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校“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7-29肖静

成才之路 2023年21期
关键词:沟通能力旅游管理产教融合

肖静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在高校与企业双主体的基础上,统筹整合校企教师资源、教学资源、项目资源、平台资源,推动校企双方全方位合作。高校要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构建科学考核评价机制,推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并使其具备处理较高难度、高复杂性旅游人际冲突与沟通疏导的能力,真正实现学校与旅游企业的“无缝对接”,达到人才输出与人才引进“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产教融合;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1-0001-04

当前,受硬件条件、软件技术等方面的制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采用较为传统的理论讲解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并且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企业任务,采用教师、学生、企业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这一模式的优势是学生可以在制约条件较少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对真实地参与到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环节中,发挥其在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的螺丝钉作用[1]。因此,着眼于现代旅游行业、企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以职场交流沟通能力与社会融合能力培养为课程目标,将OBE教育理念与“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建立校企之间的有效沟通“媒介”,通过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交替且有机联系,以理论教学、能力训练、岗位实践、综合实训四大教学模块实现职场沟通能力的进阶式提升、实战化规范场所学习,可以切实为旅游企业培养优秀的职场沟通型人才。

一、旅游管理专业沟通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性

沟通是指利用一定的联系渠道在两个及以上个体或群体中传递、交换、分享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等,以深化群体中个体的相互了解与相互认知的过程。沟通能力是旅游管理从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养,旅游管理从业人员利用良好的倾听能力快速、准确地捕捉对方的沟通与交流意图,利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反馈能力精准描述和回复反馈,利用良好的发问能力构筑与对方沟通交互、信息交流的渠道,从而有效把握交互的主动性。沟通能力对于旅游企业这类服务性企业而言至关重要,旅游从业人员应立足自身岗位职责,依托良好的沟通能力有效处理与本部门、其他部门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推动旅游系統性服务体系的有机协同,切实提高旅游企业的运营管理效率和客户旅游的满意度。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是为学生从事旅游管理工作锻造立身之本,可以实现职场沟通能力进阶式提升,为旅游企业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中层管理者。

二、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市场需要、培养现状与“产教整合、校企合作”现状

1.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市场需求

旅游管理专业市场需求,是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与培养方案优化的重要指南。通过对涉及旅游管理专业的企事业单位如酒店、机场、景区、旅行社等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发现,发现83%的旅游相关企业对入职员工的沟通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与动机,能够运用语言策略与语言技巧进行语言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沟通意识,树立良好的沟通形象,实现沟通目标,形成合群、合作共事、尊重和关心他人等人际交往品质。同时,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旅游相关企业对其能够运用沟通技巧处理中层管理工作中与上下级、同事、客户关系的问题,具备处理较高难度、高复杂性旅游人际冲突与沟通疏导的能力等提出了更高且更具体的要求。因此,沟通理论知识、沟通交际能力、矛盾协调与处理能力等均是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招引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关键考量因素。

2.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真正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与沟通能力,能够游刃有余地协调人际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沟通型人才较为稀缺,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存在局限性,在人际沟通时无法针对沟通对象采取有的放矢的沟通方法,存在忽视礼仪、词不达意等现象。通过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沟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情况等进行调研发现,当前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学方式以课堂PPT讲解理论知识为主,以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实习为辅,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成效不佳。还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以专职教职工为主,缺乏具备旅游企业从业经验的人员参与到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与现实就业环境、岗位沟通需求存在严重脱轨现象。

3.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

在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市场需求的指引下,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渗透产教融合理念、推进校企合作模式,将企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与旅游管理项目实践锻炼机会,并衍生出项目合作、综合实训、访问参观、合作办学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例如,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定向输送大三、大四学生到相关旅游企业开展岗位实习或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在固定岗位的实践锻炼,熟悉岗位工作内容、锻炼岗位工作能力,提高了自身与工作岗位的适配度。但从当前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两方面问题[2]。其一,以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有赖于学校与企业的双向配合,而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多由学校主导,旅游企业主要提供工作场地与实习岗位,沟通型人才跟踪式培养不到位、岗位实践锻炼效果不显著。其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更侧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与提升,通过定岗特训提高学生的旅游管理从业素养,但未能聚焦在沟通能力培养与提升方面,未能以沟通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不同岗位的轮训与特定复杂情境的模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沟通能力锻造与实训的环境。

三、“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

1.“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元制”是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双元基础上搭建密切关联学校与企业的第三元———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将学校、企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三元”作为教育主体,在市场需求、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要求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下,本着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统筹兼顾、协同合作、合理设计,按比例,分时段交替式、交融式地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其中,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作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过渡与媒介,是加快人才由学生向职场人身份转变的重要助推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高度关联学校与企业,通过理论教学、能力训练、岗位实践、综合实训四大教学模块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经验,培育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与校企合作模式相比,“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因职场场景设计与模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充实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实施,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三元制”中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参与培育的积极性,扭转校企合作模式中双主体参与度与融合度不高、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脱轨的局面。

2.“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三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以学校、企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正规教育体系的三大主体,通过第三元平台的构建有机关联学校与企业、交替实施学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锻炼,在角色上有效区别开企业实习生、企业员工以及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在成效上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鉴于“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三、大四学生为培养对象,其模式实施具有如下特征。其一,“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实践锻炼与理论学习并重,依托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引入企业工作实例与学校课程设置,推进理论与实践学习并驾齐驱,解决了传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问题[3]。其二,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真实岗位实践要求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解决了传统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以学科知识输入为中心的问题,提高了学生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契合度。其三,“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为媒介,搭建人才从学生到职场人、教育从学历教育到岗位教育、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产的转变机制,为角色转换、能力培育、教育转型提供了动态过渡窗口。其四,“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推进有赖于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对平台运行情况、人才培养成效等进行严格监督与科学考核,引导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在助力学生就业与行业转型方面向良性方向发展[4]。其五,“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并非职业技能培训,而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充分对接岗位需求与课程教学实际后开展的以学生兴趣为依据、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综合性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旅游管理专业“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方案与策略

1.搭建旅游职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

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搭建旅游职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依托平台开发“沟通原理与应用”系列课程,建立沟通型人才培养与岗位能力适配模型,过程化跟踪沟通型人才培养进度,科学考评沟通型人才培养成效。学校、企业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三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分工协作、共同管理。在“三元制”模式下,学校作为“第一元”,应发挥人才培养的主导性作用,牵头制订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计划、考核标准与组织管理架构。企业作为“第二元”,应发挥实践锻炼的载体平台作用,一方面结合企业人力资源与岗位需求,协同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另一方面结合企业实际业务模块与岗位职能为沟通型人才培养提供真实的沟通实践与矛盾处理项目。旅游职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作为“第三元”,是沟通与连接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关键枢纽,也是校企双体集成联动的重要媒介,其搭建旨在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打造精品沟通学课程,在岗位实践中开展沟通技能实训,以旅游管理项目实例引导、以企业定岗实习活动模拟全方位锻造学生的沟通能力[5]。

2.组建“三元制”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小组

“三元制”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小组的组建可从顶层设计层面对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方案加以推进、落实、考核、反馈、优化,有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小组应由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企业从事旅游管理相关项目的专家以及旅游职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规划与实施,全程参与到“三元制”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过程化跟踪实训项目的推进情况,助推校企联合培养与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深化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职场环境与沟通氛围建设工作,引导“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资金、教师、实践项目等诸多资源,对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中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合理配备与布置,满足旅游管理专业沟通型人才培养的实训要求,为学生切实参与旅游服务,景区讲解,处理人数较多、难度较大的危机冲突等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

3.引入旅游管理“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是由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训教师、企业训生教师、企业导师组成的师资梯队,用于弥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为主体的师资缺口。一方面,依托旅游职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调整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及企业从事旅游管理相关项目的专家广泛吸纳、精选招聘一批旅游管理领域的优质青年人才,提高“双师型”教学团队中的优秀师资力量以及兼职教师的比重。另一方面,依托“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培训与优选,可邀请国内外旅游管理领域、沟通学领域著名学者参与课程轮讲,或提供校企双向岗位以便教师观摩学习,实现教师沟通能力与社会实践效能的双向、高效转化,使其符合“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在“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司其职,多维度优化沟通型人才培养方案。

4.联合共建理实一体的教学资源库与课程体系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沟通学课程资源可以公开课的形式实现共享,如“沟通原理与应用”“语言沟通训练”“沟通礼仪与技巧”等,为“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共建提供理论资源的源头活水。企业旅游管理实例项目由于受所有权、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而未能有效统筹与共享,旅游职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可与企业签订项目保密协议,将企业沟通类项目实例转化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实训教育教学项目,提高教学资源库在课堂理论教学资源与实训项目教学资源方面的兼容性,进一步拓宽旅游管理专业“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路径,搭建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对课程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不断提高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

5.构建“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

“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运行,有赖于各项机制的保障。在考核方面,为科学考评“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成效,需由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协同设计沟通型人才培养考核细则。考核方式采用三方评价(企业评价+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根据现行的考核方案“理论+口试”,口试部分由企业导师(或与学校教师共同)评价,不仅要从理论上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沟通交流方法与技巧的掌握程度,还要增强他们的实际沟通交流能力。同时,由学校与旅游企业协同设计沟通能力考核细則与评分标准,从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基本素养、岗位适配度等层面建立一套理实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德育与能力为导向构建综合评价机制,以实现沟通课程教学成效的科学、动态、精准评价。

五、结语

总之,“三元制”沟通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中旅游企业提供的岗位群为导向,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作为第三元,从旅游企业职场沟通的理论与实务出发,结合“教学相长、以做助学”链条式的课程实施方法,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吸纳“双师型”教学团队,联合共建理实一体教学资源库与课程体系,为学生开展沟通理论学习与沟通实训项目实践锻炼提供载体支持。这样,既能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行业与企业的职场沟通方法和技巧,又能为旅游企业培养优秀的职场沟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成一.基于职业核心能力要素开发的旅游管理专业改革方案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8):95-97.

[2]张燕.基于合作学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口语沟通能力提升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2):189-190.

[3]雷励,洪伟.新文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探———基于“三元两点一中心”综合培养体系的构建[J].凯里学院学报, 2022,40(02):106-111.

[4]李玲.旅游管理业中的“软”专业“硬”能力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6):244-246.

[5]黄堂森.以项目为依托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0(10):93-95.

Research on the "Triple System" Communi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king Tourism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Xiao Jing

(Guilin Tourism University, Guangxi Province, Guilin 541006,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ternary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or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in universities is student-centered and centered on abilit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dual body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t integrates teacher resources, teaching resources, project resources, and platform resources to promote all-round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should use practical training projects as the carrier and project tasks as the driving force,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build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improve the core competenc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and equip them with the ability to handle difficult and complex tourism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and communication, truly achieving a "seamless connec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win-win" in talent output and talent introduc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lent training mode; tourism management;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skills

猜你喜欢

沟通能力旅游管理产教融合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论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学生沟通能力调查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课堂中如何培养学困生沟通能力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