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师请回答》对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启示

2023-07-27唐春兰刘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唐春兰 刘燕

摘要:《老师请回答》是我国第一档家庭教育公开课堂,节目聚焦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兼具趣味性和科学性,以真人参与互动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观众。节目组邀请知名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在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对现实生活中的亲子互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教育引导的作用。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亲子互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2-0074-04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维护家庭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发布的《国内家庭亲子关系白皮书》显示,全国仅有8.84% 的家庭认为家庭亲子关系“情况挺好”,超过八成的家庭认为家庭内亲子关系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外有关亲子关系、亲子冲突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成熟,但主要以心理学、教育学领域为主,需要更多元化的研究视角,特别需要从跨学科的角度拓展亲子关系的研究。作为传播学的分支学科,家庭传播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发端于美国,主要关注亲子间的沟通、夫妻间的交流、父母对子女接受媒介信息的影响等[1]。家庭传播学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亲子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使我们分析电视节目的家庭传播模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成为可能。

电视节目《老师请回答》以其趣味性和娱乐性,真人参与互动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关注和参与,通过专家的现场实验与心理分析、亲子实践活动等,分析每个家庭中的亲子冲突核心,找出适合每个家庭的解决对策,帮助现实生活中的亲子之间实现良性的互动,并起到了示范和教育的作用。

一、《老师请回答》节目中的家庭传播模式

每一个家庭都具有独特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没有两个人能拥有同样的家庭关系[2],亲子关系因家庭传播活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老师请回答》节目组邀请的34个家庭,各有不同的问题,相互不尊重、不信任、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是34个家庭面临的相同问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通过观察分析节目中不同家庭传播活动的特点,指出其中存在的亲子问题,并结合节目中专家的建议,思考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文化反哺:数字时代的“落伍者”和“原住民”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教育是使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关键一环。在传统家庭中,年长一代通常扮演教育者的角色,他们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往往掌握话语权,子代被认为是“被教育”的群体。以70后的亲代和90后的子代为例,70后在报纸、广播的陪伴下成长起来,是最早接触黑白电视的一代人,大部分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思维和行动方面与子代存在较大差异。90后的子代在电脑的普及过程中成长起来,受媒介影响较大。成长于不同背景下的亲代和子代在面临全新的数字时代时,对信息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大部分亲代受既往知识和经验的影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往往低于子代,而以往扮演被教育者的子代或许表现更好。周晓虹的“文化反哺”理论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在社会的急剧变化过程中,年长者可能会向年轻人广泛吸收文化,子代能够向亲代进行“文化反哺”主要是由于子代特有的成长背景,他们受传统思想束缚少,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浓厚,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高,凭借媒介接触的优势,获取更多有利信息[3]。

节目中读初二的女生以沫热衷于为明星打榜、购买明星周边,她的父母特别不理解,这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十五岁的男孩铭扬对无人机充满热情,父母在不了解无人机的情况下执意将孩子的志愿偷偷修改为畜牧养殖,铭扬和父母经常剑拔弩张。教育专家给父母的建议是,在面对一些不理解的新事物时,第一时间应该去了解,而不是盲目否定,比如去了解偶像在光鲜背后付出的努力,思考如何将偶像的力量转化成动力,引导孩子正确追星。无人机在媒体、快递、度假旅游、安保执法等领域都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这些也是铭扬父母应该去了解的新事物。子女面对父母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应多和父母沟通,介绍一些具体的无人机应用的案例,也有可能改变父母的强硬态度。

(二)家庭传播模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在传统的社会和家庭中,文化传承往往通过教育来实现,其中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父母和教师在文化传承中扮演重要角色。从生物繁殖的视角看,亲代和子代是先后的承继关系,教师总是由年长一代担任,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教育基本上呈现单向流动的状态,亲代和子代在社会教化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此外,我国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父为子纲”的思想在家庭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有重要意义,子代通常被认为是“被规训”“被教化”的群体。Richie 将家庭传播模式分为对话导向(conversation orientation)和服从导向(conformity orientation)[4],在对话导向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能够进行开放、自由的沟通,可以畅所欲言,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为融洽。在服从导向的家庭中,父母享有绝对权威,子女被迫接受某些不认同的观点,更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在青少年时期,子女的自主性不断增强,父母仍然掌握话语权,二者更易产生冲突。学者游雨茜通过研究发现,在对话导向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子代,和父母的沟通程度高,家庭凝聚力强;在服从导向的家庭中,子代服从程度高,家庭凝聚力更弱[5]。

早在1970年,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就论证了在急速的社会变迁过程中,新的文化传承模式出现的历史必然性[6]。以沫表示,父母说的一切都必须照办,曾经因为不听话被爸爸打进医院,曾经成绩优异的她选择退学来表示反抗,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不和父母交流,把自己比作“提线木偶”。节目中很多父母都为孩子制定了学习计划表,十岁的柴思而表示,必须要按妈妈安排的时间读英语,曾因改变了阅读时间而被妈妈打过。在上述两个家庭中,父母是发号施令的一方,孩子只需要执行,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不会尊重父母,这种服从导向的家庭传播模式会形成亲子之间的隔阂,加剧二者之间的冲突。史家小学教師温程认为,孩子和父母都应该形成对家庭的正确认知,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声音,家带给孩子的应该是安全感。

(三)情感依附的需要和转移

在邀请的家庭中,基本上都存在父母陪伴孩子时间不足的问题,孩子的心理稳定和健康发展与心理结构具有必然联系。人都有依附的需求,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这种需求更为旺盛,能够提供支持和保护的人就会成为孩子依附的重要对象,在这一时期,孩子通常依附父母并从父母那里获得安全感,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会成为孩子遇到问题时的栖息地、安全港。如果在幼儿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孩子会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继续寻求依恋对象的关注,二是放弃依恋,进而转移注意力。

在节目中,11岁的思涵表示,一岁时就能自己吃饭,四岁时开始自己穿衣服,五岁时开始自己睡一个房间,六岁时开始学做饭,寒暑假都是一个人在家,从幼儿园开始,学习就不需要家长管,目前成绩中上等。思涵的妈妈表示“1-3年级没那么重要,把孩子交给奶奶抚养,由于工作繁忙很少陪女儿,现在想管却管不住了,并且认为思涵现在很叛逆”。思涵则表示妈妈不关心、不理解自己,从记事起爸爸就没陪伴过自己,她有什么事情通常都会告诉好朋友,和爸爸妈妈没有什么交流。面对这种情况,专家通过实验指出,思涵的叛逆恰好是在寻求父母的关注,在成长的关键期,孩子不仅需要陪伴,更需要高质量的陪伴,以形成内心的安全中心,父母定期给予孩子有效陪伴,用点滴实际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二、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传播策略

(一)借用“文化反哺”,加强亲子间沟通

“文化反哺”能否填平亲子两代的“数字代沟”,使亲代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提升媒介使用能力,还会受到如文化程度、职业、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反哺”本身就使二者沟通更加密切。周晓虹的研究发现,“文化反哺”现象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大多数父母愿意接受子女的教学,不过在学习的同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子女的态度必须要好,二是父母更容易接受自己子女的“指点”,而不是别人子女的。在进行“文化反哺”的过程中,亲代获得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应对事件的能力,子代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参与感、责任感,提高了对家庭的认同感,增强了凝聚力,亲子关系得以建立或巩固。

(二)家庭权利下移,构建对话导向家庭

节目中,在父母的棍棒教育下,芝琪的成绩有过短暂提升,由此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也能出好成绩”。芝琪本人则认为是没用的,会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反抗。可见,强制服从可能会使矛盾的形式发生变化,但不能解决矛盾,服从导向不能帮助亲子之间有效沟通,亲子间更应该注重平等的沟通、交流。自由的社会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发声,和谐的家庭也应该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畅所欲言,父母不应该高高在上,不能是绝对权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做一个民主权威型父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需要,能减少双方沟通的障碍更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三)合理划分“边界”,减少家庭冲突

家庭成员中每个人都有自己隐私信息,适当披露自己的隐私,有利于亲密关系的建立。但父母对孩子不用事无巨细地关注,适当保持“边界”,更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数字时代的“微信分组”“屏蔽”,传统时代的带锁日记本和抽屉都是子女想要和父母保持一定边界的体现[7],社交平台可以方便我们实时联系,但不是控制的工具,同样,也不是孩子远离父母的封闭空间。人发展为现代人、社会发展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边界意识的存在,只有双方都遵守边界和规则的时候,才能避免对抗和冲突。正在上小学的奥博和父母的相处堪比谍战剧,妈妈装上摄像头监督孩子学习,奥博破译妈妈的手机密码查看与老师的聊天记录,原本温暖的港湾成为斗智斗勇的“战场”。面对这种情况,专家指出孩子生活的每一幕父母不一定都要在场,更多的是心灵和情感的陪伴。

三、结语

青少年的发展一直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点,亲子关系对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家庭和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育节目中的亲子关系和亲子冲突的分析,提出了缓解亲子冲突、改善亲子关系的相关举措。《老师请回答》是一档电视节目,或许没有全面反映现实中所有家庭的真实情况,但它作为现实情况的投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家庭面临的问题,为观众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期待未来能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了解更大范围内家庭中的真实情况。

参考文献

[1]朱秀凌.家庭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进和发展路径[J].国际新闻界,2018,40(9):29-46.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J].社会学研究,2000(2):51-66.

[4]Ritchie,L D.Family communication patterns:An epistemic analysis and conceptual reinterpretation[J].Communication Research,1991(18):548-565.

[5]游雨茜.数字时代家庭传播模式对家庭凝聚力的影响[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0(6):21-32.

[6]米德.文化与承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7]林枫,周裕琼,李博.同一个家庭不同的微信:大学生VS父母的数字代沟研究[J].新闻大學,2017(3):99-106,151.

编辑/ 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亲子互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明明白白我的心
如何正确地指导亲子活动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及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城市隔代教育问题探究及社会工作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