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内涵、关联与路径

2023-07-14魏崇辉

新闻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红色文化传播

【内容提要】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革命内涵,集体记忆是中国故事的本质内涵,两者的有效互动是当代传播的基本意蕴。红色文化的形成实践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素材,传播红色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讲好中国故事是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应包含:提炼红色文化核心理念,提高中国故事的认识度;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扩大中国故事的认可度;促进红色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中国故事的认同度。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播  中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①在2021年6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指出,“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②当前学界对“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两个方面都各有研究,而对从二者的内在关联入手探究路径的研究仍需拓展。本文在对“红色文化”“中国故事”“传播”三个概念的内涵阐释基础上,尝试透析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在关联,进而从“认识”“认可”“认同”三个逐渐深入的逻辑出发探索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路径。

一、红色文化、中国故事、传播的基本内涵

(一)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

虽然学界对红色文化的定义并未形成统一的表述,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共识。从内核来看,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丰富实践,集中体现于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革命精神。从外延来看,红色文化不仅融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彰显了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共同价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践对世界实践的参考意义。

回到文本语境,我们认为,“红色文化”集中表现于革命精神。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当时的“世界上的局面,是革命和反革命两大势力作最后斗争的局面”③,文章以“红色”与“白色”指代革命与反革命两股势力。截至2023年3月31日,在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以“红色文化”为内容进行精确搜索,共显示13条结果,从检索结果来看,“红色文化”概念的出场语境大多是习近平在革命老区的地方考察,如贵州遵义、河南信阳、山西大同、湖南郴州等,体现了“红色文化”概念背后的革命象征意义。

(二)集体记忆:“中国故事”的本质内涵

要理解“中国故事”的本质内涵,首先要理解何谓“故事”。根据《辞海》第七版的解释,“故事”作为一个语词有旧事、旧业、典故、成例、花样等释义。④前四种释义主要侧重“故”字,强调“故事”是对过去实践的物质或精神的凝结,第五个释义在日常使用中并不多见。除了作为一种语词,“故事”同样是一种文学体裁,侧重于描述事件过程,一般常用于口头讲述。由此看来,“故事”不仅仅是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内容总结,也是对事件发生过程的生动性和连贯性的描绘。换句话讲,“故事”不同于情节,也不同于史实,更侧重对事件的主观记忆描绘。

“中国故事”赋予“故事”以“中国特色”。不同于个人故事,“中国”二字为故事加上了“集体”内涵,强调从历史和世界的宏观视野出发去讲述对中国过去发生的实践的回忆、对当代正在发生的实践的观察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实践的想象。历史是由无数的个体故事所构成,个体背后折射出时代的集体记忆。可以说,就具体的叙事方式而言,“中国故事”既可以以小见大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百态,也可以为了特定目的采用宏大叙事。“中国故事”的本质内涵是“集体记忆”的呈现,叙事方式体现的是如何“讲好”。

(三)双向互动:“传播”的当代内涵

要理解“传播”的内涵所指,需要进入这一概念生成的历史语境之中。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明确的传播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传播理论,但存在对传播现象的思考,为传播学本土化研究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如邵培仁、姚锦云⑤从社会科学研究“双重解释”的特点出发,提出“阴-阳”“和-合”“交-通”等十对“华夏传播观念”。

近代以来中国传播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引进”与“三次突进”的历程。⑥在20世纪初的第一次引进中,communication更多译介为“交通”,旨在突出交流、沟通的双向互动的内涵所指。而当时汉语中的“沟通”一词更侧重从中心到四周的单向扩散之意。伴随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传播学迎来了第二次引进。刘海龙⑦指出,引进早期并未形成概念共识,如郑北渭将communication翻译为“思想交通”,张隆栋译为“通讯”,余也鲁译作“传通”。自1982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召开的第一次西方传播学研究座谈会开始形成较为统一的共识,將communication译为“沟通”。但由于“沟通”本意更侧重单向扩散,故也有学者为了强调传受方双向互动取其他概念而用如“交往”等。但无论采用何种概念来表达,“传播”一词在当代语境中的内涵所指无疑是communication一词内在包含的“双向互动”之意。

二、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的关联透析

(一)红色文化及其当代践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素材

集体记忆是中国故事的本质内涵,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挖掘印刻在集体记忆背后的内容素材,红色文化及其当代践行是其中之一。一是具有承载历史记忆功能的物质素材,如革命人物故居、革命遗迹、文化博物馆、相关档案资料等。二是凝结在物质载体背后的精神素材,如人物革命事迹、重大革命活动与历史事件以及贯穿人事物的红色精神等。三是践行红色文化精神的当代实践素材,如脱贫攻坚等。

截至2023年3月31日,以“红色文化”为关键词检索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中国形象的国家级平台“中国好故事”,显示有18223条结果,其中分布栏目较多的有“中华文化”(6723条)、“治国理政”(4066条)、“人物谱”(3833条),热词分布前五个分别为“脱贫攻坚”“合作社”“传统文化”“博物馆”“党支部书记”,表明了红色文化及其当代践行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来源之一。

(二)传播红色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使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作为革命的象征是正在形成的实践。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的革命象征意义曾经历一定时期的教条主义的表达,使国家和民族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混乱。改革开放之后的一段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红色作为革命的象征,在国家层面的话语表达中被刻意弱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思想政治领域发生的新动向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指出,“如果我们不切实抓紧这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工作,就会犯不可饶恕的历史错误。那样,千百万烈士流血牺牲打下的这个红色江山不是没有改变颜色的可能。”⑧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要求,传播红色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大时代使命。在剑桥词典网页版中对“red”一词进行英文-中文(简体)检索,显示有形容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为形容词主要指颜色,作为名词除了颜色外还有“a person who has socialist or communist political opinions”的释义,翻译为“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或“赤色分子”。用DeepL翻译器同样翻译“red”一词,显示形容词释义有“revolutionary”。这一方面进一步印证了红色文化集中体现在革命精神,但也正因此容易形成西方对红色文化的意识形态偏见,影响红色文化的传播。当前无论是在辞海网页版还是剑桥词典网页版中都没有“红色文化”语词的释义,说明理论界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共识。

(三)讲好中国故事是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创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四卷文本中多次提及“红色”的相关话语,如“红色基因”“红色地带”“红色家风”“红色传统”“红色资源”“红色血脉”“红色江山”等,这些都是对红色文化或抽象或具体的一部分表达。前文指出,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于革命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丰富实践,对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视与研究更多是从21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引起了更加广泛的重视,而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方式创新,更多是从党的十九大以来引发较多的研究关注。

在知网以“传播红色文化”为篇名对期刊文献进行模糊检索,截至2023年3月31日,显示出较早的文献分别是2004年1篇、2008年1篇、2009年1篇、2010年3篇、2011年7篇,自2012年及以后每年的相关文献呈现逐年递增且飞速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对这检索出来的683篇文献以“故事”为篇名进行结果中检索,显示仅有7篇文献,且较早出现于2019年。以上检索显示,传播红色文化与讲好中国故事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一方面红色文化及其当代践行本身就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素材,另一方面伴随着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讲好中国故事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创新方式,能更好地完成传播红色文化的时代使命。

三、红色文化传播与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索

(一)提炼红色文化核心理念,提高中国故事的认识度

如果把传播红色文化与讲好中国故事视为一种品牌营销,那么消费者对于红色故事的品牌认知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认识、认可、认同三个不同的层次需要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首先是从认识层面提炼红色文化核心理念,提高中国故事的认识度。从字形演变的角度来理解,甲骨文的“识”由“言”和“弋”所构。“弋”字本义为木橛,主要用来插在地上作标志。故“识”可会意为“以语言文字作标识”。之后经历从金文到楷书的演变,再到规范字体简化为“识”,演变过程中虽在字形有所增减,但其会意部分基本保留了下来。由此可以看出,“识”侧重标识之意,用语言文字突出此物与他物的区别,所以提高认识度需要从提炼红色文化核心理念上下工夫。

以革命精神为集中体现的红色文化,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以此为根据可以凝练出富有历史意蕴和时代特色的核心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一时期的核心理念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中救亡图存的革命斗志以及在彷徨中觅得新路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信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一时期的核心理念是在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经济条件下以及外有豺狼虎豹虎视眈眈内有各大势力蠢蠢欲动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愤图强之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涌现出特区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劳模精神、女排精神等,这一时期的核心理念是面对曾经探索失败的教训以及国际上社会主义遭受沉重打击的风云局势,如何能埋头赶上时代进程的锐意进取之心。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历史性成就,涌现出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企业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彰显了中国力量与世界担当。新时代新征程的实践正在路上,红色文化的核心理念也需要继续总结与凝练。

(二)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扩大中国故事的认可度

提炼红色文化的核心理念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步,有助于提高中国故事的认识度,将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出现自身的优秀文化被其他国家率先认定,反而使自身在文化传播中陷入被动的情况。但下一步需要打开国际视野,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扩大中国故事的认可度。所谓认可度侧重在一个“可”字,背后体现的是权威的背书和认可,需要从多元传播主体以及多样化的传播媒介中寻求传播方式的创新。

一是发挥多元主体的传播合力。一方面是官方主流渠道需要繼续加强与传播红色文化相关优秀作品的译介工作。2023年2月,《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英文版面向海内外发行,这对于帮助海外读者更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实践。另一方面要充分激励民间主体的交往与交流,从“传播”的当代内涵出发,以民间主体的双向互动推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

二是融合多种媒介的传播效应,重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比如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以“Who am I?”开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从微小孱弱走向一呼百应的历程,彰显了党始终如一的信仰与担当。从历史回顾转向当代实践,张桂梅、祁发宝、黄旭华等中共党员的当代风貌,勾勒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展现中国可信、可爱、可敬之形象。

(三)促进红色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中国故事的认同度

从认识度的提高到认可度的扩大,红色文化传播通过讲好中国故事逐渐形成其独特标识性和广泛影响力,进入到下一步认同层面,则需要从更深层次的价值观上下工夫。人民至上彰显了红色文化始终如一的价值立场,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红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外延的包容性,以此为基础促进红色文化价值传播,增进中国故事的认同度。

一是人民至上彰显红色文化始终如一的价值立场。伟大建党精神内在包含了“不负人民”的核心精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化作实践的担当与前进的动力。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艾德曼自2000年起每年都会发布“艾德曼信任度晴雨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也连续多年在中国开展关于政府满意度的民调,两者的数据基本吻合,都显示出中国人对本国政府具有非常高的信任度。⑨高信任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至上价值立场一以贯之的坚持。简言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形成的丰富的红色文化,本质包含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拥有增进中国故事认同度的价值底色。

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红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与外延的包容性。红色文化虽然集中体现于革命精神,但为谁而革命、革谁的命以及为了一个怎样的理想而革命,这些都彰显了红色文化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始终坚持反对战争、追求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经济建设还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无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彰显了中国在发展问题上的始终如一、不懈坚持。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建立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建设与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而艰难探索、勇于开拓、敢于斗争。质言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形成的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在包含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具备赢得世界人民认同的价值共识。

四、结语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⑩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文化结晶,也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人民砥砺前行、团结奋进的重要动力,而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新实践也会进一步豐富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传播需要与讲好中国故事相结合,从认识、认可、认同出发构造核心理念凝练、传播方式创新、文化价值传播等不同层次的传播策略与话语表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

注释: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

②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07):12-13.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

④《辞海》(第七版)[EB/OL].https://www.cihai.com.cn/search/words?q=%E6%95%85%E4%BA%8B.

⑤邵培仁,姚锦云.传播理论的胚胎:华夏传播十大观念[J].浙江学刊,2016(01):203-215.

⑥李彬,刘海龙.20世纪以来中国传播学发展历程回顾[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1):32-43.

⑦刘海龙.中国语境下“传播”概念的演变及意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08):113-119.

⑧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65.

⑨哈佛大学调查报告: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高达93.1%[EB/OL].人民网,2020-07-16.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716/c1002-31786297.html.

⑩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7.

作者简介:魏崇辉,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红色文化传播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