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恒的莎翁

2016-12-21陈美如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文学经典莎士比亚

陈美如

【摘要】莎士比亚(W.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留下了大量经典传世名作,曾写下一波三折的悲剧与喜剧,在文学的褶皱间剖析着人性之丑美,揭露社会之弊病,记录着世界之脉动。

【关键词】莎士比亚;悲喜剧集;文学经典

莎士比亚是英国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坛上的巨擘。他一生创作了38部戏剧作品(一说37部),诗作包括两部长篇叙事诗、一部十四行诗集以及其他一些短篇诗作。四百多年来这些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正如他同时代的批评家和剧作家本·琼生所说,他是“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时代!”

在《麦克白》中,当象征着邪念的三女巫对麦克白一语道破了未来的景象,一场不可避免的权力争夺战便已悄然开始。这位刚刚立功归来的野心英雄,在夫人的怂恿下谋杀国王并取而代之。夺权后的麦克白在逐渐丧失理性,他走进了权力的围城,惶遽的怪圈。为掩人耳目并防止篡位的发生,他日渐冷峻与残酷,这样的性格不容许他效法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他不能忍受“杯酒”背后交错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深藏不露的权谋计策,他用最直接最粗暴的手段,为自己铲除了预言中后代要做王的同僚班柯将军,以及贵族麦克德夫的妻儿。在他不成形的统治下,国内一片混乱。众叛亲离之中,麦克白再一次验证了中国古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面对国王之子和他请来的英格兰援军的围攻,终于落得削首的下场。

这部戏剧完全由史实改编,意在借古讽今,针砭时弊。当麦克白还只是一个凯旋归来、堂吉诃德式的满腔热血的战士时,他是那样忠心耿耿,正气凛然。怎奈女巫的预言却煽动起他幽深内藏的野心,夫人的不断挑唆与怂恿也使他的懦弱一点点被冲动所掩盖。此时,行不义、悖伦理、乱秩序也就有了充分的动机。弑君成功后,麦克白终于暴露出自己的真实一面,人性可以为一时之需有所调适,其本质却不可在时间面前戴上面具。他实行暴政,滥杀无辜,成为桀纣之君。当膨胀的权力被集中赋予一人时,那人便要被卷入“得”的享受与“失”的压力间的角力。无奇,故事的结局便是主人公走火入魔却不自知,人性被异化却不自见。极端个人主义横行的时代终究是一场悲剧。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被不断强调。莎士比亚在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的同时,也在清醒地告诉我们:人并非无所不能,人的边界在拓展,人的局限性也在凸显。在更高的主宰面前,人的抗争是无力的,故人须有所敬畏。

在脍炙人口的《威尼斯商人》中,作者通过塑造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吝啬狡诈、复仇心重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当时英国人反犹太情绪的部分原因。而与此相对应,在聪明机智、行事果断的理想化女性鲍西亚身上,我们又能感受到基督教义中的宽恕原则和理性所散发出的光辉,人文主义的旗帜在此被高举起来。这部戏剧的主题思想不消多言,但剧中一个细节却值得我们在障人耳目的“皆大欢喜”后深思。夏洛克并没有被完全塑造成一个纯粹邪恶的化身,在谴责他的复仇时,莎士比亚也不忘描写他所遭受的歧视与羞辱,从而增添了故事的合理性,解释了矛盾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在善与恶之间,是广袤的灰色地带,大多数人都处在这善恶交织的灰色中。人性中的善与恶,是在各自的成长环境中不断被塑造的,也是在某个具体情境中偶然被激发的。夏洛克是复杂的,我对他的态度也是复杂的,厌恶他的狡诈冷酷,却也同情他的遭遇,因而看到他失去家财又众叛亲离,内心会生出怜悯。对夏洛克这个复杂的形象,我可以理解,却无法认同。我想,呈现出人的立体与人性的复杂,也是其成为文学经典的原因之一。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大概因其结局美好,事物本身的价值不是那么明显;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则更凸显了事物的价值,所以才有悲凉的感觉。人对事物存在的感知,对其价值的认识,往往是在失去之后才变得明确。快乐中的人尽情快乐着,无暇体会事物的价值;而失去的伤痛、无奈和绝望,却让我们清楚意识到所失对我们有多重要。悲剧和喜剧并不在于其结局如何,或者说不仅仅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每个人对其所呈现的事物的价值的体认。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也是世界上一切具有童心的人必然喜爱的。这个剧本大约于1594年初次上演,四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有特殊吸引力的剧目。有的评论家认为它当初是莎士比亚为庆祝某贵族青年结婚供私家演出而作。虽然这点并不肯定,但剧中确定了爱情和婚姻,充满了笑料,穿插以音乐、舞蹈和戏中戏,笼罩以夏夜神秘的月光和阴影,使人读了或看了便进入诗境、梦境、仙境。

尽管莎士比亚的身份历来被众多阴谋论者所质疑,但那个名字早已成为一种文学符号,激荡在人们心间。

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平凡的,理由可以是他的作品不仅是喜好典雅文学的少数贵族心中的阳春白雪,同样也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他以世俗化的艺术形式来讨论命运、爱情、生死等深刻的问题,使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从剧中看出不同的东西,各取所需,雅俗共赏。

说不平凡,莎翁的作品问世至今,一直叩问着人们的灵魂,荡涤着人们的心灵,不仅启迪着人们去思考,也给每个思考者以美的享受和感动。

莎翁,跨越了交错着的时空的局限,一发声,回音便震荡了四百五十年。

他,不属于时代,却属于千秋万代。

猜你喜欢

文学经典莎士比亚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汉人政治权力与文学经典传承的关系
我眼中的莎士比亚
从文学名著到舞剧成品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文学是一座塬,电影在塬上
论通识教育视野下的文学经典教育*
小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