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文创产品课程模式的改革

2023-08-02邓安妮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文创校园

邓安妮

一、文创产品课程的现状

为了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我校较早开设了文创产品设计相关的课程,将平面设计方向的课程内容与文创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如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文创产品课程的传统模式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完成不同主题的文创产品设计,由教师带领学生从文创产品的初步设计到细化方案,再到深化设计,学生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文创产品设计项目。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已经能够熟练地设计出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平面形象,但是想要呈现出栩栩如生的三维作品,只能借助外来商家的帮助实现设计作品的实物化。这种形式存在不少弊端,首先学生不能及时查看作品的实物效果,更不可能趁热打铁优化他们的设计成果,等到借助外来商家让设计作品实物化之后,可能学生的设计灵感和满腔热情已经大打折扣。其次就是学生作品只能用于展示,无法进行批量生产和广泛地交流传播,不能及时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会滋生出任课教师更多的无力感和职业倦怠。

为了更好地优化该项目的教学模式,我们尝试在文创产品课程中引进3D打印技术,希望将设计产品的原型快速直观地呈现,让学生能够突破平面专业二维设计的限制,进入三维的设计,这样不仅能打造设计——生产——销售链条式的全新课程模式,还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文创产品课程融合3D打印技术改革的可行性

(一)增强文创产品的展示效果

3D打印技术具有快速创建模型的特点,运用到校园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当中,方便学生查看实物效果之余,学生还能针对教师和企业的意见对其设計进行改善。而现今的3D打印材料也更为多样,如智能材料、功能梯度材料、纳米材料、非均质材料及复合材料等,为产品设计与制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创作空间。一台3D打印机就能满足校园文创产品不同种类、形状、颜色及材料的产品制造,增加文创产品课程作品的可能性,为文创产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形式,有利于增强文创产品的展示效果。

(二)为文创产品课程提供保障

3D打印技术最大的优点是不用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打破了传统模具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生产多样化,提高了效率之余,还降低了成本。而校园文创产品大部分为体现时代特点和当代特色的时效性强的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特别快。因此,3D打印技术较传统模具生产更符合校园文创产品的应用、生产及推广,学生不需要借助第三方商家便能实现自产自销,还能让设计与生产进行无缝衔接,为文创产品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现校园文创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呈现极具个性特色的产品设计。

(三)创设课程改革的新环境

3D打印机较传统机器而言体积小型化、桌面化,成本更低廉,操作更为简便,更加适应多样化生产、设计与制造一体化的需要,使设计软件和生产控制软件能够无缝对接,实现设计者的远程制造,拓展3D技术在更多不同的专业领域里实现创造性的应用。这样一来,利用3D打印技术就能实现文创产品课程的简易化,在占地面积不大的工作室中就能实现设计、生产的一体化,再进行线上线下的营销与推广,为文创产品课改创设了新环境。

三、课程改革思路

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工学结合作为出发点,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重要途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文创产品课程改革思路的中心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模式,结合3D打印技术让学生设计出的文创产品变成现实,学生在思考、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团队协作意识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文创产品课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这门技术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即刻将学生所设计的文创产品制作出来,让学生对产品外观设计的理念有更加清楚的认识。

文创产品课程隶属于产品设计的范畴,与产品设计课程有着相同的特点,实践性非常强,并且面向的是实际的生活和应用。因此,在课程教学开展方面也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实际工作环境更为接近的综合性环境中,不断完善自己的 文创设计作品,在多次修改的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升思考、探索、分析以及解决实操中出现的问题能力。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技能和水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专业基础。

四、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打造全新的课程模式

打造全新的课程模式,主要是通过整合平面专业的文创产品相关课程,引入3D打印技术软件和硬件的操作内容,在原有的文创产品设计教学步骤中,加入三维模型的构思修改及实体模型的输出,打造设计——建模——打印——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链条式课程模式。另外,各个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其中,形成跨专业、跨课程的“双跨”型联合的全新课程模式。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全新课程模式中引入3D打印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DIY的动手机会,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共同学习研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从设计到生产完成,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团体协作机会,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五、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线上资源平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于职校教学中,职校教师利用线上资源平台上传线下课堂教学、实操课、微课等视频给学生,能有效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实操练习和课后反思等,高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课程模式。

在开展教学过程中,3D打印技术教学也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视频准备阶段,收集更多更丰富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同时将教学理论知识和实操过程深度融合起来,让学生保有全新的学习体验。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可以在提高教师备课能力的同时,利用一些现实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内化理论知识

文创产品设计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设计基础。在基于3D打印技术的文创产品课程教学中,让该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技术进行结合,同时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其中,利用这些创新技术让文创产品的创意更加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

(三)利用产品展出及竞赛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的文创产品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在布置课后设计任务时可以引入竞赛方式,通过竞赛任务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同时提升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带領学生参加各种文创产品设计相关的展览和比赛,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学生作品在现场展览和赛场上进行实物展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学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其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

(四)采取跨专业联动的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平面专业的学生可以与室内专业的学生实现跨专业、跨课程的综合实训课程模式,两个专业的学生可以共同组成设计小组完成校园文创产品项目。从前期的设计到最后的3D打印生产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进行辅助和指导。

校园平面工作室和校园3D打印工作室也可以实现联动,吸引学生来工作室学习和提高自己之余,还可以借助工作室对自制的校园文创产品进行自产自销,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自身设计产品的价值。另外,商贸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工作室当中,通过线上线下的不同途径宣传和销售工作室的校园文创产品。对内调动全校师生对校园的丰富情感,增强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对外作为校园文化的载体展示学校的师生面貌和专业特色。

教师还可以创办文创产品社团,吸纳平面专业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组成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在课后时间继续发展兴趣,互相学习,亦师亦友,不断磨炼自身的专业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五)糅合中国文化特色

教师不仅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推广中国文化特色,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紧跟国潮,也要争取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体现国之风采、国之特色,让学生打造的校园文创产品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弘扬中国精神之媒介,最终提升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

六、结语

总之,将文创产品课程与3D打印技术相融合,借助3D打印将二维的平面设计转化为三维模型,让学生的文创产品设计快速直观地呈现,形成设计——建模——打印——销售的一体化。与文创产品课程相关的专业联合起来,开发多维度、多类型的教育资源,为该课程改革和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打造出更丰富、更具创意的教学课程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相关专业学生和教师对专业的热爱,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文创校园
陶溪川文创街区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