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止鼽玉屏汤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2023-07-13王歆袁晓辉周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8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鼻塞变应性

王歆 袁晓辉 周红

(1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人民医院中医耳鼻喉科 平顶山 467000;2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平顶山 467021)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以喷嚏频发、鼻痒鼻塞、眼痒及流清涕为主要临床症状,呈现出秋季反复发作的季节性高发特征,是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对变应原产生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SAR 发病率近年来不断上升,我国成人患病率高达20%左右,如治疗不彻底会导致鼻腔鼻窦息肉、支气管哮喘等一系列并发症,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治疗主要以抗组胺、抗白三烯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为主,均能有效缓解症状。但SAR 属于变态反应性免疫疾病,容易受变应原反复刺激,故目前普遍一线用药对减少发作频率效果不甚理想,进一步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甚至彻底治愈是目前治疗的重点与难点[2]。中医药在治疗SAR 上具有整体针对体质调节、多靶向、疗效稳定等独特优势,在预防及治疗SAR 领域有重要意义。中医主张“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肺主秋,与秋气相应,肺气应秋而旺,制约收敛之力渐强,宣发卫气津液至体表之力减弱,腠理不固而正气弱,故最易受秋季之邪气侵袭,又肺主鼻,鼻病从肺论治,这也体现了五脏与五官的整体性,鼻鼽多发于秋季,故从“肺应秋”天人相应整体观来论治季节性多发鼻部疾病不失为很好的临床思路[3]。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 年3 月至2022 年9 月医院收治的80 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20~64 岁,平均(46.89±8.78)岁;男23 例,女17 例;病程0.6~5 年,平均(2.89±1.03)年。观察组年龄19~65 岁,平均(48.76±9.12)岁;男24 例,女16 例;病程0.7~5 年,平均(2.91±1.1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00309)。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西医诊断标准[4];符合中医鼻鼽肺脾气虚证的诊断标准[5](主症为喷嚏连发,伴清涕,鼻痒,鼻塞,嗅觉减弱;次症为鼻黏膜肿胀,色淡或苍白,神疲声低,倦怠乏力,易感冒,纳差便溏,常有咳嗽咳痰;舌象为舌质淡胖,伴齿痕,苔白;脉象缓或濡。以上满足主症2项和/ 或次症3 项及以上,结合舌象与脉象可诊断);年龄在18~65 岁;入组前至少1 个月未服用过影响结果的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哮喘、慢阻肺等病史者;合并感染性疾病者;伴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及造血系统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氯雷他定片(国药准字H20070030)治疗。10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服用自拟止鼽玉屏汤治疗。方药组成:麻黄9 g,桂枝10 g,生黄芪20 g,细辛6 g,干姜6 g,白术10 g,白芍10 g,五味子6 g,防风10 g,法半夏10 g,炙甘草6 g;脾胃虚弱较甚者加黄芪至30 g;头痛甚者加川芎10 g、白芷10 g;鼻塞喷嚏甚者加辛夷10 g、苍耳子15 g。水煎200 ml,1 剂/次,2 次/d,早晚两次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估。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总分差值/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65%;有效:25%<中医证候总积分下降≤65%;无效:中医证候总积分≤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鼻炎症状积分。于治疗前、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鼻塞、鼻痒、喷嚏及清涕等四项症状评分,症状由轻到重分别计0、2、4、6 分。(3)鼻腔生理功能。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鼻腔阻力(NR)水平,采用糖精清除实验检测两组鼻黏膜纤毛清除率(MCR)及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4)致炎因子水平。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致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性别、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积分、实验室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根据符合正态分布与否分别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P<0.05 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鼻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鼻塞、鼻痒、喷嚏及清涕积分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鼻炎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鼻炎症状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鼻腔生理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鼻腔生理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鼻腔生理功能比较()

表3 两组鼻腔生理功能比较()

2.4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致炎因子水平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ng/L,)

表4 两组致炎因子水平比较(ng/L,)

3 讨论

《黄帝内经》倡导“天人相应”一体观,变应性鼻炎呈现明显的时间节律性,患者多具有定时择时发病的特点,与季节交替有密切关联,《素问》有云:“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肺和秋气相通应,五行均属金,肺乃娇脏,容易受外界邪气侵扰,秋季阴气始出,初寒、凉燥之邪袭肺,导致肺宣降失司,津液输布不利,饮停于肺,肺开窍在鼻,故出现鼻痒、鼻塞等症。中医理论的特点即是“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因时制宜,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均与四时节律、自然规律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临床用药不应局限于疾病本身,遣方用药应多考虑整体[6]。

肺通于鼻,在体合皮,鼻黏膜与外界直接接触,也归属于“皮”,肺喜润而恶燥,秋季以燥邪当令,初秋承夏季之火热尚未全息,燥热伤津,无法濡润鼻窍黏膜,致使人体之屏障减弱,易感外邪,深秋日渐转凉,肺气日趋收引,肌肤腠理卫外,驱邪外出之力下降,肺气不足,肃降失司,故初秋多以鼻痒、黏膜红肿、喷嚏频发为主要症状,深秋寒邪渐盛,水液凝滞,阳气不化,可见鼻塞、喷嚏遇冷加重及流清涕等症状[7]。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联合用药能有效减轻患者鼻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效果优于单纯服用氯雷他定。氯雷他定是抗组胺类药物,能通过与外周H1受体竞争性结合抑制其数量,从而发挥抗过敏作用,抑制变态反应,减轻临床症状[8]。自拟止鼽玉屏汤是在中医“天人合一”整体理念指导下,结合肺-秋与鼻炎的特征拟定,本方中君以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宣肺降气散寒以解表邪,前者宣肺利气,后者还能化气行水以解内饮;黄芪擅补脾肺之气,益气固表;臣以细辛散寒通窍,又能助麻桂解表驱邪,肺感外寒,水液输布失调,可见津液外渗鼻腔;干姜温肺化饮,增强桂枝化里饮之功;白术健脾取“培土生金”功,合用黄芪加强固表之力,气旺表实,邪无所侵;秋气转凉,阴气渐盛,虽有夏日余炎温热,但不可过用寒凉,需以收敛之品以顾护阴液肺气,故佐以白芍和营养血,有敛阴之力;五味子敛肺气,与辛散之药同用,散中寓收,防辛温之品过度耗伤肺气,驱邪但不伤正,防风走表,可祛风散邪,与黄芪合用意为祛风不伤正而固表不留邪;法半夏燥湿化痰,可增强化痰饮之力,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辛散酸收之品,又能助补气健脾之药益气和中,全方共奏解表驱邪,固表实卫,温肺化饮,宣肺通窍之功[9]。

症状改善主要以患者主观感受为主,对评价疗效来说客观性不足,鼻腔阻力是呼吸时鼻腔对空气的阻力大小,能客观反映鼻塞程度;MCR 以及MTT是反映鼻黏膜纤维传输功能的指标,能客观评价鼻黏膜的防御系统功能[10];IL-6 能诱导IgE 合成,促进中性粒细胞堆积于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介导的IL-8 是呼吸道损伤的关键因素,能激活炎症细胞在气道黏膜处聚集,引起变态反应与炎症反应;IL-10则是可以拮抗炎症反应递质的抑炎因子,可以减少中性粒细胞,减轻炎症反应[11]。观察组鼻腔生理功能及炎症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能有效改善炎症反应程度,提高鼻腔及鼻黏膜生理功能,效果优于采用单纯氯雷他定片治疗。氯雷他定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会选择性阻断外周组胺H1受体,减少细胞黏附分子及抗原细胞表达水平,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趋化性随之减弱,其释放炎症介质的机能被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及平滑肌收缩恢复正常,腺体分泌减少,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鼻腔及鼻黏膜生理功能[12]。肖阁敏等[13]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以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等为主药的小青龙汤煎剂能通过刺激Treg 细胞增殖促进其分泌IL-10因子,IL-10 能抑制Th2 细胞活性与数量,降低以Th2 为主的免疫炎症反应,降低血清IgE 水平,有效改善鼻黏膜过度免疫反应症状。麻黄、桂枝及白芍的共有成分儿茶素能抗组胺H1受体,发挥与抗组胺药作用相似的抗组胺、抗炎作用;五味子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相关细胞分泌IL-6 等致炎因子,从而减弱细胞膜上的TOLL 样受体4 表达活性,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鼻腔及鼻黏膜生理功能,但目前所知导致变应性鼻炎产生的因素除了炎症介质因素外,还有免疫、环境、遗传、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本研究仅简单地从几个致炎因子角度分析其机制深入性不足,日后研究可以深入探究其炎症机制或从其他领域入手[14]。

综上所述,在“肺应秋”天人相应整体观念指导下应用自拟止鼽玉屏汤联合氯雷他定常规治疗对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佳,能通过减少IL-6 及IL-8 等促炎因子的释放,升高IL-10 等抑炎因子水平,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水平,改善鼻腔及鼻黏膜生理功能,减轻鼻炎相关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鼻塞变应性
为什么鼻塞的时候,经常堵一边?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鼻塞不通食辛夷花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宝宝鼻塞,妈妈有哪些对策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植物精油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