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模式对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2023-07-13刘瑞攀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8期
关键词:患肢循证依从性

刘瑞攀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肿瘤科 濮阳 4570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临床常采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1~2],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术后患者需进行化疗,常选择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化疗,但长时间置管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加之护理不当等因素影响,易导致局部感染、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不高,不利于患肢功能康复[3~4]。因此,加强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循证护理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等过程,将护理研究和护理实践有机结合,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旨在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选取乳腺癌患者92 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中采取循证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 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 例(均为女性)。观察组发病部位:左侧29 例,右侧17 例;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51.56±2.34)岁;肿瘤分期:Ⅰ期14 例,Ⅱ期19 例,Ⅲ期13 例;置管位置:肘正中静脉14 例,贵要静脉30 例,其他2 例;肿瘤直径0.5~4.2 cm,平均肿瘤直径(2.35±0.12)cm;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83±1.02)kg/m2。对照组发病部位:左侧30 例,右侧16 例;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51.61±2.36)岁;肿瘤分期:Ⅰ期15 例,Ⅱ期20 例,Ⅲ期11 例;置管位置:肘正中静脉15 例,贵要静脉28 例,其他3 例;肿瘤直径0.5~4.2 cm,平均肿瘤直径(2.37±0.14)cm;体质量指数18~2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86±1.04)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审批号:K202018)。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 年版)》[5]诊断标准;采取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行PICC 置管;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智力障碍;合并恶性肿瘤;中途退出研究。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干预。术后予以患者病情观察、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置管护理和锻炼指导等。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措施。(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1 名护士长(负责护理方案制定)、5 名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方案的实施)组成小组,提出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如锻炼依从性差、并发症等,以“乳腺癌、PICC 置管、循证护理”等为关键词,通过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验证文献资料的真实性,结合以往临床工作和实际情况,制定循证方案。(2)健康教育。采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详细讲解乳腺癌治疗方法和术后康复注意事项,强调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播放康复锻炼相关视频,现场示范康复锻炼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邀请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分享自身康复经验,予以患者鼓励和支持。(3)康复锻炼。术后1~3 d,指导患者进行手指握拳、腕关节屈伸活动,保持肩关节制动,10 min/次,3~4 次/d;术后4~7 d,指导患者进行肘部屈伸训练,15~20 min/次,2~3 次/d;术后8 d,循序渐进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前后、外展和旋转运动,并对患肢进行局部按摩,15~30min/次,1~2 次/d;出院前1 d,对患者功能锻炼进度进行评估,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居家功能锻炼方案,要求家属监督患者锻炼,锻炼过程中对患者取得的进步予以鼓励和肯定。(4)并发症预防和护理。输注前后采用生理盐水冲管,输注刺激性药物时,注意减慢输注速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换药,嘱患者尽量避免穿刺手臂过度活动,禁止在置管侧手臂进行输液、血压测量等操作,沐浴时采用保鲜膜对穿刺部位进行包裹,发现穿刺部位出血、红肿等异常立即汇报处理。(5)出院指导。嘱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有规律地参与体力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多吃水果蔬菜,以优质蛋白、低脂饮食为主,指导患者进行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定期复查。两组均持续护理至出院,并随访干预至术后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康复锻炼依从性。采用自制的锻炼依从性量表从抵触情绪、按时锻炼、动作规范性、配合度4 个项目评价患者术后3 个月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各项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锻炼依从性越高。(2)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患者护理前和护理3 个月后的自我效能[6],包括对待事物是否容易放弃、能否完成计划等10 个条目,采用1~4 分评分法,总分40 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好。(3)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于术前和术后3 个月采用专用的量角器对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4)并发症。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局部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5)生活质量。护理前和护理3 个月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7]从心理健康、躯体疼痛等8 个维度进行评价,各项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中配合度、动作规范性、抵触情绪、按时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分,)

表1 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比较(分,)

2.2 两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肢内收、前屈、后伸、外展幅度均比对照组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GSES 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GSE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GSES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GSES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GSES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局部感染、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发生情况[例(%)]

2.5 两组SF-36 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SF-36 评分比护理前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SF-36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SF-36 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乳腺癌术后患者需长期进行输液和放化疗,PICC 置管可避免长期反复插管,成为乳腺癌患者的常用置管方式[8~9]。但PICC 置管长期留置,会因导管维护不当引发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等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预后[10~11]。常规护理易忽视对患者的康复指导,难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

循证护理以患者为护理中心,将患者实际情况、临床研究成果以及护理人员经验有机结合,制定更合理的护理方案,旨在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本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患肢功能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评分、GSES 评分、SF-36 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并发症较对照组少(P<0.05)。说明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经循证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利于患肢功能改善,导管堵塞、脱出等并发症较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分析原因在于,采取循证护理干预,予以患者多样化、针对性的健康知识教育,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其意识到康复锻炼的重要性,辅以同伴的现场教学,可增强其康复信心,提高康复锻炼依从性[12~13]。术后早期开展功能锻炼,通过循序渐进的上肢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肢水肿。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居家康复锻炼方案,并充分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可促使其自觉进行锻炼,保证康复锻炼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促进患肢功能康复,加速功能康复进程。强化并发症预防护理,通过严格无菌操作、日常生活防护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可维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增强导管维护效果,减少导管堵塞、静脉炎发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为康复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14]。循证护理过程中还予以患者出院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生活模式,可减少患肢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宋琳的研究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可降低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15],进一步证实了该研究内容的价值。

综上所述,乳腺癌PICC 置管患者经循证护理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有所提高,自我效能进一步提升,可改善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患肢循证依从性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稿约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