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园共育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3-07-04武晓丽

求知导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摘 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幼儿心理问题调节,能帮助幼儿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这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文章基于家园共育的视角,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讨,分析了当前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从多个视角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旨在为家长及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武晓丽(1993—),女,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十幼儿园。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园所共同努力。家庭和园所在幼儿教育中密不可分,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园之间要重视联系,要在合作交流中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幼儿的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部分父母忽略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在生活、学习、社交、游戏等多个环节中,家长都需要对其细心呵护与照料,避免意外情况发生。但部分家长不能把握科学照顾幼儿的度,事事照应、亲力亲为,影响了幼儿能力的发展。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家长过于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忽视了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幼儿对陌生环境、人员的适应能力。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在接触陌生环境时,往往会产生较强的抗拒感。例如,在新生入园时,部分幼兒大约用一周的时间便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但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幼儿会有长时间的焦虑情绪,拒绝与同伴交往、玩耍等,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性,这是较为常见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1]。

(二)一些家庭存在教育随意化的问题

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没有达到预期,部分家庭存在教育随意化的问题,尚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模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漫长、复杂、持久的过程,家长需要细心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调整状态。但部分家长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导致教育随意化。例如,当幼儿犯错时,部分家长以批评为主,却缺少批评后的安抚工作;为幼儿制订一些生活规则后,部分家长存在惰性心理,没有对幼儿进行监督。

二、园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有效沟通,忽视理论渗透

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家庭和园所教育资源相融合,教师与家长应通过沟通了解幼儿的发展近况,通过交流制订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案,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但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部分教师不注重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没有与幼儿的家庭建立良好联系。例如,当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后,部分教师只在园所内进行单方面教育,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整体的教育规划不够合理,导致园所教育与家庭教育目标出现偏差。除此之外,幼儿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人员,应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但在当前的家园共育工作中,部分教师缺乏理念渗透与指导,没有清晰地向家长传达园所的教育目标及内容,久而久之,家庭教育与园所教育就会产生分歧,家园共育活动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忽视幼儿兴趣,忽略了家庭资源

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幼儿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视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部分幼儿教师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作为教育指导方案,并未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调整、细化教育目标,忽视了幼儿的兴趣,教育教条化思维比较严重。不仅如此,部分教师忽视了家庭教育资源,未能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常陷入传统幼儿教育的桎梏,没能将家园共育的优势发挥出来。

三、家园共育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一)以方向一致为基础,并肩同行定目标

1.多平台·确定沟通渠道

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下,为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与家长要确定沟通合作的渠道。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受生活、工作压力影响,部分家长忙于工作,不能去参加幼儿园的线下活动,而是让幼儿的祖辈去参加,但幼儿的祖辈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有限,难以准确地将教育信息及内容传递给幼儿的父母,导致家园共育效果难以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幼儿教育也应当与时俱进。教师和家长可融合线上与线下的方式,创设多平台沟通的渠道,做好家园共育的基本保障[2]。

首先,教师要定期与幼儿家长联系,分享、汇报幼儿的成长状况,突出家园合作的特性。面对部分工作繁忙的家长,教师可利用电话、短信、网络平台等渠道与其联系,此类线上沟通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家长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及时确定教育方式,制订教育策略。

其次,园所可以搭建“云平台”教育,规范家园共育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的质量。在“云平台”上,园所可为每个幼儿开设专属账号,而幼儿家长可以登录幼儿的账号,引导幼儿学习。园所也可以利用“云平台”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与家长分享优秀的教育案例等,让家长明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开展方式。

最后,家园共育工作要做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线上沟通中,双方可通过微信、腾讯会议、钉钉、QQ群聊等方式沟通交流,利用网络社交平台分享幼儿近期成长状况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线下沟通中,教师可定期开展“一对一”沟通活动或进行家访,双方一同评估幼儿的发展状态及行为动因,开展有针对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2.同视角·明确共同教育的方向

如果将幼儿比作一辆车,那么家长和教师就是车的轮胎,只有双方都朝着同一方向努力,幼儿才能获得健康的成长。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站在同一视角,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及时分析幼儿的情况以发现问题,将家庭资源与园所资源有效融合,引导幼儿敞开心扉,帮助其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

第一,制作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手册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教师可以在家园联系手册上记录幼儿周一到周五的行为动作、生活状态,在每周五交给家长;而家长拿到联系手册后,可在手册中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中的状态,并结合教师描述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教育意见,于周一交给教师。这种沟通方式较为便捷和灵活,双方能够通过文字准确地描述幼儿成长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而后立足于促进幼儿良好发展的目标,共同制订可行的心理教育策略。

第二,制作幼兒成长记录档案。与家园联系手册不同,幼儿成长记录档案以半学期或一学期为时限。通过幼儿成长记录档案,教师可对幼儿的成长进行分析,并对比幼儿上学期的情况,告知家长幼儿一学期的成长状态,指出幼儿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家长在家中也要进行家庭幼儿成长记录,在学期末与教师交换记录档案,而后,双方对幼儿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家园合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3.多维度·突出共育的优势

家园共育模式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其目标是从生活视角出发,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促使其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家园双方要做到多维度观察,有效整合多渠道,突出家园共育的优势。例如,在分析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时,教师和家长要从幼儿的社交活动、学习活动、行为活动、游戏等多个维度展开分析,根据观察、记录到的幼儿日常情况,分析幼儿的行为动因及活动动机,分析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而后共同制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案,以帮助幼儿改变不良的行为及习惯,使其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二)以合作共赢为原则,家庭园所共成长

1.转变思维,凸显教育的针对性

要想保证家园共育工作的质量,教师就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部分家长尚未和教师达成一致的教育观,这影响了家园共育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明确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开展公益讲座。园所可以定期召开公益讲座,如“线上益智游戏”“心理健康成长故事会”“常见的幼儿心理问题”等主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员讲解幼儿心理教育问题,强化家长对自身在幼儿教育中地位的认识,让其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家长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帮助幼儿调整心理状态,使其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

第二,制订幼儿教育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获得家长的理解、认可与支持。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与家长一同制订教育计划,定期对幼儿的心理状态进行科学评估,根据评估内容及幼儿行为一同制订正确的心理干预方式,凸显家园共育工作的针对性。

第三,双方及时交流。教师要帮助家长转变思维,使其意识到教育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工作,使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家长主动去观察、记录、分析幼儿的日常行为,并反馈给教师,双方共同探讨。例如,教师可向家长分享幼儿在一日生活或在园内活动中的表现;家长可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双方通过沟通,一同分析幼儿产生不良情绪或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进行教育引导[4]。

2.沟通合作,一同反思教育问题

幼儿出现心理问题并非突然发生,而是幼儿的生活环境等对其思维、行为、心理造成了影响。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和家长不仅要及时分析幼儿的行为状态,还要引导彼此进行反思,总结各自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幼儿园可使用家庭问卷的方式与家长展开教育反思工作。家庭问卷是非常有效的教育工具,一能反映幼儿在家庭中的实际情况,二能反映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通过定期回访与专业性的询问,能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失误和漏洞。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进行反省,及时询问家长的教育意见,耐心倾听家长的心声,通过双方反思,分析教育中的问题,以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幼儿打造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三)以实践感知为契机,合理引导促成长

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不同,受年龄差异的影响,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上会有较大的变化。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小班幼儿受年龄、能力、生活经验等因素影响,常出现抗拒集体生活的问题,而且部分幼儿比较依赖家长,独立性较差。对此,教师和家长可以开展社交活动,如“我的新学校”“我班级里的同学”“我的幼儿园”等主题活动,通过实践类活动逐渐强化幼儿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主题教育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仍以小班幼儿为例,部分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时,因家庭及生活环境的影响,呈现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设计主题性活动,通过集体社交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例如,在主题活动“幼儿园里朋友多”中,教师可邀请家长走进园所,和家长一起鼓励和引导幼儿,使其与其他同伴沟通交流,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逐渐改善其自我中心意识。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鼓励,如奖励小贴纸、橡皮、铅笔等物品,引导其与同伴友好交往,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

结语

家园共育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家长和教师都应当认识到彼此工作的重要性,形成教育合力,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完善家园沟通机制,优化幼儿教育工作,逐步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双方要携手并肩,力求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一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单天舒.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1):146-148.

[2]洪媛媛.浅析家园联合开展幼儿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2(36):153-155.

[3]蒋茜.基于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家长,2022(35):183-185.

[4]董瑞霞.家园协同下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究[J].辽宁教育,2022(24):68-70.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论家园共育视野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