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菇平岩汤结合皮内针对乳腺癌根治术疗效的影响
2023-07-12杨金蕊刘艳丽
杨金蕊 赵 婵 刘艳丽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原因不明,且存在遗传风险[1]。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效果较好,深受医患好评[2]。为了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给予患者术后中医方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相关报道较多[3-5]。我们临床经验发现,慈菇平岩汤、皮内针有助于提升乳腺癌根治术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深入探究,故而我们纳入115例乳腺癌患者分组探究慈菇平岩汤结合皮内针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15例乳腺癌患者(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将纳入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57例、58例。观察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6.55±2.66)岁,左侧乳房肿瘤38例、右侧乳房肿瘤20例,肿瘤直径0.82~2.52 cm,平均肿瘤直径为(1.24±0.20)cm。对照组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1~60岁,平均年龄(46.58±2.68)岁,左侧乳房肿瘤37例、右侧乳房肿瘤20例,肿瘤直径0.81~2.51 cm,平均肿瘤直径为(1.25±0.21)cm。
1.2 诊断标准
西医参照《乳腺癌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6]:无痛性肿块、皮肤橘皮样变、乳头溢液、局部凹陷症等,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确诊。中医参照《中医肿瘤学》[7]中肝郁证诊断: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少腹胀闷疼痛、胸胁、易感疲乏、月经不调、痛经、嗳气、心烦易怒、苔薄白、舌淡、脉弦等。
1.3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乳腺癌诊断,可接受改良根治术治疗;患者辨证为肝郁证;患者术后病情稳定;患者预计生存期1年以上;患者可接受慈菇平岩汤、皮内针治疗。排除标准:癌症转移患者;合并严重精神分裂、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患者;术后严重感染患者;其他情况影响判断疗效患者等。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全麻,消毒铺巾,根据乳房大小及肿瘤位置设计手术切口,切口距离肿瘤3 cm左右,皮肤切开,游离皮瓣,保留少量薄层脂肪组织,为皮瓣厚度,由上至下,分离深面胸大肌筋膜及乳腺,清除胸大小肌淋巴脂肪组织,提起胸小肌及胸大肌,解剖结扎,处理腋血管,切除分支,清除肩胛下肌群筋膜及腋静脉周围淋巴组织,并注意保护患者神经,清洗手术创面,引流,术后抗感染。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结合慈菇平岩汤及皮内针治疗,慈菇平岩汤:山慈菇15 g、黄芪20 g、党参18 g、蛇莓及藤梨根、郁金、茯苓及猪苓各15 g;皂角刺12 g;柴胡、醋莪术、醋三棱、夏枯草各10 g;甘草片6 g。水煎煮,取汁300 mL,每日早晚温服,各150 mL,治疗1个月。皮内针:取穴太冲、内关、足三里、蠡沟、肝俞、膈俞、期门、丘墟,穴位消毒后以皮内针(0.22 mm×5 mm)沿皮平刺入皮下,患者感觉酸麻为宜,以胶布固定,留针3 d,治疗时间1个月,埋针治疗8次。
1.5 观察指标
(1)疗效标准[8]:痊愈: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证候积分降低95%以上;显效:患者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证候积分降低65%~95%;有效:患者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证候降低30%~65%;无效: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中医证候降低30%以内。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显效率、有效率之和。(2)记录患者并发症。(3)中医证候积分[9]: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证候积分评估标准为0~6分,0分无症状,2分轻度,4分中度,6分重度。(4)采取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仪[10]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EA及CA153水平。(5)采取流式细胞仪[11]测定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等水平。(6)随访1年,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乳腺癌复发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疗效及并发症、6个月及12个月后复发率等)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中医证候积分、CEA及CA153水平、CD3+、CD4+、CD8+、CD4+/CD8+等)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疗效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χ2=4.0369,P=0.044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3.45%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16,P=0.024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2.3 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比较,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4 患者治疗前后CEA及CA153水平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CEA及CA153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2组患者CEA及CA153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EA及CA153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CEA及CA153水平比较
2.5 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
治疗前,2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比较,P>0.05;治疗后免疫指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2.6 复发率
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与观察组均较低(P>0.05),但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中医无乳腺癌病名,将其归属于“乳癖”、“乳岩”、“石榴翻花发”等范畴[12-14]。《外科医案汇编》[15]记载:“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外科正宗》[16]记载:“忧郁伤肝,思虑伤脾,和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妇人大全良方》[17]记载:“此属肝脾郁怒,气血亏损,名曰乳岩,为难疗”。《外科十三方考》[18]记载:“乳岩则因七情气郁而成”。乳腺癌发病与肝关系密切,肝主情志,若患者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冲任失调,气血失和,渐成积块,故而发病[19-22]。故而治疗乳腺癌当从肝郁论治[23]。乳腺癌术后脉络损伤,气血不足,情志不畅、忧郁伤肝,故而治疗当以疏肝解郁、益气扶正、解毒之法[24-25]。我们发现,慈菇平岩汤对乳腺癌患者具有积极影响。慈菇平岩汤由山慈菇、黄芪、党参、蛇莓及藤梨根、郁金、茯苓及猪苓、皂角刺、柴胡、醋莪术、醋三棱、夏枯草、甘草片等中药组成,方中郁金、柴胡、黄芪、党参为君药,共行益气扶正、疏肝解郁功效;皂角刺、三棱、山慈菇、莪术、夏枯草、蛇莓及藤梨根均臣药,山慈菇及夏枯草可清热解毒;莪术及三棱可软坚散结;蛇莓及皂角刺、藤梨根可活血、解毒;猪苓及茯苓为佐药,可健脾益气、化湿和中;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共行益气解毒、疏肝解郁功效[26-27]。
皮内针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积极影响,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28]。本次取穴太冲、内关、足三里、蠡沟、肝俞、膈俞、期门、丘墟进行皮内针治疗,刺激内关穴可调整机体阴气;刺激足三里穴可扶正祛邪,为补益大穴;刺激太冲及蠡沟困扰疏肝解郁;刺激肝俞可疏肝理气;刺激膈俞可健脾补心、养血生血;刺激期门可疏肝清热、利胆和胃、降逆止痛;刺激丘墟可清肝利胆、解郁泄热。诸穴合刺可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疏肝解郁、止痛,可较好促进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有效率(81.03%)更高,并发症率(3.45%)更低,提示慈菇平岩汤结合皮内针可提升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疗效,减少并发症,安全可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乳房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易感疲乏等)、CEA及CA153水平、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慈菇平岩汤结合皮内针可提升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术后肿瘤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病症。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1.72%)低于对照组(12.28%),P<0.05,提示慈菇平岩汤结合皮内针可一定程度降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率。
综上所述,慈菇平岩汤结合皮内针可提升乳腺癌根治术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安全性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