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文化背景下学校德育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2023-07-31陈媛顾萍袁加鹏
陈媛?顾萍?袁加鹏
[摘要] 什邡市实验小学以“仁和”文化为立人之本和立校之本,以“仁爱育人,和谐发展”为核心理念,逐渐形成了“仁和教育”特色品牌。在此基础上,依托文化校本课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做到德育工作目标明确合理、理念新颖科学、实施全面深入、评价精准有效,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关键词] 仁和文化;仁和德育;德育体系
一、建构背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川省什邡市实验小学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仁和”文化建设,是当地第一所师生全员参与、系统学习仁和文化的小学。学校通过对校园文化不断地提炼吸纳、浸润完善与实践创新,逐渐打造成为“仁和教育”特色学校。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仁和文化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以仁和校本课程为载体,从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和德育实施三部分构建仁和德育体系,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有抓手,方向明确,力量整合,有效提升了育人水平。
二、实施过程
(一)德育目标
仁和德育的目标以“文化育德”为核心,强调通过实施“仁爱育人”,最终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所谓“仁”,可具化为“恭、宽、信、敏、惠”五个主要方面;所谓“和”,即要朝“和”的方向实现健康发展,追求协调全面、融合共生的至高境界。
(二)德育理念
仁和德育的理念以“五育融合”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恭、宽、信、敏、惠”的健全人格,通过“五育并举”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恭,即恭敬,学会尊重他人;宽,即宽厚,学会宽容对待他人,心存仁厚;信,即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敏,即勤勉,勤奋学习,不倦笃行;惠,即仁惠,乐于帮助他人。
(三)德育实施
1.德育原则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原则。仁和德育体系的构建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同时把握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时代脉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对德育课程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和补充,让传统与现代接轨,培养既有传统美德又有现代精神的新一代。
知行合一、知行相促原则。教师引导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谨防出现道德认知正确而道德行为失当的脱节现象,保持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首先,学校各方面的教育要求要保持一致。班主任、科任教师、德育管理者等既要树立仁和文化能够养护学生心灵的信念,又要掌握仁和文化促进学生成长的方法。其次,学校要紧密联系家庭和社会,统一、协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再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提出有序的教育内容和行为要求。
2.德育内容
仁和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学校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仁和文化读本》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日常行为规范等教育资料。校本教材《仁和文化读本》丛书分为五个主题,共计10册,每册主要阐述“恭、宽、信、敏、惠”中的一个主题,其中包括历史故事、国学经典、名言格言、社会现象、自我感悟等五个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要求学生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通过案例分析、活动实践掌握其内容、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即研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什邡市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等教育资料,规范学生言行,共建文明校园。
3.德育方法
(1)“榜样先锋”活动
学校通过“榜样先锋”实践活动体系,开展“仁和五星少年”评选活动。学校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制定每个月的评选主题,如爱党爱国、孝亲尊师、勤俭节约等,提出评选“仁和五星少年”的五个素养,即雅德、慧学、健体、美艺、勤劳。评选活动以“找榜样—学榜样—当榜样”为主线,先让学生寻找榜样,包括古代先贤和现代楷模,也可以是身边的学习榜样;再开展一系列“学榜样”行动,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完善自我;最后自己“当榜样”,向别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评选活动把抽象的仁和素养变成可学、可做的具体形象,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模仿与超越中提升个人素养。
(2)“浸习式”德育策略
所谓浸习式,是指让学生沉浸于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将仁和文化与其他学科、各种活动相融合,如开展“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故事会”等综合实践活动,举办“破蒙承传统,行开笔典礼”仪式活动、“与美德同行,伴文化成长”读书节活动、“庆祝建党百年”体育节等活动,让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璀璨。
(3)多维度评价机制
为实现精准评价,学校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通过“仁和五星少年”评选、“文化促我成长”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积极践行仁和文化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提升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
4.德育路径
仁和德育工作的实现路径包括专设的德育课程、学科教学、课外与校外活动等组织形式。其中,专设的德育课程有品德课、文化课、班会、队会、主题活动等。
(1)德育课程
品德课与文化课的有机整合,使教育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得到强化。例如,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一主题“大漠里的无名英雄”,教師引导学生用《道德经》理解邓稼先如何对待得失、对待名利。学生联想到《道德经》中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等名句,从而将个人得失与国家利益相衡量,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得失”的道理。
班主任围绕“爱党爱国、孝亲尊师、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等主题开展班队会。例如,开展周一“国旗下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强则国强”国庆主题班会活动、“献礼建党百年”手抄报绘画比赛、“一木环保”节俭环保主题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践行道德风尚。
(2)学科教学
在语文、历史、英语等学科中,注重学科教学与德育要素的资源整合,如在三年级语文学科《不懂就要问》的教学中突出“勤奋好学”的品质,发挥德育要素与学科知识的互助作用。在体育、劳动、科学、综合实践等活动中,注重丰富创新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等,在学科教学中实现活动育人。
(3)课外、校外活动
学校的课外与校外活动,既有课堂外的社团、班队的个性化活动,也有校外的全校性质的大型实践活动。学校现已组建了30多个社团,开展了一年级“经典诗词”、四年级“乒乓球与体育游戏”等社团活动;分年级开展了学校“实践月”活动,如低年级“快乐小农夫”农耕与采摘体验活动、高年级历史博物馆游学活动、清明节“缅怀英烈”扫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农耕劳动,感悟历史岁月,铭记先烈精神。
5.德育网络
学校建构“四位一体”的育人网络,不仅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育结合”,而且重视接受教育者自身这一维度,以“榜样先锋”“五星少年”分享交流的形式,让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客体转为主体,实现学生自育。
三、实施效果
(一)促進学生健全成长
学校依托仁和文化建构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仁和少年。学校多名学生获得省市级“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并在书法、音乐、舞蹈、写作、科创、美术、体育等方面获得省、市级奖项,有的学生在四川省中小学“党史我来讲红色照我心”主题教育演讲比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体现出学校“五育并举”教育下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学校管理者和德育工作者能够深刻地领悟仁和文化的内涵精髓,牢牢把握国家教育方针,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培养了一支政治信念坚定、育人水平突出、文化素养丰富的仁和德育之师,塑造了学校的德育管理队伍,不断提升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学校多名教师荣获市级“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指导学生在艺术类、体育类考级和比赛中获得佳绩。
(三)收获丰硕德育成果
经过仁和德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捷报频传,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央教科所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多篇德育科研论文、德育案例在省、市级期刊发表,其中《我该怎么办》获得“中国梦·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新时代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策略”“家校合力,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实践策略研究”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策略研究”分别获得德阳市政府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四川省德育科研课程二等奖,四川省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少先队被评为省级“优秀少先队集体”,并获得共青团市委、市教育局、市少工委联合颁发的三星“红领巾奖章”。
(四)提升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在迅速提升。众多省、市内外教育团队来校参观学校建设,交流教育管理经验。学校多次承担全市中小学校长交流研讨活动、对口帮扶喜德县援教活动和北京市教科院教育团队赴什教育教学交流研讨活动。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品格教育、艺术教育及校本课程等教育管理工作,相关工作成效多次受到四川教育电视台、四川省教育厅官网、学习强国平台等关注和报道。
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德育无小事”的态度,通过长期积淀的仁和校园文化和开发的仁和文化校本课程,多措并举地推进学校仁和德育工作体系的建构与完善,并在仁和德育体系下确立清晰明确的德育目标,树立新颖科学的德育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德育实施,全方面、多维度、深层次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系德阳市教育科研课题“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小学思政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X20216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艳艳.以人为本的小学德育体系构建[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4).
[2]杨志成.论一体化德育体系构建的十大关键要素[J].中国德育,2020(18).
[3]白艳.略论整体构建小学德育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陈 媛 四川省什邡市实验小学。
顾 萍 四川省什邡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袁加鹏 四川新创教育研究院课程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