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60例疗效观察

2015-08-20倪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失眠症

倪伟

摘要: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果 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3.4%和95.0%,对照组分别为48.3%和78. 3%,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皮针配合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有效率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关键词:“方氏”头皮针;皮内针;四花穴;失眠症

中图分类号:R256. 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4-0062-02失眠症是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它的主要症状是患者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进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活动的一种主观体验,可导致患者的日间活动和反应功能下降,引起嗜睡、疲劳、甚至焦虑或抑郁,并可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率[1]。我国的失眠流行性病学研究显示,43.1%的成年人曾不同程度地受到过失眠困扰[2]。如此高的发病率,极大的加重个人以及社会公共医疗的负担,而针灸治疗对于本病却有较好的疗效。笔者采用“方氏”头皮针配合四花穴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并与单纯针刺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11年6月-2014年9月本院中医针灸科120例失眠症患者,根据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l。1.2诊断标准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1)轻者入寐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2)常伴有头疼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3)经各系统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1.3纳入及排除标准符合失眠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均可纳入。不合作者、临床过程中失访者、孕妇、病情危重者、进行其他影响该方案者排除在外。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 l头皮针治疗“方氏”头皮针取穴,依照《头皮针》[4]的相关论述选取:伏象头部,伏脏上焦(双),思维(双),信号(双),记忆(双),伏象“内关”(双),伏象“三阴交”(双);操作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苏州华佗牌0.30mm×13 mm毫针,以拇指及食指中指持针,小臂带动手腕,迅速垂直刺至颅骨骨膜,以听到“啪”的声响为佳,进针后留针30 min。2.1.2埋皮内针治疗头皮针治疗后,选取背腧穴的膈俞(双)、胆俞(双),先用碘酒消毒再用75%的酒精脱碘,采用揿针型皮内针,用小镊子夹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人,然后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埋针时间一般为3—4天,暑热天埋针不宜超过2天,以防感染。2.2对照组选取传统腧穴百会、安眠(双)、内关(双)、三阴交(双),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每次留针40 min;2组均采用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 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疗效判断标准拟定: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3.2治疗结果见表2。4讨论

失眠的病因很多,机制复杂。目前两医没有特殊治疗手段,各类安眠药纷繁复杂但是普遍存在不良反应,如患者服后会出现口干,嗜睡,头昏,乏力,成瘾性及戒断性反应等。针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长久以来一直被应用于治疗失眠,却具有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成本低廉的优势。

“方氏”头皮针由陕西中医院原针灸科方云鹏主任医师发明,它综合运用西医大脑皮层定位系统与中医经络体系理论的成果,将头部整体分为“伏脏、伏像、倒脏、倒像”4个部分和11大中枢,形成自身独有的“脏象”理论及治疗方法[4],具有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见效迅速等特点。另外头皮针是针刺头皮组织中特定部位和区域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是在传统的针灸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所有阴经的经别和阳经的经别相合后达于头面。头皮针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临床证明“方氏”头皮针在治疗脑源性疾病方面疗效突出。因此笔者选用伏象头部,伏脏上焦,此为对应取穴,能安神定志,明目醒脑。信号穴为感觉性中枢反射区域,对失眠的调节效果显著;思维穴为思维中枢头皮投影区,具有镇静安神、调节睡眠的作用。记忆穴是识字和阅读中枢在头皮的投影区,治疗失眠疗效可靠。伏象“内关”,伏象“三阴交”为仿体针取穴法,就是根据祖国医学经络、脏象,以及阴阳五行辨证取穴的理论,摹仿体针取穴的方法,在“伏脏、伏象”上选取失眠效穴“内关、三阴交”,取其滋阴潜阳,宁心安神的功效。

皮内针是在腧穴皮部理论的基础上发现的通过久留针产生持久的皮内刺激的一种疗法,本法取自于《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的方法,它给皮部以弱而长久的刺激,刺激信息通过经络穴位传人人体内,以疏通气血。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适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慢性疾病、顽固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所选穴位膈俞、胆俞又名四花穴,其位于第7和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上贴近心肺二脏,下督管肝脾二脏;中医理论认为:心肺主运行气血;肝主疏泄气机;脾主生化气血;此四脏与机体气血运行关系密切,而失眠多与这四个脏腑相关,因此选用膈俞、胆俞埋皮内针,可以调顺心、肝、脾,肺四脏的气化功能。另外膈俞为八会穴之血会,属阴,有化癖解郁、宽胸利膈、补气养血之功;胆俞为胆的背腧穴,属阳,具有疏利肝胆、和胃理气、升清降浊、疏利中土之功,两穴一阳一阴,一气一血,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调气和血,补虚泻实,调整阴阳[6]。而失眠的病因病机,总属阴盛阳衰,阴阳失调,所以临床上其治则也是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其大纲。在头皮针安神的基础上,再配合四花穴埋皮内针调整脏腑阴阳虚实,则从整体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失眠病症有了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治疗。通过笔者的临床观察表明,头皮针配合四花穴埋皮内针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疗效,并且优于单纯针刺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 -143.[2]胡希军,甘子义.针灸配合耳穴治疗失眠60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8):594.[3] ZY/TO01. l~001. 9 - 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4]方云鹏.头皮针[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3-48.[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5].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6-187.[6]符文彬,许能贵,针灸临床特色疗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2011:158-159. (收稿日期:2015-01-12)

猜你喜欢

失眠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的meta分析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音乐疗法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效果
失眠症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评定
单醒瑜 何小妹 刘洁文
超级心理医生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
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蒙古灸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