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

2023-08-01王海容

新教育·综合 2023年8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任务驱动群文阅读

王海容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可设置合理的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抓住不同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开展多元教学活动,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在情境导入和读写共融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发展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情境设置;任务驱动

阅读是锤炼语言能力、开拓思维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明确提及指向性要求:“传授阅读方法,重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发展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存在碎片化阅读或以讲代读等问题,难以打破低效低质的困境。在持续深化的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群文阅读在语文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议题为中心的阅读方式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发展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文化素养。

一、合理设置议题,调动阅读的主动性

群文阅读中,议题属于核心精神体现,通过议题引领作用,不仅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阅读,同时有利于群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阅读是帮助初中生汲取文化养分的关键渠道,所以教师需要合理设置议题。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整合相同主题或存在关联性的语言要素后构成议题,能帮助学生拓展语文知识。

如以作者为中心进行议题的设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出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看似诙谐的口号却体现了学生的认知短板。鲁迅先生的文章蕴含深刻的内涵,不少学生阅读时难度较高,教师便可从此入手,围绕赏析鲁迅作品设计群文阅读议题,指导学生阅读不同时期、背景下鲁迅先生的文章,思考鲁迅的笔锋特点、写作规律,逐步化解学习障碍。

二、单篇与多篇结合,牵一发而动全身

群文阅读包含多篇文章,相比单篇文章的传统阅读而言自然有着更高的教学难度。在实践应用中要求教师妥善处理不同文章间的联系,凭借自身长久以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制定更适宜且有效的教学策略,探寻群文间的关联性。同时以文章题材、风格、文本内涵及写作手法等为根据,掌握文本间的关联点,在此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自然能够获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课堂教学成果。

以《春》《雨的四季》《秋天的怀念》《济南的冬天》四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时,需探索文章彼此间的关联点,以主题“四季”组织学生参与群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展示提前收集的与四季相关的阅读材料,并带领学生对以往的课本教材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展开回顾,由此构建四季主题的群文阅读课堂。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作者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描写四季,探讨“四季”在记叙类的文章中体现的意义,总结描写四季的写作手法中最为适宜的一种。同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呈现与描写四季相关的诗句或散文等,要求学生摘抄并标注自己的阅读体会,或是在组内分享自己积累的优美片段。此外,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可围绕四季这一主题布置一篇300~400字的作文,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四季,深化“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成果。

三、多样文本内容构建,拓宽阅读视域

群文阅读中构建文本内容会大幅影响阅读效果,所以教师要注重文本群组的构建并体现创造性、多样化,确保具备丰富性、适切性的文本内容。一方面,要重视文本内容结构化。群组文本需要坚持序列性原则,要重视不同语篇间关联性的体现,以补充、拓展或强化为目标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师在群组构建中可引入“1+X”的方式,从学生正在学习的文章入手外放扩散,不仅能帮助学生迅速了解群文中心、议题,还能深刻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意蕴。

另一方面,以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为中心。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群文阅读应当从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出发,积极塑造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审美能力和思维品质。如教师可选择《济南的冬天》《大明湖之春》《趵突泉》三篇老舍先生的作品构建阅读群组,设计“分析文章利用语言抒情表意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概括、分析和迁移等阅读思维的培养,使其对我国的大好河山有深刻的认识。

四、合理设置阅读情境,形成读写共融

任务群阅读实现了读与写的统一,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时能够巧妙搭建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通过阅读帮助学生感知写作效度,并在写作中促进阅读高度的提升。同时,配合适宜的情境能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凭借创意表达能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在设计任务时,语言活动属于本质体现,任务教学需要建立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以情境为基础开展语言活动,突出创意表达的多样化,密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如教师可结合文本《诗经·佳人》《诗经·关雎》及《诗经·蒹葭》,构建主题为“美好爱情”的群文阅读,并以文本內容为中心进行读写情境的设置:1.阅读文本,摘录优美语句并附注自己的阅读体会,感悟《诗经》内涵和语言;2.阅读文本,撰写与《诗经》有关的“腰封”,突出文本特点及爱情的伟大;3.从三篇文本中任意选取其一作为微视频脚本进行改编;4.以三篇文本的场景为基础,搭配适宜的音乐与图片,转化为现代散文诗。以文本内容为基础引入创意表达的教学,不同于以往指令性的写作,能带给学生别开生面的感觉,能使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中充满表达欲望,通过再度创造文本收获新鲜感,获取更好的体验。

五、组织探寻群文异同,解析文章内涵

小学阶段所开展的阅读教学旨在引领学生与阅读初步接触,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开展旨在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应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能使学生形成更浓厚的阅读热情,且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除了探索同主题多文本间的关联点,还可从同主题多文本间的差异点入手,指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内涵与思想方面的异同之处,体会同主题不同文章的描写手法与风格等。此类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使学生顺利掌握更深层次的文章主题内涵,且能以文章异同为依据完成多层内涵的解析,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以《故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入《祝福》《孔乙己》展开群文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对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及语言风格形成切实的感受,学生能够在对比分析中顺利发现鲁迅的作品时代烙印强烈,语言虽然简洁却能深刻揭露人物个性、群体共性。接下来,教师可着眼于细节之处,组织学生查找多篇文章中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并围绕语言特点展开分析、总结,思考鲁迅先生在人物刻画中的精妙之处。

六、引入任务驱动,深化文本内涵理解

群文阅读教学也要着重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及思维,将原本的教读替换为具体的任务,能够进一步体现群文阅读思维的连贯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进行阅读任务的设置。由于学生认知经验的限制,加之阅读水平相对偏低,初中生在阅读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为助力学生能够全面进行文本阅读,教师需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加以引导。同时,单一的任务往往无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从“任务群”入手,促进阅读合力的形成,加深学生感悟。如“自然”主题中,教师围绕《春》《昆明的雨》《雨的四季》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顺利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师可设计以下任务:1.自然的美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从意境和意象角度出发,阅读并对比每篇作品的独特之美;2.景美即情美,阅读文本并对比分析各自蕴含的情感;3.自我表达。生命常于天地中升华,阅读文本,思考并分享自己眼中的“自然与人生”。此类任务与作品内容相结合,实现了“自然”这一群文阅读主题的巧妙融合,学生在“这一篇”迁移至“这一群”的任务群方式指导下,能从意境、景物、意蕴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作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促进连贯性思考,顺利建构相关知识框架,提升理解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顺利掌握文本内涵、体会文本寓意。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树立培养核心素养人才的目标,从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出发,着重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由此带动学生文化与审美等能力的增强。教师应在全面把握学生学情的基础上,以教材课文为中心并广泛搜集相关文本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依托多文本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助力积极文化意识的形成,培育学生坚实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彩宏.初中语文“1+X”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2(3).

[2]程秀杰.从“群文”到“群段”——阅读教学的统合之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0).

[3]秦海燕.对初中语文任务驱动型群文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0).

[4]朱俊荣.群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2(11).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任务驱动群文阅读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