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跨学科学习中读写活动的设计与展开

2023-07-10周华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跨学科美食语言

周华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跨学科学习因其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受到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2022年版课标出台一年来,我们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对于跨学科学习的内涵认识比较模糊,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偏差,为跨而跨,跨界无度。

从2022年版课标关于跨学科学习内涵的阐述可以看出,跨学科学习的载体是“语文实践活动”,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跨学科的要素在于“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上述梳理和分析中不难发现,跨学科学习的内容载体和最终目的都指向语言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在进行跨学科学习设计和实施中,语文学科的本体性不能丢,不然极有可能舍本逐末,流于形式。

我们通常说的语言实践具体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其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是语文实践活动的核心,前者指向语言的输入,后者指向语言的输出。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将其狭义地界定为阅读与写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与写。读写能力就是语用能力。在一线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读写融合、向读学写的实践。对于本质仍然是“语言实践”和“语言运用”的跨学科学习来说,怎样体现和确保“语文性”,笔者认为读写活动的设计不容忽视。

一、任务设计体现语用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它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崔允漷教授曾在《语文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一文中指出,“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因此,在进行跨学科学习任务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清晰的目标指向,立足教材与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比如《腊八粥》一课,课后安排了小练笔“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在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自然段采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后,适时布置这一练笔内容,然后再进行评价反馈,但是这样的写作对于学生的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学生并不理解。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将这一练笔内容放在课后,精心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将更为丰富的读写活动融入其中。

近年来,一系列的美食类纪录片广受大众好评,不仅因为这类节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众觉得有亲切感,更因为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观众可以增长见识。在豆瓣上评分较高的一些美食节目,如《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人生一串》《沸腾吧火锅》,更因生动的文稿和解說成为纪录片中的经典,让人印象深刻。受这些节目启发,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任务:校园电视台准备开设“‘食面八方”栏目,请你作为美食撰稿人从色香味形、材料做法等方面介绍一种自己家乡的美食,像沈从文介绍腊八粥一样,像美食纪录片中的解说员一样,通过生动的讲述为自己家乡的美食代言。学生在课外对家乡最有代表性的美食资料进行搜集,观看了解美食的制作工艺,并自己试着做一做、尝一尝,观看美食纪录片,了解美食推介类文本的写法,最后写一写。这样的实践活动拉长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丰富了其学习经历,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有了“语用”的意识,切身感受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达成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目标。

二、过程学习提升语用能力

有了好的任务设计,更要有典型的语言实践活动去推进。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历史故事为主题,安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三篇课文,口语交际的内容为“讲历史人物故事”,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初步掌握了借助提示、课文内容画故事山或者思维图的方式复述故事的方法。为了让复述变得更有趣,为五年级“创造性复述故事”做好衔接,笔者从《西门豹治邺》课后“选做”及“阅读链接”中得到启示,设计了“课本剧表演会”任务群(见下页表1)。任务群由三个子任务构成,分别为“走进故事”“创编剧本”“好戏开演”,三个子任务中分别设计了阅读、梳理、探究、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的语言实践活动,活动指向的学习目标也主要落在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方面。

如何将故事改写成剧本,是完成该任务群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于是在“创编剧本”子任务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完成学习单(见下页表2),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学习支架,学习难点得到了缓冲和化解。学习活动中,教师出示了原苏教版与人教版课文《半截蜡烛》,两篇课文讲述了同一则故事,不同的是前者是故事文体,后者是剧本文体,寻找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便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剧本改写的要点。在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总结了改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比如主要人物、故事内容、情节发展是不变的;而隐藏情报的内容从记叙变成了对话,增加了部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细节,有些对话的内容做了补充,这些都是发生了改变的。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提炼了改编的方法:合理想象、增加细节、补充对话,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剧本改编和交流评价,真实的学习发生在这一系列语言实践活动中,阅读与写作也得到了融会贯通。

三、成果展示拓宽语用领域

2022年版课标中对于每个学段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做了科学的安排,涵盖了学习主题的选择、内容的设定、活动的安排、资源的利用以及成果展示等,笔者对其中每个学段学习成果的具体表述做了梳理(见表3)。

有学者认为,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焦点就是读写活动,是综合运用多学科(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开展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如文化实践、生活实践等;而更为关键的焦点是其他学科的读写,如读写学术著作、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等。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跨学科学习中的读写活动基本属于前者,初中阶段更多体现了其他学科的读写活动,比如物理、化学等理科实证类文本的撰写等。随着学段的升高,成果内容越来越复杂,方式也越来越多元。

通过上述两则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小学阶段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社区生活进行设计,将读写作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和分享。如“课本剧表演会”的最终成果就是独幕剧表演,可以利用校园文化节、戏剧节加以展示,可以结合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为学生的成果展示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不能摒弃“读”和“写”最为核心的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跨学科学习在语文学科中不偏航,不走样,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邹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跨学科美食语言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美食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美食都被玩坏了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