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2023-07-11于纪魁薛建华王静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10期

于纪魁 薛建华 王静

【摘 要】目的 探究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FF)修复四肢复杂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0月收治的30例四肢复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游离AFF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皮瓣成活情况及6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30例患者经AFF治疗后皮瓣均全部成活;有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通过相关治疗干预后治愈;3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产生动脉危象,通过及时手术探查进行吻合血管及重建血液循环后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的皮瓣色泽、外观均良好,无破溃情况出现。结论 AFF用于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的效果确切,具有切取简便、供区功能损伤较小、血供良好及切取面积较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四肢复杂皮肤软组织损伤;皮瓣成活;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10-0168-03

Application of Anterolateral Femoral Flap in the Repair of Complex Wounds of Limbs

YU Ji-kui1, XUE Jian-hua1, WANG Jing2

(1.Orthopedics Department of Yin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Linyi 276000, Shandong, China; 2.Neurology Department of Yinan Peoples Hospital, Linyi 276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nterolateral femoral flap (AFF) in the repair of complex wounds of limbs.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complex skin and soft tissue injury of limbs admitted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FF, and the flap survival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ecovery after 6 month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ll the flaps of 30 patients survived after AFF treatment. There were 2 patients with partial necrosis of the edge of the flap, which were cured after relevant treatment intervention. Arterial crisis occurred in 3 patients on the second day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flaps survived after vascular anastomosis and blood circulation reconstruction through timely surgical exploration.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the color and appearance of the flaps of all patients were good, and there was no ulceration. Conclusion AFF is effective in the repair of complex wounds of limb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cutting, less functional damage of donor site, good blood supply and large cutting area,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Anterolateral femoral flap; Complex skin and soft tissue injury of limbs; The flap survived; Wound repair

近年來,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频繁,各项运动受到更多人欢迎,但在享受运动的同时也存在损伤风险,对于四肢复杂创面损伤,除损伤部位发生疼痛、皮肤破损等明显症状,同时伴创面周围软组织重度挫伤,局部血管损伤的患者,如用植皮或者局部带蒂皮瓣进行转移修复及其功能重建都有一定的难度。相关研究指出[1],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femoral flap,AFF)修复肢体复杂创面能取得良好疗效,为了证实该治疗果,本研究结合我院2022年1月-10月收治的30例四肢复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四肢复杂创面修复中采取游离AFF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30例四肢复杂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本研究治疗标准;可积极配合此次研究;无凝血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者;游离AFF治疗禁忌证者;合并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7.65±2.35)岁;致伤因素:交通事故9例、机器绞伤6例、重物砸伤5例、机械压伤7例,其他3例;损伤位置:14例集中在上肢,具体包括前臂、手与肘关节皮肤肌腱损伤;16例集中在下肢,具体包括小腿基建、血管、皮肤损伤,并合并粉碎性骨折,导致骨外露;皮肤缺损面积7 cm×6 cm~24 cm×12 cm。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在常规术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探测AFF穿支血管及受区血管并定位,以提高准确率。创面按照常规进行彻底清创,以去除坏死的组织和皮缘,并对肌腱,骨折进行处理。择期手术患者的伤口创面采用负压吸引敷料进行遮盖。

1.2.2皮瓣设计 根据受区域皮肤缺损的外形/大小,制作相同形状的模型,为使其更逼真,除制作纸质模型外,还可制作皮瓣模型,在模型上进行标记,确保后续操作的准确性。借助影像学检查深入探查组织结构,尤其是拟进行操作的部位,对其用特殊符号进行标记,把旋股外动脉降支皮支穿出位置作为核心点,在纸质模型中,将其中心位置作为核心点,根据标记情况和纸质模型的大小与形状,设计皮瓣切取范围。

1.2.3皮瓣切取 沿着血管蒂表面投影,设计皮瓣蒂部切口,分离不同肌层,找到重要的结构组织,在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特殊保护,降低手术风险。其次根据标记点剪开皮瓣,断续缝合并固定皮瓣下层组织和筋膜,避免出现移动,因此伤害皮瓣穿支内部网络结构,阻碍血运。若组织中存在阔筋膜,需将其一同剪开,结扎不相关的血管分支,游离血管,注意游离的血管蒂不能过长或过短,使皮瓣处于完全游离状态。最后仔细观察皮瓣血运,将皮瓣断蒂移植在皮损区,重建的肌腱与皮损区游离血管相吻合,如果创面周围没有多余血管可用,有必要考虑侧肢体血管。

1.2.4皮瓣移植 皮瓣动脉吻合上肢或下肢动脉,伴静脉吻合受区浅静脉或者上下肢动脉伴静脉,皮神经吻合受区浅神经。本研究中14例手、前臂、肘关节皮肤肌腱缺损;16例足背、小腿皮肤、肌腱、血管损伤伴粉碎性骨折造成骨外露,将皮瓣之阔筋膜分割成比肌腱宽2倍的腱条并缝合呈烟卷状,去除多余之部位再进行修复;1例小腿外伤由于胫前血管被毁,仅剩下胫后血管的情况下,采用健侧胫后血管桥式交叉修复的方法,暴露和阻断健侧肢体胫后血管,观察远侧血运完好后方,在血管显露处远侧剪开,再并拢置于双下肢,皮瓣血管蒂与健侧馒后血管相吻合,将健侧小腿切去蒂位于胫后血管后之任一皮瓣,并将其蒂部“瓦合”于游离骨前外皮瓣之皮管上,对吻合之血管蒂加以保护,并以单臂外支架将其固定于两下肢间,手术后2周始行血管蒂阻断训练,血流阻断后2 h皮瓣颜色未改变时即可行断蒂术。

1.2.5供皮区处理 一般认为当供区创面宽超过7 cm时,应游离植皮而不能强缝,否则大腿肌肉可能发生缺血坏死。本研究30例患者中,除4例由于切取面积较大而需要另取皮移植以外,对宽度在7 cm以上的供区,均采用以下办法:对大腿供区远近两侧做梭形延长切口,切下皮肤修剪成中厚皮片,移植覆盖大腿供区,两侧切口可直接缝合,此方法无需于其它部位取皮植皮,避免手术时间过长,减轻损伤,降低患者的治疗痛苦。

1.2.6术后处理 手术后灯烤保温持续1周;皮瓣下方置皮片引流;常规“三抗”,5次/周。及时换敷料、松散包扎以防壓迫血管蒂。手术后12~14 d拆线。对于不伴骨折的患者,在固定后两周取出外固定,并逐步增强功能锻炼;对于合并肌腱、神经和血管缺损及带扩筋膜张的肌腱膜进行肌腱重建的患者,在固定后3周取出外固定,给予患者功能锻炼;对伴有骨质缺损、粉碎性骨折者,外支架需要进行6~12个月的固定,进行X线片复查,且按照骨折愈合情况,明确拆除外固定时间;逐步对患者的功能锻炼予以提高。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外侧皮瓣成活情况,随访6个月,了解其康复情况。

2 结果

30例患者经游离AFF治疗后,均全部成活;有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通过相关治疗干预后治愈;3例患者为术后第2天产生动脉危象,通过及时手术探查进行吻合血管及重建血液循环后,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患者皮瓣色泽、外观均良好,无破溃情况出现。

3 讨论

四肢复杂创伤相比于普通创伤,情况较为复杂,对机体损伤大,通常无法在短期内实现自行恢复,即使恢复也将留下明显瘢痕,有较高的创面修复需求[2]。另外,四肢复杂创伤在皮肤组织大范围缺损的情况下,对神经也有一定影响,容易造成神经、血管和肌腱损伤,给修复带来一定难度[3]。AFF是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皮瓣,用于大腿前外侧部的皮瓣窜在以下优点:①供区隐蔽,即使切取皮瓣后也不会对整体外观造成太大影响;②能够切取的皮瓣由于面积大,更有利于选择,无论是小面积的皮肤缺损还是大面积的皮肤缺损,均能够选取合适的面积进行修复;③切取的皮瓣除存在皮肤组织外,还具有相应神经与阔筋膜,促进缺损部位快速重建功能[4];④血管蒂长度适宜;⑤移植操作简单,复杂性低。但同时存在不足之处,如皮瓣切取时间过早,影响吻合性,降低关节活动能力[5,6]。另外,如果面临由于缺少皮穿支血管或者皮穿支血管较细等突变,将增加手术操作的难度,甚至弃用游离AFF的操作[7]。

本研究结果显示,30例患者经游离AFF治疗后,均全部成活。有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通过相关治疗干预后治愈。3例患者为术后第2天产生动脉危象,通过及时手术探查进行吻合血管及重建血液循环后,皮瓣成活。随访6个月,患者的皮瓣色泽、外观均良好,无破溃情况出现。可见游离AFF治疗效果确切。分析认为,在采取游离AFF移植术期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在复杂创面的治疗过程中,受区创面的彻底清创必须重视,将坏死组织完全清除,并将失活、污染较重组织及裸露骨质适当凿去1层,直至骨面新鲜[8];此外,还需重视术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患者的全身状况,对创面进行深入观察;设计皮瓣须比创面大1~2 cm;血管蒂部的长度应充分,皮瓣能承载扩筋膜和一些肌肉组织;防止皮瓣下血管扭转及卡压,血管外膜应修剪平滑,动静脉血管吻合比在1∶2[9];创面止血及引流均要彻底,必要时视病情放皮片引流,避免皮瓣下血肿及影响皮瓣静脉回流;包扎要松紧适度,以免受压影响血液循环[10];皮瓣中心局部暴露,利于观察;手术后使用抗凝,解痉,扩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术后对修复部位进行详细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如果吻合口发生血栓,应先将栓物取出再行吻合。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复杂创面修复,采取游离AFF是一种可行方式,有利于提供良好血供,不易损伤缺损部位神经功能,切取方式简单,对修复四肢复杂创面有很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倩芸,徐文韬.肌肉骨骼超声联合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术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9):2072-2076.

[2] 尹凯,张琮,杜伟力,等.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全段胫骨前贴骨瘢痕伴骨外露创面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2,43(7):724-728.

[3] 李玉怀,林喜梅.皮瓣按摩法联合预见性护理预防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后静脉血管危象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17):168-169.

[4] 徐鹏飞,隋明军,隋海明.股前外侧皮瓣供区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2):143-145.

[5] 马涛,蒋毅远,周黎明,等.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21,8(4):43-46.

[6] 王俊涛,刘奔,孙玉亮,等.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应用[J].足踝外科电子杂志,2022,9(1):43-45.

[7] 杨辰,王振中,刘路,等.应用横行切口进行端侧吻合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2):56-60.

[8] 罗怡,彭松根,何明飞,等.股沟皮瓣修复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22,30(1):48-50.

[9] 任磊,扈克治,吕波,等.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避免大创面修复中第二供区的损伤[J].创伤外科杂志,2022,24(1):57-62.

[10] 李军,朱靓,董茂龙,等.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在深度电击伤创面早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4):301-302.

编辑 柴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