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
2023-08-01邹统江
邹统江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当有所创新,弱化作业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影响,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数学作业进行优化,采取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方式,如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层次性作业、个别化作业、趣味性作业等,挖掘作业创新中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双减”;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
“双减”政策落地的根本目的在于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并给予学生保留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核心,用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而事实上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不强,而且传统的教学观念秉承“唯分数论”,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厌恶心理。在“双减”政策支持下的数学教育,应致力于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通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找到小学生与生俱来的闪光点。同时,个性化作业更加尊重个体性差异,通过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树立和培育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的魅力。
一、设计拓展性作业,拓宽知识范围
拓展性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挑战和激励。合理拓展和延伸作业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乐趣或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因为拓展延伸的数学作业通常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系列活动,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弱化传统作业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巩固知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合理延伸作业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设计,既要符合课程要求,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还应该注意作业的难易程度,适当挑战学生的数学能力,让个性化作业成为学生享受数学知识的美好过程。
以六年级上“分数与整数相乘”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应该意识到在设计本节计算课作业的时候,要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教师要能够制定各种各样的作业活动,且重点对一条作业线进行优化设计,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提问:根据图1的显示可知,可以表示()
个,。
该问题的特点在于可以利用直观的图示让学生分析问题,降低了“凭空想象”的难度,也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将空泛的数字转化为一种解题思路。那么,在拓展性作业的设计上,也应当延续相应的作业特点,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创设出更具“生活味”的作业类型,采取系列化的作业设计思路,循序渐进地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使课堂问题向日常生活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具体设计如下: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氛围营造一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下面教师为大家准备了1米红绸(如图2)用来布置教室。
1.假如做出一朵红绸花需要消耗米,而你需要做3朵这样的红绸花,则共需要消耗几分之几米红绸?你能将用掉的部分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吗?
2.如以数学计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3.通过解决这个手工问题,你能看出这其中的奥秘吗?它与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点类似?(揭示分数与整数相乘的主题,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知识)
4.想一想,若需要做4朵这样的红绸花,又该如何列式和计算呢?(拓展学生思维)
由此可见,在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中,要让学生体会多样化的作业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理解作业设计意图,从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列式计算—应用于生活,以完整的递进流程实现全面考察和训练。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提升综合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虽然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并没有形成一个形象的概念,大多只是落实于书本上的认识,无法以自身的视角进行有效融合,阻碍了相关数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尤其是在实践运用上更是缺乏直观的理解。基于此,小学数学的作業设计就要从理念上进行创新,把传统形式的作业进行深化完善,着重突出个性化作业的特色,结合“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积极与实际生活问题建立联系,利用深度融合的方式突出数学知识的实践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
例如在复习“四则运算”的作业设计上,同样可以依托实践性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既增加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如结合假期组织学生参观景点的活动,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场景。如:共有7名家长和15名学生进行游览,景点的门票定价是成人30元,学生15元,团体(10人以上)20元,按照全部进入的标准进行购票,最少多少钱?
方案一:7×30=210;15×15=225;210+225=435。
方案二:(7+15)×20=440。
这两种方案是最直接的方案,但如果学生只进行到这一步,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把大人和3名学生组合成团体票,剩下的学生购买学生票,结果为:(7+3)×20=200;(15-3)×15=180;200+180=380。
通过结果的对比,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运用不同的实践思路能够得出不一样的结果,也更加突出了数学教学的实践意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助力学生进步
随着学生进入高年级,所接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此时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也将表现得更加明显,包括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行动能力等方面,在不同的思考方式之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为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应当逐步突出层次性,避免出现“一刀切”的问题,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及能力设计出适合学生的作业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有所收获。
相较而言,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面前,简单的作业内容往往难以提起他们的兴趣,并且无法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反之,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如果所设计的作业内容难度太大,则会让他们无所适从,最终丧失学习的兴趣,作业设计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据此,教师在应用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层面,必须要突破以往统一设计作业的模式,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创设作业内容,既要展现课堂教学的主题,也要达到巩固、启发、创新的设计目标。比如在层次作业设计之前,可以采取全面检测的方式了解学情,收集学生对作业的喜好及态度,再选择与之相符的作业内容加以设计,保证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参与到探索学习之中。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后作业设计可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其知识掌握情况,分层布置作业给学生,如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三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选择。
A组基础题:
1.对下图1中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回顾和巩固前期学习的基础,让学生能够从中寻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规律)。
图1
2.有一块三角形玻璃,其高为7.7分米,底长为12.5分米。其价格是每平方分米为0.68元,那么需要花多少钱才能买下这块玻璃?
B组提高题:
1.下图2中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为两个三角形,每个面积为270平方米,求其周长。
图2
2.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C组挑战题:
利用七巧板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对平行四边形的边长进行测量,计算七巧板的面积。
通过设计分层数学作业,用于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实际需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身能力范围之内完成作业,并获得成功体验。同时,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不断巩固、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要点,在积极思考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享受数学的魅力。
四、设计个别化作业,引导自主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拥有数学特点的情感态度、关键能力、价值观念、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而“双减”政策的提出也是数学教学目标的综合体现。为了优化学生的作业,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渗透各种各样的创新元素,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完成数学作业,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同时,老师还应该精简以及优化数学作业,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训练以及指导,使其充分体会数学学习愉快、轻松的氛围。不仅如此,将个别化作业引入高年级作业设计之中,旨在减轻少数学生的学习压力,做到“一个都不能少”,真正让学生保持在相近的学习水平,帮助其适应高年级数学知识的节奏。
以“小数加、减法计算练习”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对小学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可以创设更加贴近实际的作业,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由于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思考角度各不相同,在作业设计中应突出开发性、包容性,突出个别化作业,让学生自主在作业中进行探索。
作业场景:“小数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数字表达形式,比如去买东西时经常用到小数,相信大家也都比较了解。如果是你们自己去采购,能否可以计算出需要支付的金额?如果可以,那么就比一比看谁采购的商品最多,计算的结果最准确。”
结果如“书包25.9元+铅笔3.5元+面包6.9元+酸奶11.6元+……”
在上述个别化作业的设计上,主要是结合实际的生活及实践场景,让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其中。同时,在作业的结果上并没有设置统一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决定采购商品的数量,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确定,减少了固定作业对学生带来的压力。
五、设计趣味性作业,遵从学生个性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紧密契合。小学生从学前教育阶段开始,所接触的知识学习均是以趣味游戏开始的。因此,在高年级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方面,需要遵从学生个性,重拾数学教育中的趣味元素,使作业的完成效率及质量更高,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共同参与其中。
趣味性作业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以及对于作业方面的意见建议,利用各类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确定趣味性作业设计的整体方向。比如,教师在作业的呈现上可以创设“有趣的植树”主题活动,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指引学生在课后围绕主题开展合作,采取小组间合作与组内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潜力进行挖掘,使其可以在自主探究与学习时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提高本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考察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关键方式。在高质量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更应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出优质的学习空间,积极探索全新的作业设计路径,顺利实现作业设计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于萍.“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0).
[2]祁莉.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读与写:中旬,2022(9).
[3]张芸.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学习效率―关于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