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①

2023-07-28翯,常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身心状态日记心血管

周 翯,常 佳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1191)

心血管疾病临床常见,以动脉、静脉、微血管病变为主,发病原因包括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影响各器官组织循环质量,出现各器官组织灌注量不足情况,且随病情发展,可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外,社会关系、遗传因素、工作方式、生活习惯改变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较高致残率及死亡率[1]。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心血管介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心血管介入治疗为新型微创手术,具有围术期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但患者受疾病自身及手术应激事件影响,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手术顺利实施[2,3]。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是临床重要干预模式,其主要是指导患者书写日记,监测、记录每日情绪及波动、治疗情况等,便于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患者用药治疗情况、身心状态,据此进行针对性干预[4]。近些年,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在临床中受到广泛运用[5,6]。本研究将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并从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水平等方面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11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两组基础资料相近(P>0.05),见表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心血管病临床诊断标准,且所有患者均获得病理学检查确诊,均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不全,无法配合本研究者;具有自杀风险者;语言、听力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异常、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近1个月使用相关方法进行治疗而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均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在治疗期间A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术前宣教,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予以疏导,术后指导患者饮食、运动等。(1)术前向患者介绍医师资料、手术室环境、介入手术操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等,鼓励患者提出内心疑惑,并给予详细解答;(2)引导患者诉说主观感受,针对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给予针对性疏导、安慰和情感支持,并讲解既往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案例,协助患者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3)将手术室温度控制于22~24℃、湿度控制于40%~60%,并询问患者主观感受,对温度及湿度进行适当调节,提升患者围术期舒适度,术中通过紧握患者双手等形式给予患者安慰、支持,缓解患者紧张心理;(4)术后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将其及时送回至病房,转运途中注意遮盖患者身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实施相关护理操作时注意遮盖非必要暴露部位,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及隐私。

B组在A组基础上采取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由5名护士和1名护士长组成护理干预小组,统一进行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理论培训,并进行理论考核,总分100分,≥80分为考核通过,方可参与本研究;干预前首先讲解书写日记的目的和意义,确保患者与家属完全掌握后分发日记本。(1)向患者详细讲解每日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性,由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的日记记录情况,告知患者无需规范记录内容,仅需根据个人意愿随意记录。如今天的情绪状态、今天感觉身体怎样、是否发生影响心情的事情、今天是否发生有意义的事情、用药情况、用药后有无发生不良反应及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式等。告知患者在日记本一侧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另一侧评价所记录的内容,详细记录自己的处理方式、主观感受及此类事情对自己情绪状态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在最下方写一句自我激励的话,包括名人语录、自我鼓励语句等。(2)住院期间每日、出院后每周与患者一同查阅日记内容,针对记录的积极内容进行强化、鼓励,针对患者记录的消极内容进行疏导、鼓励,并引导患者回忆近期发生的快乐、有意义的事情,以此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可积极主动配合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工作;部分依从:存在消极情绪,经家属及医护人员劝导后可配合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工作;不依从:拒不配合,对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存在抵触行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相加之和占总例数比为总依从率。(2)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参照焦虑(HAMA)、抑郁(HAMD)量表[7]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其中HAMD评分为7~16分提示可能抑郁,17~24分提示抑郁,>24分提示严重抑郁;HAMA评分≥29分提示严重焦虑,21~28分提示明显焦虑,14~20分提示焦虑,7~13分提示可能焦虑,<7分无焦虑。(3)比较两组术前、入手术室时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评估护理满意度,内容有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有形性,分值范围1~5分,得分与护理服务满意度呈正比。(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出现尿潴留、低血压、出血或血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B组治疗总依从性94.64%较A组78.57%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56,n(%)]

2.2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B组HAMA、HAMD评分较A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理状态比较分)

2.3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入手术室时B组SBP、DBP水平较A组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移情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有形性评分较A组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分)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经过干预后B组患者出现尿潴留、低血压、出血及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低于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86%(P<0.05),见表6。

表6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56,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慢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心血管介入治疗在临床心脏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8,9]。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因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缺乏正确认知,存在一定恐惧心理,治疗依从性较差[10~12]。因此,采取适当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尤为重要。

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是通过记录自己的康复情况、情绪变化等,激发人体内在动力,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调节患者身心状态,促进其朝着目标前进的干预过程[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治疗总依从性较A组高(P<0.05),提示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其原因,部分患者因缺乏心血管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对治疗缺乏信心难以配合,本研究通过常规护理及日记式心理健康,向患者讲解心血管介入治疗具体原理、预后及治疗有效性,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信心,进而改善治疗依从性,并通过文字记录的形式调节患者身心状态,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康复治疗[15]。由本研究数据可知,干预后B组HAMA、HAMD评分较A组低,入手术室时B组SBP、DBP水平较A组低(P<0.05),表明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术前应激反应。同时,本研究在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中,鼓励患者通过写日记记录相关感受,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病情的认知,积极参与自身健康决策的处理,练习通过积极思维方式分析、思考问题,从被动安排护理转向主动安排自我护理。同时,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还可使患者通过文字形式记录内心感受、宣泄不良情绪,医护人员也可参照日记内容掌握患者康复情况、心理状态,明确影响患者身心状态的原因,如药物不良反应、缺少家人理解和陪伴等,根据患者具体状况给予针对性处理,如告知患者如何监测不良反应及相关干预措施、鼓励家属增加陪伴和交流等,以此改善患者身心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促使临床症状改善。此外,B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较A组高,提示此种护理方式可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患者护理质量评价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干预后B组患者出现尿潴留、低血压、出血及血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14%,低于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86%(P<0.05),可见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可知,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行日记式心理健康干预,可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不良情绪及血压水平,提升护理满意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身心状态日记心血管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武汉火神山医院一线医务人员身心状态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规范性护理指导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产妇身心状态的影响
延续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
谈器乐演奏者应该具有的身心状态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