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多重障碍聋生班级管理策略探索
2023-07-31成彦
成彦
[摘要] 随着我国实施融合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聋生首选进入普通学校就学,而聋校中多重障碍聋生比例逐渐上升,呈现出个性化发展需求。聋校班主任需要更新教育观念、问题解决思路、方法策略等,积极实施一体化、个性化、针对性、实效性的班级管理策略,以促进多重障碍聋生健康成长、共同进步。
[关键词] 低年级;多重障碍聋生;班级管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关于特殊教育性质、使命和发展的科学论述,为我国特殊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新路径,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残疾儿童最大限度地发展,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办学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纯聋生首选普通学校就学成为新趋势后,聋校多重障碍聋生比重随之相应上升,多重障碍聋生班级管理如何与其相适应成为当下需要探讨的新课题。
多重障碍聋生是指具有两种及以上身体缺陷的聋生,此类合并障碍会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教育对象的改变对聋校教师提出了新挑战,需要聋校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在班级管理中融入培智教育理念,积极采取面向多重障碍聋生特点的班级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满足其个别化的成长需求。
一、班级多重障碍聋生现状
现听障二年级共有12名学生,其中,纯聋生5名、聋伴多重障碍学生7名。其中,有4名学生伴不同程度的智障,1名学生伴视障、智障,1名学生伴自闭症,1名学生伴学习障碍。班级多重障碍聋生的具体状况如下:
聋伴轻度智障:学习速度缓慢,理解力不佳,对于学习到的事物很难类化,学习抽象事物非常困难。注意力持续较稳,但记忆力空间概念的分辨能力弱。记忆力不佳。
聋伴视障、轻度智障:粗大动作较弱,活动中会跌跌撞撞。坐着学习时,因姿势眼球动作控制不佳,难以注意眼前事物的细小变化。阅读时常出现跳字、跳行情况,难以分辨字形相似的文字。缺乏稳定注视物体的能力。识字困难,抄写或阅读常遗漏字句,写字会超出格线。受斜视影响,上课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分心。
聋伴重度智障:喜欢绘画,上课时能专注画画。对教师的手语简单指令理解困难,认知方面学习难度较大,较难适应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弱。
聋伴学习障碍、中度智障:在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方面均有困难,辨认字体非常吃力,抄写模仿字体容易写错,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正常写作业。在学习及社交方面自信心及成就感低。
聋伴自闭症:上课能安静就座,做自己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喜欢玩“转铅笔”,有时会短时间写字。回避别人的目光,对呼唤缺少反应,缺乏与人简单互动的兴趣。
聋伴学障:在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等方面表现较正常,但是观察字体很吃力,反应很慢,常常写错别字。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空间概念的分辨能力弱,记忆力不佳。对绘画感兴趣,尤其对色彩的搭配很敏感。
二、班级管理的针对性策略
(一)激发学生感知能力,营造良好育人班风
好的班风对学生心理有暗示、监督、修正、模仿、导向的重要作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既能为多重障碍聋生提供平等、友爱和安全的教育环境,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班集体生活,又能进一步培养聋生尊重差异、欣赏他人、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根据低年级聋生的特点,班主任可以将绘本教育融入班会主题教育中。例如,用手语和插图讲解绘本《与众不同的朋友》,使聋生初步了解各种障碍类型的小朋友。同时,引导纯聋生与多重障碍聋生友好相处,给多障生以帮助和支持,逐步培养纯聋生的爱心、包容心、耐心、同理心,从而形成温馨有爱、团结向上的班风。在班风培育过程中,班主任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需要为全班聋生提供充分的心理支持和示范。
(二)践行个别化班级管理,发展学生多元能力
1.运用强弱搭配互助策略提升学生自主生活能力
低年级多重障碍聋生没有方向意识和空间概念,缺乏站位整齐的意识。班主任以能力强弱搭配来设置两人一组,由程度相对好的聋生站一排,程度较弱的聋生站一排,以强带弱,对此进行拍照并打印,贴在教室墙壁明显位置作为视觉线索,以提示学生随时对照图片,迅速找到自己的站队位置,并在自然情景和场合中不断进行强化鼓励,使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站位的习惯。
例如,班里有一名重度多重障碍女生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盥洗和梳头能力,班主任在实践中以同伴介入为干预策略,并根据任务分解法,将生活自理的每一步动作进行分解拍照,制作步骤分解图,贴在该生寝室墙上,以图片提示和示范提示作视觉强化,用于行为的起始提示,再逐渐消除提示。这样既培养多重障碍聋生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又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决定的意识,进一步提升自主生活能力,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2.培养多重障碍聋生的时空管理能力
进行班级时空管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时空管理能力。班主任教导学生正确利用教室、图书室、律动室、餐厅、盥洗室、厕所、寝室等场所,培養空间规划、做事顺序及时间管理能力。班主任利用每周一次大扫除的机会,根据每一位聋生的能力进行任务分配,以便高效完成卫生打扫任务。比如,有的大龄多重障碍聋生粗大动作较好,伴有注意力缺陷,可以要求该生一个人认真打扫教室,不仅提升该生的专注力,还能锻炼该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对于两名重度多重障碍聋生,班主任可以形象生动地呈现擦桌子的分解步骤:浸湿抹布、拧干抹布、折叠抹布、用抹布擦桌子、投洗抹布,以此培养学生的顺序感。由于低年段学生尚无管理能力,班主任每天上午积极督促学生按时打扫卫生,每天放学前主动去教室督促学生积极关窗,日复一日,学生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时间意识。在每次布置教室时,班主任要有意引导全班学生积极参与,逐步形成集体观念及相互协作的良好习惯。
3.课堂信息多元呈现,发展视觉化学习能力
聋生的语言学习一直是很困难的,很多聋生缺乏及时的学前语言教育干预,读聋校后容易出现“文语并进”的现象。多重障碍聋生的感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表达、社交表达、情绪与行为能力等相对其他聋生较弱,其语言学习更是难上加难(与培智生相比,普遍缺乏听觉输入通道)。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实施个别化教育予以充分的积极性支持。
高度的个别化,标志着高质量的特殊教育。班主任需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适时地降低多重障碍聋生的认知目标,对中重度多重障碍聋生则侧重培养其生活适应能力。同时,在学习信息多样呈现的基础上,给予多重障碍聋生多元参与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机会。例如,同样观察一幅语文课文插图,坐在最前排的弱视生可以站在屏幕前,用能看清的眼慢慢观察,并用手指出具体观察的范围作视觉提示;轻度智障生可以根据老师的简单指令和手势动作,在图中找出答案,或者辅以连线题;中重度智障生在老师提示下模仿图中人物做动作,或看简单手语找出相应图片;对于学障生和自闭症者,在老师提供的图片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这样灵活多样且适宜个体的教学方式,既适应了学生的不同认知途径,又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多重障碍聋生认知能力较弱,但有的学生在绘画方面有优势,可以充分发挥该生的特长,要求其手绘图画布置教室;有的聋生精细动作能力较弱,平时可以让其使用安全剪刀,耐心地剪出形状并及时鼓励;有的聋生有学习障碍,书写不规范,但是对色彩的运用比较敏感,可以让其对绘图或纸质材料进行色彩的搭配。
开设替代性课程,即在聋校课程的基本框架下,根据多重障碍聋生的特殊需要,对课程的内容、目标、学习水平进行替换、改变,降低教材和内容的难度,从而创造有安全感、归属感,能提升自我价值及自由和喜悦、公平和关注的环境。对重度多重障碍聋生来说,即使在习得与学科课程相关的学科知识、技能方面没有明显进展,但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行动反应、事件或经验的发展也可以构成学生的进步形式。同时,多重障碍聋生还需要语言治疗、动作治疗、艺术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个训,以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享有公平的教育。
4.运用正面合理评价方式激励个体行为能力
目前,聋校新教材内容难度接近普通学校,对于缺乏学前语言教育干预的聋生而言难以较快适应,因此在课程内容上需要做些适当调整。测试方式也应多样化,以满足各类多重障碍聋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更好地参与学习中。比如,针对聋伴学障生,需辅助技术的帮助,可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游戏化答题。针对聋伴智障生,除在认知方面降低要求外,侧重对其进行生活适应课程及康复个训课程的考察和测试。针对聋伴视障生,需调整字体大小、座位安排及延长答题时间等。
5.开展多样性班级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多重障碍聋生由于在障碍方面的复杂性,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无法准确地表达个人需求,若外界环境设置难度较大,又缺乏引导与介入,多重障碍聋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班主任通过图片交换系统、视觉提示、戏剧游戏、绘本社交故事等设置具体实践环节,促进多重障碍聋生的感知及人际交往能力。在语文课程和《沟通与交往》课程中,需构建情境化场景,让多重障碍聋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对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在家里》进行课文情景表演时,请一名中度多重障碍聋生表演孩子给父母递水果,教师边指插图边做示范提示。在递苹果时,教师用实物做动作提示:苹果要不要洗?该生点点头,先洗苹果,然后转身递给父母。请一名重度多重障碍聋生扮演“妈妈”,教师用手语边指插图边告诉她:“这是妈妈。”收到苹果时,旁边扮演“爸爸”的聋生伸手去接并说礼貌用语“谢谢”。递给她时,她也伸手去接,用手语模仿说“谢谢”。在生活情境化的表演中,不同障碍程度的聋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日常礼仪,学会日常交流,逐步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加强家校协同共育,共促学生健康成长
多重障碍聋生的成长需有家长的参与、配合,才能实现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在向家长收集多重障碍聋生的信息时,以听觉障碍信息为主,全面收集听力状况、言语能力、智商医学证明、出生史、疾病史、康复史、家庭文化等资料,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实施个别化班级管理和教育。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好家长会这一平台,互通信息,共管共育。一是向家长宣传特殊教育发展理念,适时传达国家对特殊教育的政策要求;二是从实际着眼,向家长普及康复知识,展示一对一的康复训练,分析康复案例的成功之处,教给家长实操方法;三是总结前期学生康复效果、康复经验,告知下一阶段的康复任务和家长应做的康复延伸和保障工作;四是建议家长多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走入社会,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五是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并倾听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想法和建议。
纯聋生和多重障碍聋生双向融合的实现有益于班级积极行为支持的构建,即多重障碍聋生的结构化管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纯聋生正确的行为观念,视觉化提示给双方带来了可操作性的行为规范。同时,纯聋生的积极正向行为也引导着多重障碍聋生的正面行为并使团结友爱的氛围逐步形成,使多重障礙聋生的感知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都有一定的提高。
多重障碍聋生班级管理是一项具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将聋教育与培智教育有机结合,尊重和接纳个体差异,逐步提高多层次的支持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干预策略,营造积极的班级环境,系统化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增加学生和社会融合的机会,以最终实现多重障碍聋生全面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严娜琴.多重障碍聋生康复目标的跨学科实现路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8(17).
[2]张文京.特殊儿童班级管理[M].重庆出版社,2007.
[3]盛永进,王培峰,石晓辉.多重障碍教育国际新动向[J].中国特殊教育,2017(07).
[4]陈琳.培智学校多重障碍学生评估需求研究及建议[J].文教资料,2019(34).
[5]杨梦莹.聋多重障碍生教师信念及其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成 彦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