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07-11丁祥
丁祥
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大丰 224000
结核病主要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青年人中较为多见,潜伏期为4~8 周,80%的患者发生于肺部,患者常会出现低热、乏力、咳嗽等症状,对其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威胁身体健康[1]。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控制结核病的流行尤为重要[2]。对于此病,既往临床主要采用细菌学检测,但该方法耗时较长,敏感性较低,诊断效能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为一种免疫学检测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易受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假阳率较高。而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interferon release in vitro, ELIIGRA)为结核分枝复合群间接的免疫学筛查技术,操作简单、设备仪器要求低、检测周期短,应用价值高[3]。但目前,临床关于ELIIGRA 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价值鲜见报道。基于此,本文选择2020年1 月—2022年11 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118 例疑似结核病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就诊的疑似结核病患者118例,其中男82例、女36例;年龄12~86岁,平均(49.00±10.21)岁;体质指数14~24 kg/m2,平均(19.00±1.12)kg/m2。本文研究已经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可耐受本研究相关检查;认知功能、沟通能力良好;知情且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有恶性肿瘤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者;合并免疫系统、感染性疾病者;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者;具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史、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依从性差者。
1.3 方法
1.3.1 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方法 应用皮内注射法,先吸0.1 mL 纯蛋白衍生物(pure protein derivative, PPD)原液备用,再吸0.2 mL PPD 原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0.4 mL,以备使用。PPD用量:第1 次试验液:每0.1 mL 中含有0.0001 mg。对注射部位进行常规消毒,于上肢前臂进行皮内注射0.1 mL 标准PPD,2~3 d 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观察局部是否有硬结,并记录硬结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值,直径平均≥5 mm 为阳性,<5 mm 为阴性。
1.3.2 ELIIGRA 试验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 ELISPOT)试剂(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公司),采集受试对象10 mL 静脉血,应用乙二胺四乙酸进行抗凝处理,2 h 内将其血液标本分离成为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 PBMC),洗涤2 次,于ELISPOT 培养板中预包被抗-IFN-γ 抗体,于板中各种加100 µL 的细胞悬液,每孔细胞数约为2.0×105个。在阳性对照孔内,每孔加入浓度为5 µg/mL 的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禁止在阴性对照孔各孔中添加刺激物。于实验孔中加入浓度为5 µg/mL 的PoolB、ESAT-6、PoolA 等特异性抗原刺激物。之后将培养板放在温度为37℃、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持续培养16~24 h。2 h 后洗板,将生物素化的抗IFN-γ 加入并温育1 h。应用亲和素标记二抗,再持续孵育1 h,加底物液,显色。显色洗板后应用自来水终止反应,应用ELISPOT 测定仪记录斑点数。检测结果(每孔斑点数排除阴性孔中斑点数)斑点数量≥30,为阳性;若PoolB、ESAT-6、PoolA 中≥1 种抗原结果为阳性,则结果为阳性;若3 种抗原测试结果均为阴性,则结果为阴性。
1.4 观察指标
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
诊断准确性=(真阳例数+真阴例数)/总例数×100%;诊断灵敏性=真阳/(真阳例数+假阴例数)×100%;诊断特异性=真阴例数/(真阴例数+假阳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
痰培养结果:118 例疑似患者中,阳性107 例、阴性11 例。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真阳97例、假阳3 例、真阴8 例、假阴10 例;ELIIGRA 试验结果:真阳105 例、假阳1 例、真阴10 例、假阴2 例。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
2.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对比
ELIIGRA 试验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特异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效能对比
3 讨论
我国为结核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患者总数居世界第二,并且感染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严重降低了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身体健康[4-6]。目前,在结核病的防治中,最大的难题仍为结核病的诊断问题,临床上常采用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理学等多种手段联合诊断,但多数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而病理学检查中标本取材困难,诊断难度高[7-8]。因此,及时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简便的诊断技术具有必要性。
徐宁等[9]学者报道发现,结核γ-干扰素酶联免疫法释放试验结果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研究发现,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真阳97 例、假阳3 例、真阴8 例、假阴10 例;ELIIGRA试验结果:真阳105 例、假阳1 例、真阴10 例、假阴2 例。与结核菌素皮肤过敏试验相比,ELIIGRA 试验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更高(P<0.05)。张青卿等人[10]研究数据显示,结核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肺结核的符合率为88.76%。本文数据显示,ELIIGRA 诊断结核病的准确率为97.46%。这与张青卿等学者报道一致。提示ELIIGRA 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较好。主要是因为,结核菌素试验为临床常用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的免疫学方法,但其检测结果会受到非MTB 感染、卡介苗接种的影响,且我国卡介苗接种率比较高,导致结核菌素试验检查的假阳性风险较高,影响诊断效能[11-12]。而ELIIGRA 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主要通过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技术,对全血中MTB 记忆性T 淋巴细胞产生的γ干扰素浓度进行检测,该方法主要应用缺失区域1,有2 种基因的重组抗原刺激MTB 感染者特异性T 淋巴细胞产生γ 干扰素,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还不会受卡介苗接种、非MTB 的干扰,诊断效能较高[13-14]。且ELIIGRA 操作简单快捷、对设备及仪器的要求也较低,检测的周期短,可快速、准确做出诊断[15-16]。但本文还发现,ELIIGRA 诊断也出现了假阳性、假阴性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操作流程中有细菌污染实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综上所述,对于结核病患者采用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检验技术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早期准确诊断出此病,便于及时进行治疗,临床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