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

2023-08-01王飞

新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班劳动教育

王飞

【摘要】以儿童问题为导向,遵循儿童发展规律,借助本土自然资源的优势,基于“全收获”理念开展种植活动,让儿童在种植过程中获得情感、知识、技能等综合性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本土种植;中班;劳动教育

幼儿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一朵喇叭花,一块树皮,一只小小的蚂蚁,都能让他们目不转睛地蹲在地上七嘴八舌地讨论许久。走进自然,探索自然奥秘是幼儿最喜欢的事情,也是践行劳动教育的“基石”。海口石山地区坐拥火山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气候条件优越、生态系统完整,坚硬、透气、吸附性强、富含矿物质的火山岩石很多,丰富特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本土特色植物的生长,如荔枝、黄皮、石斛、大薯、毛薯、木薯、黑豆、甘蔗等。而幼儿园种植劳动是从幼儿的兴趣点和生活需求出发,以各类植物种植资源为载体,让幼儿通过亲自管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情感体验等获取劳动教育发展。

一、石山本土种植劳动现状

1.重形式轻过程

种植劳动的过程其实是幼儿在自主管理植物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构建完整的植物知识经验,形成一定的劳动意识。但我们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只是注重表面形式的参与,没有提供充足的探究劳动工具让幼儿去发现和尝试解决问题。如要想大薯长得好,合适的温度和土壤少不了。但是到了适合种植大薯植物的季节,我们在植物园里往往只能看到生活老师忙忙碌碌地拔草、松土、选种的身影,当一切前期工作就绪后才会由老师带着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拿着铲子来种植,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只是机械化地将薯块埋进去,完全不知道在种植前要根据季节、土壤条件来选择种植时间和做场地准备,在播种后也忽略了让幼儿进行后期的管理维护,并没有形成种植全过程的一系列规划和管理,幼儿没有经历种植劳动过程的体验。

2.重结果轻经验

教师经常会犯的毛病就是不知不觉把自己当成活动的主体与中心,把控着整个种植过程,没有提供机会和时间让幼儿在种植劳动中去发现问题、去思考该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太过于注重种植的结果,轻视了实践过程中劳动经验的累积。如我们在开展种植“大薯”活动时,没有事先让幼儿了解大薯的种植方式。作为本地“三宝”中的“一宝”,大薯的种植是非常有意思的,不同于太阳花的插条种,也不同于本地荔枝王的嫁接,它是采取果实切块沾木灰的方式刨坑埋在土里,同时要把它堆成一个小土堆。我们在组织种植时往往是直接告诉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种,把植物种下拍照就结束了,没有把这么种的原因告诉幼儿一起进行探究。看似完成了种植,可是幼儿的种植经验并没有得到提升。

3.重技能轻情感

种植活动不仅是幼儿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有效途径之一,也为他们创设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环境。但在开展种植过程中往往把重心放在了前期教授幼儿种植的方法技能,却忽略让幼儿自己主动带着问题去思考该如何照顾植物,导致幼儿对生长周期长的植物缺少耐心、细心地照顾,导致植物无法顺利生长和结果。例如大薯作为多年生植物,选地、摘珠芽、施肥等管理工作不能少,在后期照管工作中,教师怕幼儿把种植现场弄乱,担心泥土沾到鞋子带到教室给后期保育工作增加麻烦,因此干脆不让幼儿亲自投入种薯、挖薯、护薯,幼儿感受不到劳动的艰辛以及食物来之不易,从而难以养成幼儿不怕苦、不怕累、热爱劳动的习惯。

二、石山本土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的有效策略

基于目前种植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中班大薯种植活动”的劳动实践。

1.从生活入手,激发劳动兴趣

教育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利用好生活中的教育机会,把握教育契机。在开展种植活动前,教师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可以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先让幼儿谈一谈自己的种植经验,聊一聊想种什么?之前种过什么?是如何种的?了解到的种植方法有哪些?以激发幼儿的劳动欲望,使之参与到劳动中来。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到了本地一宝“大薯”以及它的生长过程,每年2月是种植“大薯”的好时候,于是大家纷纷决定在种植园里种植上大薯。

轩轩:“我跟我奶奶去地里种过大薯,大薯的种子就是它长出来的薯,可是我奶奶是怎么种的我不记得了。”

明明:“我在电视上看到过,种地瓜可以插地瓜苗也可以把一整个地瓜埋在土里,它就可以长出来了,大薯应该也是这样种的吧?”

菲菲:“我吃过大薯糖水,很好吃。我爸爸说要想种大薯,首先需要找到一个有很多土的地方,然后把大薯切成一块一块的,沾上木灰埋到土里就行了。”

欣欣:“对,把它埋到土里后要用很多很多的土盖在它身上,我上次在我爷爷家也看到过大薯是这样种的。”

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种植方法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分享完后,我们邀请了轩轩的奶奶来给大家介绍正确的大薯种植方法,孩子们听后都感叹原来大薯的种植这么有趣,还需要堆土堆,都想亲自动手去试一试是如何播种的。为幼儿学习种植提供多样化、贴近幼儿生活的探究环境,激发了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让幼儿在劳动中获得种植大薯的知识经验。另外,幼儿园可邀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家长给幼儿介绍种植方式和照顾方法,还可以邀请家长制作“家长献计献策小锦囊”“家长集思广益墙”等,巧用本土家长资源,进行多元家园合作,拓展种植劳动新空间。

2.从问题入手,萌发劳动意识

发起劳动行为首先要具备劳动意识。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观察探究能力,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值得去探究的问题,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行为,给他们留有大胆质疑、自由探究的空间。如果幼儿没有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适时抛出一些可引发幼儿探究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在发现问题、验证猜想、收集信息、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劳动意识在一步步形成。如幼儿在了解了大薯的种植方法后就开始如火如荼地挖土种植,在种植过程中菲菲发现明明没有沾木灰就把大薯种下了,她赶紧大喊:“老师,明明种的不对,他都没有沾木灰就把大薯埋到土里了,这样大薯会死的。”“才不会,为什么要沾木灰?我觉得不用沾木灰大薯也可以长出来。”明明不服气地说道。“就是要沾木灰,这是我爸爸说的。”“那你说为什么要沾木灰?你说啊。”有了这一争论,老师抓住这一问题请幼儿思考:是啊,为什么种植大薯要沾木灰呢?不沾不行吗?想了很久都没得出结论,大家决定回去调查原因为什么一定要沾木灰。经过查找资料、向家长请教,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大薯粘木灰可以促进大薯切面的愈合,杀菌消毒,减少大薯块种下去之后还没出苗就烂掉,提高大薯块的出苗率。

3.从方法入手,积累劳动经验

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也少,没有积累系统的种植经验,因此在照管植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使用一些错误的种植方法导致植物枯萎,无法正常生长的情况。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引导者,不要急于直接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要允许幼儿有“试错”的机会,让幼儿在劳动实践中寻找答案并验证他们的猜想,在实验对比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养护方法,积累更多的种植劳动经验。例如在解决了沾木灰的问题后,幼儿在种植完成后又发现了新的问題:有的人堆的土堆就一点点,有的人把土堆堆得很高,有的人甚至都没有堆土堆。该怎么解决土堆问题呢?

清应说:“老师,不如我们就这样种吧,看一看它会不会也能长出来。”清凯说:“我觉得这个土堆太高了,大薯肯定没有力气爬出来,要不我们还是把土堆堆小一点吧!”

欣欣说:“不然我们就找三个土堆大小不一样的来比一比,看谁种的大薯能最快长出来。”

种植间距的大小,土堆的大小,插条、点播和嫁接的方式,这些方法都是幼儿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得来的,我们可以抓住它们的异同让幼儿去进行实验比较,把植物种活了,幼儿能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功喜悦,没种活也没有关系,相信这一次失败的经历会让幼儿印象深刻,让他们在失败中积累劳动经验,牢牢掌握大薯的种植技巧,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4.从情感入手,浸润劳动教育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种植劳动中隐藏着许多值得发展幼儿情感的机会,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的心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种植过程中幼儿的言语、行动,走进幼儿的心灵,促进幼儿爱劳动情感的发展。如大薯在生长的过程中由于不断地膨大,需要不断地加深土层、重施底肥、使土壤疏松透气。可是在追肥的过程中,由于气味难闻有些孩子怕脏怕臭。“老师,这是什么啊?好臭啊!”“咦,羊的便便,一粒一粒的,太脏了。”“我不怕,我看到我爷爷拿来给毛薯施过肥。”“我也不怕,羊便是大薯的营养,我想要我的大薯长得快。”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教师并没有呵斥怕脏怕臭的孩子,而是以身作则给幼儿示范用羊粪给大薯施肥的方法。到了挖薯的时节,大薯由于形状似脚板,块茎又不规则,扁块形、分叉多,孩子们在挖薯的时候一不注意很容易就损伤到薯的褐色表皮,露出紫红色的薯肉,如果没有耐心强行拔薯甚至会把“邻薯”掰断。由于幼儿的挖薯方式不对导致大薯受到了损伤,有的孩子说:“老师,大薯都被拔断了,它肯定很痛,我们挖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让它受伤。”“老师,我发现这些大薯都长得好像我们的脚丫,我们是不是可以先看它的形状是往哪边长的再慢慢挖,等把土全挖开后再把它搬出来呢?”有了这个发现后,大家开始细心观察大薯的长向,小心翼翼地用铲子、锄头、五齿耙把离大薯最远的土扒拉开,当看到大薯后再用手轻轻挖,尽量不伤到大薯,终于一个大薯被完好无损地合力搬出来了。

在“给薯施肥”事件中,虽然羊粪气味难闻,但孩子对自己亲手种植且长期照管的大薯高度珍惜,表现出不怕脏和累的劳动精神,还有老师没有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不怕脏、不怕臭、爱劳动、具有责任感的良好品质。活动结束后教师又组织幼儿观看了农民辛苦劳动的过程及偏远地区缺乏粮食的现状,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体验到正是有了农民不辞辛苦地劳动,才能让我们享受到幸福生活。“挖薯难”这一件事也培养了幼儿的细心、爱心、耐心,使幼儿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幼儿教育中环环都是课程,步步都是教育,重视劳动教育,让种植活动成为浸润幼儿劳心的肥沃土壤吧!

5.从内容入手,以劳促全发展

大薯的种植,我们不要单纯地把它当做科学领域方面的活动,而是要以种植大薯为载体,将种植内容延伸至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多领域融合中,创生相关游戏实现不同领域内容、观察记录并创意表征与大薯互动的经验等活动,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例如到了收获大薯的季节,我们可以举办“大薯丰收会”,由幼儿自己带着篮筐和工具去挖大薯。幼儿要边观察大薯的形状边调整方向来挖土,多人合作才能保证不伤到大薯,又能把大薯从深土里搬出来,多人劳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劳动效率也发展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挖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比一比大小、数一数每棵薯树结多少个大薯,并使用简单符号或图表逐一统计,准确计算出大薯数量,发展了幼儿的数学认知;大薯挖出来后还可以融入健康领域,开展“运薯忙”的户外劳动,通过劳动动作训练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和上肢力量;大薯搬回教室后,还可讨论大薯怎么吃?在生活区中分享大薯的多种吃法,开展“美味的大薯”延伸活动,幼儿在动手洗、削、切、煮等亲自体验过程中充分感受劳动的乐趣,同时也体会到了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还能利用大薯本身带有的花青水溶性色素开展美术活动“多样的扎染”,挖掘植物的多种功能,将劳动成果进行美育创作,享受创意劳动的成果。此外还可以让幼儿把大薯和本地的“二宝”—木薯和毛薯作观察比较,结合自己在种薯—护薯—挖薯—尝薯等环节中的所思所获进行记录,开展“石山三宝连环画”“大薯日记”“大薯海报”等活动,最后形成一张张思维导图即“大薯探秘册”,把“大薯探秘册”投放到阅读区中,让幼儿谈谈自己对大薯成长的认识、说说自己对大薯的发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劳动收获,这不仅提高了幼儿自我表达能力,还实现了资源共享理念的落地。

幼儿园的种植劳动不仅是无字的“活教材”、多元的“科学实验室”,更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劳动教育手段。在种植劳动过程中不仅能让幼儿观察探究、动手劳作、收获体验中建构植物的知识经验、掌握种植劳动的技能,同时幼儿对植物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和爱自然、爱劳动的情感也在无形之中得到强化,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施展.巧用“全收获”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G].幼教与成长研究,2021(96).

[2]林海英.儿童观视角下种植课程的生成与整合[J].教育观察,2021(16).

[3]骆丽霏.追随儿童问题情境的幼儿园种植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2020(5).

猜你喜欢

中班劳动教育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游戏教学促进中班数学认知的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