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云锦之美 ”博物馆研学实践

2023-07-06李菡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云锦之美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策划 “探寻云锦之美 ”博物馆研学活动。在研学之前 ,先开设了一节活动准备课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云锦文化 ,感受云锦之美 ;在研学中 ,学生理解云锦丰富的文化内涵 ,探索云锦之美 ;研学后学生传承和发扬云锦文化 ,展示云锦之美。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博物馆研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2022年版 )》提到 ,初“中学段的学生要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 ,收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料 ,感悟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1]。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 ,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云锦就是其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云锦有着1600多年的织造历史 ,并且已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京云锦博物馆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博物馆 ,收藏了从战国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云锦精品实物以及我国历代珍贵丝织文物的复制品 ,蕴含着独特的教育资源 ,也是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云锦之美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们策划了 “探寻云锦之美”博物馆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历时一个月 ,前期主要利用每周三下午第一、二节的校本课程时间开展校内活动 ,之后利用一个周末的半天时间组织学生到南京云锦博物馆实地参观 ,再利用两次校本课程的时间完成相关的文创实践以及活动总结。

一、研前 :初步了解云锦文化 ,感受云锦之美

考虑到学生对南京云锦缺少系统深入的了解 ,在走进博物馆之前 ,我先开设了一节活动准备课。课前 ,搜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制作《南京云锦之美》课件 ,在教室张贴相关的云锦图片 ,并准备云锦小包、领带等实物 ,营造了集趣味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机会 “亲近云锦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形式了解云锦 ,并开展云锦印象讨论活动 ,说说自己印象中的南京云锦。接着 ,我介绍了云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相关的工艺及其经典作品 ,让学生对南京云锦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则小组合作讨论 ,提出最想了解云锦文化的相关问题,如南京云锦是怎么做出来的 ,南京云锦的图案有什么特色 ,古代为什么用云锦做皇帝的龙袍 ,南京云锦为什么被称为 “寸锦寸金”,如何传承和弘扬南京云锦文化 ,等等。最后 ,我布置探究任务 :各小组选择从语文、历史、地理、音乐等某一门学科角度切入 ,課后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探寻云锦之美 ,为接下来的博物馆研学奠定基础。

二、研中 :理解云锦的文化内涵 ,探索云锦之美

南京云锦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研学活动中 ,学生可以近距离欣赏云锦实物 ,认识云锦织造工艺,理解云锦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次研学活动,我设计了两个任务驱动学生研究。

任务一 :探究南京云锦 “寸锦寸金 ”的原因

南京云锦博物馆中有关于云锦的材料介绍,除了各种颜色的蚕丝线 ,还有金丝线、银丝线、孔雀羽丝线等。实物材料旁边贴心地展示了制作工艺简介。例如 ,对金丝线的介绍是这样的 :金丝线的制作非常烦琐 ,先通过两人 3万多下的轮流捶打把金块变成金箔 ,然后将其粘在一种特殊纸张上 ,压紧抛光 ,最后裁成细条 ,剥出金线 ,和蚕丝相互缠绕 ,捻搓成金丝丝线。龙袍使用了大量金线。当学生近距离地观赏到用金丝线织出的龙袍 ,不禁发出赞叹。

在长 5.6米、宽1.4米、高4米的大花楼木织机上 ,两位师傅的座位一上一下。下面的师傅在细致地理各种丝线。木梭子在丝线中来回穿梭。上面的师傅则在不停地提线和理线。他们配合默契 ,机器传来吱吱呀呀的声音。当听说两人合作每天最多只能织出五厘米左右的云锦时 ,学生惊叹不已 ,又敬佩不已,真切感受到了云锦织造的 “寸锦寸金 ”的价值。

任务二 :探究南京云锦 “逐花异色 ”的特点101

根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 ,“妆花 ”工艺被选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是云锦工艺中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传统纯手工工艺 ,也是云锦织造工艺中最为复杂的类型。“妆花 ”纹样,是指在某种颜色的缎地之上织造出五彩缤纷的彩色纹样 ,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丰富 ,配色多种多样。在解说员的引导下 ,师生一起欣赏陈列的手工妆花云锦面料 ,其中一块面料中织满了各色牡丹 ,每朵牡丹花瓣都有两到三种颜色织出的渐变效果。一件妆花织物 ,花纹配色可多达十几种乃至二三十种 ,丝丝入画、繁而不乱、统一和谐 ,流光溢彩。

在继续探究南京云锦的图案、色彩之美的过程中 ,学生也对现代云锦工艺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如用云锦工艺创新制作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用云锦工艺复制的国画作品以及用云锦制作的家居饰品等。学生通过研学活动手册中的研学任务单记录对云锦的观察和理解。

三、研后 :传承和发扬云锦文化 ,展示云锦之美

云锦博物馆的研学之行让学生感受到了南京云锦作为传统文化瑰宝的意义与价值。如何传承和弘扬南京云锦文化 ,让 “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走进现代生活 ?

我组织学生用云锦团花纹样来装点身边的生活物品 ,在笔袋、书籍封面、水杯、笔筒等物品表面画上美丽的云锦团花纹样。在绘画中 ,学生对云锦图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设计完成后 ,我们举办了一次 “南京云锦点亮生活 ”的美术作品展 ,组织全校师生欣赏 ;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 ,开展 “网上云锦设计评选大赛 ”活动 ,让全校师生关注和了解云锦 ,让学生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更加紧密。

在这次 “探寻云锦之美 ”博物馆研学活动中,我将趣味性、互动性、实践性融为一体 ,要求学生不但实地了解南京云锦的工艺之美和图案之美 ,还要探究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我布置了录制视频的任务 ,请各小组的讲解员介绍云锦 ,视频内容会在全校大屏滚动播放宣传。有小组从语文学科的古诗词、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提到的南京云锦入手 ,做了如下讲解 :

江“南好 ,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 ,冰蚕吐凤雾绡空 ,新样小团龙。”你知道这首诗指的是什么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云锦。“江南好 ”点明了云锦的产地,“机杼夺天工 ”则表现出云锦织造技艺的高超。传说无数的仙女在天上织彩云 ,地上如仙女一般灵巧的织女才能织出云一样的彩锦 ———云锦。我们熟悉的名著《红楼梦》中也多处提到云锦 ,如林黛玉的 “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 ”,薛宝钗的 “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 ”,贾宝玉的 “江崖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 ”,勇晴雯病补的孔雀裘等。

学生将云锦文化与学科知识相融合 ,通过小组探究、搜集整理、汇报展示 ,在分享交流中拓宽了视野 ,提高了审美素养 ,也坚定了文化自信。

本次研学活动 ,将博物馆资源与学校资源融通 ,对学校而言 ,有利于优化资源 ,提高课程品质 ;对教师而言 ,积累了很多关于博物馆研学活动课程设计和开展的经验 ;对学生而言 ,有更多机会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南京云锦 ,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感受文物之美 ,感知文化魅力 ,提升了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认同感和亲近感。不过 ,目前所进行的博物馆研学活动还属于探索阶段,课程活动体系还不够成熟 ,积累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在和博物馆资源的利用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上 ,我们还要加强与博物馆等机构的合作 ,构建更加完善的博物馆研学课程。

参考文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 [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70.

(李菡,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初中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