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

2023-07-31梁海萍

中学历史教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本课外交概念

梁海萍

在统编教材实施的过程中,高中教师往往会遇到内容多、时间紧的问题,同时,由于内容过于庞大,学生难以形成比较牢固的知识体系,“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故此,本文以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以下简称本课)教学为例,探讨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策略。

一、研究课标与教材,确立统领教学的大概念

根据陈志刚、王继平两位学者提出的基于大概念的备课思路 ,大概念教学首先需要确立统领教学的大概念:学科核心思想、观念、理论、方法、核心概念。[2]而课程标准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故需首先研究课标与教材,以确立统领教学的大概念。

选择性必修有别于中外历史纲要,它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第四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从课程结构上,本专题内容是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其编写以时间为主线,发展脉络比较清晰,但却缺乏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存在着不足。于是笔者在认真研究了本单元课标及内容后,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整合,形成了如下的知识结构(图1),这样当代中国外交与古代的对外关系形成了一对延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导入新课时,笔者提出“中国近代外交如何呢?”,结合学生的回答,从而形成了从古代、近代、当代的完整的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与外国交往的表达时,当代是‘外交,古代是‘对外关系,两者有什么区别?”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厘清核心概念“外交关系”“对外关系”“国际法”三者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在“国家关系”这一大概念的统领下得到开发,并又可顺利地过渡到新课的讲授中。

从课标要求上看,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能力要求层次达到学业质量水平3——“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在“中国与世界”的视域里、在特定的时空里分析问题,还要从本单元“古代——近代——当代”的曲折历程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拓宽国际视野。”[3]故用历史唯物史观原理分析问题、阐述问题,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的素养要求。

二、结合学情,整合教材,确定教学主题

有关当代中国外交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中及高一的课程中已经有所学习,如果再单纯地讲述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这需要我们寻求一个新的创新点。主题式教学“以确立‘历史学习主题为主线,探究历史问题,建构历史知识,学生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将所学内容重新进行建构和整合,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堂的趣味性及有效性”[4],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在研究了外交相关史学前沿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标、学情、课程,确定了本课的具体目标:“取得什么成就?在什么情况下取得成就?如何取得成就?有什么启示?”,并提炼出第14课的主题为“当代中国的外交——从立足世界到引领世界”,既强调了中国外交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自豪感,从情感上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外交之路之艰辛,并从我国外交策略的灵活有效的中国智慧出发,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三、确定子主题,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

根据课文内容,笔者将课文主题分解为三个子主题,分别是“一、建国初到70年代初——打开困局,立足世界;二、改革开放后——服务建设,融入世界;三、十八大以来——把握大势,引领世界。”这三个子主题都蕴含了三個阶段的时空特征,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同时,每个子主题都蕴含有一个外交使命,突显了每个阶段的外交特点,对于学生分析理解问题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四、问题引领,深化主题

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大概念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新情境创设探究任务,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生成,也是大概念统领下主题教学的重要环节。

首先,问题引领,导入课题。从大概念出发,利用地图《唐朝对外交往图》(略)和《清广州十三行》(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开放则强,封闭则弱。引导学生回顾古代中国处理对外交往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从而引入课题:“当代中国人秉承了古人的外交智慧,奉行着‘和平的理念构建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并实现了从立足世界到引领世界的转变”,并进一步发问:“中国在外交上如何实现从立足世界向引领世界转变的?” 以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并认识到“和平外交”是中国智慧的传承,以及此传承带给国家的重大成就,从情感上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课的兴趣。

其次,层层递进,指向主题。

问题1:结合所学,新中国建立时遇到了哪些外交的困局?如何打开这些困局?(分别从建国初、60年代初、70年代初三个时期回答)

该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归到历史时空中运用唯物史观从国际、国内等不同角度来分析历史背景,培养其时空观及历史解释的能力,并深刻体会建国初外交建设的不易,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并从外交困局(背景)、如何打开(方针、成就)等方面整理成板书。在此过程中对“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求同存异”等核心概念进行点拨,既落实了必备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力。作为本课的难点,笔者引入了史学前沿成果,使学生了解建国初到70年代初“革命外交与和平外交是两条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主线”[5]的阶段特征,以此更深化学生对该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解。

问题2:根据图片材料,1964年1月28日,中国《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图略),简析该材料在研究中法关系的史料价值。

此问题的设计在于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辨析、判断其价值、并利用不同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的能力,也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中法建交的重要意义。

问题3: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外交“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此问题的创设,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原理得出影响国家关系的规律性的因素: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外交政策等,帮助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本质,也是对大概念“国家关系”的深化。

问题4:根据课文“史料阅读”分析,邓小平认识到“目前的形势”是什么?为此,外交政策上作了怎样的调整?有哪些成就?

材料: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邓小平文选》第2卷[6]

该问题的创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80年代初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了解我国在80年代初的外交任务及外交成就,再次强化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问题5:结合课本“问题探究”的材料,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涵,面对此“大变局”,我们应该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材料: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7]

该问题的创设除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外,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如何结合时代大背景及我国国情去解决国际社会问题,这是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亦是对学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是基于大概念的主题教学的重要目标的落实。

问题6:为什么当代中国外交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此问题的创设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主观、客观、国际、国内等角度分析历史问题、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中国外交工作者的人格魅力与智慧中汲取营养,感悟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保障,这是对本课内容的升华,是基于大概念主题教学的终极目标。

五、归纳小结,回扣主题,回归大概念

每完成一个子主题,笔者都进行一次小结,回扣子主题与课文主题,这样在不断“回头”中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性认识,也是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如在完成子主题三的学习后,笔者将此阶段的成就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然后要求学生提取信息提炼主题,这样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又可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加工,并回扣子主题与课文主题。当完成整课的学习后,教师再利用(古代、近代、现代)三幅图片进行课文小结,并指出:“国家关系关乎到世界的和平,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我们应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从而升华主题,回扣大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六、实践思考

笔者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国家关系”这一大概念将古代、近代与当代内容融汇贯通,将中国外交融入世界潮流中进行分析,精选材料、创设高思维含量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小组讨论比较热烈,问题的回答基本达到预设的目标,课后检测反映学生对本课结构掌握得比较牢,不仅能掌握核心知识点,还能熟练利用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

基于大概念的主题式教学,对教师而言,需要精读课标教材,需要有一定的史学素养甚至是了解更多的史学前沿成果,提炼出统领大单元的核心概念,并提炼出课文的主题,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学生来说,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会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生成,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总结本课例实施情况,有两点值得反思:一是提炼的主题能否做到全面性与准确性;二是在主题设定上,应更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如果以学生提炼子主题代替教师直接给出,对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情感的生成效果会更好。

【注释】

[1][3]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2页。

[2]陈志则、王继平:《大概念的理解与教师备课》,《历史教学》2020年第17期,第41页。

[4]余祯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优化策略研究》,《基础学科》2020年第16期,第136页。

[5]周桂银: 《当代中国外交史的思想维度——概念史研究的视角》, 《中共党史研究》2022年第3期,第110页。

[6][7]教育部:《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82、85页。

猜你喜欢

本课外交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幾樣概念店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