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3-07-04吴幸运
摘 要:在教育改革及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文章简要概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含义及教学要求,针对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并就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吴幸运(1976—),男,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教学调整与创新,采用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能将在课堂上所学的道德與法治知识合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性。此外,教师还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树立强烈的法治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在发展学生个性与提升学生法律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要路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抽象性与哲学性特点比较突出,教师若单纯利用语言讲解、板书授课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1]。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将课堂内容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深入解读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还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灵活应用社会时事,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并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价值。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同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相比,课堂教学存在明显差异。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灵活性较强,道德与法治问题并无统一的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其次,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易于理解。但是,恰是因为这两个特点,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学习心态懒散。初中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后,思维快速发展,这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使其顺利融入新的环境当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2]。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相应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道德与法治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个性化发展。
三、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一)社会与学校方面
在信息时代下,学生大多处于多元信息覆盖的成长环境当中,这对学生社会认同感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初中生还不具备独立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会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比较重要,而道德与法治等课程居于次要地位,未足够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另外,部分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片面认识,过度追求分数与升学率,导致教师教学观念受到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只对学生讲授重难点知识,导致学生陷入为了分数而学习的僵局,影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师与学生方面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因为教学模式单一,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道德与法治课程源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但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没有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另外,受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接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而部分教师急于求成,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以“一刀切”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四、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引入社会热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初中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一门理论知识较多的学科,在具体学习中,学生比较难理解相关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若一味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手段,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极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为此,教师应适当引入社会热点问题,将学生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具体化,确保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3]。
例如,在讲解“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通常会提及“公平”这一社会学名词,因其涵盖的内容多而复杂,部分学生难以从本质上进行把握。在此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社会热点,让学生从多方面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公平或不公平现象,使其明白何为“公平”。例如:发展教育,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此为教育公平;严肃整治腐败不正之风,此为社会公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校将奖学金发给对班级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而非成绩优异的学生,此种做法是否公平。总之,教师可以将近年来发生在学生身边且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整理出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使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学会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维护自身与他人的权利。
(二)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尤为重要,这可以让学生高度重视自己的生命,也学会珍爱他人生命,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4]。但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未掌握恰当的课堂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效率偏低,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增强其珍视生命的意识。
例如,在展开“生命的思考”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邀请一名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生病的路人,之后,让几名学生从其身旁“冷漠”地走过。然后,教师让扮演生病的路人的学生讲述其内心真实的想法。通常情况下,扮演此角色的学生会产生如下想法:这几个人从我身边走过却没有人注意到我,给我提供帮助,我感到十分孤独、无助,十分渴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最后,教师让扮演路人的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示自己很想帮助对方,但是因为这是游戏规则,自己不能打乱规则。此问答环节结束后,教师再安排上述进行角色扮演的学生互换角色,继续进行角色扮演,而后组织学生围绕“是否应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经过前一个环节的角色扮演,学生基本体会到了帮助者和被帮助者的心情,就能因此展开热烈的讨论,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形成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三)利用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鉴于此,教师应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初中生通过日常学习与生活,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和自信的心态,展现优秀的人格[5]。学生客观、理性地认知自己,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更好地成长。
例如,教师在讲解“成长的节拍”这一单元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同学们,请以‘我是……开头,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同时,邀请你的好朋友,向他人简单地介绍你。”而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让几名学生站在讲台上向他人介绍自己。如小明自我介绍完毕后,教师要让另外一个学生换一种句式介绍小明。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了解自己。在该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可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提升自己的格局,健康成长。
(四)强化家校共育,健全学生的人格
家长作为学生的首任教师,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及人格品质的影响较大。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增强与家长的沟通,确保学生在校内、家中均可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微信群,与学生家长进行高效沟通,确保家校育人目标的一致性,以此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6]。初中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尚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因此,教师与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健康、積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家校共育交流会,鼓励家长相互分享教育经验,以提高家校共育的质量。
(五)重视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渗透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使其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但是,教师若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开展法治教育,是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的。教师需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应用的平台,让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获[7]。
例如,关于“遵守社会规则”这一单元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让学生开展实践调查,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与总结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社会秩序。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生活,使学生了解社会秩序,并自觉规范自我行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遵守社会秩序的意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法律的权威性,增强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志愿活动,而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与收获,以增强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
结语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质与行为习惯。为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主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流程,促进家校配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弦.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课堂的构建[J].公关世界,2022(10):108-109.
[2]沙荣婷.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7):26-28.
[3]王婷.立足课堂,提升效率: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0(28):174.
[4]种建辉.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3):485.
[5]陈孝恩.问题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62):121-123.
[6]扈文杰.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合一”活力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2(23):81-83.
[7]闫彦.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外交流,2020,27(21):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