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生态学视角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逻辑解析、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2023-07-10林徐润高军

教育与职业(上) 2023年7期
关键词:推进策略现实困境

林徐润 高军

[摘要]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历经十余年的改革实践,从试点试行到全面推行,开拓了育人新境界和发展新格局。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进行组织合法性、组织生态位和组织发展环境三个方面的逻辑研究,分析现代学徒制存在的组织合法性困惑、组织生态位困惑和外部环境困惑,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推进策略,提出要以现场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积极实施高质量特色化推进策略,解决学徒制发展现实之困,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的提升,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关键词]组织生态学;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逻辑解析;现实困境;推进策略

[作者简介]林徐润(1975- ),男,广东揭阳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高军(1974-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东  深圳  51817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视阈下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GXJK58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3)13-0043-07

2022年5月1日修訂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简称“新职教法”)首次在法律层面提出“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将中国特色学徒制从政策话语体系提升到法律层面,为学徒制发展提供了法律遵循,开拓了学徒制发展的新境界。学徒制既是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劳动制度,是校企合作育人的一种特色模式,也是实现技能强国的途径。我国现代学徒制历经十余年的改革实践,从试点试行到法律认可并全面推行,已经逐步形成了类型教育视阈下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新发展格局。

一、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研究的新视角:组织生态学

组织生态学是在组织种群生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用生态学观点探讨组织个体发展及组织之间、组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其横跨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组织生态学理论是研究组织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组织创建、发展和消亡均在复合生态系统中实现,对新组织的设立、成长等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依照组织生态学的理论逻辑,对中国特色现代徒制发展研究从组织合法性、组织生态位和组织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逻辑分析。

(一)组织合法性: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前提基础

组织合法性是组织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包括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三个方面。规制合法性来自规章制度的建立,强调对国家法律、制度的遵守,是合法性制度的基础。规范合法性来自社会的标准和价值观,强调对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遵守。认知合法性来自社会大众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强调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和接受。我国现代学徒制已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拥有系列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构建了组织合法性制度的基础,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规制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方面受到认可,但在认知合法性方面还需要持续发力以期获得更高的社会接受度。

2012年,教育部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推进‘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培养,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提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2022年,新修订的职教法,第一次将中国特色学徒制以法律形式确立;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全面实践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和在职员工培训”。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系列政策和法律,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构建了合法性制度基础,明确了时代意义,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组织生态位: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内部逻辑起点

生态位也是组织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生态系统中种群或物种在其相应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单元,被称为种群或物种的“生存之道”,强调组织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一般指组织在特定阶段内基于自身资源的丰富程度而在群体中的地位与功能。在组织生态学中,基础生态位主要关注单个组织种群的研究,但组织之间的交互关系也是生态位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各种资源,会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不同组织之间的资源竞争。因此,在描述组织间竞争关系时经常用到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两个概念。生态位宽度是指用于支持特定种群的资源集合幅度,生态位重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群共同占用同一资源的状态,随着重叠程度的增加,会出现种群淘汰或生态位分离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从生态位的角度来说,组织的基础生态位有重叠关系的时候才会发生组织间的竞争,而组织间的竞争本质上是关于资源的竞争。所以当组织间为了生存和发展占用同一种资源,基础生态位就会出现重叠,出现重叠就会发生竞争。组织重叠程度越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越高;组织重叠程度低,则生态位差异度提高,就会减少竞争,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有利于新组织的生存发展。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生态位是基于试点试行到推广发展过程中自身所占资源在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所拥有的功能定位,其與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学校等主体间形成了相对地位关系。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育普通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差异,强调“双主体育人、双导师队伍、双场所培养、双身份认定”等,但在发展过程中,其与高职教育普通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竞争。所以现代学徒制要找准自身功能定位,立足生态位内部逻辑起点,实施特色化生态位发展战略,在发展方向、校企合作、资源占有、服务经济社会等方面采取动态有效的措施,优化调整生态位,减少与高职教育普通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的生态位重叠,全面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竞争优势。

(三)组织发展环境: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外部环境要素

组织生态学认为,组织是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共同影响下的产物,组织发展环境对于组织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组织外部环境可以促进组织发展,不良的组织环境则对组织发展起阻碍作用。组织要更好地发展,就要积极采取策略,有效应对外部发展环境,进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从组织个体的角度,组织应对外部环境的基本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应性策略,组织要实施积极措施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二是主动性策略,组织要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同样受到组织外部环境的制约,其发展推广受到其所嵌入的产业、教育、制度等环境影响。就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外部环境而言,由于国家已出台系列政策和法律,制度环境比较成熟且有利于学徒制发展。因此,如何有效落实政策和与处理各相关主体的关系成为影响学徒制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要素。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在实施推广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外部环境要素,采取积极策略有效应对组织发展环境。在适应性策略方面,要重点关注融合创新,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环境;在主动性策略方面,要积极营造共建共赢的外部氛围,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合作企业、学校等构成积极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有效促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

二、组织生态学视角下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现实困惑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从试点试行到全面推进,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育人、传承技术技能,也有利于实现技能强国。但在其组织成长与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困境,主要包括组织合法性困惑、组织生态位困惑和外部环境困惑。

(一)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组织合法性困惑

组织合法性强调组织被判断符合社会规则、价值观、信仰等要素而被承认或接受。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来讲,组织合法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组织种群内个体组织成长;组织合法性越低,就越不被接受和认可。一般而言,在规制合法性、规范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等组织合法性三个方面中,认知合法性是合法性体系中的核心,也是容易导致组织合法性低的关键因素。实践中,新组织成长需要时间,起初发展处于摸索状态,由于缺乏历史经验借鉴,要逐步完善、逐步修正,社会评价难度较高,认知合法性的获得程度也较低,容易出现认知合法性困惑。

学徒制在试点时提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这在劳动密集型专业领域较易实现。但由于学徒制人才培养涉及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多领域,不同行业、不同专业、不同工种的差异性较大,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试点学校不结合行业特色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评价等内容,则很难实现预设愿景,很难提升培养实效,无法体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优势,导致学生、家长、企业、社会对其认可度不高,产生认知合法性困惑。因此,高职院校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同主动实施高质量发展的合法性战略,结合行业特色,因地制宜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质量规划、高水平执行、高标准评测,力争获得学生、家长、企业、评价组织、社会公众等的信任、支持和认可,保持成长的旺盛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现代学徒制发展的认知合法性之困。

(二)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组织生态位困惑

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组织生态位的理想状态是组织无论从资源禀赋还是竞争能力方面,都保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拥有独特的生态位,使组织间生态位重叠度低、差异性高,如此形成良性的竞合关系。但实践中,虽然组织间功能定位特色较为鲜明,但各组织差异性并不高,致使组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导致竞争激烈,从而出现组织群体的优胜劣汰。

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育普通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处于同一层次,学制、学历等都基本相同。虽然现代学徒制具有“双主体育人、双导师队伍、双场所培养、双身份认定”等特点,强调工学交替、岗位培养,但是实践过程中存在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导师稳定性不高、课程设置特色不足、企业真实岗位受限等问题,导致现代学徒制试点发展过程特色化不足,与同样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高职教育普通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差异性不大,导致组织生态位高度重叠,进而陷入组织生态位之困。因此,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必须坚持特色化发展,采取有效的生态位发展战略,根据自身特色建立竞争优势,优化调整生态位,减少生态位重叠或降低生态位重叠程度,减少竞争压力,实现发展共赢。

(三)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外部环境困惑

组织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会受到技术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外部环境影响,特别是制度环境的影响更加深远。制度环境不仅是组织发展的外部逻辑起点,也是组织未来发展的核心助力。对于组织而言,不仅需要国家出台系列的关键制度,还需要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制度的关键执行者发挥积极作用。这些制度行动者是重要资源的提供者和合法性的支持者,他们的行动可以引起制度环境变化,进而影响组织生态位,对组织影响巨大。

就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而言,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也是创新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系列政策制度支持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但存在部分关键制度行动者支持不足的现象。在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组织生态环境中,由于各主体对于支持现代学徒制发展政策制度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致使很多关键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如果关键制度行动者没有深刻领悟政策精神并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就会出现配套措施支持不足、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操作层面上的僵化,导致制度规范性作用发挥受限,严重影响职业院校的主动性,严重影响合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甚至会阻碍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发展。

三、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高质量发展的推进策略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形态,经历了从工学结合到订单式培养再到现代学徒制的积累,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因此,要以现场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积极实施高质量特色化推进策略,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促进职业教育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的提升,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一)关注培养实效,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合法性

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认知合法性,要锚定高质量发展。通过推行高质量的学徒制培养定位、学徒制培养模式和学徒制培养保障,提高培养实效,进而提升学生对学徒身份的认同感,提升企业、社会对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认同感。

1.高质量定位学徒制培养目标:现场工程师。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合法性,首先要进行高质量的学徒制培养定位。按照《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要求,面向人才紧缺技术岗位,结合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对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相关等级,科学定位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通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的现场工程师属于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参与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各环节。不同于研发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现场工程师更强调工程技术的应用、维护和管理,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参与前期设计、技术支持、工程管理、质量监督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一线岗位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创造性地综合解决技术应用问题。

2.推行高质量学徒制培养路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合法性,要推行高质量学徒制培养路径,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实施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在实践过程中,校企要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岗位实际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教学资源,开展科学研究,提升生产力水平,互相提供人才与资源支撑。具体而言,学徒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要贯彻学生“双身份”学习和教师“双导师”育人的思想,以学徒岗位需求为主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定课,实施“岗课融合”;构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五级技能竞赛体系,梳理技能竞赛要求的知识点、技能点,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将竞赛实训融入岗位实践,实施“课赛融合”;完善学徒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体系,梳理学徒需要的专业技能证书种类,将证书知识点、技能点融入学徒培养,实施“课证融合”。学徒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有利于学生、企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社会对学徒制的认知合法性。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徒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可以掌握岗位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获取资格认证,得到满意的就业及发展机会。對于企业来说,通过学徒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可以满足劳动力储备需求,提升员工的忠诚度,并在合作过程中获得合作院校的科研支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通过学徒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可以形成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与美誉度。

3.实施高质量学徒制培养保障:质量标准体系构建。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合法性,还要实施高质量的学徒制培养保障。高水平的质量保障不仅能发挥检测评价作用,更能发挥引导与助推作用。现代学徒制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构建也要由原来的单一主体实施改为校企双方共同实施。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双方要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制定一套科学的学徒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在确保学徒培养内容具有行业适应性和一定先进性的同时,还要强化对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与纠偏。校企双方要立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三教”改革为核心,构建包括学徒制人才培养标准、关键资源要素标准和教育教学过程规范性标准的高质量学徒制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高质量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得到家长、企业、社会的认同,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认知合法性。

(二)凸显培养特色,优化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组织生态位

优化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组织生态位,要突出特色化发展,通过打造特色化校企关系和师生关系,凸显培养特色,这是解决现代学徒制组织生态位重叠困境问题的有效策略。

1.打造特色校企关系:校企命运共同体。根据资源分配理论,资源具有稀缺性。只有当资源使用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优时,即帕累托最优状态,才能获得最佳效益。现代学徒制作为非传统模式的校企合作新形态,会存在发展目标与利益的差异和冲突的问题。对此,必须打造特色校企关系,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充分保障合作各方的利益,才能立稳行远。在实践过程中,现代学徒制可以通过构建具有“共生共赢”特征的校企合作共同体新格局,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具体而言,校企双方通过共管运作、共招生源、共育人才、共建基地、共研课程、共设标准、共组团队、共创研发、共享资源、共促就业等举措,推进现代学徒制特色发展,促进产学优势互补,化解利益矛盾冲突,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高职教育与产业经济有效对接。

2.打造特色师生关系:新型师徒关系。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其显著特征就是跨界性,学生具有学生与学徒两种“身份”,教师队伍则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培育制度。在学校学习阶段,学生与学校教师形成师生关系;在企业实践阶段,学生是学徒,与企业师傅形成师徒帮带关系。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要实施特色化发展,应以打造新型师徒关系为突破口,与常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传统师生关系区别开。一方面,通过健全保障机制,激发企业师傅带学徒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规范教带标准与要求,保证企业师傅培养学徒的质量。要在企业师傅和学徒间形成民主、友爱、和谐的新型师徒关系,培育学徒的工匠精神,促进学徒全面发展。在新型师徒关系下,学徒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不仅可以熟悉真实生产过程所需的技术技能,还可以学到企业规范操作、质量检测、技术创新、客户沟通、团队协作等技能,使教学与实践更具特色、教学内容更直观有效。

(三)重视制度落实,营造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良好发展环境

营造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良好发展环境,要重视制度落实,通过加强资源支持和有效执行政策制度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创新。

1.加强支持力度: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新职教法确立了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法律地位,相关政策也给予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制度支持。但是,要推进高层次、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学徒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与资源支持力度,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好组织引领作用。要制定支持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和收入分配等激励政策的具体举措,提升合作企业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动力与积极性,保障合作企业的权益。要制定提升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适应性的相关政策。结合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需求,以一定的前瞻性与先进性为原则,给予职业院校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学徒制人才培养方面的自主权和政策支持,因地制宜,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合作,提升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适应性。要制定推进职普融通并支持高层次学徒制发展的相关政策,持续优化现代学徒制供给结构,支持在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中实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同时,完善关于学分积累、学分认定、学分转化等规定,有效推进职普融通,促进高层次学徒制发展,进一步增强社会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认同感。在现有系列政策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形成更加有利于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制度环境,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

2.有效执行政策:保障企业合作者合法权益。现代学徒制的良好发展,除了要有完善的政策制度支持,还需要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如果制度行动者支持不足,则会出现执行过程中的偏差,严重影响合作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降低企业合作者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在执行政策过程中,要做到科学高效,给予合作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合作企业相关税收优惠,保护合作企业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满足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诉求,有效控制企业学徒培养风险,合理控制人力资本流失危机,促进合作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参与学徒制人才培养意愿。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历经十余年的改革实践,已经从试点试行到全面推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组织认知合法性不足、组织生态位重叠和外部环境有待提升的问题。对此,政府、企业和学校要积极通过关注培养实效、凸显培养特色、重视制度落实等举措,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高质量特色化发展,助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惠凤,张兵,刘益平.组织生态学视角下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内涵、困境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2(12):88-93.

[2]易烨,丁明军.组织生态学视角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风险因素与消弭之策[J].职教论坛,2021,37(10):27-32.

[3]申琦,石伟平.组织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风险透视与规避之策[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1):60-64.

[4]曹雨平,张兵,邹一琴.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发展机制设计——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1):111-115+156.

[5]肖国芳,彭术连,朱申敏.组织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组织发展的困境及超越[J].高教探索,2021(1):5-10.

[6]武建鑫.学科生态系统:论世界一流学科的生长基质——基于组织生态学的理论建构[J].江苏高教,2017(4):7-14.

[7]张敏,戴小红.“双高计划”背景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4):39-42.

[8]胡新岗,黄银云,沈璐.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时代意蕴、推行逻辑和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2(21):102-106.

[9]张建平,孙立新.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研判及推进路径[J].职教论坛,2021,37(12):12-17.

[10]高明,高鸿.从“试点论证”到“中国特色”: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溯与展望[J].职教论坛,2022,38(4):110-119.

[11]加鹏飞,黄丽颖,李蔚佳.职业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视角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9):52-55.

[12]彭明成.智能技术赋能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价值、框架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0):28-32.

[13]冉云芳,石伟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机、行为与非货币化收益的关系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1):98-112.

[14]刘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政策研究[D/OL].南京:南京郵电大学,2021[2023-02-05].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3uoqIhG8C475KOm_zrgu4lQARvep2SAke-wuWrktdE-tSIT2YIbQ2NpbNWqKbU3-FZ7MgT2cFXrtJrRKYEvdJ6

n2jMQm_FAB&uniplatform=NZKPT.

猜你喜欢

推进策略现实困境
电子商务发展与政府推进策略研究
浅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推进策略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现实困境与对策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