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教
2023-07-10王学进
王学进
为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教,这既是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又暗含了教育教学的逻辑起点。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教育教学只有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科学学习规律,高质量育人体系的形成才有可能。面向人人是要我们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因材施教是要我们尊重每个有差异的个体,充分了解每个个体独特的发展需求,精准施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因材施教的教育就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教育只有面向人人才能实现“为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教”。
为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教,需要我们增强课程的适宜性。义务教育新课程面向的是全国所有学生,如何体现地域差异、学生发展水平差异,需要我们对国定课程进行适切化改造。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进一步强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课程的适宜性如何体现?遵循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课程实施的起点和着力点。唯有如此,教学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适应未来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发展需要。
为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教,需要我们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学校是育人方式变革的主阵地,学科育人、实践育人、综合育人的实现需要我们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常态化实施质疑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让他们经历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自主释疑的全过程。积极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聯,涵育跨界思维,引导他们灵活运用多领域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我们要无比珍爱学生的真知灼见、独特见解,因为这是学生创新精神和思辨意识的萌芽。教育就是要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的时代新人。
为儿童的发展需要而教,需要我们增强评价的多元性。我们要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素养为导向,综合考查学生学科学习的兴趣、方法、知识、技能及学科表现。注重动手操作、作品展示、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关注典型行为表现,推进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学科素养和学业水平的前后对比,倡导基于个体发展的增值性评价。总之,我们要立足学生丰富而多元的素养组成开展结构化的立体评价,将学生作为独立而鲜活的生命个体进行对话式、磋商式评价,以发挥评价引领学生积极而健康、主动而持续发展的功能。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