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派杨氏特色灸法经验撷萃

2023-08-02李航宇邓湘玲张绪赟屈晓凤张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杨氏灸法经络

李航宇,邓湘玲,张绪赟,屈晓凤,张虹,2▲

(1.成都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四川省杨介宾针灸经典传承中心,四川 成都 610015)

1 杨氏特色灸法观

灸,乃灼烧之意。灸法古称为“灸焫”,主要是指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1]。杨教授指出:灸法即为灼体疗病之意[2],“针所不及,灸之所宜”(《灵枢·官能》)与“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医学入门·针灸》)均很好的体现了灸法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常与针刺法合用,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早在《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就提出:“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说明灸法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作用;在《医说·针灸》中有:“若要安,三里莫要干,患风疾人,宜灸三里者,五脏六腑之沟渠也,常欲宣通,即无风疾”,这说明灸法具有激发人体正气,防病保健的治未病作用;同时《医学入门·针灸》云:“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指出灸法具有开泄腠理,引热外行,治疗疮疡等皮肤病的作用。

杨教授临床施用灸术,并不拘泥于艾灸法,而是将其临床常用灸法分为艾灸法和非艾灸法两大类[3];其中,杨教授尤为擅长运用其家传非艾灸法治疗临床杂病[4],并指出在施用灸术时,要以辨证论治为前提,由证选方取穴,从而施术。根据患者病情虚实,以及病情进展程度,可以随时调整组方配伍及药量,并且灵活控制施术时间,以达补虚泻实,阴平阳秘。杨教授指出:“非艾灸法既有通调气血、温散寒邪、消瘀散结等功效,又有经济简便、易于操作等特点,大有提倡推广之必要。”

2 杨氏特色灸法临床特点

2.1 辨证施治,随证选方

杨教授认为,针灸临床诊治疾病,首应辨证分型,从而随证选方取穴,进而施术。辨证施治应从经络循行分布、气血运行变化来立论,并且要注重经络与脏腑的联系,从人体脏腑经络、脏腑与经络相关的生理功能推测和阐释疾病的病理机制与转归,并由此创立了经络病机学说。杨教授经络病机学说[5]主要内容包括病因分析、病位分析、病性分析、病势分析等,其中尤为重视十二经脉的“正经”辨证,认为人体发病与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况及其联络脏腑的病变密切相关,治疗时应注重内外调节,从经络、气血、脏腑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调治。

笔者通过可查文献[2-4]及整理杨教授既往医稿发现,杨教授常用特色灸法包括贴棉灸、拍打灸、药锭灸、药线灸、点按灸和热熨灸等,其主治涵盖内、外、妇、儿等临床杂病,因此针对不同的疾病选用何种灸法来治疗,杨教授指出,需以精准辨证为前提,确立治法治则,选择最佳的药用配方和腧穴配伍,从经络、气血、脏腑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调治;在具体治法方面,杨教授善于运用其多种特色疗法进行综合调治,例如作为杨氏一门运用最为广泛的贴棉灸法,常被杨教授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在精准辨证的基础上,杨教授通常会选择贴棉灸联合刺血法相结合的形式配合治疗,取杨氏刺血法[6-7]活血祛瘀与贴棉灸开泄腠理,以热引热之功,二者相配,有立竿见影之效,被杨氏一门[8-11]广泛运用于临床,沿用至今,所治患者不计其数,大有推广之必要。

2.2 选穴精专,圆机活法

杨教授在学术和临床上均主张理、法、方、穴、术一线贯通,提倡选穴精专,园机活法。在针灸处方配穴方面,主张用穴少而精,并十分注重古今医家的经验传承。杨教授认为经穴的选择要从疾病的经络循行分布、气血运行变化来立论,其一般选择局部阿是穴配伍少量经穴为主。例如针对虚寒性胃痛的治疗,杨教授通常选用药锭灸施治,在处方选择上,以足阳明胃经穴及其相关脏腑俞募穴为主,选取中脘、足三里、章门、内关和脾俞、胃俞、三阴交、梁门两组腧穴交替施术,该法具有调和脾胃,散寒止痛之功。杨教授所谓圆机活法,实为在中医药理论规范下的圆机活法,是以证候病机为对应的圆机活法,不是随心所欲的圆机活法。

3 杨氏特色灸法适应症

杨氏特色灸法适应范围广泛,“内、外、妇、儿”疾病均可用之。为全面的展示杨教授运用特色灸法治疗临床杂病的适应症,笔者在整理杨教授既往医稿的基础上,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杨介宾”“水竹林”(杨教授笔名)“灸法”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总结整理得出杨教授运用其特色灸法治疗临床杂病达到40余种,包括神经性皮炎、银屑病、风湿痒疹等皮肤病;四肢关节疼痛、虚寒胃痛,脘腹冷痛,颈椎病,头风痛,外感风寒身痛,神经痛等痛证;感冒、咳嗽、哮喘、泄泻等外邪侵袭疾病以及痛经、小儿惊风、小儿麻痹症等妇儿病。笔者现总结归纳部分杨教授临床常用特色灸术如表1所示,供各位同道互相交流学习。

表1 杨氏特色灸法临床适应症

由上表可知,杨教授运用特色灸法治疗临床杂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为将脱脂棉分别制作成薄棉片或鸡蛋大小棉球的火棉灸法,以针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湿疹,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治疗为例,杨教授通常将棉球提前制作成薄如蝉翼的网状薄棉片,铜钱大小为宜,将其轻轻覆于皮损局部,按照自上而下、自左向右的次序,依次点燃,棉片在短时间内即可一熛而过迅速燃完,此操作称之为一度,如此反复数度,其痒自止即可。灸后注意消毒,根据皮损情况涂以烫伤膏,嘱患者施灸处避免粘水、摩擦等刺激。此法被称之为杨氏贴棉法,其继承人杨运宽教授[9-11]通过临床和科研进一步证实了杨氏贴棉灸在治疗皮肤病中的优势,值得广大医者借鉴学习。其二为由各种药物配用制作而成的药物灸法,以四肢关节肌肉拘挛疼痛、风寒湿痹等痛证以及痛经、小儿惊风等病症的治疗为例,杨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药线灸法进行治疗,其包含雄黄、火硝、硼砂、樟脑、麝香等药物,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杨教授言:“施用该法应圆机活法,随证选方,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学习”。

4 临床验案

4.1 银屑病案

4.1.1 医案信息

汪某,男,41岁,企业员工,2003-05-17就诊。主诉:左侧腰部皮肤红斑丘疹伴瘙痒2+a。患者自诉2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红色斑疹,伴瘙痒疼痛不适,未予以相关诊治,后症状加重,于市人民医院诊断为银屑病,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遂来杨教授门诊就诊。症见:左侧腰部呈现一5 cm×6 cm左右大小的皮疹,质地厚且坚实,其胸前及上肢内侧密布扁平红色丘疹,可见糠皮状鳞屑覆盖,上肢肘部内侧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舌淡紫,脉弦细。西医诊断:银屑病;中医诊断:牛皮癣,证属血瘀风燥。治则:活血化瘀,滋阴润燥。疗法选择:贴棉灸联合刺血法配合治疗;操作:对医者双手和患者患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充分暴露皮损处,首先进行刺血操作。将梅花针悬于皮损局部,垂直叩刺至微出少量血液,然后对出血部位迅速吸拔火罐,留罐6 min左右,取罐后再次对皮损局部清理消毒,将提前制作好的蝉翼大小的薄棉片铺于皮损部,以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依次用火柴点燃,施灸过程中,急吹或速拍其火,令其一熛而过迅速燃完。然后再换薄棉片一张,如此反复操作5次为宜。该治疗间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缓解明显,皮疹消失,瘙痒明显减轻,局部皮肤色暗伴有脱屑。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患处皮肤柔韧有度,皮色恢复如常,瘙痒不适感消失,遂离诊,一年后随访未复发。

4.1.2 按语

贴棉灸又称铺棉灸、棉花灸、薄棉灸等,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经济实用等特点至今仍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杨教授通常借用贴棉灸引热外出、疏风止痒、养血润燥之功,将其广泛运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据研究表明,贴棉灸能够产生一种与人体皮肤红外辐射光谱一致的红外线,其产生的共振红外辐射及匹配吸收,可以渗透体表皮肤及深层组织,通过神经-体液系统,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且可以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病态细胞的修复[12]。作为杨氏特色灸法体系中的经典疗法之一,贴棉灸法被杨氏一门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皮肤病,该疗法蕴含杨教授临床综合调治疾病的思想,充分发挥贴棉灸以热引热、疏风止痒与刺血法化瘀生新之效,二者相辅相成以加强巩固疗效,值得借鉴学习。

4.2 胃痛案

4.2.1 医案信息

孙某,女,38岁,公务人员,于2005-08-12初诊。主诉:胃痛胃胀2 a,反复发作5月余。患者于2005-04-28就诊于省人民医院,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胃溃疡”。期间遵医嘱规律服药,自诉疗效不佳。遂至杨教授门诊就诊,四诊所见:胃脘隐痛,进食后疼痛加重,伴脘腹胀满,反酸,嗳气,口渴而喜热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细弦。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弱,寒湿中阻;治法:健脾除湿,散寒止痛。选穴:(1)中脘、足三里、章门、内关;(2)脾俞、胃俞、三阴交、梁门。除中脘外,其余穴位均为双侧取穴,以药锭灸治之。操作方法:①准备硫磺80 g,川乌10 g,草乌10 g,山甲珠10 g,乳香10 g,朱砂8 g,冰片3 g,麝香2 g共八味药;②制作步骤:将以上8味药分别置于乳钵内,研磨为细末,至无声为度。首先将硫磺末盛于铜勺内,置于炭火上熔化。接着放入川乌、草乌、乳香和山甲珠四味和匀,再入冰片、朱砂、麝香充分搅拌。最后将搅拌均匀的药物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摊开冷却后压成薄片,最后切成条形,搓成线状,裁成米粒大小一截。阴干后放至瓷瓶收贮,勿令泄气,置于干燥处,以备应用;③施灸时先在腧穴或痛处局部皮肤涂擦少量蒜泥或浆糊,取药锭1粒,贴于其上。然后点燃药锭,待灸火将熄时,用姜片迅速按压于患处或经穴上,此称之为1壮。每隔0.2~0.6 cm距离换药锭再行灸之,连续灸5~7壮为度。以上2组穴位交替使用,1次/d,每穴灸5~7壮。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休息3~5 d。经治2个疗程后,胃脘疼痛不适明显缓解。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自诉胃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疼痛胀气等不适较前明显缓解,遂离诊配合中药治疗,6月后随访,未复发。

4.2.2 按语

杨教授指出,本方系由《针灸逢源》“太乙针法”化裁,经临床长期实践总结演变而成。其中硫磺性温纯阳,外用可解毒杀虫止痒,主治腰膝冷痛等虚寒性疾病;川乌、草乌为治寒湿痹之要药,能温能燥,入骨搜风,温经散寒;山甲珠咸寒,内通脏腑而外透经络,可活血消癥、搜风通络;朱砂甘寒,祛邪伐恶,治疮疡热毒;冰片辛苦而寒,外用解毒生肌,内用可开窍醒神;麝香辛温,芳香走窜,能活血通经,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善治周身关节肌肉酸软疼痛、风湿痹痛、痛经、大汗亡阳、中风脱症等阳虚阴盛以及寒邪所致之痛症,具有温经散寒、回阳固脱、通络除痹、疏风止痒之功。

4.3 痛经案

4.3.1 医案信息

廖某,女,23岁,大学生,1996-02-23初诊。主诉:经行腹痛2 a,复发加重3月。患者自诉每次行经前2-3 d出现腹部绵绵作痛,遇寒则重。本次因经期前外出受寒导致经行腹痛加重,为求相关诊治,遂来杨教授门诊就诊。四诊所见:面色苍白,腹部喜暖喜按,腰背部酸痛,月经量多,色淡,质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诊断:痛经,证属肝肾亏损,寒湿凝滞。治法:补益肝肾,温经通络,宣散寒湿。选穴:中极、关元、带脉、三阴交(双),以药线灸治之。操作方法:①准备雄黄10 g,硼砂10 g,火硝10 g,樟脑3 g,麝香1 g,棉线50 g;②制作:将备好的五味药依次放置于乳钵内,研为极细末,注意不宜混合碾磨。然后将4-6股被盖线用手搓成线绳,大约为2.0 mm粗细。用黄蜡捋光后,放入曲酒内浸泡1 d,取出后将上五味药末均匀撒在棉线上,令其均匀附着,用手搓入线内,阴干后置于瓷瓶收贮,勿令泄气,保持干燥;③先将患者应灸部位暴露于外,循经寻穴,然后将药线一端在酒精灯上点燃,医者手持着火之药线,对准应灸部位或经穴,快速点灸,如雀啄食,一触即起,此为一燋,每穴5~7燋为宜。施治后患者自觉疼痛缓解。连续施灸3 d后症状明显缓解。嘱其每次经潮前3 d即行灸治,直至经后3 d,灸治20 min/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其病即愈,后经随访未见复发。

4.3.2 按语

杨教授指出,药线灸适应症广泛,疗效显著,其中雄黄辛温,可燥湿祛痰,解毒杀虫,善治湿疹疥癣,痈肿疔疮;硼砂甘咸而凉,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火硝辛苦大热,可软坚破积,善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樟脑辛香走窜,善通关节而祛风止痛,杀虫除湿止痒,可治吐泻腹痛,疥疮顽藓,阴疽等;麝香辛温善走窜,可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本方以上五味药合用,有温通经脉、散寒除湿、杀虫止痒、疏风止痛之效。

4.4 头痛案

4.4.1 医案信息

孙某,男,38岁,工人,2001-03-18初诊。主诉:左侧反复头痛5+a,复发加重3 d。患者自诉每次头痛发作起自左侧眉棱骨,继而延至全头,疼痛难忍,犹如刀割,甚者伴呕吐、眩晕。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相关药物治疗后,虽有缓解,但易复发。近日外出受寒后头痛再次发作,遂至杨教授门诊就诊。刻下症:面色淡白,鼻流清涕,舌淡苔白,脉弦紧。诊断:头痛,证属风寒侵袭。治法:祛风散寒、温通经络。选穴:风池、头维、太阳、率谷、本神、合谷、肺俞,除合谷、肺俞双侧取穴,余穴均取左侧,以点按灼灸。操作方法:①准备雄黄20 g,火硝10 g,川乌30 g,草乌30 g,白芷20 g,冰片2 g,麝香1 g,精制艾绒60 g;②先将除艾绒外的以上7味药分别研为极细末,碾至无声为度。然后用少量曲酒喷洒于艾绒上,再将碾磨好的药末掺入艾绒内,用手揉匀后,阴干备用。接着准备一张长20 cm、宽7 cm的桑皮纸,取药艾2 g平铺于上,再将其卷成直径约2 mm、状如头绳的艾条,用胶水封口后即成特制微型艾卷灸条;③令患者暴露施灸部位,将特制的艾条点燃后,医者手持艾条,对准施治部位,快速点按,如雀啄食,一触即起,此为一燋,每穴5-7燋,以皮肤微发红且不灼伤为度。施灸后患者自觉头痛减轻,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施治3个疗程后,患者头痛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4.4.2 按语

杨氏特色点按灸,是在雀啄灸基础上,以家传药物配方制作而成的艾条进行点按操作。雄黄、火硝、川乌、草乌、白芷、冰片、麝香诸药合用,配合艾绒,充分发挥诸药祛风散寒,活血通脉,温经通络之功。在辨证正确的基础上,方可大胆使用该法,具有疗效显著,操作便捷等优点,值得推广运用。

5 小结

综上可知,杨氏特色灸法观,体现的是以针灸治疗理论体系为核心,多元、综合的治疗理念,这与杨教授在学术和临床上均主张理、法、方、穴、术一线贯通的理念相符。杨教授认为针灸治病如量体裁衣,必须辨证而后施治,在其特色灸法的运用上,需以中医整体理论和辨证论治作为指导思想,重视经络病机学说,注重经络与脏腑的联系,辨证循经取穴,结合刺血疗法和拔罐法等综合治疗,环环相扣而疗效显著,大有推广之必要。杨氏特色灸法因其独特优势在巴蜀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梁繁荣教授、杨运宽教授等传承人为代表的众多门人努力下,杨氏针灸治疗体系学术精髓得以传承和发扬,在此基础上,后人坚持守正创新,秉承发扬国医的思想理念,为针灸学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值杨教授仙逝15周年之际,笔者特撰此文,以纪念杨介宾教授生前对祖国中医事业做出的无私奉献,望广大医者阅读此文能有所收获,继续弘扬国医精粹。

猜你喜欢

杨氏灸法经络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Fort Besieged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