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智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审视与路径选择

2023-07-29陈红星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高质量发展

陈红星

摘要:[目的/意义]在大力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快速、积极回应体育改革创新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对发挥好体育智库的智囊作用、促进体育智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探讨了我国体育智库的发展现状、困境与转型路径。[结果/结论]体育智库当前存在智库化转型不够、实体化和建制化不足、引领性体育智库少、跨界合作互动能力欠缺等困境,需要提升体育智库的战略定位能力、加快智库化转型,发挥体育智库的主体性、提高实体化和建制化水平,完善体育智库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体育智库共同体,加大体育智库的制度环境支持、激活发展动力,以推动体育智库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体育智库服务于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咨政启民效能。

关键词:体育智库 高质量发展 智库共同体 路径选择

分类号:G80-05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1.1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长三角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BTY07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身体活动促进机制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T-c/2021/6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1 前言

2021年1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1]显示,我国以1,413家智库位列全球智库数量第二。智库逐渐成为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2020年,我国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智库建设提出新要求——我国智库从完善体系的1.0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的2.0阶段[2]。体育智库是以体育战略及公共政策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服务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相对稳定且独立专业的非营利性政策研究咨询机构[3],发挥着咨政建言、知识创新、沟通交流、人才培养、舆论引导等功能[4]。因此,体育智库作为非营利性实体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重要主体之一。

随着我国先后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体育智库数量迅速增长,相关研究自2014年以来也快速增长,2019年标题中含“体育智库”的中国知网论文达到近年最高值,为21篇。已有研究主要运用竞争力理论、治理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大数据视野[5]对体育智库内涵与分类[6-7]、面临的发展问题与建设对策[8-10]、运作机制与体系建构[11-12]、竞争力提升[13]、国际议程设置能力[14]、高校体育智库的建设[15-16]、国外体育智库发展经验的借鉴等[17-19]方面进行研究。然而,在各类智库评价体系中鲜有体育智库的声音,在全国29家国家高端智库①建设试点单位中没有体育智库;中国智库索引(Chinese Think Tank Index,CTTI)2022年发布的高校智库百强榜中也没有体育智库;在全国366家省(市)重点智库和培育智库名单中,目前仅上海体育学院体育科学创新研究院入选(截至2021年12月);在《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我国仅有北京体育大学冬奥文化研究中心1所体育智库作为全球最佳新兴智库之一入选。体育智库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因此,本文对标其他领域智库发展与国际上知名体育智库发展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分析了我国体育智库的发展现状与困境,提出了我国體育智库高质量转型发展路径,以提升体育智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更好地发挥体育智库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贡献力。

2 我国体育智库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大力推动智库建设的进程中,体育智库同样获得了快速发展。体育智库的类型、研究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体育智库发挥了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等功能。我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设置了“体育高端智库建设工程”,国家体育总局于2022年重启体育高端智库建设,共9家高校体育智库入选。这一制度设计与体育总局建立体育决策咨询专家库、年度决策咨询研究项目、项目成果库等机制构成一体,意味着体育智库开始从探索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推进阶段。

2.1 体育智库的分类发展与运行特征

随着我国体育智库发展不断融入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对体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体育智库也因此获得了长促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其数量日益增多,类型不断涌现,不同类型体育智库之间建制化水平和影响力具有明显差异。从国家体育总局到各省市体育局以直属单位的形式相继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1985年,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2005年,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成立;2013年以来,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体育智库数量较快增长(见表1)。

依据智库与政府部门或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可将体育智库分为政府型体育智库、高校体育智库、社会型体育智库和企业型体育智库[2,17]。政府型体育智库主要包括官方综合型科研机构下属体育决策室、政府内部的体育科学研究院(所)以及由各省体育局牵头成立的区域性体育智库(如河北体育智库、青海体育产业智库等)。政府型体育智库作为政府内部行政系统的一部分,组织架构健全、享有稳定的财政拨款,承担各级党委和政府体育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的调研、决策建议职能。因此,该类智库与决策主体之间的距离最近,智库人员具有专家的身份特点,又是决策的重要参与者,其政治合法性与决策影响力相对较大。高校体育智库往往由学校已有的研究基地、研究院(所)自然演进而来,其优势在于人才集中、学术研究能力强、国际交流多等;首席专家往往由体育学科相关领域的知名教授担任,主要以合同契约形式承接政府部门委托或招标的项目加以运作,较少有专职人员与资金注入;与政府部门或企业共建的高校体育智库可以获得相应周期资金,但也存在不可持续性。社会型体育智库主要包括体育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这类体育智库与政府部门之间存在强嵌入关系,实质上是将体育行政部门中部分研究与咨询功能剥离出来而成立的独立组织,通常具有半官方性。例如,江苏省体育文化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作为民办非企业组织,其法人代表同时也为江苏省体育局直属单位负责人,会长与理事长为原政府部门人员,从该会2021年审计报告来看,其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企业型体育智库包括企业成立的智库、与体育相关的新闻媒体和出版机构等,如体银智库。企业型体育智库是距离体育决策主体较远的一种类型,但拥有需求响应的敏锐性与应用研究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其他智库之间的合作频繁,从而提升了社会影响力,为企业带来潜在资产。

2.2 体育智库的发展成效

第一,体育智库类型逐步丰富,研究领域逐步拓展,运作能力逐步提升,并注重与政府部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建。本文收集的18省、3个直辖市的68个体育智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体育智库是以政校、政校企共建的形式加以运作。不同类型体育智库在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青少年体育发展、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等领域提供了不同层面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案。第二,体育智库决策咨询研究机制初步形成,初步建立了基于研究证据的决策分析方法,咨政启民的效能逐步提升,促进了我国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提出全民健身战略与奥运战略协调发展思想,并在实践中形成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奥运争光计划;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组织编制了《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并于2018年启动编撰《身体活动与健康:证据报告》;江苏公共体育研究院参与编制《江苏省体育安全管理办法》,研制了《江苏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调查报告》等,为政府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促进群众运动提供了证据与建议方案。第三,体育智库的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有关体育发展的各类报告、皮书、数据库、体育论坛等成果日益增多。例如,《中国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报告》《中东欧国家体育发展报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遗产报告(2022)》相继发布;天津体育学院全民健身研究智库联合政府力量,打造了“全民健身高峰论坛”品牌;成都推出了“中国生活体育大会”品牌;由北京冬奥组委会与北京体育大学共同编制完成的4套遗产报告已面向全球发布等。

3 我国体育智库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体育智库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为多元类型之间的分布与合作,体系的建构与开放创新,高端成果的谋划、产出及传播等方面。从现状分析来看,体育智库高质量发展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瓶颈。

3.1 体育智库机构功能定位不够清晰,高校智库决策咨询能力薄弱

对于体育智库来说,机构功能定位是一个“向谁提供思想产品”和“提供什么样的思想产品”的问题[20]。体育智库目标定位重在通过高质量的咨询报告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与服务,通过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向社会公众提供体育知识与信息,通过理论方法的研究提供创新性、引领性体育思想。然而,当前体育智库主要是以委托代理或者项目招标的形式承担咨询职能,以参加相关体育政策出台前的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参与到体育决策过程,以宣传和阐释体育政策形式参与决策实施过程,在促使相关体育议题进入国家政策视野与议程方面较少参与,对决策者和政策过程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力不够。其中,高校体育智库学术学理惯性思维强,智库意识不强,体育智库影响体育决策的首要功能发挥不充分。论文、专著、获奖评价等传统成果成为智库思想产品,建言采纳、规划起草、咨询与传播活动、国际合作思想产品相对较少。在访谈中,多位专家表示②,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有些不同,需要有系统的训练、培训与交流学习,否则就会出现产出的咨询报告不被认同、肯定的情况,更何谈采纳与影响。由此可见,在新发展阶段,体育智库应积极提升决策咨询服务意识,持续推出高质量思想产品,大力增强为党和政府提供启发性、引领性和创新性体育发展方案的战略定位。

3.2 体育智库的实体化和建制化不足,运行机制不够通畅

智库内部运作的基本逻辑是一个从“知识储备与创生”到“政社治理方案与构想”再到“成果传播与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有实体化的资源、人力、机制、规范加以推进才能有效实现。我国许多体育智库通常有成立仪式或揭牌仪式,但一两年后基本上均处于无实质性智库实践的静态中。虽然政府型体育智库通常有必要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等,以保障智库能够有效运行,但决策咨询方式局限于体制内循环,极易形成看待问题的思维惯性和解决问题的路径依赖[8],政策议题难以反映多元利益主体意愿,从而影响决策效能和公众支持度。高校体育智库则少有实体化运作,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固定专职成员制度,组织运行管理主要依靠首席专家或执行负责人的智慧与学术影响,以及承接的决策咨询项目或论坛活动项目。社会型体育智库一般是以“挂靠”的形式与政府型体育智库共生,主要依托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等组织架构进行运作,通常仅有二三位专职人员主要负责日常的联络对接。企业型体育智库同样面临专业化人才的缺失和有影响力专家的支撑,其可持续性与竞争力受到影响。从总体上看,体育决策咨询报告、皮书、品牌论坛活动、数据库等作为智库产出形式尚未形成广泛共识,体育智库与政府联动合作的规范化渠道有待健全,体育智库成果的传播、转化与品牌塑造难以保障,缺少专门的体育智库人才评价方式。因此,深化体育智库的实体化运作,推动体育智库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智库管理转型,由学术性研究机构向智库性研究机构转型,是体育智库发展之重。

3.3 体育智库的传播意识亟需提升,国际化传播能力欠缺

传播能力在扩大体育智库影响力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实现影响决策、启迪大众,形成舆论资源的关键要素之一。我国当前许多体育智库虽然拥有了组织架构和相对优势稳定的研究方向,但在传播内容上缺乏引领性概念与思想生产。例如,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发现”,而非“主动挖掘与传播”的结果,体育智库专家更多的是参与了阐释和解读过程;与之相反,2022年5月,体银智库在第七届SportIN体育产业大会上发布《2022中国潮流体育发展报告》以来,潮流体育运动这一概念迅速被各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这就是一种主动引领。在传播渠道上,现有体育智库有自己的官网、智库期刊、定期论坛活动等传播平台,但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积极传播的意识薄弱。有些体育智库在刚刚成立时建立了传播平台,但并未做到可持续运营。在30所代表性高校体育智库中,仅有13家建有自己的网站,而这13家体育智库网站存在网站结构不健全、信息更新维护不及时、信息内容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网站影响力和吸引力均有待提升[21]。以入选CTTI来源智库的5家体育智库来说,除了政府型的1家体育智库借力自身的官网进行信息传播、成果展示外,其他4家均没有自己的网站(其中有1家体育智库于2013年建立了自己的微博,但信息更新数据停留于2013年)。在各类社交媒体与平臺的传播渠道上,如微信、快手、抖音、Twitter、Facebook、Youtube,体育智库鲜少尝试。在国际化传播方面,因体育智库本身参与国际交流与国际发声较少,其国际化传播意识、国际化传播人才、国际化传播技术、国际化传播责任与担当方面亟须提升[22]。

3.4 体育智库的跨界合作机制缺乏,体育智库共同体尚未形成

体育逐渐成为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联动共振的随动系统,由此带来了体医工(体育–医学–工程)融合、体教融合、体商结合、“互联网+体育”等层面的跨界联动,体育发展决策问题关联性日益增强,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集成各部门、各领域专家智慧保障决策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因而,体育智库作为政府决策与思想生产的“外脑”,需要有跨领域、跨区域、跨国界的合作研究方式,以实现智库的战略定位。例如,美国教育政策研究联盟(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CPRE)作为教育智库共同体,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和西北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体育政策协同中心等7所顶尖大学研究力量与机构联合组成[23]。近年来,我国组建成立的体育智库在人员架构上实现了体育界、政界、学界、产业界、文化界等界别的融合,有合作意识,但缺乏稳定的工作机制与对接机制,互动交流少,缺乏体育发展大数据平台、体育智库联盟平台,共同体尚未形成,并且与媒体机构、科学技术部门、国家高端智库、国外智库之间交流较少,影响了体育智库整体化资源的形成、品牌性活动与高质量思想产品的产出,制约了体育智库的高质量发展。

3.5 体育智库的外部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或体育技术优先发展思想观念的影响,体育往往是所有学科中不太受重视的一个学科。相应地,相较于经济类、社会发展类智库,体育智库所受到的期待与重视不够。已有的政策支持主要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引领,地方政府建立智库办、智库联席会议等组织运行机制,以及少许专项的体育政策支持。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为体育智库提供统一专门机构支撑、部门对口联系、稳定经费支持的保障机制有待健全;从中微观层面来看,政府作为体育智库重要的推动者,在对体育智库的价值、体育智库竞争力的认识、与体育智库之间平等互信关系的形成等方面仍存在可提升空间。体育重大决策过程中智库专家咨询的法定性、必备性、公开性和回应性不足,体育智库成果转化渠道、体育智库成果购买制度等方面的专门性供给尚待加强。

4 我国体育智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基于上述体育智库的发展现状和困境分析,本文认为,我国体育智库的特色发展需要多重路径转向,以提升体育智库竞争力,促进体育智库高质量发展。

4.1 提升体育智库的战略定位能力,加快传统体育研究机构的智库化转型

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重要”概括了新时代体育的新内涵,即“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24],为体育智库的战略定位指明了方向。体育智库应面向体育与生活、体育与人的发展、体育与经济社会、体育与文化软实力的整体协同发展,以国际化视野,聚焦2035年基本建成体育强国目标,为应对体育发展过程的新矛盾、新问题、新现象做好前瞻性、预判性决策支撑,推动科技赋能体育发展研究,推进体育时代性价值研究,产生更具创建性体育发展思想,形成我国体育智库发展的特色与优势,为加快我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助力。

因此,体育智库要发挥好影响公共政策与公共舆论的首要功能[25],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将“谋划”转化为决策,将“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将“言论”转化为社会共识,实现从学术性研究机构向智库性研究机构转型。这主要包括3个层面: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组织的转型和研究成果的转型。其中,研究范式的转型是指从基础性研究、学理性研究转向前瞻性战略研究、应用对策性研究、服务时效性研究,从定性研究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研究技术相结合,以全方位的信息来源渠道和先进的信息采集工具,形成基于问题导向、证据导向、科学导向的智库研究范式,产出具有前瞻性的咨询报告和备选方案。研究组织的转型是指体育智库要实现从单一的智囊人物研究转向团队作战,团队人员构成实现多学科性、多界别性和多阵列性,例如,体育与经济学、医学学科的融合,体育界、政界、媒体界的界别融合,管理服务部、研究项目部、成果转化部的阵列式架构,从而实现知识与智慧的互补,形成调研–论证–产出–传播的成果影响机制。研究成果的转型是指要跳出传统的论文论著成果评价方式,着力从3个维度推进成果循环产出(见图1):一是产出并向政府上报咨询报告,实现体育智库参与和影响决策功能;二是开创有价值的概念与思想,实现体育智库的思想和知识生产功能,做到有“库”有“智”;三是向社会发声,实现体育智库的政策倡导、价值引领、公共外交功能。

4.2 发挥体育智库的主体性,提高体育智库的实体化与建制化水平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关于对智库八条基本标准的界定中,第一条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實体化则意味着有人力、有资金、有空间场所、有互动网络,有主体性。主体性发挥反映的是体育智库运用资源,围绕体育公共事务,提供客观、可靠体育思想产品的主观能动力,包括资源动员能力、合作互动力、决策咨询影响力等。因此,第一,在统筹考量基础上,设立体育智库实体化组织的基本框架和条件标准,赋予符合条件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体育智库以独立法人地位,如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基金会等,并提供必要编制、人员、办公场所等。一方面,促进政府体育智库逐步从政府行政部门独立出来,在行政与市场之间找到平衡发展点;另一方面,激活体育社会智库、体育企业智库的创新发展动力。第二,打造体育智库的常驻研究团队,培养专业的研究力量,形成专业化数据库,产出有竞争力的思想产品,打造自主性的思想品牌。第三,健全、完善体育智库多元化筹资机制。例如,依据体育智库发展目标、发展状况及潜力,分类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将体育智库思想产品纳入政府采购体系,设立体育智库发展基金;鼓励和提倡体育智库采用市场化方式拓展资金来源,如出版物销售收入、会议活动费收入、会员费收入以及场地租赁收入和投资收益等[20],为体育智库的专业化运作和合作交流提供可持续发展基础。第四,增强对外传播意识,吸纳数字人才与传播人才,建立协同传播机制。由于“出版物、博客发表或智库生产的其他产品(数据库等),是影响智库影响力的直接因素”[26],因此,在完善体育智库官网建设的基础上,应大力拓展社交媒体平台、智库期刊、智库年会、品牌会议等传播渠道,并与媒体智库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提升传播发声能力和参与国家体育治理的舆论引导能力。

4.3 完善体育智库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体育智库共同体

智库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生产组织,联结着政府与学术界、市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其必然以共同体的方式存在才能实现有效联结。体育智库共同体,是面向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需求,以一定的交互合作机制,联合开展体育政策研究、咨询及传播服务,为党和政府的体育决策及体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实施方案或付诸行动的联盟,是基于内外交互多元协同的人才共同体(见图2)。

从内部来看,可形成“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员+外事型人才+顾问型人才”的人才共同体。其中,研究型人才重在基于学术与调研的研究与成果产出;管理型人才重在协调与辅助研究型人才的各项事务得到管理与安排,如筹资、出版、传播等;外事型人才重在大力拓展体育智库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可在相互来访和参与国际重大体育活动、赛事的基础上,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发布研究成果、互访互聘智库人员、设立分支机构等形式,由虚向实、逐步融入国际体育组织和全球体育智库网络;顾问型人才是指柔性引进政府、行业、学校、学术界、传媒界等领域知名专家担任体育智库顾问,实现与政产学研媒各界的联结与互动,有效实现跨界合作,以获取可持续发展资源与影响力。体育智库人才不能局限于体育一域,要拓展体育智库研究的学科场域,加强经济学、工程学、医学、传媒等学科背景人员的引进与培养,优化人才布局,打造研究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等各类人员相互协作的职业化、专业化队伍。

从外部来看,一是共同打造基于同一研究领域或同一区域的体育智库联盟,如高校体育智库联盟、京津冀体育智库联盟、体育产业智库联盟等,为不同类型体育智库人才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合作机会,以共同体姿态协同研究、积极发声、传播思想、引导舆论;二是逐步建立体育智库合作单位网络,形成平台式共同体,共建共享数据与信息,协同推进体育决策咨询研究,例如,瑞士国际体育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ports Studies,CIES)形成了长周期数据收集方式、全球化调研方式、跨学科研究模式,该中心在法律、社会学、地理、历史和体育经济学领域发表的研究成果,通常来自与世界各地伙伴大学和机构的合作以及几十个国家的调研数据与资料。

4.4 加大体育智库的制度环境支持,激活体育智库的发展动力

制度环境是体育智库主体性发挥的一种规范性与动力性因素,以提升体育智库的组织合法性和参与政府决策的机会结构。第一,应建立健全有关公共决策专家咨询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将专家与机构咨询作为体育重大决策过程的必备程序,激发政府部门对体育思想产品的需求,激发体育智库开发独有的数据方法资源,形成特色研究领域和品牌产品。第二,有必要出台全国性的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单行法,明确专家咨询事项的范围、建立政府采购决策咨询项目的指导性目录,补充《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对决策咨询服务的缺失,并指导地方性法律规范的制定与修改。第三,建立决策咨询的激励竞争机制,扩大体育智库思想产品的供给主体范围,在“委托–生产”的智力服务模式之外,建立“竞标–生产–购买”的智力服务模式,并健全智力服务需求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体育智库数据库与评价机制,引导体育智库的有序竞争,提升体育智库发展活力和动力。第四,大力促進与保障体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包括体育科研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体育产业人才、体育传媒人才等,强化体育智库人才储备,并积极开拓体育智库教育模式与实践。

5 结语

新发展阶段,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体育智库是国家多元治理主体中的一员,提升其决策影响力是最为重要的组织目标之一。从研究结论来看,体育智库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智库化转型,提升实体化水平,形成智库共同体,增进内外部发展动力,以准确的问题意识与专业的咨政能力,以议程设置、引领讨论、政策设计等参与方式,回应体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具有理论支撑力、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服务于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随着我国在“十四五”时期专项推进和布局体育高端智库建设工程,体育智库将在提升战略定位意识、提升主体性、提升发展活力、提升咨政启民效能中成为服务政府体育决策的思想库,成为引领社会共识和推动体育发展的行动库。

参考文献:

[1] James G. McGann. 2020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https://repository.upenn.edu/cgi/ viewcontent.cgi?article=1019&context=think_tanks, 2021-01-28/2023-01-10.

[2] 唐涛, 杨亚琴, 李凌, 等.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实践: 中国智库报告(2018—2020)[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 98. TANG T, YANG Y Q, LI L, et al. Practic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new type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think tanks report (2018-2020)[M]. Shanghai: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Press, 2022: 98.

[2] 刘盼盼. 中国体育智库的责任与内涵建设[J]. 体育学刊, 2017, 24(1): 81-86. LIU P P. Chinese sports think tank responsibilities a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7, 24(1): 81-86.

[3] 徐晓虎, 陈圻. 智库发展歷程及前景展望[J]. 中国科技论坛, 2012(7): 63-68. XU X H, CHEN Q.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rospect of think tank[J]. Forum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2012(7): 63-68.

[4] 张锋, 阎智力. 拥抱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中国高端体育智库建设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9, 53(8): 10-16. ZHANG F, YAN Z L.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Chinas high-end sports think tank in big data era[J].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9, 53(8): 10-16.

[5] 代方梅, 王靖, 余君. 体育智库的类型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16, 35(2): 95-97. DAI F M, WANG J, YU J. Research on the type of sport think tank[J]. Hubei Sports Science, 2016, 35(2): 95-97.

[6] 刘盼盼. 体育智库建设与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 体育学刊, 2015, 22(1): 19-22. LIU P P. Sports think bank construction vs.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modernization[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5, 22(1): 19-22.

[7] 易剑东, 任慧涛. 中国体育智库建设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5, 49(7): 5-13. YI J D, REN H T. Research on sport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in China[J].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5, 49(7): 5-13.

[8] 杨国庆. 体育治理视野下我国高端体育智库的建设研究[J]. 体育科学, 2017, 37(12): 38-45. YANG G Q. Research on high-end sport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ort management[J]. China Sport Science, 2017, 37(12): 38-45.

[9] 刘纯献, 刘盼盼, 刘红伟. 中国体育智库建设: 问题与对策[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4(2): 153-156. LIU C X, LIU P P, LIU H W.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ports think tank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J]. 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17, 44(2): 153-156.

[10] 汪锋. 我国体育智库运行体系建设: 要素构成、角色定位与发展策略[J]. 山东体育科技, 2018, 40(6): 17-23. WANG F. Ope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hinas sports think tank: Element composition, role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J]. Shandong Sports Science& Technology, 2018, 40(6): 17-23.

[11] 李乾丙, 解毅飞. 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智库作为[J]. 湖北体育科技, 2021, 40(2): 122-126, 152. LI Q B, XIE Y F. Think tank for modernization of Chinas sports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the post-epidemic era[J]. Hubei Sports Science, 2021, 40(2): 122-126, 152.

[12] 王学彬. 体育智库竞争力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研究[D].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19. WANG X B.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ports think tanks[D]. 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 2019.

[13] 刘晖, 邰峰, 韦庆峰, 等. 我国体育智库国际议程设置能力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2, 56(5): 39-46. LIU H, TAI F, WEI Q F, et al. Model construc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agenda setting of Chinas sports think tanks[J].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22, 56(5): 39-46.

[14] 张锋, 阎智力. 中国高校体育智库发展的实然之思与应然之策[J]. 体育学刊, 2018, 25(3): 32-37. ZHANG F, YAN Z L. Realistic thoughts about and idealistic strategies for university sports think tank develop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18, 25(3): 32-37.

[15] 谢亚平, 米雄辉. 我国高校体育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 7(5): 62-71. XIE Y P, MI X H. The dilemma and the outlet of Chinese university sports think tank participates in 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8, 25(3): 62-71.

[16] 王学彬, 郑家鲲, 陈钢. 体育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20, 54(1): 47-53. WANG X B, ZHENG J K, CHEN G.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hink tanks and Chinas road[J].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2020, 54(1): 47-53.

[17] 譚玉, 赵鹏飞, 刘洁. 澳大利亚体育智库建设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以澳大利亚体育学院为例[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1(5): 402-407. TAN Y, ZHAO P F, LIU J. Construction of Australian sport think-tank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China: A case of Australian institute of sport[J].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8, 11(5): 402-407.

[18] 王江鹤, 武超. 美国一流高校体育智库的发展特征、经验及启示: 以佛罗里达大学儿童健康政策研究所为例[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 7(5): 111-119. WANG J H, WU C.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first-class university sports think tanks: Taking the institute for child health policy of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s an example[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22, 7(5): 111-119.

[19] 柯银斌. 中国新型智库的战略定位与运营模式[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 1(4): 11-19. KE Y B.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operation model of Chinas new think tanks[J]. Think Tank: Theory & Practice, 2016, 1(4): 11-19.

[20] 王迪, 米雄辉, 谢亚平. 我国高校体育智库网站建设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J]. 体育科技, 2022, 43(4): 124-126, 129. WANG D, MI X H, XIE Y P.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university sports think tank websites in China[J].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43(4): 124-126, 129.

[21] 邰峰, 周禹行, 张也, 等. 我国体育智库及其成果的国际化传播策略研究[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2, 7(5): 36-47. TAI F, ZHOU Y X, ZHANG Y,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sports think tanks and their achievements[J]. Think Tank: Theory& Practice, 2022, 7(5): 36-47.

[22] 周洪宇, 付睿. 美国大学教育智库共同体的特点及启示: 以美国教育政策研究联盟(CPRE)为例[J]. 全球教育展望, 2017, 46(1): 116-128. ZHOU H Y, FU 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university education think-tank community and enlightenment to consortium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CPRE), for example[J]. Global Education, 2017, 46(1): 116-128.

[23] 国家体育总局编写组.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48-61. The Compilation Group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 of China. Deeply studying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sports[M]. Beiji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22: 48-61.

[24] ABELSON D E. American think-tanks and their role in US foreign policy[M]. Houndsmill: Macmillan Press, 1996: 13.

[25] CLARK J, ROODMAN D. Measuring think tank performance: An index of public profile[EB/OL]. https:// www.cgdev.org/sites/default/files/think-tank-index_0_0. pdf,2013-06-28/2023-01-10.

Realistic Survey and Path Selec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 Think Tanks

Chen Hongxing

Sports Department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In the process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sports countr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quickly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spor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sports think tanks,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think tanks. [Method/proces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interview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fficulties and transformation path of Chinas sports think tanks. [Result/ conclusion] At present, sports think tanks are still in the dilemma of insufficient transformation of think tanks, insufficient substanti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lack of leading sports think tanks, and the ability of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is not strong.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bility of sports think tanks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k tanks,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ity of sports think tanks and deepen the entity transformation, improv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sports think tanks and form a sports think tank community, increase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support of sports think tanks, motivate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think tanks, and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efficiency of sports think tanks in serving national strategy and social needs.

Keywords: sports think tank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think tank community path choice

①國家高端智库是指经中央批准确定,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直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截至目前,国家高端智库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29家。

②访谈资料来源于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刚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副院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体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白宇飞教授,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郑国华教授,江苏公共体育发展研究院常驻专家胡娟教授和江苏省体育局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的访谈结果。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路径选择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