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3-07-18陈祎陶东杰
陈祎 陶东杰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我调节,圆锥模型认为“学生们互相教学”是最优的教学方法。现有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仍然是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方式,难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优势。存在案例缺乏时效性、案例缺乏专业性、案例教学缺乏整体规划、案例教学缺乏趣味性等问题。借鉴学生自主解读论文、开放式讨论、期刊论文结果重现等先进案例教学经验,提出可从构建开放性动态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创新案例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结课、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等方面对现有案例教学法进行改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改进建议
财税专业的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跨越数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性课程,也是财税专业的重要课程,需要对计量经济学综合灵活运用,具备较高的学习难度,非常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法由来已久,但应用在我国财税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却是最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不够完善,难以达到案例教学法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思考案例教学法在财税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与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
财税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在国内仍然处于比较新兴的阶段,由于这门课程的综合性、抽象性、专业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1]。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课程难度大,学生难以应用所学知识。计量经济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既需要提前学习高等数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前置基础课程,又要求熟练掌握经济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同时还要求对现实经济生活具备一定的了解。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难度较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尝试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没有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现实。为了配合学生薄弱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授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也更加侧重于原理的讲解,产生重原理、轻应用的现象。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在财税领域的应用,导致学生难以将计量经济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践学习的缺失也使得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更加不牢靠。
二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低。鉴于学生将计量经济学视作一门困难而枯燥的课程这一先验认识,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前就已经对这门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加上计量经济学本身具备一定难度,学生前期数学、经济学基础不牢,在学习过程中必然遇到重重困难,容易引发学习进展缓慢的挫败感。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仍然应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很少主动探究和获取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财税专业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不应该以计量经济学为主,而应当注重计量经济学在财税领域的应用。因此,教学方法应充分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鲜活的财税案例引入课堂,带入计量分析之中,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达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当前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虽然已经有部分课程使用了案例教学法,但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案例教学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案例缺乏时效性。经济活动和国家政策法规变动频繁,相應的计量经济学案例却并没有发生改变。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许多都是沿用多年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难以适应最新的经济活动。尤其在当今经济形态日新月异和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重塑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沿用旧案例失去了意义,也难以带给学生鲜活的时代感,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机器学习等新兴方法更加适应具有海量样本量的数据结构,然而传统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花费大量时间探讨简单多元回归的数学推导上。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的更新,学界涌现了许多新的应用自然实验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的思路,但缺乏对应的计量分析案例。忽视现实世界的发展,很难引导学生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动力和改革障碍,更不用说鼓励财税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为优化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二是案例缺乏专业性。财税计量经济学案例的另一个严重不足在于案例脱离财税专业,缺乏财税专业性。这一方面是因为案例库的陈旧和长期不更新,另一方面源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许多高校中教授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老师,是统计学院或数学学院的老师,缺乏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证分析经验,他们的案例往往具有浓厚的数学风格,使得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往往脱离现实经济生活。这种脱离不仅会使案例教学过程较为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兴趣,而且学生没有学习到案例中的经济学思想和方法,难以将案例中的方法应用于实践。
三是案例教学缺乏整体规划。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缺乏整体规划。一是小案例较多,大案例缺乏。小案例基于各种计量方法分散于各章节之中,往往对应某一个具体的计量分析要点,案例之间缺乏联系。虽然小案例对计量分析思路的理解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与现实经济生活脱节。现实经济生活往往情况复杂,需要从纷繁的经济背景中提取有效信息,仔细思考其中的经济学原理,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综合考虑多种计量分析方法,选取有效和可行的方法进行因果识别,必要时可能需要设计实验室实验或者田野实验来获取数据。二是案例缺乏层次规划。为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难度应根据教学阶段逐层递进,引导学生由易至难,由浅入深。现有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案例缺乏难度分层考虑,过早学习复杂案例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学习中后期接触简单案例又会诱发学生的疲倦心理。
四是案例教学缺乏趣味性。案例教学被称为“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因此案例教学本应充分引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2]。然而现实教学过程中,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往往成为“照本宣科”的举例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导致这一现状可能有三大原因。一是案例本身枯燥无味,脱离生活,或者过于陈旧,难以引发学习兴趣。二是教师在教授案例的过程中,仍然采用讲座的方式,单向传输知识,没有引入团队竞争式学习设计和自主式学习设计。三是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生疏。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案例学习需要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作为前置知识,并掌握经济背景和经济学理论,熟练运用Stata等计量经济学软件。当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经济背景和经济学理论不熟练,对Stata等计量经济学软件不了解,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根本无从展开。
二、案例教学法的原理
案例教学使用故事呈现教学信息,引入案例和特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案例教学能还原经济分析的真实背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从理论上分析,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有助于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和改进。建构主义是一种利用学习者能力构建可行知识(viable knowledge)的学习理论,也是一种促进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的教育范式[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讨论和反思在学习中创造了一种不和谐的状态,从而激发了更高层次的思考。案例教学训练学习者如何质疑假设、探索选择、将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而先前知识在后期会转化为动态的、具体的、持久的知识。
建構主义强调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我调节。一方面,案例教学有望激发学生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促进学生积极地将已有知识与课堂讨论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建构主义采取促进学生参与的策略,强调学习环境和团队学习,通过团队学习,学习者互相比较和交流,取得更大的成就,并改善对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改善学生自我调节、促进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方法。自主性和责任感是影响自我导向学习的核心属性。案例教学通常包含一些规定的活动或任务,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过程,并将知识扩展到狭窄的课堂之外,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责任感。
学习圆锥模型为理解案例教学法提供了另一视角。学习圆锥模型由Dale提出,描述了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留存度,并得到了实验验证[4]。如图1所示,讲座(lecture)被认为是最无效的教学方法,学生互相交流会导致更高的信息留存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们互相教学”。根据学习圆锥模型,在案例教学法中,可采用不同方式教学。第一,对话案例法。学生独立研究一个主题,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写下不同的观点。第二,小组案例教学。当小组成员之间有大量互动时,尤其是当学生们互相教学时,教学效果更佳。
三、先进案例教学方法的借鉴
本部分基于作者的观察,对一些先进的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现行案例教学法的改进提供借鉴。
(一)学生自主式解读论文
自主式解读论文属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经济类专业学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案例教学法。自主式解读论文将学习论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融入具体的文章案例中,能够充分加深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一般而言,教师需要提前一两周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将教师自己选好的文章分配给学生,文章最好选自顶级期刊以保证文章的高质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由选择文章然后教师进行把关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论文的兴趣。学生通过一定时间的自我学习和阅读,确保自己已经充分理解了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制作ppt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展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与教师联系、与同学探讨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生在该学生进行展示的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以供讨论。
可以说,自主式解读论文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圆锥学习模型的良好应用。建构主义一方面提倡采取促进学生参与的教学方式,强调通过团队学习、互相比较和交流来促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唤醒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学生自主式解读论文通过让学生解读论文和共同探讨论文,将团队学习和自主学习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知识构建过程。根据学习圆锥模型,小组案例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互相交流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留存度。自主式解读论文不仅包含学生单独解读论文,还包含小组展示与讨论部分,因此是一种小组案例学习。从学习圆锥模型视角来看,学生互相教学的自主式解读论文位于学习圆锥的最底部,能够使信息留存度达到最大。此外,这种互相教学的方式也符合中国传统的“教学相长”的观点。
(二)开放式讨论
开放式讨论将贯穿自主式解读论文的全过程,以使讨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学生进行自主论文解读时,允许其他学生随时打断、提问并进行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讨论。每位学生可以提出对所展示的文章中难以理解或不清楚的问题,无论是关于计量模型构建、经济理论分析方面,还是关于经济背景论述方面,都可以请求别的同学交换自己的看法。学生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对于整篇文章的批判性看法或改进建议,谈论自己获得的启发。讨论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讨论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不进行展示的其他学生也必须阅读并熟悉该篇文章,并且提前对一些可能的提问进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要求每位学生至少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来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特别需要鼓励平时不热爱发言的学生加入讨论。一般而言,讨论的进展可以由论文展示者进行控制,如遇特殊情况,教师可以适当介入。教师也可以化身为学生中的一员,全程参与论文讨论,并进行适当的点评。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本次展示和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关于某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索。
开放式讨论兼具讨论教学法的优点和开放式学习的包容性,并且这种方法增强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应当说,只有当开放式讨论和自主解读论文结合时,自主解读论文的良好教学效果才能充分地发挥。如果只让学生进行论文解读展示,而不允许或不鼓励开放式讨论,那么一方面解读论文的学生不能及时得到论文解读效果的反馈,从而难以就论文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进一步分析和思考,更不用说进行思维碰撞。另一方面,不进行解读论文的其他学生由于责任的缺失,更可能产生搭便车的心理,不会进行提前准备。此外,不允许开放式讨论,还将让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差。总之,如果缺乏开放式讨论,那么自主解读论文相当于只是替换了某一位学生和教师的位置,并不能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效率,自主解读论文发挥的效果将极为有限。
(三)期刊论文结果重现
期刊论文结果重现将来自期刊的论文数据和计量分析程序下载下来,让学生运用这些数据和程序对期刊论文进行结果重现,是计量经济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当前许多顶尖期刊已经要求论文作者同时公布所用数据与计量分析程序,以便其他研究者实现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从而促进经济学学科朝向更加科学和规范的方向发展。这为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提供了良好的案例。这些要求公布数据和程序的期刊,一般都是质量比较高的期刊,因此可以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对于本科生来说,教师可以先挑选中文期刊文章让学生进行结果重现,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可逐渐让学生尝试重现英文期刊的结果。
期刊论文结果重现很好地运用了建构主义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以已经发表出来的论文为案例,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学情境。这种现实的经济学情境,能够带动学生自动探索的学习动力。同时,这种方法通过让学生模仿已有的优秀范本来重现期刊结果,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做法与发表论文的做法进行比较,快速得出自己与最优秀、最先进方法相比的不足之处。模仿优秀的经济学论文可以说是学习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一条捷径。在进行模仿的过程中,學生会逐渐体会并感悟出优秀论文的基本范式,并且通过优秀论文的长期熏陶,培养良好的学术品位。同时,学生在模仿论文过程中强烈的参与式学习感受,将反馈至学习效率,这也符合建构式学习方法要求,从而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期刊论文结果重现方法还具备节约教学成本的优点。教师不必费力寻找合适的经济学情境,搜集多方面资料和数据,综合考虑多种问题来构建一个原创案例。已经发表的文章具备详细的经济学情境、数据和程序,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然,教师也不可忽视对已有文献的总结和批判,应当启发学生在重现期刊论文结果时进行批判式思考。
四、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法改进建议
(一)构建开放性动态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案例库
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关键资源,因此应着力构建开放性动态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案例库。案例库的构建要注重结合财税专业的特征,强调案例的时效性。案例库的构建需要注重以下三个要点:一是保持开放,实时更新。根据经济活动发展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动,实时更新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案例库。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必须紧密跟踪各类经济活动发展、国家政策法规动态、最新经济学文献,与时俱进,才能保证经济分析的时效性,确保计量分析思路和方法的先进性。二是与财税专业紧密联接,提升案例的专业性。案例库的构建可多请教或参考有充分财税实证研究经验的学者,保证计量分析案例不脱离专业,提高案例的专业性和吸引力。三是做好案例整体分布规划,构建层次分明、分布均衡、紧密联系的案例库体系。不仅保留根据计量方法所分的小案例,还要引入综合性案例,并且注重案例之间的整体联系,保持案例之间的连贯性。同时还需要根据教学阶段设定案例的难度层次,可分为基础案例、拓展案例、综合案例三个层次。
(二)创新案例教学方式
为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成效,必须改变单向传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互动参与,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在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第一,结合使用学生自主解读论文和开放式讨论的方法。只有将这两种方法同时应用于案例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二者的功效。教师应提前进行分组和任务分配,给学生预留充分的准备时间,让学生自主解读论文,对于本科生可由教师指定优秀论文进行解读。第二,期刊论文结果重现可作为平时课后作业。期刊论文结果重现会比较耗费时间,重现结果也不便于在课堂进行展示和探讨。建议将期刊论文结果重现作为平时课后作业,既便于学生自主模仿优秀论文,也方便对重现结果进行量化考察。第三,注重体验式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可以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提高竞争性,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在进行论文解读时,以鼓励、启发和答疑为主,尽量不要严厉批评,特别是对于发言较少的同学要积极鼓励。课堂展示时间把控由展示学生主要负责,必要时教师应注重课堂纪律与时间把控。第四,教师做好案例教学的课程定位和课堂规划。对于财税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计量经济学更重要的是掌握经济学含义,而非学习计量经济学原理。同时,教师应注重课程设计,在课程整体规划中安排好案例教学的时间。
(三)为案例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知识准备和案例材料发放。第一,提前发放案例材料。综合性案例分析可提前将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材料的提供既可以采用纸质形式,也可以采取电子形式。推荐采取电子形式,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便捷优势,同时可应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文件,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学习需要高等数学、经济学、财政学等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Stata等相关软件操作技能作为辅助,教师可以提前将所需知识列出提纲供学生课前阅读。第三,学校应重视高等数学、经济学、财政学等基础课程学习,做好前期课程安排,为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奠定良好基础。
(四)采用课程论文的考核方式结课
要想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还必须配合采用新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考试方式着重考查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知识点的掌握,这与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实际上是一门偏应用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财税问题为基本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培养目标与这一门课程的培养目标高度吻合。因此,需要改革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变革为以课程论文为主的结课方式。通过对论文的解读和讨论、对优秀论文的模仿,学生们不仅培养了经济学思维能力,还增强了对计量分析方法和Stata软件操作的掌握。运用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不仅考察了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体现了财税专业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成效。
(五)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
案例教学法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在本科教学中仍需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辅助。这是因为本科教学阶段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更新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案例教学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它的开展必须在学生初步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案例教学法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较好基础知识储备,否则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反而降低学习效果。此外,选择与课程完全相关的案例具有难度。因此,推广案例教学法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法完全替代传统的讲授形式的教学方法,两者应当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东杰,蔡红英.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课程建设探讨——以《财税计量分析》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155-157.
[2] HERREID C F. Case Study Teaching[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11(128):31-40.
[3] HARTFIELD P J. Reinforcing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In Advanced Level Biochemistr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Based Learning Activities[J].Journal Of Learning Design,2010,3(3):20-31.
[4] DALE E.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M].New York:Dryden Press,196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