。劳动教育周期间每天有4节公益服务劳动课,每学年不少于20学时。共开发了绿化草地岗位、公共区域保洁岗位、建筑维修工岗位等20个校园劳动岗位,列出岗位清单,标明岗位任务、岗位职责、岗位标准等,将学校的后勤岗位变成学生的劳动教育岗位,并开发出校园劳动岗位校本教材。聘请学校后勤工人为劳动教育指导老师,制定劳动教育指导老师的培训制度,对工人进行培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1名工人带1至2名学生,手把手教学生劳动技能,学生跟着工人一起干活劳动。学生每天填写“劳动日志”,填写劳动内容、劳动收获,反思不足。工人每天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劳动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跟进检查评价,学生进行监督互评。“校内公益服务劳动教育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团委给学生登记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时长成为学生优先入团和评优的重要参考。

(2)校内专业实训生产劳动教育必修课。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建设融为一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推进专业实训课,使用国家规定的实训教材和校本教材,实习实训教学占总学时50%以上。

(3)校外顶岗实习生产劳动教育必修课。主要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学生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学校在校外建有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隆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艾尔玛科技 有限公司、日信产业学院等实践基地,为学生到企业基层就业创业、树立用劳动书写青春的正确就业观提供平台。

(4)第二課堂生产劳动选修课。设有90多个项目,分为专业技能类和兴趣小组类。专业技能类主要是针对各专业开展相关的技能辅导,如数控技能、钳工技能、装配技能等。兴趣小组类涵盖舞狮、舞龙、粤剧等非遗项目。学生可挑选喜欢的项目,培养特长,提升劳动技能水平。

2 .以专业特色为载体,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教材

为做好劳动教育的实训课程建设,学校以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案例为依托,组织专业教师与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共同研发《学模具到隆凯》《学智能制造到劲胜》《用专利学模具》等系列教材28本,专利8项。为师生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提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劳动品质。

(二)“3”是指通过三大形式,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学校实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三大创新行动方案之“大劳动”创新行动,通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劳动、实习生产劳动,丰富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图1)。

1 .日常生活劳动

制定值日表和评价表,让每个学生 参与宿舍、教室、实训室等场所的卫生保洁、内务整理等日常生活劳动,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立自强的意识。加强假期劳动指导,要求学生假期每天做一件家务事,并将劳动过程及成果的图片或短视频上传到学校德育管理软件的“班级圈”上,班主任跟进评价。

2 .公益服务劳动

学校开发运动场管理、草地绿化、饭堂保洁等校园劳动岗位,标明岗位任务、岗位职责、岗位标准等,聘请工人为指导老师,以师带徒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1名工人带1至2名学生,学生填写“劳动日志”,工人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和劳动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3 .实习生产劳动

主要依托专业对口的校内外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提高生产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三)“4”是指通过四种精神,构建劳动教育文化体系

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服务精神,营造浓郁劳动文化氛围。

1 .弘扬劳动精神

学校利用校园媒体平台弘扬社会 主义劳动价值观,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技能秀、劳动周等主题活动,以校企合作的企业名字命名校道,引导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2 .弘扬劳模精神

学校设立“罗金成模具大师工作室”“喻述金模具大师工作室”等名匠工作室,邀请“大国工匠”管延安、“大城工匠”黄兵等进校园,组织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得主杨登辉、田镇基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劳模,聆听劳模故事,领悟“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

3 .弘扬工匠精神

学校利用东莞作为全国五金模具名城的区域优势,打造“学模具到长安”,通过组建艾尔玛项目班、端品项目班、跨境电商项目班,举办广东省“弘扬工匠精神 点亮职教之魂”德育工作研讨会,悬挂顾秋亮等“大国工匠”光荣事迹的壁画,把工匠精神培育贯彻劳动教育全过程。

4 .弘扬服务精神

学校将公益服务劳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培育学生的社会公德,厚植学生爱国爱民的情怀,引导学生定期开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同时,团委利用“广东志愿服务”公众号,给学生登记志愿服务时长,志愿服务时长成为学生优先入团和评优的重要参考。

(四)“5”是指通过五位一体,构建劳动教育保障体系

学校打造教师、企业、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1 .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学生处主任担任执行组长,全体班主任为 组员,进行劳动教育的统筹规划、  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表彰奖励。

2 .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聘请企业工程师进驻实训中心,鼓励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学互访活动,定期安排教师下企业实践,形成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劳动育人机制。

3 .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制定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大劳动实施方案》《劳动教育评价方案》等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不断进行总结、完善和提高。

4 .开展协同育人

学校以东莞市模具职教集团和家长党员代表工作室为纽带,联合企业和家庭,建立综合性劳动教育资源中心,形成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打通、家庭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5 .劳动教育评价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在平时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进行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辅以教师、同伴、家长、服务对象、用人单位等他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改进。学生处每学期组织评比劳动教育先进班级,从学生劳动服务到岗到位率、劳动服务效果、劳动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评比。

四、成效經验

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功效。从课堂育人到开放育人,从知识育人到实践育人,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学校开启共融、共生、共美的劳动育人之旅,交融、互动、多元的劳动课程样态由此形成,增加了学生的劳动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劳动量,收到了“两少”“三强”“四高”的教育效果。

“两少”即学生的生活惰性、对家长的依赖减少了。家长反映孩子越来越勤快,课余时间用于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的时间明显减少。学生的自理能力也增强了,能自己整理房间、主动做饭等。

“三强”即学生的劳动意识、身体素质、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我劳动我光荣”等观念深入人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每年都在98%以上。

“四高”即学生的劳动技能、学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态度提高了。学生参与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屡获大奖,参与企业模具制造共获8项国家专利。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劳动实训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热爱劳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