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与路径
2023-07-18李爱梅杜伦芳
李爱梅 杜伦芳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解决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矛盾,注入新文化动力;激活中国人精神基因,实现人自由发展;提升文化自信,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新的征程上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做好“三个明确、三个坚持”:明确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需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方向;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实质,坚持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融合汇通;明确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文化“双创”发展模式入手,从而推动中华文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服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价值;实现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实价值
(一)是为解决中华传统文化内在矛盾,注入新文化动力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炎黄二帝,发祥于孔孟老三圣人,传承繁荣于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华传统文化既得到了绚丽多姿历史长河浓墨重彩的挥毫,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私有制与小农经济的局限。首先,道统与政统的冲突,表现在天下为公与皇权政治的矛盾。西汉《礼记·礼运篇》有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全民所有,德者居位。北宋张横渠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意在为民请愿,为民谋利。而《诗经·北山》有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将皇权独占天下、皇帝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制度展现得理所当然。包括“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同样将皇权等级思想抒发得淋漓尽致。其次,开放与封闭的冲突,表现在大同世界与小农经济的矛盾。《谏逐客书》在记“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传递的就是要开放、包容的理念。林则徐留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深刻,告诫自我要开放、兼容。而宋《事林广记·警世格言》却言“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反映的是小农的自私与世俗。杜少陵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揭示了封建小农经济严重剥削、压迫底层人民的状况。中华传统文化的内部矛盾,需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人的自由发展思想来提供新的前进动力。
(二)是为激活中国人精神基因,实现人自由發展的需要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个人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中国人精神基因里的重要“序列”。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强调在国家学说的指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建立起对祖国各方概念的看法、观点,形成全面的、系统的关于“祖国”这个历史范畴的理论体系[1]。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为本民族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一种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两者在实践与领土和主权完整等方面有着共同的价值体系。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到了变革与创新,强调实践的革命性,破除循环往复的旧逻辑,提倡通过理论革新、实践创新推动客观世界发展[2]。而时代精神也是体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昂扬向上的社会精神面貌。改革创新精神强调的是突破陈规、敢为人先、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社会关系是由个体构成,其现实性又是由实践体现出来,所以追根溯源,就是个体的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人的实践性,也就是奋斗,是推动社会关系发展。而个人奋斗和奉献精神也是追求人全面自由发展的一种表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三)是为提升文化自信,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观的需要
中华传统文化绚烂多姿,上有诸子百家、中有唐诗宋词、近有元曲明清小说。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优秀基因,有着创造性的文人骚客,更有着深爱它的中国人民,这些都足够我们在这个时代保持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而所谓“文化自信”,本质上指的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政党对自身既往文化价值的充分信仰, 对未来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观明确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的战略高度,“四个自信”又细化了战略布局方向,要求坚持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观还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里文明、爱国、敬业、诚信无不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民主、自由又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中“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而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契合发展,正是文化创造性地转化。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现路径
(一)明确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延续、发展这一精神命脉,就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契合,理所当然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向。第一,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5]只有提高了认识,才会愈发觉得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内容之博大精深。也只有运用认识论的方法重新审视了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做到扬长避短。也只有认识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规律,才能利用规律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正确前进,而不会向着相反的方面。第二,要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认识是实践的先导,不仅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要运用实践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检验传统文化精与糟、好与坏、是与非的标准。传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就是官本位思想,与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相悖。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积极开拓传统文化新发展方向,能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实践也是认识的来源,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传统文化科学发展,能够让我们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
(二)明确中华传统文化內涵实质,坚持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融合汇通
中华文化向来是源于实践的,而新时期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必将在新的社会实践中实现。“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士兵鸣苦的《采薇》,为情侣赞歌的《关雎》,为农民悲痛的《悯农》都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实践中。我们现正处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伟大的航天工程催生出了小说《三体》,伟大的国防建设激发出了电影《战狼》,伟大的社会建设衍生出了豫剧《焦裕禄》。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正是完成了与马克思主义深度的融合,才焕发出伟大的光芒。一要坚持中华文化的革命性。革命性是无产阶级文化的本性,中华文化发展要敢于针砭时弊、褒优贬劣、激浊扬清,要敢于对不良作品表明态度、对大是大非表明立场,更要敢于接受批评、以敬重之心待之。二要坚持中华文化的发展性。发展性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中华文化繁荣要充分吸收新时期实践中滋生出的养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培养文化领军人物、引导文化新形态,要合理借鉴世界文化发展成果、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三要坚持中华文化的人民性。人民性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华文化昌盛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也直言“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7],是人民给予了文化创造的涓涓源泉和饶饶沃土。
(三)明确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文化“双创”发展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8]明确中华文化发展目的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式是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和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化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化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化工作者的天职[9]。中华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要明确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文化,“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0],文化发展成为了社会主义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大成了社会主义强国的应有之义。创造性转化主要是开拓社会主义文化增量市场。在信息时代以及即将到来的5G时代,文化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多新的可能,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借鉴新平台、开创新模式来创造新文化。比如通过抖音爆红海外的古风美食播主李子柒和通过网络文学走出去的青年作家陆琪。创新性发展主要是激活中华传统文化存量市场。在找准人民群众精神和文化需求缺口后,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养分,加以烹调,便可以古之智,惠今之聪;以古之韵,悦今之情。“旧瓶可以装新酒,新瓶旧酒也可以装”[11],比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和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只要坚持文化“双创”发展模式,新时期文化事业还有大为。
参考文献:
[1] 许广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13.
[2] 周文娟.生成逻辑与现实规定:马克思创新思想及其当代运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8):127-134.
[3][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高飞.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思想浅谈[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678-680.
[5] 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08.
[7][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中共中央宣传部,2015.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1] 鲁迅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