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入学准备中的“三个重视”
2023-07-17李玮玮
文 李玮玮
一、重视幼儿学习品质,使其成为乐于探究的人
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强调了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性。入学准备的核心在于真正落实《指南》精神,我们将其作为幼小衔接中入学准备的关键抓手,希望幼儿通过积极探索,获得各种有助于其成为有能力的学习者所必需的学习品质。
一是敢于探究与尝试。幼儿的心灵深处有着与生俱来的学习内驱力,当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就会呈现出敢于探究、不断尝试、更加投入的学习品质。在各类户外活动中,我们鼓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幼儿的共同参与、质疑探究。将问题探究贯穿始终,并由此不断延伸出新的活动内容,不断挖掘问题中的特定教育价值。幼儿为了找到答案,调动所有经验、尝试所有方法,形成学习探究的动力。
二是乐于坚持与专注。从学习品质的内部动机来看,幼儿的学习源于对问题的兴趣。幼儿挖掘与筛选问题中的教育价值,不断延伸出新的活动内容,解决每个问题,是幼儿提升自我认知、潜能与创造力的过程。他们会为了找到答案调动已有经验与方法,进而形成学习探究与不断尝试的动力。因此,我们只有努力创设具有足够的开放性和适度的挑战性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探究。
三是善于沟通与解决问题。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与他人互动。例如,当教师在阅读区投放了《百鸟朝凤》故事绘本后,幼儿对凤凰产生了好奇心,也生发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它是最美的鸟呢?它美在哪里?做一只放在教室里的凤凰鸟,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怎么去做?怎么收集?怎么分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小组讨论,有的幼儿举手表决,有的幼儿与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相关的图片资料,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主张,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重视幼儿生活能力,使其成为学会生活的人
入学准备中明确对生活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四个关键方面,即生活习惯、生活自理、安全防护和参与劳动。我们充分利用各个生活环节,如餐点、如厕、饮水、穿衣、物品整理等环节,引导幼儿自我服务和独立完成,支持幼儿制订规则,在保障幼儿安全与健康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我管理。
(一)培养自理能力
一是来园签到游戏。为了引导幼儿每日按时自主入园、到园不迟到,我们尝试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融入来园签到活动,让幼儿在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游戏中开展签到活动,在熟悉的故事游戏中开始一天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同时,教师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从而养成按时入园的好习惯。
二是餐前讲述游戏。每天餐前的美好时光是幼儿最喜欢的时刻。我们利用“今天我是小主播”的形式,在幼儿进餐之前轮流介绍每日餐点。这样既能够激发幼儿的食欲,又能够更好地激起幼儿愿意参与、乐于表现的学习欲望。
三是午后探究时光。我们设立午后探究打卡行动小榜单活动,利用自然角鼓励幼儿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例如,幼儿熟悉了民间故事《赵柔卖梨》后,在午后时光,讨论、制订班级公约,并相互监督,评出每日“诚实守信小达人”。
(二)鼓励参与劳动
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通过劳动课程让孩子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劳动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鼓励幼儿参与劳动,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幼儿根据自己制订的劳动日计划和劳动公约,共制劳动日图,明确具体任务。在每次活动后,幼儿交流劳动小日记,选出“劳动之星”,同伴间互赠“劳动之星”徽章。
三、重视幼儿人际交往,使其成为大家欢迎的人
在入学准备中,我们重视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幼儿通过社会交往实践活动,与同伴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发生冲突时尝试想办法协商解决,理解与尊重他人想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自我调节与约束的能力,从而成为受欢迎的人。
一是扩展交往范围。我们注重组织跨班级、跨年龄的各类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在游戏生活中互动交往的“学习场”,充分创设自由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丰富交往经验。例如,在“长幼游戏节”活动中,幼儿可以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在各个主题游戏中自由地体验交往。在室内“微景观”的创趣活动中,幼儿自己选展示区、选同伴合作小组、一起收集制作材料、自己分组介绍,与同伴协商制订游戏和活动规则。
二是丰富合作经验。我们注重跟随幼儿视角,顺应幼儿的需求,适时地提供指导。例如,在开展班级民间故事游戏活动“小鲤鱼跳龙门”中,幼儿尝试自己搭建龙门。他们根据自己设计的“龙门图”选择不同材料。为了建好龙门的“地基”,幼儿自发组织分成两个小组,各自依据自己的设想尝试搭建,完成后进行比较。这是一个需要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在搭建过程中,我们发现同伴间时刻都在相互观察、相互交流、相互比较,有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有用动作改变他人的想法,主动学习、更加投入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
三是创设表达需求。我们关注幼儿那些看似普通的谈话,分析、判断他们的真实需求,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创设更具开放性的课程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主导的能力。每日有相对固定的幼儿例会时间,分小组围绕“我想做这样的调整”“我觉得可以这样做”等关键语句进行讲述,通过商议、记录等方式解决活动中发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