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工具视角下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研究

2023-07-29杨杰彭均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3年1期
关键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政策工具

杨杰 彭均

摘要:[目的/意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思政工作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演进、特征和工具的分析,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及政策体系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政策工具理论作为研究框架,将2012—2022年间相关部门出台的129份关于高校思政工作的政策文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编码统计,综合运用内容分析和量化分析的方法,分析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外部特征、主题特征以及政策工具分布。[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存在制度体系有待完善、政策主体协同有待增强和政策工具结构有待优化的问题。因此,建议从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内容、促进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制定主体协同以及优化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工具体系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助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政策 政策文本 政策工具 量化分析 内容分析

分类号:G641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3.01.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本文系2020年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重大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SZK10635008)、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JDSZ3171)、2021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纪律建设的基本历程与新时代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YB21122)的研究成果之一。

1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工作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思政地位得以巩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政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1]。这充分说明了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2017年12月,教育部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印发了《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要求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以切实促进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2]。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构建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和评估督导构成的“七大”体系[3],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少年思政教育是一个接续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4]。由此可见,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任务工程,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明确了高校思政工作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推动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是高校开展思政活动的指南,引领我国高校思政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现有关于高校思政工作政策主题的研究主要涉及思政教师队伍政策、思政教育学科政策以及思政教育教材政策等方面。一是从职业要求、专业培训、工资待遇、体制建设等方面分析思政教师队伍政策[5];二是基于政策环境、政策主体和政策价值视角,分析思政学科的组织政策、知识政策和活动政策的变迁[6];三是从经验问题、教材改革、教材编写和使用要求等方面研究高校思政教材政策的演变[7]。此外,从高校思政教育政策整体视角进行的研究主要是采取文献计量的方式,对相关研究的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8],或按照政策文件发布时间归纳总结每个阶段的特征,将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发展分为调整恢复、加强改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四个阶段[9]。

综上所述,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高校思政工作体系某一具体领域的政策或研究论文进行分析,鲜有系统针对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本内容的量化研究。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是政策研究的重要范式,通过对政策文本的编码、统计和归纳等,促进政策的解读和实施[10]。本文对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研究:一是延展了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应用领域;二是有助于优化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制度。据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和政策工具理论,量化分析了129份高校思政工作的政策文本,发现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外部特征、主题特征和政策工具分布特征,掌握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演化趋势,深入挖掘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新要求,为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工具选择和制定优化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政策文本收集

高校思政教育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完成思政工作而制定的纲领和原则,主要以公文如通知、规定和意见等形式呈现[11]。通过对相关政策和研究文献的研读发现,高校思政工作相关主题的政策涉及范围较广,为提升政策文件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分别以“高校思政”和“高校思想政治”为关键词在国务院、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以及国家文物局网站进行全文检索。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政策文件的相关性,本文按照三个标准进行筛选:首先,选择中央及各部委(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发布的相关政策,不含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文件;其次,政策文件的内容要与高校思政工作主题紧密相关,需要对高校思政工作整体或部分领域的内容提出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等,不能只是简单提及相关内容;最后,所选政策主要是相关通知、意见、纲要、标准等各类政策文件。检索2012年11月8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的政策文件,并进行系统梳理,共筛选出129份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并依据发文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如表1所示。

2.2 研究方法与理论

本文对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需要综合使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其中,文献计量法主要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对政策文件的外部特征进行量化分析,如政策文件发布的时间和机构等显性信息,从宏观层面掌握政策文件的演化过程[12];内容分析法主要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对政策文件的内部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如政策文件的概念、政策的范畴和关键词的频次等,从微观层面了解政策文件的内容变化。此外,内容分析法具有显性内容的统计分析和隐性内容的解读归纳两种功能[13]。

政策工具的内涵是指政策目标实现的方法和路径。政策工具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政策的分析和解读,学者对政策工具类型的划分种类较多。本文根据研究实际需要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由罗斯威尔(Rothwell)等提出的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种政策工具分类[14]。参照他们对上述三种政策工具的定义,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供给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和资金支持等;环境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制定指导纲要、目标规划、实施意见和评价标准等,保障高校思政工作平稳、有序地开展;需求型政策工具是指政府通过思想引领、试点示范、协同育人和竞赛交流等举措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满足高校立德树人的需求。本文分别界定了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内涵,如表2所示。

3 研究结果

3.1 政策外部特征

3.1.1 发文时间分析 参照学者对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演进的阶段划分,2012年以后属于创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发文时间统计如图1所示,统计分析2012—2022年期间每年发布的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数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7年高达23份,且此后每年发文量均保持在10份及以上,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在对收集的政策文件内容研读和政策文件主题分类的基础上,将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工作政策以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为节点,分为创新发展萌芽期和创新发展成长期。

2012年11月至2016年12月为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创新发展萌芽期。该阶段的政策主题聚焦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等理想信念教育,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建设和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为后期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方向。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为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创新发展成长期。该阶段在延续前一阶段的政策主题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了政策的范畴,更加注重高校思政工作的体系建立和质量评价,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理念的要求,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和课程思政等。

3.1.2 发文机构分析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20个机构参与制定高校思政工作相关政策文件,其中发文量超过4份的机构如表3所示。由于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且范围较广,因此,为保障政策的顺利执行和落实,需要多部门协同。同时,也反映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承担着指导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职责,是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制定的核心机构。在创新发展成长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多次牵头发布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彰显了新阶段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为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3.2 政策主题特征

3.2.1 主题词频分析 词频统计分析是内容分析的主要功能之一,可分为统计词语的自然频率和相对频率[15]。本文对政策文本的词语进行自然频率统计,词语出现频率越高则其所占比重也越大,说明该词语在政策中的重要性越大。本文采用ROST分词软件对129份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进行分词:首先,直接导入政策文件进行分词,统计查询分词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要求;其次,将首次分词结果和高校思政政策文件的词语表述相结合,导入新建立的用户词典、停用词表和同义词表,提升分词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最后,整理得到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中的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和加权百分比排前20位,如表4所示。

表4中的关键词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校思政工作专业名词,包括思想、政治、精神、社会主义、课程、体系、学科;第二类是高校思政工作主题名词,包括高校、教师、组织、学生、教育部;第三类是举措动词,包括学习、实践、教学、计划、管理、领导、落实、创新。其中,第一类专业名词体现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思想引领、政治素养、讲话精神等;第二类主题名词既说明了高校思政工作的个人、团体或组织等开展思政教育的各类主体范畴,也体现了各类主体在思政工作内容的重要地位,如高校思政队伍建设、高校党组织的领导以及高校学生的教育等;第三类举措动词表明了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方式多样化,主要采取理论学习、计划制定、强化管理等手段保障高校思政工作有序推进。

3.2.2 主题词云分析 高频关键词体现了政策文件的重点内容,通过可视化词云的方式呈现高校思政工作政策重点内容,如图2所示,以此厘清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八大主题。第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创新思政学科教学。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政教学方式,构建思政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规范教材编写与选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第三,丰富日常思政教育。构建实践教育、校园文化、网络育人、心理健康的多维度育人体系。第四,提升思政管理服务水平。通过建立管理制度体系,推动群团组织建设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实现精准资助育人。第五,保障思政安全稳定。形成系统的政治安全、国家安全、校园安全的安全责任体系,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第六,培育思政师资队伍。完善思政教师队伍的评聘考核办法,提升思政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素质,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后备人才。第七,健全思政评估督导机制。建立职责明确的工作落实机制,并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指標体系进行测度,对考核结果进行督导问责。第八,加强思政组织领导力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构建高校、家庭和社会等主体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

3.3 政策工具分析

3.3.1 政策工具编码 在对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内容分词的基础上,为了掌握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分布情况,本文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2plus对检索得到的129份政策文件的文本内容进行编码、分类和量化。具体编码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每份政策文件中的有效文本段落作为一个分析单元,以“政策序号-段落序号”依次编码,并归入软件设置的相应参考节点,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编码示例如表5所示。第二步,对编码的所有节点进行分类,确定其政策工具的属性及名称,形成树节点、子节点和参考点。第三步,统计合并政策文本的树节点、子节点和参考点的数量,计算其所占比重,为政策工具量化分析提供数据。

經过编码统计后的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工具节点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共有12个政策工具节点,2,454个参考点。综合来看,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政策工具类型较为丰富,包括了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类政策工具。根据政策工具的参考节点数量由高到低排序:环境型政策工具有1,003个参考点,占比为40.87%,排第一名;供给型政策工具有870个参考点,占比为35.45%,排第二名;需求型政策工具有581个参考点,占比为23.68%,排第三名。

3.3.2 政策工具分布特征 供给型政策工具是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实施的重点。组织保障和队伍建设是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重要内容,占比分别为14.71%和11.04%。首先,组织保障是政策落实的关键所在。一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符合党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部署安排,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高校实施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发挥教师和学生党支部的基层联系全体师生的作用,持续推进党建带团建,建立高校思政工作委员会。其次,队伍建设是培育高校思政工作人才的迫切需要。一方面,从事高校思政工作的专兼职人才缺口较大,人才队伍体系尚未形成。通过实行思政骨干在职专项博士计划、思政理论教师专项在职博士计划、青马工程等培育思政工作人才,优化辅导员、思政教师的选聘与晋升制度。另一方面,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着力提升高校教师思政素养和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此外,平台搭建和资金支持占比分别为7.13%和2.57%,说明政府部门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平台建设和资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强,其中在平台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如思政工作创新中心、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网络思政工作中心、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等。在资金方面,出台了《高校思政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预算管理、支出和决算管理、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等提供了基本政策遵循原则,但目前思政工作的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政府划拨的各类思政工作项目立项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经费额度有限,有待拓展资金来源和提升资助额度。

环境型政策工具是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实施的抓手。政府部门倾向于采取间接影响的方式指导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相较于其他两类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所占比重最大。首先,实施意见占比为17.81%,使用频率最高。针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内容,需要给出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如思政教师培育、思政课程的建设、重要理论以及讲话精神的学习等。其次,目标规划占比为13.08%,主要着眼于高校思政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保持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如思政理论教师队伍规划、青年发展规划、革命文物保护规划等。最后,评价标准和指导纲要所占比重较低,分别为5.62%和4.36%。其中,评价标准旨在规范和激励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高,包括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思政课建设标准、党建工作标准等;指导纲要注重高校思政工作全局或部分层面提出纲领性、原则性的要求,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协同发展,如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团组织建设等。

需求型政策工具是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完善的动力。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最低为23.68%,说明在高校思政工作政策中相关内容需要进一步增加,以此增强政策落实的实效性。首先,思想引领占比为11.53%,充分彰显了高校思政工作鲜明的时政属性,注重对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如“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其次,竞赛交流占比为5.26%,以创优争先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思政课教学创新大赛、最美大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先进模范进校园、思政名师大讲堂等,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宣传,更大范围地实现以赛促学和经验交流。此外,试点示范和协同育人占比较低,分别为4.12%和2.77%,这是因为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后才迅速增加。试点示范是高校思政工作对外交流展示的重要平台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果,有助于发挥其在思政工作领域的标杆引领功能,如思政精品项目、三全育人综合试点、党建标杆、五四先进团组织、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等,但其他领域的思政试点仍需探索建设。协同育人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核心要义,当前提出的“十育人”体系和课程思政是良好的开端,但在高校、家庭、社会多主体协同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亟待完善相关政策。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4.1.1 政策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一方面,在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创新发展的两个阶段,围绕思政人才队伍建设、思政理论课程及教学、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等多方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纲要、规划、意见、方案、标准等文件,尤其是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后,高校思政工作的政策文件数量稳步增长,初步形成了高校思政工作制度的基本框架体系。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参照《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预期目标设置,需要强化高校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覆盖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工作队伍、工作内容、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规律等相关配套政策[9],推进科研、实践、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制度建立,尽量减少政策缺位引发的问题,进而构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制度体系。

4.1.2 政策主体协同有待增强 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与政策制度主体间的协同程度密切相关。一是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发文机构中,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为核心发文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文物局等机构辅助参与政策制定,政策文件发布主体的行政级别越高,越具有权威性,越有利于政策的实施。二是在已发布的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中,有51.94%的政策文件由教育部独立发文,这体现了教育部的主要职能,但高校思政工作涉及领域广泛,需要不同政府部门的协作参与。在政策主体协同的背景下,采取联合发文的方式可以较好地避免政策条块分割,重复发文或政策缺位等情况。

4.1.3 政策工具结构有待优化 政策工具的不同类型所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丰富多样的政策工具是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保障。首先,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内容涵盖了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三類政策工具,形成了以组织保障、实施意见和目标规划等12种工具构成的政策工具体系,推动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其次,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与需求型政策工具数量差距较大,不利于调动相关主体参与的内在积极性。此外,政策工具的内部也存在明显差异,缺乏资金支持和协同育人等方面的内容,呈现重理论研究、轻技术运用的状态。

4.2 政策建议

4.2.1 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内容 第一,高校思政工作政策要因时而进,做好高校思政工作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文件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主题范畴包括思政教师、思政课程、党建工作、心理健康等诸多领域,且以通知和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为主,高校思政工作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和权威性政策较少。在整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意见》三个比较全面的政策文件基础上,出台高校思政工作的法律法规,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权威性,为各级政府部门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吸纳各学科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第二,培育高校思政工作的人才队伍,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能力。高校思政工作政策中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聚焦于高校思政理论教师、辅导员、党员、领导干部等,对其职责与要求、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培训、考核与评价、保障与管理等做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缺少相应量化指标来评价队伍建设成效。一方面,按照文件要求专职思政教师岗位的师生比不低于1:350,辅导员岗位的师生比不低于1:200,但目前这两类教师的缺口数量较大。另一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的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给工作开展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出台政策支持思政工作队伍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或者联合其他信息技术、新闻传播、新媒体运营的专业人才组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队伍,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4.2.2 促进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制定主体协同 第一,坚持政府在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制定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相关主体参与政策制定过程。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呈现主体类型多元、主题内容多样以及环境复杂多变的特征。要全面、系统、有序地推进高校思政工作,则需要不同主体参与其中。政府必须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顶层设计,可以采取联合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等,增强政策的统筹协调性和权威性。要减少政策内容重复或相互矛盾的情况,充分调动相关主体共同参与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可执行度,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发布高校思政工作系列政策。

第二,强化党委在高校思政工作政策执行的领导地位,协调高校思政工作职能部门落实政策。要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分工负责、全党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16]。一方面,高校作为思政工作的主阵地,要明确党委、团委、学生处、教务处、人事处、后勤等部门在思政工作中各自的职能,以及教师、科研人员、思政理论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等在思政工作中承担的角色进行分工,形成思政工作育人合力,构建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17];另一方面,政府、高校、家庭、社会、企业等要强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研发或购买服务的方式打造高校思政工作网络交流宣传平台,建立以“三微一端”为核心的高校网络思政新媒体矩阵,如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等平台,增强各类主体间的互动交流,增强用户黏性以及思政工作的亲和力与吸引力。

4.2.3 优化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工具体系结构 第一,平衡高校思政工作三类政策工具的比例。高校思政工作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影响政策的制定,因此,呈现环境型政策工具过多、需求型政策工具偏少的结构不均衡情况,而需求型政策工具的缺乏容易导致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对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目标作用效能大小存在差异。随着高校思政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和所处环境的变化:一是要提升政策工具的协调性——政策工具的类型构成不宜过于单一化,应适当降低环境型政策工具占比、协调供给型政策工具数量以及增加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并结合不同政策工具的功能,对其进行最优组合配置;二是要增强政策工具的统筹性——要通过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模块化分解与系统化组合,明确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对高校思政工作内容的适用性,针对不同工作内容构建基于主体、环境和资源的高校思政工作配套政策生态体系。

第二,丰富高校思政工作政策工具内部的类型。首先,在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供给型政策工具内部:要明确高校思政工作委员会的组织构建原则、组织成员、考核评价等标准;完善队伍建设中的党组织、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等思政工作主体的职能履行、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等方案;加快推进高校思政平台体系建立,除省部级各类思政中心外,可延伸至地级市、学校层级的平台,搭建思政人才培训交流多层级平台;加大思政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按照严格标准吸纳符合条件的社会资金,为高校思政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平台搭建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急需增加平台搭建和资金支持的相关政策工具。其次,在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环境型政策工具内部;要强化高校思政工作相关领域的指导纲要的编制,如法治素养、网络思政、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等领域,并注重不同领域指导纲要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加快高校思政工作的评价标准制定,尤其是高校思政工作各领域的质量评价标准,通过指标体系能更细化政策落实路径;要注重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质量评价过程的运用,为评价标准优化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标准制定的科学性。最后,在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需求型政策工具内部:要增加竞赛交流工具的使用,促进高校思政工作不同领域的教师、学生、企业等共同参与,围绕思政工作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内容等,交流工作经验、展示专业技能和分享创新举措等,让思政工作与时俱进;扩展试点示范的范围、增加试点的数量与宣传展示等,围绕“十育人”的思政工作体系,打造一批思政试点单位或示范项目,并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着力推进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化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129份高校思政工作政策的外部特征、主题特征以及政策工具分布的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校思政工作政策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制度体系、主体协同和工具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需要丰富政策的内容、增强主体协同和优化政策工具结构。然而,高校思政工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仅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部分政策文件作为研究样本,在对其总体发展历程和阶段特征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随着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纵深发展,未来可扩大研究的范畴,把大、中、小学思政工作政策纳入统一的研究对象之中,比较其异同,提升思政工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科学性,以期助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XI J P. Xi Jinpings important speech at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 Peoples Daily, 2016-12-09(001).

[2] 教育部. 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 人民日报, 2017-12-07(001).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sued the implementation outline of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 Peoples Daily, 2017-12-07(001).

[3] 教育部,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等.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4): 23-27.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t al. Opinions of eight departments including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Bulleti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4): 23-27.

[4] 习近平.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 传承红色基因 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 2022-04-26(001). XI J P. During visit to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Xi jinping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adhering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heriting the red gene, taking root in China, and forging a new path to build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 Peoples Daily, 2022-04-26(001).

[5] 陈洪涛, 张耀灿.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发展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9): 12-16. CHEN H T, ZHANG Y C.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J].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2009(19): 12-16.

[6] 宋俊成, 楊连生.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变迁特点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8): 55-58. SONG J C, YANG L S.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y changes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J]. Leading Journal of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2013(8): 55-58.

[7] 李玉姣, 张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嬗变轨迹:基于政策文件的视角[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33(5): 45-48. LI Y J, ZHANG J.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documents[J].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2017, 33(5): 45-48.

[8] 朱以财, 刘志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 文本分析与研究图景[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8(3): 39-56. ZHU Y C, LIU Z 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olic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ext analysis and research landscape[J]. Education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8(3): 39-56.

[9] 冯刚.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设计与发展展望[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9): 28-35. FENG G. Policy desig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2018(9): 28-35.

[10] 时颖惠, 薛翔.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信息安全政策研究: 基于81份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现代情报, 2022, 42(1): 130-138. SHI Y H, XUE X.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polic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ool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81 policy texts[J]. Journal of Modern Intelligence, 2022, 42(1): 130-138.

[11] 馮刚,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415. FENG G, ZHENG Y T.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past 30 years[M]. Beijing: Guangming Daily Publishing House, 2014: 415.

[12] 朱少强, 邱均平. 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文献群中隐含信息的挖掘[J].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6): 19-23. ZHU S Q, QIU J P. Bibliometrics and content analysis: Finding latent semantics behind documents[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05, 49(6): 19-23.

[13] 郑文晖. 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的比较研究[J]. 情报杂志, 2006, 25(5): 31-33. ZHENG W H.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bibliometrics and content analysis[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2006, 25(5): 31-33.

[14] ROTHWELL R, ZEGVELD W. An assessment of government innovation policies[J]. Review of Policy Research, 1984, 3(3/4): 436-444.

[15] 张勤. 词频分析法在学科发展动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 图书情报知识, 2011(2): 95-98, 128. ZHANG Q. Review on the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employed to discov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J]. Document, Information & Knowledge, 2011(2): 95-98, 128.

[16] 新华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 2021-07-13(001). Xinhua News Agenc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opinions on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w era[N]. Peoples Daily, 2021-07-13(001).

[17] 倪煒.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内在逻辑与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3): 100-105. NI W. Internal logic an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J].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2021(3): 100-105.

作者贡献说明:

杨 杰:提出研究设计和论文框架,撰写论文初稿;

彭 均:收集政策文本、编码政策文本和修改论文。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licies in Universities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ools—Quant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129 Policy Texts

Yang Jie1 Peng Jun2

1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Deyang 618307 2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positions for talent train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oo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licies in universities will significantly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Method/process] With policy tools theory as the research framework, 129 copies of ideological work policy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between 2012 - 2022 are taken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are coded for statistics. Comprehensively using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theme characteristics and policy tool distribution of ideological work policy. [Result/conclus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licies of universities have problems that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coordination of policy subjec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structure of policy tools needs to be optimized.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o optimize from three aspects: enriching and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licies in universities,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licy-making in universities, and optimizing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licy tools in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olicy in universities policy text policy tools quantitative analysis content analysis

猜你喜欢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政策工具
中国男女平等政策演变特征研究
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变迁的路径与特点
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演进
2005—2015年中国远程教育机构及其学习者成本效益研究的量化分析
国家社科基金视角下我国马列·科社学科研究状况分析
网络新闻标题修改的量化分析
公共政策工具的选择研究
我国普通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改革中的政策工具研究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视角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