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探索
2023-07-10李倩于澄清
李倩 于澄清
[摘要]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理念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对接职业标准、实现双元育人、深化课证融通。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存在开发机制有待完善和体系尚未形成等现实困境,建议从职业本科专业教学多方协作制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标准;理论框架;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李倩(1986- ),女,河南驻马店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于澄清(1981- ),女,湖南祁阳人,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海南 海口 571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海南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SK〔JD〕-22-9,项目主持人:于澄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3-0095-04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2021年,教育部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在整体层面对职业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条件及要求等予以明确规定,但尚未正式颁布各专业教学标准。202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的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超过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0%”。
当前,技术技能人才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本科教育肩负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重要使命,应紧密对接产业链,打造以成果转化为核心职能的“转换器”式高端产教融合平台,提高学生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形成优秀职业素养和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教学标准是指导和管理职业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纲领性教学文件。制定严格的、科学的专业教学标准,对提高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一、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理念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学历层次最高的教育,兼具“职业性”和“高等性”双重特点,是扎根于职业实践进行人才培养的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加强专业建设、开发教材和学习资源的基本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的颁布实施有利于加强职业本科院校教学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三教”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职业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人文素养,具有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定位要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与能力,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对接职业标准。职业本科教育以能力本位为导向,强调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相结合,促进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职业标准是工作标准,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依据和逻辑起点。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行业边界越来越模糊,政府、职业本科院校、行业企业应通过详细调研进一步分析工作岗位和职业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修订。
3.实现双元育人。为适应产业升级对人才规模的新需求,职业本科院校应开展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形成“岗位群引领、学做创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既要考虑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也要考虑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应突出需求导向,关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及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职业本科教育在教学中应坚持立德樹人,遵循“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原则,注重学生技术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4.深化课证融通。职业本科教育打破了学历“天花板”,畅通了职业教育升学通道,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使得学生成功的方式、路径更加多元。职业本科院校应遵循“能力递进+持续发展”的原则,重构结构化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中,除了体现本科层次所必需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应包含职业资格考试(如教师资格证、翻译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内容,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此外,可以通过“学分银行”实现职业本科院校认可高职院校的学分、高职院校认可中职学校的学分,并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界限,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现实困境
1.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机制有待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是一个由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复杂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协作、共同商议。当前,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存在思想认识不够重视、参与主体职责不清、方法不明等问题。我国应构建科学的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机制:一是合理确定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政府人员、企业专家、高校教师等人员的构成比例,以使开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二是明确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流程,实现标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明确各开发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做到责权分明,避免重复性工作及资源浪费;四是注重对标准制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使其能够科学判断标准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应用情境。
2.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缺乏前瞻性。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同时,数字经济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职业应运而生。职业结构的深刻变化,必将对人才市场提出新的要求。然而,这些深刻变化并未及时体现在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中,标准的制定、修订与其对接的职业能力存在错位与滞后问题,导致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市场需求。
3.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如何解决标准的“统一性要求”与“各地自主灵活性”的关系,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各地区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不同,使得我国不同区域间职业教育水平差异较大,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存在达标困难或过于简单的问题。因此,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遵循普适性原则,建立最低标准,在专业课程设置、具体教学安排方面给予地方、院校适当空间,鼓励地方依据教学改革需要开发各级专业教学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理论框架
1.目标定位:聚焦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关键生产要素,培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备数字化技术与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迫在眉睫。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必然面临观念、制度、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挑战,其中观念上的转变最为核心,而人才供给则是根本保障。政府、职业本科院校和企业要三方联合,构建“政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职业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在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时应注重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统一。一是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二是在实践操作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三是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职业本科院校要注重数据资源的开发挖掘、利用共享,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大力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和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2.制定依据:明确岗位需求,确定标准定位。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职业本科与高职专科的专业教学标准在内容框架上具有相似性,但也有区别:一是职业面向。职业本科的就业岗位起点相对来说较高。二是培养规格。职业本科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能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复杂技术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三是教学设置。职业本科的学制为4年,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技能训练。
据此,要积极开展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水平。一是把握好标准定位,以能力为本位,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和学科特点,为后续设置本科专业、指导专业建设、评价专业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依据。二是科学设置标准内容,体现定性与定量、弹性与刚性、结果与过程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与应用。三是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符合学生教学需要的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情境化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四是注重相关标准的衔接,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衔接。
3.注重效果: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职业本科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学习资源和制订学习计划,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三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数字化思维、跨学科协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四、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实践路径
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長期性的工作。一方面,要持续不断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研制空缺的相关标准;另一方面,要扎实推动已经出台标准的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多方协作制定标准。职业本科介于专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之间,更突出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坚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
在推进职业本科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的过程中,一是开展前期调研。专业设置应面向经济,适度超前。标准制定人员应对职业本科院校的办学情况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广泛细致的调研,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职业本科院校的特点和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同时,建立“职业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做到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心中有数、有据可查、有的放矢。二是开展标准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应由教育部门统一领导,政校企行“四方专家”共同编制,做到整体部署、分步实施、分类施策、协调推进。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召开标准制定研讨会,分析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确定制定标准的原则、规范、框架,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同时,可采取编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手册及技术规程等方式,详细规定标准的体例结构、开发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及验收标准等,加强标准开发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对标准制定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开发的标准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2.重构课程体系。职业本科教育要遵循“厚基础、重整合、强应用”的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职业本科院校应围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类型教育定位,优化课程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一是开设实践操作课程。职业本科院校要将学生实习实训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开设实践操作课程,使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二是增设数字化课程。职业本科院校要适应数字化转型、产业基础高级化趋势,从专业名称到专业内涵全面进行数字化改造,注重学生跨学科协作能力和数字化能力的培养。教师要科学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时融入产业提升迭代中呈现的新知识、新内容,加强数字化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式发展。三是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引领作用。教师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技能大赛中的技能点相融合,将大赛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将大赛训练方法与日常教学方法相融合,将大赛评价标准与教学评价标准相融合,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从而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赛课融通、以赛促学。
3.深化“三教”改革。“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职业本科教育要坚持职业性和技术性,面向产业一线,培养能处理复杂问题和进行复杂操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教师方面,从行业企业中引进懂技术、能应用、能力强的兼职教师,将企业运营理念和工作方法渗透到课堂,提高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同时,在教师技能培训中增加“专业教学标准解读”模块,保证教育政策在教学一线得到落实。在教材方面,根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理念,建立学校骨干教师、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等共同参与的教材开发模式,使得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专业教学标准。在教材方面,开发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融媒体教材等新形态教材,通过“多维呈现”的教材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下对人才的新需求。在教法方面,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化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永亮,何奇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标准的路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54-59.
[2]林玥茹,奥尔加,石伟平.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俄罗斯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21(7):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