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有效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3-07-11刘宏何明方王运锋

系统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开颅脑血管栓塞

刘宏,何明方,王运锋

1.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脑血管病科,四川广元 628000;2.南充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四川南充 637000

脑动脉瘤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脑血管疾病,是指脑动脉内出现异常局限性扩张,并引起动脉壁的扩张[1-3]。导致脑动脉瘤的主要原因有感染、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4-5]。脑动脉瘤在形成后可突发出血,即刻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即使及时治疗也难以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既往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开颅夹闭手术、显微镜夹闭术等,但对位置较深的部分动脉瘤或神经丰富的部位,开颅术易引发损伤,且术中不可避免要牵拉脑组织,致相关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周围脑组织,进而对术后康复带来负面影响[6-7]。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治疗方案。血管内介入栓塞方案相较传统术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创伤小,通过阻止血液流动促进动脉瘤血栓形成,防止瘤体再通,促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预后[8-10]。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5 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 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治疗中的表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74 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手术方案为分组依据,分成两组,各37 例。开颅组:男20 例,女17 例;平均年龄(57.69±12.06)岁;病灶位于前交通动脉16 例,后交通动脉12 例,中动脉9 例。介入组:男21 例,女16 例;平均年龄(58.19±12.15)岁;病灶位于前交通动脉17 例,后交通动脉11 例,中动脉9 例。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完善各项检查,确诊为脑动脉瘤破裂者;②凝血功能正常者;③病例资料完整,能完成随访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非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出血者;②既往有颅脑手术史、卒中史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史者;③主要器官器质性损伤者;④既往罹患精神疾病、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者;⑤伴恶性肿瘤者;⑥伴夹层动脉瘤、烟雾病、心肌梗死等其他心血管病变者;⑦伴阿尔兹海默病等认知障碍性疾病者;⑧伴其他脑出血或血栓性疾病者。

1.3 方法

开颅组采用传统开颅夹闭手术治疗,手术在全麻下完成。依据患者脑动脉瘤位置定位表皮映射位置,选择合理的体位,入路选择翼点,铣开骨瓣并打开蛛网膜下腔,然后对动脉瘤颈实施分离,使用永久性夹闭动脉瘤夹完成夹闭操作。观察有无出血,无出血后缝骨瓣,关闭颅脑。

介入组采用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麻醉方式与开颅组相同。在手术过程中应用微泵静脉输入尼莫地平以维持颅内压,参考患者的即时血压调整剂量。待患者全身肝素化后,在股动脉波动最强部分实施血管穿刺,选择性进行血管造影,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后再将弹簧圈送入。之后依据动脉瘤颈及动脉瘤形态评估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当患者动脉瘤位置无显影则提示已完成动脉瘤的栓塞操作。再退出导管,完成手术后对穿刺点实施至少5 min 的压迫,之后应用血管缝合器行动脉穿刺点缝合,加压包扎。手术后加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伸直下肢12 h,之后进行常规治疗。

术后两组均转入ICU 进行常规内科治疗,使用静脉泵输入尼莫地平稳定脑血管,预防痉挛,并使血压维持在正常区间。如患者在治疗中置入支架,则积极开展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血栓形成。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脑积水、脑血管痉挛。

③术后半年随访时,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比较两组患者预后。优(5 分):社会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良(4 分):可生活自理,但存在轻度残疾。中(3 分):需在帮助下进行活动,意识清醒,但存在重度残疾。差(1~2 分):植物生存或死亡。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

介入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介入组(n=37)开颅组(n=37)t 值P 值手术时间(h)2.19±0.383.15±0.459.915<0.001住院时间(d)10.96±2.5216.75±3.028.954<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介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略低于开颅组的29.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2.3 两组患者GOS 评分对比

介入组预后优良率达78.38%,高于开颅组的5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预后对比 [n(%)]

3 讨论

脑动脉瘤是一种多发性脑血管疾病,一旦发生破裂进展极快,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脑动脉瘤发病率约为2%,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老龄人群的增加,近几年发病率呈上涨趋势,在发病人群中约1/4 的患者会发生脑动脉瘤破裂[11-12]。治疗动脉瘤破裂的首选方案为手术,开颅术具有夹闭率高的优势,能较彻底清除颅腔内积血、缓解血肿,减少脑血管痉挛。但开颅操作耗时较长且创伤大,可增加脑脊液漏和感染风险,同时对脑组织具一定机械损伤[13-14]。伴随微创外科及医学材料的创新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因其精准性和微创的特点得到了进一步推广[15]。经血管介入栓塞术的操作均在血管内完成,借助弹簧圈将动脉瘤填充,以阻断囊内血流。经血管介入栓塞术的优势是不需要开颅,也不会导致脑脊液漏,能够减少脑组织损伤,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均较高,能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16-17]。

本次研究中介入组采用经血管介入栓塞的方案治疗,结果显示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2.19±0.38)h、(10.96±2.52)d,短于开颅组的(3.15±0.45)h、(16.75±3.02)d(P<0.05),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为24.32%,略低于开颅组的29.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管介入栓塞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苏优勒等[18]学者在32 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治疗中也发现,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为(2.71±0.43)h、(0.36±2.09)d,短于开颅术的(3.50±0.40)h、(16.18±2.53)d,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文随访发现,介入组预后优良率达78.38%,高于开颅组的56.76%(P<0.05)。王建华等[19]学者对70例脑动脉瘤患者的研究中也发现,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优良率为84.29%,高于开颅组的62.50%,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研究均说明经血管介入栓塞可取得更理想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经血管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可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获得更理想的预后效果。本次研究的不足在于对患者的随访时间较短,未能就患者的远期预后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后续将延长随访时间,获得更客观的研究证据。

猜你喜欢

开颅脑血管栓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