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酷与冷漠

2023-07-21赵诗楠

今古文创 2023年24期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文学经典

【摘要】重读西方文学经典之一《俄狄浦斯王》,在文本细读的视域下剖析俄狄浦斯王得到的三次神谕,展现神对主人公命运的态度,并结合索福克勒斯所处的时代背景,从侧面探讨剧作家对神人之间的矛盾认识。

【关键词】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文学经典;神谕命运

【中图分类号】I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4-001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03

“神谕故事”是古希腊文学创作中的一大组成部分,也是古希腊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先民面对身边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主观地将其归为天神宙斯或其他神的意志所致,并将其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在重复中加强对神的信仰。人们因害怕触犯到神而降罪于自己,终日虔诚地供奉于他们。索福克勒斯创作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将旧有的俄狄浦斯神话重新细化、编排而成的一部“神谕悲剧”。神谕是来自于神的口谕,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是在神的有意指引下促成的。本文将结合文本中提到的三个神谕,凸显出神人之间地位的悬殊,结合索福克勒斯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剧作家对于神与神谕的矛盾态度。

一、神谕力量的顯现

神谕是神的口谕,它代表着神的意志。虽然神从未在索福克勒斯的剧作中以真身直接显现,但却仍然通过隐蔽的形式干预着人的命运。《俄狄浦斯王》中第一次出现神谕的地方是在开场。由于瘟疫的侵袭,整个城邦一片荒凉,俄狄浦斯作为城邦之主派遣克瑞翁去皮托庙求问解决的办法,当他面对为平民百姓发声的祭祀时,他说道:“我已经派克瑞翁,墨诺叩斯的儿子,我的内兄,到福波斯的皮托庙上去求问:要用怎样的言行才能拯救者城邦。” ①在俄狄浦斯看来,他派出的是他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人,在一切没揭露时,克瑞翁是他亲密的宛如“内兄”一样的亲信,而后他将发现其实这个人远比想象中的更为亲密,甚至是有血缘关系。“言行”这一词也有着诸多含义,以浸淫于现代语境的人们来看,最初或许会以为神谕是指导领导人如何执政,下达怎样的救济措施,但结合整体历史语境来看,这里“言行”的含义无疑更多是指如何去寻找“因”以解“果”。而后克瑞翁回到宫殿禀报消息时,他没有直接呈现神谕而先说出了他所认为的事态:“好消息!告诉你吧:一切难堪的事,只要向着正确方向进行,都会变成好事。” ②“好消息”“正确方向”“好事”三个富有正面含义的词似乎暗示着今后故事积极发展的走向,然而了解整部悲剧的情节后回看这些,可以感受到索福克勒斯讽刺的艺术。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就可了结吗?来看神谕的具体内容:清除藏在城邦的污染,严惩凶手。很明显,社会生活中的污秽同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秽内涵并不相同,关于前者的解释结构人类学家道格拉斯认为,“污秽是社会规范和秩序的违背……而污染的清除,即禁忌的产生、仪式的举行、犯罪的惩罚,是重新确立原有秩序、维系社会规范的手段。” ③具体到文本中,污秽的去除就是驱逐杀死先王的人,于是谁杀死了先王就成为了本剧的一个焦点,而据克瑞翁所言:“神分明是叫我们严惩那伙凶手,不论他们是谁。” ④这里有一个明显的误导,即神谕只是说要驱除凶手,并未说凶手有几人,而克瑞翁经过自己无意识的加工模糊了神谕,使得原本就指代不清的神谕愈发扑朔迷离。由此可见,克瑞翁并不拥有与俄狄浦斯一般同神可比拟的“智性”,他只是亦步亦趋跟随神谕的凡人,即使成为新王后,也只是一个平庸的王⑤。与此同时,所谓的“神”并没有任何干涉,任由事态向含混的方向发展。

神谕第二次出现的地方是从第二场伊俄卡斯忒口中以倒叙的形式出现的。为了弄清楚克瑞翁同俄狄浦斯之间争吵的原因,消解俄狄浦斯心中的疑虑,她说起了先王拉伊俄斯曾得到的神谕:厄运会突入袭来,他会死在自己孩子的手中。为了逃脱这样的命运,孩子一出生便被丢弃并且将左右脚跟钉在一起,这一切在凡人看来是一个必死无疑的结果。伊俄卡斯忒在解释的最后也向俄狄浦斯宽慰到:“既然如此,阿波罗就没有叫那婴儿成为杀父亲的凶手……先知的话不过如此,你用不着听信。凡是天神必须做的事,他自会使它实现,那是全然不费力的。” ⑥从其话语中的逻辑矛盾就能看出,她显然是不怎么信神的,但既然天神想做的事情如此轻而易举,谁又能知道神会不会制造什么新的端倪呢?这又是索福克勒斯悲剧中一个佯谬。

神谕的第三次出现是出自俄狄浦斯之口。当他通过同伊俄卡斯忒的对话,发现三岔路口杀人、脚跟被钉的痕迹、甚至先王的长相等一个个线索都指向自己时,他便讲述了去求福波斯所听闻到的神谕:他会杀父娶母,并且同自己的母亲生下孩子。同伊俄卡斯忒的对话反而加深了其疑虑,于是才叫来了报信人和牧人进行刨根问底、发疯一样的追问。这里看似是展开了一场真相与神谕之间的对抗,但是随着误解的渐渐解开,会发现两者并非矛盾而是一体的存在。神谕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看似分崩离析的人与事拉扯到一起。神最终惩罚的不仅仅是犯了杀害至亲和伦理罪的俄狄浦斯,还有背弃了神之信仰的伊俄卡斯忒,这才是剧场中的观众感到最发指的事情。虽然这三次神谕都是从德尔菲神庙求来,但阿波罗毕竟是宙斯的发言人,这些神谕或许就代表着宙斯的意志。“代代相传的诅咒会导致宙斯派Ate[迷狂祸害]来夺走凡人的理智。” ⑦俄狄浦斯是如此,他的儿子们也是如此,女儿安提戈涅也是如此。

二、神人间的对立关系

“智慧是俄狄浦斯这个新王的首要特征” ⑧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没有这种智慧,俄狄浦斯难以破解斯芬克斯之谜。重视智性没错,可错就错在他撇开了神性的智性而只注重人的智性。俄狄浦斯傲慢地认为自己拥有智慧而获得权利是理所应当的,这势必挑战了天神的地位,神也不会允许有人僭越自己统治的权力。他忘记了宙斯才是统治神人两界的“大家长”。由于歌队的传统视野,歌队敬畏神和神谕,也相信俄狄浦斯的智慧经得起考验,质疑作为凡人的先知的“聪明” ⑨,可见代表公民声音的歌队对于俄狄浦斯智识的信任。然而人们忘记了从本质上来讲,相对于诸神人永远是低贱的存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人,人是神以自己的形象捏造出来的,可神的技巧高超,使得厄庇米修斯神人难辨,“这激起了人不切实际的想象与欲望,以为自己就是神。” ⑩即使俄狄浦斯的智慧可与天神媲美,他的高傲的神态与心性可像天神一般耀眼,但他的耀眼只是神的短暂光辉的反射,正如月亮承接并反射太阳的夺目光芒一样。在第一场中歌队长就曾向俄狄浦斯提起,他认为天神提出的问题应该由天神直接告诉大家到底谁是真凶。可正如俄狄浦斯所言:“天神不愿做的事,没有人能强迫他。” ?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里,神对人是冷漠无情的,他只是在人们祈求并祭祀他时才给予微小恩惠。另外,阿伦斯多夫还认为作为阿波罗代言的忒瑞西阿斯毫无同情心,也是神之残酷的体现。?洞察了一切的先知刚被请出来之时还含糊其辞,表明自己为了“保护”俄狄浦斯而绝不将秘密讲出来:“我不愿使自己苦恼,也不愿使你苦恼。为什么还要白费唇舌追问呢?你不会从我嘴里知道秘密的。” ?(333行)可还没开始几句拉扯,先知被俄狄浦斯的诬陷激怒后就道出了真相:“你就是这地方不洁的罪人。”(345行)紧接着先知对俄狄浦斯一系列严苛而沉重的预言就像吵架时破口而出的诅咒,仗着自己手握筹码而嘲讽俄狄浦斯的无知。

俄狄浦斯通过弑父娶母登上了王位,而此时孩子还未长大,枕边人伊俄卡斯特是一个矛盾统一的存在:她既是潜在中威胁俄狄浦斯王位的妻子,又是给予俄狄浦斯力量的母亲,俄狄浦斯在“耕种”时两个矛盾对抗的力量达到了顶峰。若无外在力量的干涉,他的王位将会长长久久地维持下去。阿伦斯多夫也认为,俄狄浦斯在统治期间明显优于优于王位世袭者拉伊俄斯,因为在这十五年间从未有人主动去调查老王的遇害,也从未有人对其统治表示不满,忒拜人甚至特意促成俄狄浦斯与伊俄卡斯忒的结合。?神谕在此时的灵验就意味着神对于这种“僭主”作法的不认可。但令人不解的是,俄狄浦斯早在十五年前就犯下了罪过,为什么到现在才降下瘟疫?对此作家没有给出答案。但或许,俄狄浦斯越是长时间沉溺于爱的呵护与权力的威风之中,神在后面给予的惩罚才显得越沉重。

神的残酷在另一悲剧《特拉基斯少女》中体现得也非常明显。结合全剧来看,神并没有眷顾除了赫拉克勒斯之外的任何人。得阿涅拉、利卡斯并没有惹怒神,只是做了正常人在那种情境下的正常反应,然而结果仍旧不尽人意:得阿涅拉自尽,利卡斯被亲生父亲暴虐地杀死。即使他们不断请示或感谢宙斯,但宙斯仍没有给他们任何指示。半人半神的赫拉克勒斯,虽然最后可能成为奥林波斯山上的一员,但也是历尽千辛万苦。到头来,神只是眷顾了含有自己血统的家族成员,且这种眷顾并非人人有份,所以许罗斯才会在最后向歌队少女们说了如此渎神的话:“方才你们看见了这些可怕的死亡和这许多闻所未闻的灾难;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在显示宙斯的威力。” ?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神不会可怜凡人的命运,而只是冷酷的在奥林匹斯山巅坐着俯视人间,看着俄狄浦斯的厄运像塔米诺骨牌崩塌一样传递到孩子们的身上。?现代学者多玆(E.R.Dodds)的观点与笔者相似,他认为索福克勒斯:“并不相信,或并不总是相信,神明在任何属人的意义上是‘正义的。” ?索福克勒斯对神的情感是矛盾复杂的。虽然作为医神祭祀的他敬畏着天神,而当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事态时,很难说他没有过对神冷酷态度的质疑。索福克勒斯的这种摇摆也渗透到剧作品中:对于有死者来说,神的正义在于他指出城邦中的污秽,而神的恶意则在于他的曲折回答以及不干涉态度,把一知半解的凡人耍得团团转。

启蒙还是反启蒙?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层出不穷。施密斯认为,作为医神的索福克勒斯“坚定地站在传统宗教价值这边” ?,他怀着反启蒙的意图,企图将人类知识证明是有害的。阿伦斯多夫的答案同施密斯截然相反,他认为索福克勒斯想要告诉人们的是,凡人只有坚持理性才能得到幸福。如果放弃了理性而转向求神,就等于放弃了作为人的高贵,终将走向失败。然而争论这个问题前还要结合时代语境:希腊启蒙波及自然科学、哲学、医学、历史习俗等各个方面。“反启蒙”是一個贬义词,是后人为了区分两股思潮而生硬加之,给索福克勒斯先入为主的扣上“反启蒙”的帽子不利于真正深入还原历史语境,坚持拥护古老宗教更加贴切。启蒙的浪潮冲击着每一个人,也包括索福克勒斯,时代浪潮使得作家不自主地站在十字路口。他能感知到拥护古老信仰的时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从个人日常生活中来讲,当他面对现实生活中棘手的情景时,很难说他没有对神产生过质疑。在这个立场上,笔者同意施密斯所言,即索福克勒斯将俄狄浦斯“推到了启蒙的边缘上,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代表。” ?但站在启蒙边缘上的不仅仅有俄狄浦斯,还有索福克勒斯自己以及以其为代表的部分神职人员。以智识阶层为代表的新生势力在历史总的进程上来看必然是一往无前的,因为它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是人类旺盛求知欲的产物。身处激荡浪潮之中的索福克勒斯未必没有感受到过,当科学将“蒙在眼前的面纱”掀开后的恍然大悟,不然难以解释,他为何将俄狄浦斯王的形象塑造得智勇双全?为何有意使观众观看后对俄狄浦斯产生同情?为何在《俄狄浦斯在克洛诺斯》中给俄狄浦斯解释的空间并且使他最终回归忒拜城?为何在《安提戈涅》中将俄狄浦斯子女塑造成与亦步亦趋信奉神明的克瑞翁相对立的存在,并引起观众对他们的悲悯?索福克勒斯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是,他比同时代的人更深入地想到,自然科学和哲学虽然能将不可知变成可知,但人类世界中,人对于自然世界的认知仍然有限,当人面临难以解释并走投无路时,仍然会求助于神,因为人类找不到更合适的方法去解释未知。索福克勒斯意识到了,只要人类存在,对于神的信仰必然会继续存在下去,他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与抛弃曾经给予人们无限力量的神,且他们也从不会消失,等待着人们的回归。

注释:

①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8页。

②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8页。

③(英)玛丽·道格拉斯著,黄剑波等译:《洁净与危险》,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

④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49页。

⑤在《安提戈涅》中,克瑞翁所表现出的狭隘与偏执无不是低劣人性的显现,与为了城邦而付出代价的俄狄浦斯形成鲜明对比。刘小枫也曾提出:“在索福克勒斯眼里,尽管俄狄浦斯和克瑞翁都算不上理想的王者,高和低毕竟有所不同。”详见刘小枫《罪与欠》,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页。

⑥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页。

⑦(英)劳埃德-琼斯著,程志敏编:《宙斯的正义》,华夏出版社2020年版,第189页。

⑧刘小枫:《罪与欠》,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203页。

⑨施密特认为,歌队对于区分了神与先知,质疑先知比人聪明是由于当时先知系统出现了问题:新兴的自然科学、哲学学派等都集中抨击过先知体系,从阿里斯托芬跟先知们开的玩笑中也能看出当时先知声望的颓败趋势。详见《经典与解释》,第10页。

⑩刘小枫,陈少明主编:《索福克勒斯与雅典启蒙》,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页。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3页。

?(美)阿伦斯多夫著,袁莉等译:《希腊肃剧与政治哲学》,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5页。

?阿伦斯多夫:《希腊肃剧与政治哲学》,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第3-5页。

?罗念生译:《罗念生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0页。

?孩子们的悲惨命运可从《七雄攻忒拜》《安提戈涅》中分别体现。

?E.R.Dodds,On Misunderstanding the' Oedipus Rex',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onbe half of The Classical Association,Greece&Rome,SecondSeries,Vol.13,No.1(Apr.,1966),pp.37-49.

?娄林主编:《经典与解释19》,华夏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

?笔者并不认同他认为当俄狄浦斯头上降临大难后则代表作家想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类知识的无用与神的知识的至高无上。详见《经典与解释19》,第6页。

作者简介:

赵诗楠,北京语言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俄狄浦斯王文学经典
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涵
汉人政治权力与文学经典传承的关系
永恒的莎翁
走进索福克勒斯的世界和《俄狄浦斯王》共鸣的舞台
存在主义视野下—《俄狄浦斯王》和《天边外》的解读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成品
文学是一座塬,电影在塬上
论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经典教育*
《俄狄浦斯王》与《海边的卡夫卡》人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