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阅读教学实施途径

2023-08-01任学勤

新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阅读环境语文素养

任学勤

【摘要】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读书环境、树立读书榜样、激发学生想象、丰富阅读内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沐浴书香、健康成长。

【关键词】阅读环境;读书榜样;激发想象;语文素养

阅读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人格心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不少小学生即使阅读也仅仅热衷于那些离奇的、情节曲折的卡通书,无论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此现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那么,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学会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综合素养呢?

一、创设读书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是书香四溢的校园,一个优秀的班级同样离不开书香的浸润。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逐步深化,所以教师在课堂和课外要创设丰富的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分享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1.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教师要在班级里有意识地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悬挂名人名言;利用班级的图书角摆放各种书籍;在黑板上方张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读书口号;利用阅读课让学生自由读书、看报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读书乐园。这样教室到处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在他们所经过的走廊、楼梯、花间小径甚至一棵桂花树下都曾留下知识、疑问,他们难道不会去读、去想甚至查阅资料吗?学生在这样浓郁的读书氛围中,能亲身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身临其境,进而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与书交友的强烈愿望。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是人生成长发展重要的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可塑性强,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向学生分阶段、分层次、多样性地推荐一些名著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标杆,激发正能量,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中国少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钥匙,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使他们终身受益。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订阅体现文化内涵、时代脉搏和责任担当的健康有益的报纸杂志,指导学生通过书籍进入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其乐无穷,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爱阅读习惯。

3.应用电视、电脑等多媒体引导学生开展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要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认识信息技术对语文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例如,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兴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四大名著的动画片或者电视剧,在学生对作品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再去阅读书本,就可以做到书本和视频的互补,增强对书本的兴趣和理解,从而逐渐走进作品的深处。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可以先鼓勵学生听书,可以听《百家姓》《笠翁对韵》等传统蒙学读物,可以听故事、童话和《十万个为什么》,可以听课文的音频等,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阅读,坚持晨读暮诵。通过大量的倾听输入和日复一日的坚持朗读,有效激发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孩子们在倾听和朗读的过程中能积累许多丰富的语言知识,增强了阅读能力,为中高年级的整本书阅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树立读书榜样,提高阅读质量

据调查显示,小学生喜欢看的图书中,武侠科幻小说、笑话幽默和卡通故事位居前三位,内容大多是“哈、哇、呀”之类的语气词,从中没有什么好的语言值得学习,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和数量,需要树立阅读榜样。

1.家长要做孩子的阅读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0至8岁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阅读的榜样,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行为的缩影。

首先,创建家庭图书角。家中尽可能地设置书架并且放置一定量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孩子们能够耳濡目染,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家长苦口婆心的唠叨更有效。家长对图书的重视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自然会忍不住去翻看,这是孩子跨出阅读的第一步。

其次,多进行亲子共读。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家里进行一些阅读活动,阅读活动的场所可以在客厅,也可以在卧室,或者是在书房。家长在孩子面前要经常看书,阅读的时间可以灵活选择,久而久之,当孩子自发阅读的时候,家长要手捧书籍一起阅读,这种温馨的伴读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美好,也会加深孩子对于阅读的良好感受。

最后,家长要多带领孩子到书店和图书馆。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阅读榜样,孩子才可能会静下心来认真阅读。

2.教师要做学生的阅读榜样

《后汉书》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光靠教师口头上让学生阅读书籍是很难收到成效的。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讲有趣的典故,多谈读书的收获,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觉得读书有乐趣。例如教师在每天的早读时间可以带一本文学名著,非常投入地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当读完一本名著后,教师及时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与学生一起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学生一起为精妙的语言文字而喝彩、赞叹。爱上阅读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爱上阅读。

3.通过阅读分享树立学生的阅读榜样

教师找固定时间在班级开展“我阅读,我分享,我快乐”读书活动,组织学生分享阅读的收获和体会,并评选出“阅读之星”“最佳阅读分享人”等,在学生中树立阅读榜样,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另外,学校可以利用少先队升旗仪式和校广播站向学生宣传读书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努力读书,学校要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朗诵比赛、“故事大王”比赛、阅读思维导图等,通过表彰读书先进典型,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一批批阳光、自信、文明,高雅、多才多艺的“最美读书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同龄的小伙伴。对孩子来说,同龄伙伴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似,小伙伴之间思维、言行、教育也都相似,有更多交流的话题,当孩子看到小伙伴受到老师表扬时,他们也会暗下决心向伙伴学习。

三、激发学生想象,培养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受阅读原型启发,教育学生要通过独特性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以情感为纽带,打开心灵的窗户,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水平。

1.阅读要成为联系生活的驿站和沟通心灵的桥梁

爱因斯坦曾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阅读应该是基于现实但又超越现实,在阅读一行行文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把真实生活和作品情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作品的意蕴。只有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书本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与书本的对话中体会阅读的乐趣,提高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2.阅读要成为激发情感的火种,促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感受作品的真善美,培养向上、向善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与作品的共鸣。同时,还可以扮演角色进行换位想象,把阅读变成精神游历和精神洗礼,做到与书同欢、同喜,与书同悲、同愁,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美感体验。善于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法则,不仅能让你多体谅别人,而且像打开一扇窗一样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发现更大的世界。

3.阅读要成为合作交流的平台和创新创造的乐园

阅读是学生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主动地接受教育的实践活动,因而阅读要尽可能是学生的阅读、学生的实践。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独立完成。在教学中要创设自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引导他们勇于发表见解,善于合作交流,老师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鼓励他们说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化的观点,在对话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探究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穷人》后,教師让学生续编故事,很多孩子认为桑娜和渔夫又多了两个孩子会过得很艰难,可有一名学生却说桑娜和渔夫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会过得很幸福。大家的看法各异,续编故事,写出了不同版本的《穷人》后续。正因为学生间有了这种积极的对话,从而使课本资源、学习伙伴、现实生活和书籍等相关因素都实现了多元对话,也提高了学生想象力、表达力、创造力等一系列的语文基本素养,只要学生敢于大胆发现、勇于探索,就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丰富阅读内涵,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百科之母,人们常说,语文阅读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语文素养作为一种基础素养,光靠教材的文章就把语文学好、学精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感悟教材的前提下,带着学生走出教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坚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只有课内外阅读双线并重,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更快地发展。

1.做好阅读笔记,把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说明读书和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读到写、由写导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影随形。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教师要试着让学生写阅读笔记。比如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推荐学生每天读几页精选的文章,然后把文章中的优美词语摘录下来;或让学生把读后的感想和收获写下来;或每天早起后,大声朗读课文和自己喜欢的经典篇目等,以此读写结合,以读促悟。

2.精选阅读内容,把层级性、贴近性和经典性结合起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读书要学会选择,要分阶段选择合适的书籍。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其一,层级性原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其阅读兴趣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要循序渐进且不可拔苗助长,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读寓言和童话绘本,而高年级的学生则喜欢读传记和小说。一二年级以大量识字、朗读训练和背诵为主。三至六年级以背诵积累古诗文和整本书阅读为主。教师可以向小学阶段的孩子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其二,贴近性原则。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读物时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教材成为拓展学生阅读的纽带。比如学习完《小英雄雨来》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作者的相关书籍或者抗战类的书籍。其三,经典性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推荐了一些经典读物,包括童话、寓言、长篇名著、科普科幻作品等。比如叶圣陶的《稻草人》、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是经典名篇,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必读书。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歌德曾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只有拓宽课外阅读面才能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全面得到提升。为此,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教师可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的人物,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使其产生阅读欲望。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体验,有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了个性,丰富了精神世界,从而提高了语文素养。教师可以课内教方法,课外用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样阅读的实效性就会大大增加。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用多种方法丰富阅读途径,进一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生的兴趣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孙米香,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22(09).

[2]狄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9).

猜你喜欢

阅读环境语文素养
高校图书馆阅览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浅谈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谈班级阅读环境的现状和改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