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学板书:小学数学课堂的“脚手架”

2023-07-06王丽丽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脚手架改进运用

王丽丽

摘要:只有从学生视角设计与运用板书,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振。“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助力”“为学生加油”是助学板书设计、运用、改进的着力点。助学板书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提供学习启示、架起沟通桥梁,它改变了教师想法主导板书的不良局面。

关键词:助学板书;设计;运用;说明;改进

板书是课堂教学思路的简约呈现,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所在,其功能无法被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全取代。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板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教师没有从学生立场出发设计和运用板书,使得板书缺少一种儿童味,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共振,不能成为辅助学生学习的“脚手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他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没有认识到“双减”背景下的板书应该走向“以学生为中心”。

所谓助学板书,指的是教师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设计和运用板书,将自己的“教路”转化成“学路”,让板书成为适合学生感悟的学习资源,成为辅助他们学习的有力“脚手架”,引领他们的数学学习向更高境界发展。

一、“为学生着想”——助学板书设计的指向

助学板书需要教师用心设计,设计的指向就是“为学生着想”。助学板书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合情板书,二是撰写配套说明。教师要依据“为学生着想”的指向来从这两个方面设计助学板书。

(一)设计合情板书

板书设计需要教师投入教育智慧,要合乎学情。首先,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要从教材的横向、纵向、正面、背后等维度入手,厘清知识点。这样,板书设计就不会偏离学习重难点。其次,教师要分析板书的可行性,要从学情出发,分析所设计的板书学生能不能看懂,是否有助于他们学习。最后,教师要试验板书的贴近度,要提前一天邀请班级中的中等学生代表在预习后阅读板书样稿,如果他们能读懂大部分且能获得一些新的收获,就表明这个板书有儿童味,能做到“为学生着想”。

例如,人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教材的意图是让学生明白圆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明白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特征,建立圆的空间观念,能用圆规规范画圆。但圆是一个抽象图形,学生现实中看到的圆并不一定是抽象的圆。教师只有借助数形结合,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为此,笔者和学生一起从生活中提炼出圆,顺势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模仿着画,积累画圆经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特征。在规范画圆之前,考虑学生画圆经验不足,笔者借助板书让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的一般依据:针尖→圆心、笔尖→圆上、两只脚之间的距离→半径。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记住画圆的步骤,笔者又从学生视角出发设计了“定半径→定圆心→旋转一周”这一流程图,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最后的板书设计(见图1),班级的中等学生代表都感到非常有用。

(二)撰写配套说明书

板书的主要作用在课堂上发挥。如果能够以合适的方式走进学生课后,又能发挥一定的助学作用,特别是对学习节奏偏慢的学生来说,作用更大。笔者每天将板书图片发到班级群,在与学生的不经意交流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当天的板书都能看懂,但过了几天就有点看不懂。笔者顺势萌发一种想法,每个周末将板书用配套说明书的方式表达出来,做成公众号并发到班级群,学生若有需要就可以随时阅读查看,让“为学生着想”指向落实到位。

例如,“圆的认识”一课,笔者从学生视角出发,抓住板书中的关键点进行配套说明。具体如下:

同学们,你们首先要明白,圆和之前学过的规范图形有很大不同,它是由曲线围成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在认识圆的特征时要特别关注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里,明白“圆上”的含义。半径之所以叫“半径”,因为它是直径的一半。同时要记住圆规的针尖相当于圆心,笔尖相当于圆上,两只脚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半径。画圆时,要先定好半径,再定圆心,最后旋转一周。特别提醒一下,旋转圆规的时候要均匀用力,手握圆规的顶部要放松一点,这样画出来的圆就更圆。

阅读这样的说明书,学生能够明白圆的特征中的易错点,明白圆规与画圆之间的关联之处,将知识融为一体,建立起规范的画圆步骤,明白其中的关键要点。

二、“为学生助力”——助学板书运用的宗旨

板书设计好了,教师运用时要配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步配套呈现。如果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呈现板书,就能为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引路,从而实现“为学生助力”的板书运用宗旨。

(一)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

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板书针对某一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辅助任务,在学生有所感触的时候再布置探究性任务,学生就能根据板书的指向用心完成,积累起探究的经验和方法。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笔者课前和几位学生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学生喜欢有操作活动的探究。根据信息,笔者对教学思路进行改进,设计了一个辅助活动和一个探究活动。辅助活动旨在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探究活动旨在探索圆的特征。这两个活动皆在学生初步画圆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后展开。其中辅助活动教学片段如下。

师:看到黑板上这个圆,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半径和直径有多少条。

生:我想知道半径和直径的长度各有什么特点。

生:我想知道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师:为了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将开展一次探究活动。

这一片段中,在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内,暴露出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能够吸引学生走进探究舞台,为下一环节“探索圆的奥秘”做好预热。其中的探究教学片段如下。

师:请大家以黑板上的圆为参照物,同桌合作,借助手中的一個圆片和测量工具探索圆里的数学奥秘,并填好记录表(如下页表1)。

师:谁来选择一项成果汇报,说清你是怎么探究的?

生:我在圆内画了五条半径,一量长度都是2厘米,说明半径都相等,可以画好多条。

生:我在圆内画了三条直径,长度都是3厘米,说明圆的直径都相等,可以画好多条。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四条半径都相等,其它半径也应该相等。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生:我通过对折,发现一条直径正好是两条半径,两条半径组成一条直径。(教师概括板书)

师:请大家拿起手中的圆片和黑板上的圆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 手中的圆片小一点。

生:手中圆片的半径和直径都要小一点。

师:刚才不都说半径和直径分别相等吗?

生:刚才是说同一个圆里的半径和直径分别相等。圆的大小不同,半径和直径就不相等了。

师:圆的特征有一个前提条件——在同一个圆里。(板书)

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借助板书和表格的引领,引导学生用测量或对折的方式发现圆内的奥秘,利用黑板上的圆和手中圆片的比较,凸显“同一个圆里”这一前提条件。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操作、思考、交流、概括的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建立的知识结构也就更加系统、完整。

(二)为学生提供学习启示

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职能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启示,而助学板书是完成这一职责的重要载体。在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利用板书为他们提供一点启示,他们就会主动去探索数学结论。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之前,笔者就发现,有些学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从学生视角出发,在完成圆的特征探究之后,笔者为学生安排了一个讨论环节,让他们在交流中明白其中的道理。具体教学片段如下。

师:课前大家都画过圆了,结合刚才的板书想一想,为什么用圆规可以画出圆?

生:圆规的针尖相当于圆心,圆规的笔尖相当于圆上。

师:你用了“相当于”一词,非常合适,值得表扬,有想法的同学请继续说。

生:圆规两只脚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半径。

生:圆规两只脚之间的距离一定,旋转一周,表明圆的所有半径和圆规两只脚之间的距离相等。因为半径都相等,所以用圆规可以画出圆。

师:圆规的针尖就相当于圆心,笔尖相当于圆上,两只脚之间的距离相当于半径。针尖在圆心不动,圆规轻松旋转一周,就画出了圆。

上述教学,教师借助板书资料,直面学生的疑惑,在学生的分享和教师的点拨中,学生逐渐从迷茫走向清晰,感受到了圆规的神奇之处,为下一环节根据要求规范画圆做好铺垫。

(三)为学生架起沟通桥梁

数学知识是严谨的,需要系统构建。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中,他们对某一点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但对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梳理能力还比较弱。教师如果能够借助板书架起一座学生感兴趣的、沟通知识的桥梁,学生就有机会主动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起一个规范的知识结构,顺利地把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让新知变得简单起来。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根据课前和学生交流的信息,明白学生最需要的是对知识的整体感知能力。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整体观看板书,经历了如下的教学片段。

师:请看黑板上画的两个圆,你感觉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圆小一点,下面的圆大一点。

生:两个圆的半径和直径长度各不一样,上面这个圆的半径和直径短一点。

师:说明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半径、直径有关。

生:和圆规的两只脚之间的距离有关。

师: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板书)

生:两个圆的位置也不同。

师:想想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

生: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师:看看黑板上的圆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学过的图形都是由线段组成的,黑板上的圆是由曲线组成的。

生:之前学过的图形有些不是轴对称图形。黑板上的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结合板书让学生感受两个圆的不同之处,明白半径和圆心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引导比较,学生就会明白,圆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轴对称图形,和之前学过的图形有较大不同,既建构起规范的圆的观念,又不知不觉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轴对称图形。

三、“为学生加油”——助学板书改进的策略

板书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让课堂教学价值得到提升。教师必须从“为学生加油”的视角出发,不断提炼、打磨、改进板书,让板书助学走向深入。

(一)板书时机要恰當

板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板书过早会降低学生思考的力度,过迟又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板书的时机要把握恰当。笔者认为,板书的主要时机有三个:一是在学生的想法接近明朗时板书,让他们有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感觉;二是在学生的想法没有方向、不知所措时板书,让他们有一种“及时雨”的感觉;三是在需要学生进一步思考时板书,让他们的思考获得支撑力量,从而更加深入。

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当学生探究出圆的特征而又表达不规范时,板书可让学生印象深刻;当学生不知如何规范画圆时,教师安排学生交流初步画圆经验,适时板书画圆的依据和步骤,可为下一步的独立画圆扫清障碍;当学生学会画圆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画圆的小窍门,可让他们明白轻松旋转一周的妙处并快速掌握,同时学会画更多彩的圆。

(二)板书内容要精准

板书内容精准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教师要在教学前根据知识重点和学情实际,有意识地从学生特别需要指点的角度出发呈现板书,让板书刚好成为学生迫切需要的资源,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笔者的板书共呈现两个圆,第一个为认识圆的特征准备,第二个为规范画圆服务。涉及的知识点指向学生的需要和易错点。板书内容指向四个方面,分别是:圆的本质、圆的特征、画圆的依据、画圆的步骤。最后的板书整体感觉简约充实,条理清晰,表达准确,指示明朗,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由此可见,板书须纳入备课范畴,教师要思考板书设计的指向是否精准。

(三)板书时间要调控

板书主要是为学生学习服务,不能占据过多的时间。如果一节课教师板书时间过长,那么学生立场就得不到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安排了“探索圆的奥秘”和“画圆”这两个探究与操作活动。要充分保证这两个活动的时间,就必须适当调控板书的时间。为了让学生明白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两句话的意义,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在黑板上认真画圆。可见,板书时间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灵活调控,让板书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总之,助学板书是数学课堂的“脚手架”。它改变了教师想法主导板书的局面,从教师立场逐步走向学生立场,让学生立场成为板书设计与运用的主要依据。助学板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中生机勃发,让学习效率走向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张卫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的策略[J]. 辽宁教育,2022(5).

[2]张静.重塑数学教学板书的价值[J]. 教学与管理,2018(14).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脚手架改进运用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探讨BIM技术在悬挑式脚手架工程中应用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施工特点及难点探讨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