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2023-07-10汤皎丽朱洁如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戴嵩处士斗牛

汤皎丽 朱洁如

一、导入题跋

师:(出示苏轼画像)认识他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介绍苏东坡的各种头衔,以及苏东坡父亲、母亲及妻子的情况。)

(师补充苏东坡雅号的由来以及“诗神”的来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诗神”,学习课文。(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

师:(一边板书一边交流)戴嵩,是唐代的画家,他最擅长画牛。一起读课题。

(生读)

师:这篇文章不是诗,也不是词,它是一篇题跋。什么是题跋呢?(出示题跋的说明,生读。)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交流,知晓题跋的定义、内容、出现的时间。)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生齐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这篇题跋是写在戴嵩画的《斗牛图》上面。

生2:我还知道苏轼这篇题跋是对戴嵩画的牛的品评。

师:(出示《斗牛图》)这就是戴嵩画的《斗牛图》,苏轼在这篇跋中对此画评论了什么呢?打开课本读一读。

二、学习题跋

师:(出示学习任务)自读古文,做到古文学习三件事:读准、读通、读懂。

(互动解读三件事后生自读)

师:在“读准、读通、读懂”三件事当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无人举手)我们课前也预习了,你在预习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并且后来自己去解决的难题,也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交流“曝”、“所宝以百数”的“数”、“杜处士”的“处”、“好书画”的“好”的读音,以及解决过程和方法。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

师:在这么多书画当中,杜处士对戴嵩的这一幅《斗牛图》是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抓住“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三处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师:在读通中有问题解决吗?

生1:“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我之前读时是在“当”后面停顿。后来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耕种应该问农人,纺织应该问婢女。所以应该读“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师:对,“当问”是应当问。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2:“尾搐入两股间”之前我读是“尾搐/入两股间”。通过文下注释,知道“搐”的意思是“抽缩”,“搐入两股间”就是抽缩进两腿间,所以读“尾/搐入两股间”。

师: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而戴嵩画的牛尾是怎样的?

生3:“今乃掉尾而斗”。“掉”的意思是“摆动、摇”。句子的意思是牛摇动着尾巴互相打斗。牧童觉得这幅画很荒谬。

师:“谬”是“错误”的意思。牧童认为牛斗时尾巴应该是“搐入两股间”,而图上画的是“掉尾而斗”。请你读一读牧童的话。

(生读)

师:牧童拊掌大笑,是怎样笑,为何笑?

生:拍手大笑。如果我是牧童,我觉得有可能是嘲笑,嘲笑他一个大画家居然画错了。

师:这样的嘲笑会拊掌(做拍手状),还可能拊哪里以掌?(生拍桌)让我们拊掌大笑读牧童的话。

(生齐读)

师:处士也笑,笑什么?

生:我认为杜处士笑是因为他觉得牧童说得对。

师:请你表达一下这个笑意,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在读准、读通、读懂古文的过程中,通过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解决了问题。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篇古文?

(一生翻译古文)

师:(对学生翻译的最后一句“不可改变”提问)什么不可改变?

生:“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个道理不可改变。

师:戴嵩画的这一幅《斗牛图》,杜处士对它尤所爱,而牧童却指出了画中的谬处,苏轼则书写下了这篇题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板书:画、爱、谬、书)

(生再读古文)

三、思辨题跋

师: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关于斗牛的图片。(出示东汉石斗牛图、近代李可染的《斗牛图》、张录成的《牛》图、红牛广告上的图案)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牛的尾巴都是翘起来的。

师:一起来看一场真实的斗牛视频。仔细观察牛尾巴。(播放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牛在打斗的时候尾巴有时夹在两腿之间,有时不停摇动。

师:面对我们看到的这样的结果,再来看题跋,对于这四个人物,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四人是否知晓牛尾的两种情形?

师: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份资料,请拿出资料,依据资料去读一读,探究这四人看法背后的原因。以小組为单位交流讨论,选择一个人物重点汇报。

(生小组合作探究)

生:我想对戴嵩画掉尾而斗的牛进行回答,资料告诉我们牛品种不同,牛斗时尾巴的状态也不同。戴嵩是个画家,他为了凸显艺术,画了未经阉割过的公牛,尽显牛之野性和凶顽。

师:艺术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板书:艺术意境)

生:我想回答牧童的问题。牧童只观察了自己放的牛,他的牛可能是阉割过的,比较驯顺,所以看到的只能是“搐入两股间”的情况。

师:牧童的观察受到了限制。(板书:观察局限)

生:我站在苏轼的角度来评价题跋。我觉得苏轼这篇题跋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去观察事物,注意细微的变化,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

师:是的,苏轼在此时也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基于自己的长期观察,在生活当中还要务学好问。(板书:长期观察、务学好问)

生:我觉得杜处士珍藏《斗牛图》有可能是因为比较喜欢这图上斗牛的艺术境界。但是我又有个想法,也许他会因为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的这个身份而收藏。

师:有道理,是否真爱,也只有杜处士自己知晓。但是我们作为现在的小学生,对艺术要有真正的鉴赏能力,要懂得画当中的高于生活的艺术之美。

四、创作题跋

师:乾隆皇帝曾经两次在戴嵩画的《斗牛图》上进行题跋。(出示乾隆的题跋内容并解读)

角尖项强力相持,蹴踏腾轰各出奇。想是牧童指点后,股间微露尾垂垂。

——乾隆御题

牧童游戏何处去,独放双牛斗角叉。尽跋曾经关画录,录诚差跋更为差。

——辛丑冬再题

师:我们在课堂上一同观赏了《斗牛图》,一同思辨了图背后的道理。现在,你们有什么感想要在画上题跋呢?

生: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很多种可能性,所以我们下定论前都要经过长期的观察,经过一些采访,不然妄下定义就很可能会闹出一些笑话。

生:有一句老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们只有经过自己的长期观察才能确定,还要积极地听取他人的意见。

师:刚才两位同学都从苏轼题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感想,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比如杜处士这个角度……(出示范本)

师:现在用小古文的表达方式,在图上言简意赅地题跋自己的想法。

生: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虽放牛需问牧童,但画牛应问画家。牧童放牛眼界可限否?戴嵩画牛掉尾显意境。

师:题跋就是一幅名书画存在的过程,我们从题跋当中可以看到背后有趣的故事。大家课后去关注一下名书画的题跋。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

【评析】

课堂上,汤老师紧扣“题跋”,聚焦“思辨”,和学生一起感悟艺术之美。

一、开放有度,立思于“自主”

教学中,汤老师将文言文学习理解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在解决读准、读通、读懂文言文难点的过程中,将正音、断句和理解方法有机结合,带领学生驻足品析古文的韵味。同时将文中人物对《斗牛图》的态度逐步凸显:杜处士“爱”图、牧童“谬”图、苏轼“书”图之道理。

二、入情入境,辨思于“冲突”

学习中缺乏思辨,则会导致如孔子所言的“学而不思则罔”,被知识表象蒙蔽的结果。课堂上教师以真实斗牛场景入思辨之境,形成认知冲突;随后引导学生从人物角色对于画作的理解入思辨之情,产生辨析期待。学生在交流辨析中逐步明晰“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源于生活的艺术需长期观察和务学好问的道理。最后,学生创作题跋,将文本的理解融入了文字,生动地写下了属于每个学生个体的《书戴嵩画牛》感悟。

三、读写融合,理思于“古文”

读写融合,读离不开写,写源自于读。课的最后環节教师通过创作题跋的任务,引导学生再梳理所思,形成了精练的古文表达,一举多得。成果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古文言语表达的提升,以及学生对古文哲理深刻而多元的理解,也展现了题跋文字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江苏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戴嵩处士斗牛
反对斗牛
有头斗牛不爱斗
西 湖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
《杜牧 题元处士高亭》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2)
西班牙斗牛的来历
从戴嵩画牛看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误笔
牧童评画
林则徐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