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想象、仿写:现代诗的递进式教学
2023-07-10杨保鸿
杨保鸿
现代诗是现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诗人内心的投射,更是诗人情感的升华。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编排的一组现代诗,《短诗三首》《绿》《白桦》精读,《在天晴了的时候》略读,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诗歌内容,递进式采用品读、想象、仿写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初步领悟写作技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一、品读,在韵味中读出情感美
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和体会诗歌内容的前提。只有充分地读,学生才能走进诗歌,真正感受诗歌的韵味,沉入诗歌的情感美。
(一)初读。扫除阅读障碍,把诗歌里的生字词读准确,诗句读通、读顺。如学习苏联叶赛宁写的《白桦》,笔者先出示诗歌插图白桦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说一说这是棵什么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白桦,指导学生读准“桦”字音,并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苏联诗人叶赛宁写的现代诗歌,诗题就是——白桦(生齐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待学生朗读完,出示本诗中要求认读的生字指名认读,着重指导学生认读“朦胧、徜徉、姍姗、皑皑”等词语,之后,指名学生朗读诗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读情况。通过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为读通、读顺诗歌铺垫。
(二)细读。经过初读,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再引导学生走进诗歌,采用自己对诗歌的不同理解个性化朗读,读出独有的节奏,体会韵味。如教学冰心《短诗三首》中的第二首《繁星(一三一)》时,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中的三句反问句,接着指名学生展示朗读,引导学生相机评价,让学生感受采用连续的反问句是作者在表现强烈的情感,一句比一句在语气上要读得重一些,以此提高学生朗读的质量。然后让学生画出每一句反问句中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并思考从“光、香、响”这三个字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光、香、响”这三个字押韵,韵脚是“ɑnɡ”。教师小结:“作者在诗歌中的每一句末尾采用押韵来写,就在体现诗歌的独特魅力——韵味美,所以大家在学习诗歌时,要用心读出韵味美。”
(三)诵读。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也是诗人的真情吐露。指导学生用情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深情背诵诗歌,是体会诗人表达感情的极佳途径。诗歌《绿》表达了诗人艾青对春回大地时美好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后,可以先对学生说:“诗人抓住了春回大地景物的特点‘绿加以描绘,把诗人眼中的春天颜色描绘得很细致,让我们在学习时产生了许多遐想,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呢?请大家诵读吧。”
接下来,请学生边背诵边借助诗歌内容感受表达的情感。然后指名学生背诵,在学生背诵时,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感受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景象、诗人为什么要写。之后指名学生交流对问题的理解,师生评价学生的诵读效果。在评价时,引导学生从背诵是否流利、是否有感情评价。请背诵流利有感情的学生交流自己背诵的技巧方法,接着全班学生一起背诵。最后指名学生交流体会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此时,由于教师在学习过程让学生思考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加之用情诵读,学生已经用心体会到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让诗人的情感植入学生的心中,传递给学生对春天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诗情感美已随学生的诵读深深地烙印在他们脑海之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凸显教学价值。
二、想象,在发散中勾勒意境美
多数诗歌都在描写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场景的回忆、留恋或者对未来生活的一些憧憬。因此,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诗人描写生活场景的诗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想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美好意境。本单元首篇诗歌《短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繁星(七一)》是冰心对小时候母爱温馨画面的美好回忆。在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思考交流生活中哪些事情让自己感受到了母亲深沉的爱。有的学生说:“我的妈妈每天起早贪黑、无怨无悔地为我做饭,接送我上学、回家。”有的学生说:“当我生病时,妈妈带我到医院看病,并熬夜守护我打针,给我喂药。”接着抛出问题:“儿童文学家冰心奶奶的母爱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用心阅读诗句,想一想‘漫灭是什么意思?”在理解了“漫灭”的意思后,教师对学生说:“为什么这些事是冰心奶奶永远不会磨灭、消失的回忆呢?具体是哪些事情呢?”指名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让学生用情朗读后思考:作者写出的往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环境怎样?随后让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回答在这样的时间、地点及美好的环境下小时候的冰心奶奶和母亲会做些什么事。
通过教师前面的铺垫,学生立刻进入冰心描写的画面之中,有学生这样交流:“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深蓝的空中,皎洁的月光洒满园中,藤萝的叶子在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地苍翠。蛐蛐在园中的草丛中时而弹琴,时而唱歌,给园中增添了许多乐趣。我和母亲坐在茂密的藤萝叶之下,我的头枕在母亲的膝上,仰望着天空,母亲左手摇着扇子,给我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我听得如痴如醉!”最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美好的想象再次朗读。此时,学生已经不知不觉走进诗句之中,不经意间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接下来,让学生学习本课中的第三首短诗《繁星(一五九)》,先让学生朗读并思考: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诗句的意思和生活实际想一想。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第一个‘风雨指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第二个‘风雨主要指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之后让学生交流: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哪些挫折和困难呢?(和同学闹别扭,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被同学误解,做错了事情,被老师批评等)会向谁请求帮助呢?(更多的是请求母亲帮忙)这时,教师相机对学生说:“是呀,每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母亲,可以说母亲是我们每个人的避风港,也是我们倾诉心声的首选人。所以冰心奶奶也和我们一样,她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躲到了母亲的怀里,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和帮助,现在请大家深情朗读《繁星(一五九)》,边读边想象所描绘的画面是不是和你生活中的画面一样。”这样教学,把两首主题相同诗歌融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眷恋之情,节省了时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诗人对情境的描写之美。
三、仿写,在表达中展现语言美
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通过让学生仿写,亲身感受字词句的运用和恰当处理方法,能明显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琢磨字词。诗歌对字词的运用是很讲究的,诗人往往经过三番五次斟酌才敲定。学习诗歌时就应该抓住诗句中有新鲜感的字词,认真品析,用心阅读,体会精彩语言。略读课文《在天晴了的时候》作者戴望舒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象,给读者阅读后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品味诗歌里的词语。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正确读准课文里的生字词了,现在请大家再次朗读,边朗读边思考诗歌描写了雨后的哪些景物。请勾画出来。(指名交流)
生:1: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
生2:新泥、溪水、云……
师:诗人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请联系诗歌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师出示题目)
( )的小路 ( )的小草
( )的小白菊 ( )的凤蝶儿
指名交流,相机订正。
师:同学们,从描写这些景物的语言当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很动了脑子的,谁来交流一下其中你最喜欢的语言。
生1:我喜欢描写小路的词语“凉爽又温柔”。因为诗人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路雨后的真实样子,写得逼真又形象,让我们一读就会想到下雨后的小路。
生2:我最喜欢的是描写小草和小白菊的词语“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不再胆怯的小白菊”。因为“炫耀、胆怯”都是描写人物的词语,诗人用这样的词语来描写小草和小白菊,说明诗人观察得非常细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喜爱之情。
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可以看出读得很透,理解得很深,诗里的精彩语言品析得很到位,更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深处和情感之中。现在请大家带着这样美好的情感美美地朗读这首诗,再次体会精彩的语言并记在心里。(学生朗读诗歌)
如此,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紧扣诗的精彩语言,采用“读、找(画)、品、说”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品味精彩字词,感受优美语言,让学生既积累又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为今后学习诗歌夯实基础。
(二)体悟写法。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方法,教师要依托诗歌,把写的练习挤进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文字表现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以此训练写作能力,达到言意兼得。如教学完艾青的《绿》后,让学生再读一读,想一想诗人怎样书写春回大地后的“绿”。指名交流后,教师引导说:“同学们,诗人艾青用敏锐的眼睛观察到春天的景物特点,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特点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现在,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学一学诗人艾青《绿》的写法,当一当小诗人,从‘夏天、秋天、冬天中任选一个季节来写,写一写眼中季节的特点,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行。写好后,和同学交流。”
其中一名学生抓住秋天的特点,仿写出这样一首诗(节选)。
黄
好像金黄色的橙汁杯倒翻了,
到处是黄的……
河边的树是黄的,
田野里的农作物是黄的,
山上的小草是黃的,
天上的太阳也是黄的。
所有的黄汇集起来,
簇拥在一起,
堆积在一起,
羞涩地挤在一起。
远处吹来一阵风,
好像音乐指挥家在指挥,
全部的黄就整齐地
按着节奏飘动在一起……
……
学生仿写的读起来还稚嫩,但看得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现代诗的写作结构,写了秋天的景物特点,描绘出丰收的景象之美,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热爱和赞美,初步领会了现代诗表现美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