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中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2023-07-17

好家长 2023年6期
关键词:幼小图形儿童

文 杭 莹

一年级作为幼儿园升入小学后的第一个学段,儿童适应难度较大。因此,我校结合幼儿园游戏化教育方式,与小学课堂结合,利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儿童在游戏中启智,以趣引学,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教授数学内容,激发儿童数学学习的兴趣并树立自信心,以此推进幼小衔接数学教育的进度,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互相衔接的教育阶段,同时也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与转变,幼小衔接工作的好坏对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利用生活经验和幼儿园相关活动经验,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游戏课程,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较为难懂的数理逻辑关系。

一、“游戏化”教学的教育价值

一年级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具体有趣的游戏能够帮助其强化数学表象记忆,通过再现的方式,在大脑中构建感知,理解数与量、形状与空间关系,发展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系统地学习数学。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为儿童提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丰富教学形式,还能让儿童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且遗忘速度慢,进而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

二、“游戏化”教学的指导策略

基于“游戏化”教学的价值,教师应将游戏与课堂有机结合,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让儿童能够投入每一节数学课。充分发挥其激发热情、实践专业、融会发展、评价提升等方面的功能,使儿童获得自身学习的成功体验,进而对数学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一)激发热爱

基于认知水平所限,儿童对数学的感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的学习一定会经历具体到抽象,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低年级教学中,要以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为重点,不断贴近儿童生活、社会现象、文化内容,而游戏可以将这些内容相互结合,在教学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在“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事先让儿童带来各类形状的生活物品,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等活动,让儿童充分感受生活中物品的各类形状,寻找物品中的共同点并简单分类,通过“说一说,判一判”,详细描述图形的特点,从而让儿童自我归纳总结,并利用希沃白板提升游戏活动视觉效果,“找朋友”“找不同”等课堂游戏让儿童在学中玩,在玩中乐,让儿童用游戏的方式理解数学,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另外,教师也可以把整个学校作为入学适应期的学习场所,通过让儿童了解学校中有多少个班级,几个在1 楼,几个在2 楼;学校有几栋楼,楼与楼之间比高矮;数一数学校里的鹅等,在对应的教学主题中学会用自己的手、脚、步长测量长度。当学校被儿童熟悉与掌握,就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当儿童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四周物体的数量、高矮、方位时,就生发了自己的“数学故事”,对感知周围事物有着极大帮助,以此拓宽感知的广度、理解的深度。

(二)实践专业

幼儿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干扰。而小学数学则是由各个知识点串联成的知识网络。因此,提高儿童对课堂的专注度至关重要。在幼小衔接的入学适应期,更要帮助儿童熟悉小学课堂模式,将幼儿园游戏化课堂模式转换为小学游戏化课堂模式。

例如在“有趣的拼搭”教学中,前期问题导入:猜一猜这4种形状哪些会滚,哪个滚得快,为什么?哪些形状的积木最好堆?哪一种最难堆?以问题导向开展“滚一滚”和“堆一堆”活动,带着疑问进行操作,通过有针对性地观察与记录,直观地加深对4 种形体特征的认识,感知平面与曲面与滚动之间的联系,鼓励儿童充分地进行实践操作、触摸感受、讨论交流,发展儿童的数学思考能力。再由“盲盒”游戏引导儿童触摸口袋中的物体,说一说摸到了什么,针对某一种物体进行讨论,归纳物体的特点,并进行交流反馈,通过教师示范、儿童学习、教师对儿童回答反馈等环节,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并在其逐步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小小建造师”开放游戏活动,让儿童自己设计操作,提升创造能力以及建构技能,营造宽松快乐的氛围,发展儿童想象力,体验成功建构的成就感。教师还要结合小组间的互相观摩与评议,加深对形体的认识,引导儿童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小学数学游戏课程教学。最后,教师利用儿童自己搭成的图形,让儿童数数其中各种形状的积木用了几个,通过联结学过的内容,复习旧知、强化新知。

教师在整节课调整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融入幼儿园课堂的游戏化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加强数学认知,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课堂中的每个游戏环节灵活多变,充满儿童的创新创造,从儿童视角出发,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

(三)融会发展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和不同的问题引导儿童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儿童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尤其是在低年级,新课标中对图形与几何的目标主要在于图形的认识与测量,这两点都离不开一个“说”字。

例如在“认识图形(一)”的教学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需要儿童描述这些物体的样子。在描述中,一年级儿童更多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例如对长方体的描述,对“面”的感觉平平的,有直直的线、尖尖的角。对“圆柱体”和“球”描述为“能滚来滚去的”,先鼓励积极回答,由口语慢慢转化成更为精确的语言。在巩固应用环节,教师摆出多个实物模型,如正方体、圆柱、球、长方体等,从而开展游戏“我会说一说”。

问题一:从左往右说一说,各是什么物体,一共有几个?

问题二:随机找物体来提问,如圆柱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

让会的儿童快速起立,第一个起立的儿童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要认识图形,还要利用方位来描述图形的所在位置。激发儿童的专注力以及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儿童学会使用数学语言来进行表述。

(四)评价提升

儿童在低年龄段非常乐于合作,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分组游戏模式,促进儿童进行知识的检验,同时教师及时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中,儿童能够及时反馈学习程度,教师也能根据儿童学习情况结合课堂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活动中,教师分组开展“我是小小采购员”游戏,先出示价格表,提出:“商店里还有好多学习用品呢,小猴想邀请我们来玩购物游戏,你愿意吗?”儿童回答物品的种类。教师再要求用1 元买两件商品,可以买什么?还能找回多少钱?1元钱能买到一支铅笔和一本方格本吗?还差多少?小组讨论之后进行交流,根据儿童的回答,教师及时点评:用1 元钱可以买到正好是1 元的商品,也可以买比1 元少的商品,这时就要找回一些钱,如果超过1 元可就买不到了。每样商品只能买一件,1 元最多可以买几件,是哪几件?比比谁说得最完整。教师点评后说明:有没有发现这三种物品在这里面是最便宜的?所以同样多的钱,挑便宜的东西买,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以儿童熟悉的“购物”的生活情境作为切入点,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在有趣的购物中,经历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其掌握元、角、分之间十进制的关系,通过教师及时评价,帮助儿童正向感知知识系统,水到渠成地形成知识网络。

最后,幼小衔接不是一方的埋头苦干,而是家、园、校三方携手并肩的合作共育,充分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着眼儿童的终身发展所需,数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家校合作,我们顺应儿童的成长步伐,以科学的方法为路径,以爱护航,快乐且坚定地向未来出发。

猜你喜欢

幼小图形儿童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分图形
留守儿童
找图形
六一儿童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