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优化章节教学方法路径探析
2023-07-17饶海娟
摘 要: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理念、模式与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三维目标”的教学发展为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而在初中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开展章节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掌握课程知识。鉴于此,文章主要对章节教学开展的重要性及初中生物学章节教学存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初中生物学优化章节教学方法路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章节教学;优化方法;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8-0074-03
引 言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既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又是生物学学科具备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键能力等特征的综合体现。鉴于此,生物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立足于章节,整体把握与知识点存在关联的教学内容,设计章节任务群,从章节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与评价。在初中生物学的课堂上开展章节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还能使学生处于新情境中,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
因此,在初中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章节教学方法的优化,探究适合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方法,在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提高的同时,促进生物学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初中生物学章节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初中生物学的学科特征是有着许多零散的概念,而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要求并非零散的,注重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要求学生具备对生物学知识归纳与分析的思维[1]。而章节教学能使零散知识点形成有规律性、完善的知识体系,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生物学概念,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以保证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从而使学生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二)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控教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堂上组织开展的教学内容需要关注学科逻辑性与学生自身认知逻辑的有效统一。生物学教材中各个章节的安排通常有着一定的逻辑性。因此,开展章节教学通常可以使教师灵活组织以及整体把控教材内容,并依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以及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连续性,进行系统化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三)有利于教和学的整体评价
章节教学的开展,既要注重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结果,又要注重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发展与变化。章节教学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也是评价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通常能充分反映教师教学的效果。教师應深化对教材内容的解读,整体把控教学内容,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效果。
二、初中生物学章节教学存有的问题
(一)教师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法
完善的设计通常是章节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及规划进行提前统筹,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生物学教师忽视了章节教学,仍运用传统教学法开展教学,既没有与时俱进,又没有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没有将核心素养融入生物学课堂教学,这就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影响到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3]。同时,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和生物学教学的关联也愈来愈紧密,但大部分教师在进行生物学教学时,却忽视了信息技术的运用,这就导致学生只能通过静态的方式进行生物学知识学习,最终影响到整体教学效率。
(二)章节教学与其他环节的衔接度不高
初中生物学章节教学设计通常要关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等方面。在进行生物学教学时,教师既要考虑到生物学知识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要关注生物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融合,强化育人效果。但是,就当前的具体教学状况来说,许多生物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过于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无法推进教学方式与学生自身学习需求的衔接[4]。
(三)欠缺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都较为单一,忽略了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章节教学中的具体学习情况,最终影响教学效率。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欠缺的影响,生物学教师在教学时,无法适应学生自身对教学的要求,从而影响章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初中生物学教学优化章节教学方法路径
本文主要以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章节教学为例,说明章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路径。
(一)确定章节教学的目的
《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就是教学后要实现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确定章节教学的目的,不仅需要和学生自身的心理过程、知识储备、认知规律有效结合,还要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探究出的教学经验相联系[5]。“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章节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章节内容的学习,理解运动依赖相应的结构,知晓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区别,能够列举出相关社会行为等,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运动方式并加以宣传。
(二)优化整合教材
首先,生物学教师需全面熟悉《课程标准》和教材,注重精读教学用书、练习资料等相关教学资源,为章节教学中的教材整合提供相应的依据。其次,生物学教师需对重要概念及其关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知识点存在的关联,注重教学的有效整合。最后,需要考虑优化整合之后的教材能否满足学生自身的能力发展,关注教材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
依据教学目的,教师可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章节整合为学生的学习主题。本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动物具备的特征,理解人和生物圈承上启下的作用。动物的各种行为通常有十分复杂的运动过程,对动物自身的运动及行为进行整合,能够增强知识点的衔接性以及连续性。鉴于此,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动物运动所依靠的结构;其次,对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构成进行介绍;再次,运用实例对动物的学习行为以及先天性行为进行探究;最后,指导学生了解与掌握社会行为具备的特征,感受人类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本章的教学安排详见表1。
(三)開展教学活动
章节教学活动通常包含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章节教学想要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就需要教师高效整合与把握知识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开发与运用有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课程资源,如组织探究实验,开展图书馆活动,合理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章节内容的积极性。其次,生物学教师需做好相应的教学安排,包括课前预习设计、教具课件、实验材料等,突出章节教学的优势。再次,选择与学生相符的教学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最后,生物学教师需注重课堂教学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对章节教学进行反思与评价。学生可根据教师对章节任务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
1.创设连贯性的章节教学情境
在章节教学时,教师可将东京奥运会苏炳添的百米竞赛视频播放给学生,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苏炳添是依靠哪些结构才有这种出色表现的?”以此引出本章节第一课“动物的运动”相关内容。在对本章第二节课“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进行教学时,教师可接着播放苏炳添百米跑的视频,并提出问题:“苏炳添是怎样做到爆发式起跑的?”以此让学生思考行为获取的方式。在对本章第三节课“社会行为”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播放苏炳添进行团体接力赛的视频,提出问题:“怎样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团体接力赛?”创设连贯性情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章节内容的兴趣,还能使各课时教学实现有效衔接。
2.设计学习任务开展驱动教学
章节教学通常需要学生在相应的问题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这些学习任务可助力章节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1)观察猪的关节、鸡翅等相关实物、图片、运动系统模型等。在课前,教师可分发模拟运动的材料,如一双筷子、两根橡皮筋、一小段胶管,让学生理解与掌握动物运动依靠相应的结构,并依照伸肘、屈肘活动以及运动系统模型完成模拟运动,运动系统模型图如图1所示。(2)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动物或行为有关的例子进行分析,结合有关资料,辨别动物的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并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实验“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和实验“小鼠走迷宫取食物”进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与交流。(3)组织兴趣小组,对“蚂蚁的通讯”视频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社会行为具备的特征,理解动物的声音、动作以及气味都能够传递信息。
(四)组织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需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与设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迁移与运用生物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章节教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对本章相关概念的掌握状况进行系统评价,促使学生形成整体认识。本章评价表详见表2。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目标设计章节教学方案,对教学目标、内容、模式及评价进行相应的优化。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还能使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黎文建.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实施策
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8):98-99.
马晓慧.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研
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2,35(4):49-51.
梁晓妍.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7):1-2.
张丽芳.核心素养理论指引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
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4):30-31.
郑秀琴.基于新课标探索核心素养与生物单元教学的融合[J].新课程导学,2022(18):23-25.
作者简介:饶海娟(1971.7-),女,福建浦城人,
任教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三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