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菀陈则除之”探讨刺络拔罐法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2023-08-02李吴雨吴节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罐法刺络拔刺络

李吴雨,吴节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在我国的定义是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月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常表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症状复杂多样,具体可表现为疱疹部位的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疼痛[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显示PHN人群每年发病率为3.9-42.0人/10万人[4],我国据估计约有400万人的PHN患者[3]。PHN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PHN产生的病理基础可能为神经可塑性,具体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炎性反应、去传入等多种机制[5-8]。现代医学针对PHN以控制疼痛、缓解其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为主要目的,常见治疗手段为基础药物及微创介入治疗[3],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显示刺络拔罐疗法对PHN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9-10]。本文将从“菀陈则除之”理论出发,探讨刺络拔罐法在PHN中的治疗,为该治法提供理论支撑。

1 PHN的中医认识

PHN在中医学称为“蛇丹愈后痛”“蛇丹痛”,归于“痹症”“络病”范畴[11-12],该病最早见于《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者缠腰生,此亦风湿搏血气所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临证指南医案》载:“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历代医家对PHN 病因病机的认识多从“虚”和“瘀”出发,认为PHN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不荣则痛”和“不通则痛”。笔者认为,大凡痛证,其因虽多,然究其本质而言,不外乎二因: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瘀血均是病因。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导致疼痛。PHN的发生“正虚”和“邪实”二者缺一不可,患者年老体虚或久病正虚,无力将余邪尽出,留滞经络,耗伤气血,不荣则痛;余邪留滞经络,阻遏气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总的来说,PHN的发生与“虚、瘀”关系密切。

2 菀陈则除之的内涵

“菀陈则除之”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此处作为针灸治疗总则,历来医家大多将“菀陈”注解为“瘀血”之义,而“菀陈则除之”则被作为刺络放血疗法之理论依据应用于临床。历来医家通常认为“菀”,通“郁”,意为郁积;“陈”,意为久也。纵观《黄帝内经》全文,“菀陈”一词多次出现,其意多有不同,而“菀陈则除之”的内涵也有了不同。

2.1 祛除血脉中郁积日久的恶血

《灵枢·小针解》载:“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素问·针解》载:“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黄帝内经太素·知汤药性》载:“菀陈,恶血聚也。有恶血聚,刺去也。”此处“菀陈则除之”指排除血脉中瘀积已久的恶血,即祛除瘀血。《素问悬解》载:“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菀同郁,陈则除之。”《灵枢·水胀论》载:“帝曰:肤胀鼓胀可刺耶?岐伯曰:先泻去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通观《黄帝内经》原著经文后也可发现“菀陈”一词确包含祛除郁积日久的恶血的意思[13],即去瘀血。

2.2 祛除体内郁积日久的水液废物

《素问·汤液醪醴论》载:“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合称治水三大法则。王冰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载:“去菀陈莝,谓去积久之水物,犹如草莝之不可留于身中也。”此处“菀陈”特指体内郁积日久的水液废物。

2.3 祛除体内郁滞的一切病理产物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原文记载中,“菀陈则除之”是作为针灸治疗总则,仔细分析此处不会单指祛除瘀血这一种治法,而应作为一大类治法。根据原文分析,“虚则实之,满则泄之”此二者相对应,其中“虚”和“满”“实”和“泄”相互对义,因此推断后文中的“菀陈”与“邪胜”也应该有对义关系。若此处“菀陈”只理解为“瘀血”,则难以与“邪胜”对义。而此处如果作内生病理产物解释,则正好可以与“邪胜”的外感邪气词义相对,使原文行文工整,更好作理解。故此处“菀陈”之义,可作为体内一切郁滞不通且日久的病理产物的概括。

3 “菀陈则除之”理论指导下的刺络拔罐法治疗PHN

“菀陈则除之”作为针灸治疗疾病补虚泄实总则之一,是“实则泻之”原则之细化,同时也是《黄帝内经》中刺络放血的指导思想之一[13]。现有文献表明在“菀陈则除之”理论指导下的针刺方法主要以点刺、络刺、散刺、挑刺、刺络拔罐为主,其中以刺络拔罐法所占比例最大[14]。“菀陈则除之”原则的运用,在针灸中都体现为刺血疗法[15],都反映了《素问·调经论》中“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的思想。

刺络拔罐法是指在施术部位消毒后,用针具点刺出血后拔罐并留罐的方法,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疗法联合应用的一种方法。在《黄帝内经》中刺络放血理论就已经形成,且记载了大量运用刺络放血治疗的病症[13]。《灵枢·官针》载:“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现代刺络放血法常选用三棱针在腧穴处、病损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血络处,施以针刺放出适量的血液,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16]。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拔罐可利用其负压作用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以及使局部组织快速充血、水肿,加快局部血液微循环速度,从而调节血液代谢功能,缓解炎症反应[9]。研究表明[17-19]拔罐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液灌流量增加,产生良性刺激,使体内代谢废物排出速度增快,同时增加机体的痛阈和耐痛阈,改善因病理性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碍。刺络拔罐法对皮肤病的治疗效果显著[20],尤其是对PHN的治疗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21]。PHN临床表现主要以疼痛为主,病机多为久病正虚或年老体虚,余邪未清,耗伤气血,不荣则痛,加之余邪阻遏经络,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即“久病入络”。PHN的病机并非是单一的虚证或实证,多为虚实夹杂证。依据“菀陈则除之”的理论,结合PHN病机,对于PHN的治疗当以去瘀通络止痛为主,而刺络拔罐可高效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镇痛效果较为显著。

无论是针对PHN病机中的“虚”还是“瘀”,刺络拔罐法均可显效。历来医家大多认为刺络拔罐法通常是一种只是针对实证的治法,对于虚证的治疗则不可取。但实际于“虚”而言,早在《内经》中便已有了刺血疗法治疗虚证的记载,认为其是通过疏通而达到补虚的目的[22]。《灵枢·癫狂》载:“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灵枢·寿夭刚柔》载:“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灵枢·终始》载:“久病者,邪气入深……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脉,刺道毕矣。”由此可知对于久病之人,仍可细察其血络,通过刺血疗法放出恶血以治疗疾病。此外,著名医家李东垣在《脾胃论》、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均有对于虚证患者采用刺络放血法的记载[22]。《脾胃论》载:“脾胃虚弱……于三里下三寸上廉出血。”《儒门事亲·卷一·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载:“出血者,乃所以养血也。”张子和认为刺络放血法既可攻邪,也可治疗虚证,其目的不仅是祛除有余之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放血而养血造血[23]。综上可以看出刺络放血法不仅遵循了实则泻之的原则,而且同时具有补虚泄实、调整气血的作用,对于PHN的治疗非常适宜。

王丽、田浩等[24-25]发现刺络拔罐可有效改善PHN患者的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刺络拔罐降低患者血清P物质、白细胞介素6(IL-6),进而促进炎性因子吸收,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促进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刘凤年等[26]发现刺络拔罐法对比单纯西药治疗,能更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比较,降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表明刺络拔罐能明显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其机理可能与刺激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提升痛阈,加速血液及淋巴的循环有关。赵莹莹等[27]纳入56例PHN患者,发现在局部阿是穴行梅花针叩刺络脉出血后结合拔罐疗法,对比单纯毫针围刺治疗,更能明显降低VAS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任雁威等[28]纳入35例PHN患者,发现皮肤针刺络拔罐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VAS、PSQI、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中医证候积分。

4 经典病例

患者,女,59岁,2021-02-12初诊。主诉:右侧胸胁部针刺样疼痛4+月。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胸胁疼痛,疼痛明显,局部伴有清亮水疱,呈簇集分布,遂于当地与医院皮肤科就诊,经相关检查、查体后诊断为“带状疱疹”,予抗病毒、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疱疹消失,皮肤皮损愈合,遗留右侧胸胁处皮肤色素沉着,局部皮肤针刺样疼痛,夜间明显,自诉局部皮肤麻木,偶有瘙痒。遂前往当地医院,予普瑞巴林对症止痛,甲钴胺营养神经,经治疗1周后患者疼痛稍有缓解,局部皮肤麻木、瘙痒无明显改善。患者自诉在服用西药期间头晕,担心长期服用西药有副作用,便停止使用西药。停药后疼痛复发,夜间明显,影响睡眠。后在朋友介绍下来我科就诊,初诊症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查见右胸胁部皮肤暗红色色素沉着,患者诉右侧胸胁部针刺样疼痛,夜间加重,影响睡眠,局部皮肤麻木、瘙痒,平素穿衣摩擦疼痛亦加重。纳欠佳,眠差,二便正常。舌质淡黯,有瘀点,舌下络脉肿胀迂曲,苔薄黄,脉沉细弦。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为6分。西医诊断: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医病名:蛇丹愈后痛,辩证为瘀毒损络、气滞血瘀证,中医治以放血泻毒、通络止痛。治疗:阿是穴(疼痛局部)刺络拔罐法,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在痛区皮肤放血,深度约 3-4 mm,密度每针间隔约10 mm,以皮肤微量出血为宜。再用闪火法在刺络的部位拔罐,出血量以1-5 mL为宜,每罐留置 3-10 min,使局部皮肤潮红,甚或皮下淤血呈紫黑色。起罐后用无菌干棉球擦净渗出物及血迹,局部涂以安尔碘消毒,最后外敷无菌纱布。隔日治疗1次。2021-02-01二诊,患者诉局部疼痛、瘙痒较前缓解,VAS评分3分,局部麻木感仍较明显,予治法同前。2021-02-16三诊,患者诉白天已基本无疼痛,夜间局部有轻微疼痛、瘙痒,麻木感较前减轻,睡眠好转,予治法同前。续复诊6次后,患者疼痛、瘙痒、麻木等不适感基本消失,嘱患者避风寒,调饮食,畅情志,适当进行运动锻炼。2021-08-12电话随访患者,诉疼痛未再复发。

5 体会

本文以《黄帝内经》的“菀陈则除之”原则作为总则,运用刺络拔罐疗法,从“虚、瘀”认识PHN的病因病机,以“祛瘀止痛、扶正通络”为治疗大法,探讨刺络拔罐法在PHN中的应用。综上可以看出,“菀陈则除之”是指导刺络拔罐法治疗PHN的理论依据与指导原则。刺络拔罐法具有祛瘀生新,疏经通络,补虚泄实,调整气血的功效,正好与PHN的发病机制对应。故依据“菀陈则除之”理论,针对PHN的病因病机,使用刺络拔罐法可达到祛瘀生新、扶正通络的作用,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罐法刺络拔刺络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
Therapeutic efficacy observation on bloodletting and cupping for cervical radiculopathy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
迪氏罐法疗法简介和临床应用
煮罐闪火法的操作方法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